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祖冲之发明了什么
祖冲之大家都还算熟悉,都应该学过他在圆周率上的伟大贡献。
你不知道的是,祖冲之可不仅仅算了圆周率。按咱们现在的说法,祖冲之是个大神级别的人物。
祖冲之最有名的身份,数学家。
他写的《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隋书·律历志》留下一小段关于圆周率(π)的记载:“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
祖冲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是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这一纪录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
祖冲之还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一起圆满地利用「牟合方盖」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
❷ 祖冲之在哪发明了圆周率
古今中外,
许多人
致力于
圆周率
的研究与计算。为了计算出圆周率的越来越好的
近似值
,一代代的
数学家
为这个神秘的数贡献了无数的时间与
心血
。十九世纪前,圆周率的计算进展相当缓慢,十九世纪后,计算圆周率的
世界纪录
频频创新。整个十九世纪,可以说是圆周率的手工计算量最大的世纪。进入二十世纪,随着
计算机
的
发明
,圆周率的计算有了突飞猛进。借助于
超级计算机
,人们已经得到了圆周率的2061亿位
精度
。历史上最马拉松式的计算,其一是德国的Ludolph
Van
Ceulen,他几乎耗尽了
一生的时间
,计算到圆的内接正262边形,于
1609年
得到了圆周率的35位精度值,以至于圆周率在德国被称为Ludolph数;其二是英国的William
Shanks,他耗费了15年的光阴,在
1874年
算出了圆周率的
小数点
后707位。可惜,
后人
发现,他从第528位开始就算错了。把圆周率的
数值
算得这么精确,实际意义并不大。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如果用Ludolph
Van
Ceulen算出的35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一个能把
太阳系
包起来的一个圆的
周长
,
误差
还不到
质子
直径的百万分之一。以前的人计算圆周率,是要探究圆周率是否
循环小数
。自从1761年Lambert证明了圆周率是
无理数
,
1882年
Lindemann证明了圆周率是
超越数
后,圆周率的神秘面纱就被揭开了。
现在的人
计算圆周率,
多数是为了验证计算机的
计算能力
,还有,就是为了兴趣。
❸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祖冲之
先纠正一下,圆周率是发现的,不是发明的.发现它的是三国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 在三国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刘徽研究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这一成就比欧洲人要早一千多年.
❹ 圆周率不是祖冲之发明的吧
确实不是。
早在古埃及,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胡夫金字塔就和圆周率有关,金字塔的周长和高度之比等于圆周率的两倍,正好等于圆的周长和半径之比。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也比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早很多。祖冲之是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
祖冲之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数学成就:祖冲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祖冲之还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一起圆满地利用「牟合方盖」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
天文历法: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首次精密测出交点月日数(27.21223),回归年日数(365.2428)等数据,还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若干天的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
机械制造: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等。
此外,他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❺ 圆环是不是祖冲之发明的吗
圆周率的计算方法是在一个圆里面换一个接近内接正多边形计算这个正多边形的边长就可以得到圆周的近似值正多边形的边长越多总的正,边形也就跟圆接近祖冲之,从圆的内接正六边形开始画到正24篇接着加倍边夹边数最后共翻了11倍,直到算出挣1002288边形的边长边数美翻一番至少进行7次运算,最后保留三位小数,要是光加减运算好这些。要是光加减运算好这些面对12位小数的乘方开方进行运算,这个工作量就太大了,如果没有献身科学事业精神,没有熟练技巧和坚强的毅力,就无法完成这个复杂的运算,祖冲之在天文历法外面也有的大量的工作他认真贯彻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天空里的运行情况,并且做了详细的记录,他发现当时所采用袁佳丽有许多错误,就针对这些错误编制了一部新历法,叫做大明历,当时他只有33岁祖冲之在科学研究中之所以能如此大的贡献,与他敢于打破迷信打破就。
❻ 祖冲之哪一年发明圆周率
π圆周率,一般以π来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它定义为圆形之周长与直径之比。它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
在分析学上,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x) = 0的最小正实数x,这里的sin是正弦函数(采用分析学的定义)。
[编辑本段]【圆周率的历史】
π=Pài(π=Pi)
古希腊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约公元前3世纪初)中提到圆周率是常数,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 约公元前2世纪)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也认为圆周率是常数。历史上曾采用过圆周率的多种近似值,早期大都是通过实验而得到的结果,如古埃及纸草书(约公元前1700)中取pi=(4/3)^4≈3.1604 。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寻求圆周率数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圆的度量》(公元前3世纪)中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确定圆周长的上下界,从正六边形开始,逐次加倍计算到正96边形,得到(3+(10/71))<π<(3+(1/7)) ,开创了圆周率计算的几何方法(亦称古典方法,或阿基米德方法),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π值。
中国数学家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263年)时只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确到两位小数的π值,他的方法被后人称为割圆术。他用割圆术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
南北朝时代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约5世纪下半叶),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355/113和约率22/7。其中的密率在西方直到1573才由德国人奥托得到,1625年发表于荷兰工程师安托尼斯的著作中,欧洲称之为安托尼斯率。
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在15世纪初求得圆周率17位精确小数值,打破祖冲之保持近千年的纪录。
德国数学家柯伦于1596年将π值算到20位小数值,后投入毕生精力,于1610年算到小数后35位数,该数值被用他的名字称为鲁道夫数。
无穷乘积式、无穷连分数、无穷级数等各种π值表达式纷纷出现,π值计算精度也迅速增加。1706年英国数学家梅钦计算π值突破100位小数大关。1873 年另一位英国数学家尚可斯将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可惜他的结果从528位起是错的。到1948年英国的弗格森和美国的伦奇共同发表了π的808位小数值,成为人工计算圆周率值的最高纪录。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π值计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49年美国马里兰州阿伯丁的军队弹道研究实验室首次用计算机(ENIAC)计算π值,一下子就算到2037位小数,突破了千位数。198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用克雷-2型和IBM-VF型巨型电子计算机计算出π值小数点后4.8亿位数,后又继续算到小数点后10.1亿位数,创下最新的纪录。至今,最新纪录是小数点后25769.8037亿位。
[编辑本段]【圆周率的计算】
余 古今中外,许多人致力于圆周率的研究与计算。为了计算出圆周率的越来越好的近似值,一代代的数学家为这个神秘的数贡献了无数的时间与心血。
十九世纪前,圆周率的计算进展相当缓慢,十九世纪后,计算圆周率的世界纪录频频创新。整个十九世纪,可以说是圆周率的手工计算量最大的世纪。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圆周率的计算有了突飞猛进。借助于超级计算机,人们已经得到了圆周率的2061亿位精度。
历史上最马拉松式的计算,其一是德国的Ludolph Van Ceulen,他几乎耗尽了一生的时间,计算到圆的内接正262边形,于1609年得到了圆周率的35位精度值,以至于圆周率在德国被称为Ludolph数;其二是英国的威廉·山克斯,他耗费了15年的光阴,在1874年算出了圆周率的小数点后707位,并将其刻在了墓碑上作为一生的荣誉。可惜,后人发现,他从第528位开始就算错了。
把圆周率的数值算得这么精确,实际意义并不大。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如果用鲁道夫算出的35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一个能把太阳系包起来的一个圆的周长,误差还不到质子直径的百万分之一。以前的人计算圆周率,是要探究圆周率是否循环小数。自从1761年兰伯特证明了圆周率是无理数,1882年林德曼证明了圆周率是超越数后,圆周率的神秘面纱就被揭开了。
现在的人计算圆周率, 多数是为了验证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还有,就是为了兴趣。
[编辑本段]【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古人计算圆周率,一般是用割圆法。即用圆的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来逼近圆的周长。阿基米德用正96边形得到圆周率小数点后3位的精度;刘徽用正3072边形得到5位精度;鲁道夫用正262边形得到了35位精度。这种基于几何的算法计算量大,速度慢,吃力不讨好。随着数学的发展,数学家们在进行数学研究时有意无意地发现了许多计算圆周率的公式。下面挑选一些经典的常用公式加以介绍。除了这些经典公式外,还有很多其它公式和由这些经典公式衍生出来的公式,就不一一列举了。
1、马青公式
π=16arctan1/5-4arctan1/239
这个公式由英国天文学教授约翰·马青于1706年发现。他利用这个公式计算到了100位的圆周率。马青公式每计算一项可以得到1.4位的十进制精度。因为它的计算过程中被乘数和被除数都不大于长整数,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
还有很多类似于马青公式的反正切公式。在所有这些公式中,马青公式似乎是最快的了。虽然如此,如果要计算更多的位数,比如几千万位,马青公式就力不从心了。
2、拉马努金公式
1914年,印度天才数学家拉马努金在他的论文里发表了一系列共14条圆周率的计算公式。这个公式每计算一项可以得到8位的十进制精度。1985年Gosper用这个公式计算到了圆周率的17,500,000位。
1989年,大卫·丘德诺夫斯基和格雷高里·丘德诺夫斯基兄弟将拉马努金公式改良,这个公式被称为丘德诺夫斯基公式,每计算一项可以得到15位的十进制精度。1994年丘德诺夫斯基兄弟利用这个公式计算到了4,044,000,000位。丘德诺夫斯基公式的另一个更方便于计算机编程的形式是:
3、AGM(Arithmetic-Geometric Mean)算法
高斯-勒让德公式:
这个公式每迭代一次将得到双倍的十进制精度,比如要计算100万位,迭代20次就够了。1999年9月,日本的高桥大介和金田康正用这个算法计算到了圆周率的206,158,430,000位,创出新的世界纪录。
4、波尔文四次迭代式:
这个公式由乔纳森·波尔文和彼得·波尔文于1985年发表的。
5、ley-borwein-plouffe算法
这个公式简称BBP公式,由David Bailey, Peter Borwein和Simon Plouffe于1995年共同发表。它打破了传统的圆周率的算法,可以计算圆周率的任意第n位,而不用计算前面的n-1位。这为圆周率的分布式计算提供了可行性。
6、丘德诺夫斯基公式
这是由丘德诺夫斯基兄弟发现的,十分适合计算机编程,是目前计算机使用较快的一个公式。以下是这个公式的一个简化版本:
❼ 祖冲之发明圆周在哪个朝代李春创造赵州桥在哪个朝代
李春是我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他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为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李时珍伟大的著作是《本草纲目》。
圆周率之父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
❽ 祖冲之发明了什么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贡献是:圆周率。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