Ⅰ 关于创造力的文章
创造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性和标志之一。培养、开发创造力的重要意义和最终目的在于使人类创造力的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而尽可能挖掘出人类的创造潜力,造福人类。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科技人才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大批出类拔萃、思维敏捷、勇于创造的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中国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有鉴于此,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该《决定》中,除对学校教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等核心技能与素质要求之外,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这种大背景下,本文就创造的性质与创造力的培养问题作了简要讨论。
二、创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整合
(一)创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它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如有的发现创造力与智力不相关,有的则发现有高相关;有的发现创造力高者智力未必高,或智力高者创造力未必高;有的发现智力低则创造力必低;还有的发现创造力与智力的相关高低随着测量性质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结果表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虽然创造力高的人一般也有高的智力水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如此[1],很多智力水平高的人也没有不同寻常的创造力。高的智力水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创造力,但却并不能保证总是如此[2]。
非智力因素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于道德品质都是非智力因素;从狭义的角度看,常常只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个心理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之内。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点的综合,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种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和。许多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某些非智力因素是高相关的。创造力高的人常常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如独立性强、自信、常常被复杂性所吸引、富有责任感、感情丰富、有决心、勤奋、富于想象、依赖性孝幽默、爱自行学习、愿意尝试困难工作、好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观察、有高度的独特反应、兴趣广泛、爱好沉思、不盲从,等等[3~6];而胆怯、过分的自我批评、懒惰、从众、狭隘、刻板、骄傲等许多消极个性因素则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显然,取得卓越成就所要求的不仅是较高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
个体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总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它们都以人的创造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智力因素可以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观察力发展中敏锐性的提高,思维力发展中探索性的培养,想象力发展中独特性与灵活性的增强等等。反之,非智力因素也可以促进智力活动过程,它可以强化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热情,排除种种干扰,稳定情绪,从而为智力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动力,为智力因素的发展创造条件。事实上,一切具有高度创造力的杰出人才,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高水平的和谐发展。因素可以说,创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二)创造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的交融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所意识到的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心理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即显意识,而人的大部分精神活动则存在于心理的深层,往往意识不到,属于潜意识范畴。显意识是主体能够清楚地意识到的、有目的、能控制的意识;潜意识则是主体自身意识不到并不能加以控制的意识,它包括各种各样的先天的本能和后天的长期积累起来的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经验。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是显意识和潜意识高度统一的产物。在人类整个创造活动中,总是有目的在支配着,创造的机遇总是光临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因此,整个创造过程都由意识控制着。但是,在创造过程中,创造者长期的学习、经验的积累、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创造的强烈追求和思考,虽然没有形成直接的可以明确显示出来的结果,可它确实也会在心理深处潜意识地累积起来,积淀为创造的某种基矗可以说,在创造活动还在进行而无明确结果时,在创造的苦思冥想尚未获得某种启示而豁然顿悟之前,确实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创造成果出现时,这种潜意识状态就过渡到显意识了。可见创造是显意识与潜意识的交融过程。
潜意识是人类重要的信息库,人的绝大部分信息,就以这种形式深藏在潜意识的汪洋大海里。人们可以在潜意识水平上处理并理解所见到的现象,潜意识能阻碍来自客观的大多数刺激,而让少数经过选择的刺激信息进入潜意识思维过程。在显意识思维过程中......
http://www.5lala.com/paper/61/81/2006110117198.html
Ⅱ 如何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文
1.创设情境,搭建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首先要有一个情境,要有内容让学生观察,有空间让他们想象,有吸引力让学生创造。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使教师有一个广阔的天地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只要本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实践的宗旨,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学习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应用所学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案例1】设计个人名片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利用Word制作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人名片。具体要求:(1)页面大小为90mm×55mm,页面方向为横向。(2)名片为双面,中、英文各一面。(3)主要要素有标志、持有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鼓励畅想未来职业)。(4)设计有创意,版面布局合理,画面色彩谐调。【案例分析】这是我在教学中应用多年的教学情境之一。将文字处理的教学,设计于制作个人名片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从观察名片的特点及作用入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片。多年来,无论是早期的高中教学还是近年的初中教学,都深受学生喜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名片作品。情境的创设首先要开放,且源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细心去观察;其次,要划定范围,确定主题,让学生深入观察。名片源于生活,但仅限于名片这个范围。空间的搭建要把发挥创意与想象、尊重学生爱好、张扬个性作为主要目标。案例中名片的规格大小、所含要素是规定的,但名片样式、标志、轮廓的设计,文字和未来职业的选择,版面布局、色彩搭配等则为学生的创造留下宽广的空间。此外,名片的个性化也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案例2】程序设计第一课作业内容及要求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应用课堂所学,设计你的第一个VB程序。(提示:不能重复课堂范例,可以在范例基础上加工修改,最好自己设计)具体要求:(1)内容积极向上。(2)要运用所学按钮、标签、图像框等控件及相关属性。(3)要运用赋值语句。(4)界面设计完整、美观、实用。(5)把窗体调整到适当大小并固定。(6)有结果按钮,并可以正常结束。【案例分析】算法与程序设计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在程序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我长期探索和研究的一个课题。本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将所学随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的原则,目前我已设计完成了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全套教学范例及教学情境。常见的程序设计实践内容都是规定了界面和功能的固定任务,且内容多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相关,试想,有多少学生对这样的任务感兴趣?学生又如何在这些被条条框框约束着的环境里发挥想象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才能茁壮成长。有没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一个关键点,就是看学生能不能发现能够应用课堂所学来解决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正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关键。以“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应用课堂所学,设计你的第X个VB程序。”作为所有程序设计作业的开头,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或想象感兴趣、能够应用课堂所学解决的实际问题或设想,然后努力去解决、去实现,为学生架构一个自由开放的观察、创意和思考空间。这种开放的主题,加上“具体要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既应用了所学,又可以大胆创意。学生每一次课设计一个程序,从最初的模仿范例,到最后完全的自我构思、自行设计,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次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逐步创新的历练。不少学生乐在其中,常常在凌晨把调试完成的程序发邮件给我,真正体验了创造的快乐。下面是两位学生的一次次程序作品名称:“歌星竞猜、羊忽悠、小人赛跑、飞蛾扑火、赌城风云、赌城风云V2.0、圆圆练习、真假画图、美食大王”等;“mini水果店、哆啦A梦小问答、花儿吐芬芳、龟兔赛跑、小丸子&猜猜数、彩色泡泡生产机、春的序曲、随心赏诗制造机”等。学生的个性、喜好、创意、成功跃然其中。精彩的程序作品随着一届届学生的学习不断涌现。图1是一位学生编写的“天气控制器”部分界面。图1学生作品“天气控制器”部分界面正如程序提示所言,根据控制台的控制,天气会随之改变: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下雪,还可以下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只有乐在其中,才能不畏艰辛设计出如此复杂的程序。2.以身示范,树立榜样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教师要以身示范。首先,要关心、了解、研究学生,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从中发现学生熟悉、感兴趣、有价值的实际问题,并基本这些问题设计教学情境及教学范例,将所教内容应用其中。如,前几期文章提到的“我的同学我的校园”“自助游计划”“搜索研究报告”等,以及我为《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自行设计的所有课堂演示范例:“三色板”“四季”“蝴蝶飞”“开关灯”“拍苍蝇”“倒计数”“弹子球”等,均是经过长期观察、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生活,多年苦思冥想的结果。这些包含着教师辛勤汗水和创意、智慧结晶的一个个鲜活的实践案例和演示范例,深深打动着学生,吸引着学生,影响着学生,激发着学生的创造热情。教学的艺术性、创造性、价值性也自然体现其中。其次,要在课堂上随时体现教师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具体表现在是否能够快速发现并捕捉课堂动态生成的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否能够对所教内容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分析,提炼问题的实质;是否能够呈现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于课堂的示例中。3.展示作品,开阔视野尽管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环境和空间,并以身示范,但并不是每个学生从一开始就可以做出很有创意的作品。这是因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艰难的培养与训练。在这期间不断展示作品、开阔学生视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让学生经历模仿、改造、创造的过程,激发想象力,最终到达创新的高度。为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情境,长期积累有针对性的专用资源。我的做法是,第一,每一节课除了教学范例外,在教学网页上还设置了“开阔视野”栏目,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经典示例;第二,在校园网上开辟“教学资源”空间,为每个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的支撑资源,如针对“制作个人名片”就收集了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近百件,国内外优秀名片几十件,以及大量的名片背景图片、线条图片等资源;为“算法与程序设计”收录了八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第三,在教学网页上开设“作品展示”栏目,展示每次作业中有创意的作品;第四,在校园网上开辟“优秀作品展示区”,在全年级范围内选择并展示优秀作品。4.总结反思,二次创作及时的总结反思,并进行二次创作,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高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案例3】个人名片再创作说明:这是初一教学内容。通过第一次名片设计发现不少学生以图片为背景上书文字,创意比较单一。于是,课堂上进一步分析了利用Word自身提供的绘图等工具创作的优秀名片,强调创意设计与构思。继而要求学生对名片进行二次创作,并就设计意图进行反思。具体要求:1.充分发挥你的创造力,对名片进行再创作,再加工,突出整体构思与设计。2.撰写设计说明。内容包括:(1)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2)名片构思与设计意图;(3)你得意的创意设计之处,得意的技术应用之处;(4)通过设计名片你的收获。效果:通过第二次创作,全班80%的学生重新设计了自己的名片,从整体构思到名片标志,突出了设计,涌现出大量充分创意与个性的名片。学生反思:先说设计:这个名片的一半,我运用了个性化的从上到下颜色渐变的圆角方格,并在这些方格中设计了与背景颜色相对的方格,他们组起来是我姓的开头大写字母:S。而背景和方格的颜色我也是很认真地进行了选择:用了不乏个性而又很搭配的粉与黑、白与灰。正反面的背景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是一大亮点。它们使整个名片看起来和谐,有艺术感。再说内容:我在正反面的个人资料中用了中、英两种文字,而我选择的职业是作家,因为我很喜欢读书,也很喜欢写作,所以想在未来当一名作家。字体选了很有个性的字体,尤其是英文名字的字体,我很喜欢。总之,我这次的设计主题就是个性化。自我感觉蛮有新意的……此外,建立机制,对学生的创意进行恰当的激励,也是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如,我在作业评价中将“创意”“个性”等作为评价量规的加分项目;在教学网页上开设“榜上有名”和“作品展示”栏目,对创意作品进行表扬、鼓励。
Ⅲ 以“创造力'为话题的作文500字左右 求速度
创造力就是创造者在创造动机和创造意识的支配下,运用一切已知信
息,通过创造思维和创造方法产生出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的能力。其
中包括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产品和新工艺等。创造力主要由创造性
思维与创造性想象所组成。它是人类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花朵,智慧的结
晶,是人的一种最高级、最宝贵的能力。
创造力是人类普遍的一种心理能力,创造力在儿童时期就以各种形式表
现出来,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天才人物的最大特征就是创造力。有的人小时候表现得聪明过人,在校
学习成绩优异,考入了名牌大学,而进入社会后却无所成就;有些人在小时
候表现并不特殊,在校学习成绩一般,有的还较差,而走入社会后却成了稀
世之才。这里除了其他原因之外,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具有较强的创造
能力。康德讲过:“天才是创造,它不是根据某种规则可以学到的那种技巧
和本领。因此,独创性必然是天才的基本特征。”
创造力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如果人类没有智慧之中最美丽的花朵—
—创造力,那么人类社会就永远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没有创造力,就不会
有火车、汽车、电脑、电灯、电视机……现代人的基本特征是,不人云亦云,不囿于成见,不因袭传统,不迷信
权威,乐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行为方式,能适应各种改革和变化。一
句话,就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著名的社会学家英克尔在中国讲学时说道:“我
特别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残酷而又带有国际性的问题:许多急切寻求实现现代
化的国家,虽然采用了国外卓有成效的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仿效过最完善的
经济管理制度和方法,而结果却收效甚微,甚至失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
力。我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在于那些国家中执行管理
制度的人和运用最先进科学技术的人还不是‘现代人’,他们还没有实现由
传统的人到‘现代人’的转变。”
智力发展的最后阶段应当是创造力。智力包括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
造能力。智力水平的高低,除了用认识能力衡量外,应当用实践能力和创造
能力加以衡量。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物化”的力量源泉
创造力是人才的主要特征,是衡量人才的基本标准。人类社会的一切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类“智力的物化”。创造力主要表现在劳动成果上。
比如科学家完成一项新发现,发明家搞成一项新技术,工程技术人员搞成一
条新的生产线等等,这些物质财富当然是创造性的劳动成果。
艺术上的构思,一部好的作品、一部优秀影片、一首歌曲、一幅画,都
是创造性的精神财富。
Ⅳ 小学生富有创造力的想象的作文
假如我是一头大象,我希望是一头健壮的大象。我的耳朵像一把扇子,鼻子伸得老长老长,一甩一甩的,腿粗如柱,和一些小动物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庞然大物。
我生活在大草原上,那儿可美了。一条条像银色彩带似的河流镶嵌在地毯般的草原上。那悦耳的流水声仿佛把我带到一个奇幻世界。一朵朵白云在空中飘着,好像在对我说话。
我是草原上的大王,谁见了我都躲得远远的。春天,我在草原上散步,一边踩着松软的泥土,一边甩着长长的鼻子,欣赏美丽的景色。夏天,我到河里去洗澡,河里的水又清又绿,洗起来可舒服啦!秋天,秋雨洒在我的身上,冰凉凉的。冬天,我钻进了洞里,洞里暖烘烘的,住着才舒服哩!
假如我是一头大象,我就是一头快乐的大象!
Ⅳ 关于"创造力"的作文语段
创造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性和标志之一。培养、开发创造力的重要意义和最终目的在于使人类创造力的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而尽可能挖掘出人类的创造潜力,造福人类。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科技人才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大批
、思维敏捷、勇于创造的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中国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有鉴于此,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该《决定》中,除对学校教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的意志、
的精神”、“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等核心技能与素质要求之外,把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这种大背景下,本文就创造的性质与创造力的培养问题作了简要讨论。
二、创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整合
(一)创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它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如有的发现创造力与智力不相关,有的则发现有高相关;有的发现创造力高者智力未必高,或智力高者创造力未必高;有的发现智力低则创造力必低;还有的发现创造力与智力的相关高低随着测量性质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结果表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虽然创造力高的人一般也有高的智力水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如此[1],很多智力水平高的人也没有不同寻常的创造力。高的智力水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创造力,但却并不能保证总是如此[2]。
非智力因素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于道德品质都是非智力因素;从狭义的角度看,常常只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个心理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之内。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点的综合,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种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和。许多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某些非智力因素是高相关的。创造力高的人常常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如独立性强、自信、常常被复杂性所吸引、富有责任感、感情丰富、有决心、勤奋、富于想象、依赖性孝幽默、爱自行学习、愿意尝试困难工作、好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观察、有高度的独特反应、兴趣广泛、爱好沉思、不盲从,等等[3~6];而胆怯、过分的自我批评、懒惰、从众、狭隘、刻板、骄傲等许多消极个性因素则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显然,取得卓越成就所要求的不仅是较高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
个体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总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它们都以人的创造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智力因素可以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
发展中敏锐性的提高,思维力发展中探索性的培养,想象力发展中独特性与灵活性的增强等等。反之,非智力因素也可以促进智力活动过程,它可以强化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热情,排除种种干扰,稳定情绪,从而为智力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动力,为智力因素的发展创造条件。事实上,一切具有高度创造力的杰出人才,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高水平的和谐发展。因素可以说,创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二)创造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的交融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所意识到的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心理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即显意识,而人的大部分精神活动则存在于心理的深层,往往意识不到,属于潜意识范畴。显意识是主体能够清楚地意识到的、有目的、能控制的意识;潜意识则是主体自身意识不到并不能加以控制的意识,它包括各种各样的先天的本能和后天的长期积累起来的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经验。
研究表明,创造是显意识和潜意识高度统一的产物。在人类整个创造活动中,总是有目的在支配着,创造的机遇总是光临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因此,整个创造过程都由意识控制着。但是,在创造过程中,创造者长期的学习、经验的积累、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创造的强烈追求和思考,虽然没有形成直接的可以明确显示出来的结果,可它确实也会在心理深处潜意识地累积起来,积淀为创造的某种基矗可以说,在创造活动还在进行而无明确结果时,在创造的苦思冥想尚未获得某种启示而豁然顿悟之前,确实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创造成果出现时,这种潜意识状态就过渡到显意识了。可见创造是显意识与潜意识的交融过程。
潜意识是人类重要的信息库,人的绝大部分信息,就以这种形式深藏在潜意识的
里。人们可以在潜意识水平上处理并理解所见到的现象,潜意识能阻碍来自客观的大多数刺激,而让少数经过选择的刺激信息进入潜意识思维过程。在显意识思维过程中......
Ⅵ 关于创造力的作文
创造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性和标志之一。培养、开发创造力的重要意义和最终目的在于使人类创造力的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而尽可能挖掘出人类的创造潜力,造福人类。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科技人才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大批出类拔萃、思维敏捷、勇于创造的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中国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有鉴于此,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该《决定》中,除对学校教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等核心技能与素质要求之外,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这种大背景下,本文就创造的性质与创造力的培养问题作了简要讨论。
二、创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整合
(一)创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它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如有的发现创造力与智力不相关,有的则发现有高相关;有的发现创造力高者智力未必高,或智力高者创造力未必高;有的发现智力低则创造力必低;还有的发现创造力与智力的相关高低随着测量性质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结果表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虽然创造力高的人一般也有高的智力水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如此[1],很多智力水平高的人也没有不同寻常的创造力。高的智力水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创造力,但却并不能保证总是如此[2]。
非智力因素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于道德品质都是非智力因素;从狭义的角度看,常常只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个心理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之内。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点的综合,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种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和。许多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某些非智力因素是高相关的。创造力高的人常常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如独立性强、自信、常常被复杂性所吸引、富有责任感、感情丰富、有决心、勤奋、富于想象、依赖性孝幽默、爱自行学习、愿意尝试困难工作、好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观察、有高度的独特反应、兴趣广泛、爱好沉思、不盲从,等等[3~6];而胆怯、过分的自我批评、懒惰、从众、狭隘、刻板、骄傲等许多消极个性因素则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显然,取得卓越成就所要求的不仅是较高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
个体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总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它们都以人的创造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智力因素可以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观察力发展中敏锐性的提高,思维力发展中探索性的培养,想象力发展中独特性与灵活性的增强等等。反之,非智力因素也可以促进智力活动过程,它可以强化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热情,排除种种干扰,稳定情绪,从而为智力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动力,为智力因素的发展创造条件。事实上,一切具有高度创造力的杰出人才,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高水平的和谐发展。因素可以说,创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二)创造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的交融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所意识到的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心理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即显意识,而人的大部分精神活动则存在于心理的深层,往往意识不到,属于潜意识范畴。显意识是主体能够清楚地意识到的、有目的、能控制的意识;潜意识则是主体自身意识不到并不能加以控制的意识,它包括各种各样的先天的本能和后天的长期积累起来的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经验。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是显意识和潜意识高度统一的产物。在人类整个创造活动中,总是有目的在支配着,创造的机遇总是光临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因此,整个创造过程都由意识控制着。但是,在创造过程中,创造者长期的学习、经验的积累、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创造的强烈追求和思考,虽然没有形成直接的可以明确显示出来的结果,可它确实也会在心理深处潜意识地累积起来,积淀为创造的某种基矗可以说,在创造活动还在进行而无明确结果时,在创造的苦思冥想尚未获得某种启示而豁然顿悟之前,确实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创造成果出现时,这种潜意识状态就过渡到显意识了。可见创造是显意识与潜意识的交融过程。
潜意识是人类重要的信息库,人的绝大部分信息,就以这种形式深藏在潜意识的汪洋大海里。人们可以在潜意识水平上处理并理解所见到的现象,潜意识能阻碍来自客观的大多数刺激,而让少数经过选择的刺激信息进入潜意识思维过程。在显意识思维过程中......
Ⅶ 以关于创造性思维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读过《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至今,我还铭记着它给人们的启示:创造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邻居家的小男孩向"我"展示了一种独特而新颖的切苹果的方法。我们通常的切法是循规蹈矩地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从中间切下去,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通过这次切苹果,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一个普通的苹果里居然还隐藏着一个五角星!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人只有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才能发挥我们身上未曾发掘的潜能,如果一个人心灵受到束缚,他的潜能也会受到限制!
比如说一头被习惯所约束的大水牛!这头牛很小的时候就被拴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而当时的它力气还小,没能力挣脱,但长大后的它,仍然没有从小小的木桩上挣脱。为什么呢?因为它还是抱着小时候的那个不可能挣脱的心。你明白了吗?约束它的不是小小的木桩,而是多年来的习惯!
再比如说,看魔术表演,一个人从扎紧的袋子里奇迹般的出来了,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想他怎么能从里面出来呢?而不会去想带下面的秘密!思维定势让大家都傻了,才显出魔术师的聪明!
要改变僵化的思维定势,需要我们改变观念。不断的去学习新的知识,并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行动。而不是习惯性地顺着定势思维思考问题。爱观察,勤思考,勇于尝试,勇于创新,就一定能走出思维定势!
Ⅷ 关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英语作文
How to cultivate our creativity?It's true that maybe cultivating creativity is difficult to most of the people.Many ways are for this while we can't realize them.cultivating creativity is indeed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hole society.What can we do to acquire it?First,it calls for our working,which should be very hard or even unthinkable.This step of course will give us firm basement.Secondly,we'd better try our best to see,to watch,to oberve...everthing around in our lives,from which we can get useful messages.Yet the last one'll be hard,ater all,we should insist!We have to think deeply,and compare everthing with each other to find their characters.So,maybe we can't succeed,but to our devotion,we may learn a lot,and it's believed that we will finally creating perfectly.
Ⅸ 有关创造力的作文
迪·恩·帕金斯
陈小慰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
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于是,在那么一天,我孩子把这消息带回家来,彻底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不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仅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使我深深触动的是,这深藏其中,不为人知的图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从不知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苹果——切“错”的苹果。
最好的就是这个苹果里的星星了
Ⅹ 为什么要有创造力作文800字
创造力来源于什么?对,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创造力。 当老师一说要吧自己想到的什么等于什么写到黑板上时,同学们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争先恐 后地跑上去,用粉笔写了下来,不一会黑板便被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想法写满了。什么棒子加 糖等于棒棒糖、什么木头加书等于书架、什么彩纸家丝带等于书签等等。对,如果你要问我这是 什么,这就是创造力。 古往今来,哪一个发明家不是用创造力去发现,才有了成功。比如,爱迪生,要是没有他的好奇心,他的创造力,哪里我们今天的电灯、电话机、电视机…… 创造力是硬道理,要是没有牛顿,有谁能打破常规发现地球有引力? 创造力,创造力,生活中什么都离不开创造力,要是没有创造力,会有多少东西还没有发明,所以创造力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位得力助手……##第二篇:创造力作文 一个幼儿园的孩子都能发现的秘密,我——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吃了那么多苹果,为什么从未发现呢?为什么幼儿园的小孩子能突破习惯性思维,“错”切苹果,体现出创造力,而我不能?真是惭愧! 我是一个不爱动脑筋的人,整天忙于应付各科学习、考试。平时上学要面对一大堆作业和考卷,周末又要去上这个补习班那个补习班,真是烦死人了。每次看见电视里的人一会儿发明这样东西,一会儿发明那种玩意,总是羡慕不已。在学校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上,看见同学们手里的奖状,我既为他们感到高兴,又有些难过——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我以前也留意过那些小东西,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所以然。为什么我细心观察了事物也没有新发现呢?读了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不墨守成规,才有可能有所发现和创造。有些事如果从正面想不行,可以从侧面、反面去想,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去想,也许能有新发现、新收获。 所以,只有不断发现与思考,才会有创造。 小作者紧扣创造力,并结合自身实际,得出只有不断发现和思考,才会有创造的感受,让人感觉真实、可信。##第三篇:创造力作文 一天晚上,我陪孩子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 孩子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我说:“对,再造一句。” 孩子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我说:“对。等等,不对!” 孩子不懂我要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赞赏她说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非常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孩子的语言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规范自然是规范了,但也枯萎了。我对孩子说::“你造的这个句子是一个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因为跟后边参考答案不符。” 第二天放学一进家门,孩子就高兴地说:“妈妈,我造的句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说我的造句有创意。”##第四篇:创造力作文 人生下来都是什么也不知道的,而那些天才也是靠自己的努力才得来的。我也在努力,在不断创新,也想争取成为天才。 三至五岁时,我听妈妈说,那时候的我最爱喝“ad”钙奶,每次都要喝好几瓶,然后再把空瓶子推在一起开始自己玩起来。 五至八岁期间,根据我自己的回忆,爸爸给我买了一盒积木,有许多块小木块,我便一个人将这些小木块拼成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拼了房子又拼车子,还嫌不够,又拼了高楼,还拼出了大厦,然后再拼个什么机器人…… 八至十岁时,我开始玩塑料的积木。这下,我的创造力更强了。我拼了卫星再拼车子,不过现在的车子是能动的啦。拼了车子再拼剑,还拼个巨大的机器人和螃蟹,然后让他们上演一场世界大战。 现在,“明明,你又在搞什么发明创造呀?你的机器人能够自己走了吗?” 怎么样,我的创造力够行了吧,你呢,有什么发明创造吗?##第五篇:创造力作文 有一个故事几年前曾流传页广:某证卷公司的散户股民几乎人人赔钱,只有门口看自行车的老太太赚了个钵盈盆满,于是大家纷纷向她讨教炒股秘方。她说:“门口的自行车就是我的炒股的‘指教’,自行车少股市萧条的时候我就买股票,自行车多,人人都抢着买股票的时候我就清仓。”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随大流赚钱,反其而为之才能发财”的道理,实际上老太太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创造力。如今理财渠道增多、操作难题度相大对增大的情况下,小到一件生活琐事,大到人生大事,若能把问题试着倒过去想想,是不是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呢!也许你在苦思冥想的时候会欣喜若狂地跳起来呢!巧用创造力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就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再生活中再学习上要善用创造力。每一件不可能只有一种方法,只要你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说不定会有更多惊喜的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