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谁发明闰年

谁发明闰年

发布时间:2021-11-07 16:38:40

❶ 闰年和平年是谁发明

一开始,人类试图将自然的时间表与我们的日历相匹配的做法就有缺陷。有些古代日历,如5000年前苏美尔人发明的历法,简单的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30天。因此,苏美尔人的一年为360天,比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短了近一周。

然而,在一年之中添加几天的做法至少跟360天的纪年历法一样古老。

“埃及人采用苏美尔人的历法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不过他们没有在日历中添加额外的天数。他们只在每年的年底加入了5天的节日和聚会时间。”Lowe说道。

更早期的埃及人(大约公元前3100年)以及中国、罗马等国家曾经使用过阴历纪年。

不过,阴历每个月平均29.5天,一年只有354天。因此,由于存在11天的差别,使用阴历的国家很快就发现无法与实际季节保持同步。

为了修正这一历法,罗马人试图在该历法中不定期的添加天数或月份,不过这些修补措施更突显革新的需要。

“混乱之年”

到尤利乌斯•凯撒与克利欧佩特拉享受着浪漫关系的时候,罗马的日历与季节已经相差了3个月。不过,埃及的历法一年是365天,自公元前3世纪起他们就开始使用闰年系统对日历进行矫正。

尤利乌斯下令一次性加入334天的“混乱之年”矫正长期以来造成的纪年误差(公元前46年)。后来他又规定每年为365.25天,每四年加入一天闰日。

不过即使这种方法也有缺陷,因为每年增加0.25天比太阳年小数点部分的0.242天略长。这就导致日历年度比太阳年长11分钟,每128年会相差一天。

“事实证明,如果每4年增加1天稍微有点多,”普吉特湾大学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历史杂志》的编辑James Evans说道。

在尤利乌斯•凯撒公元前46年引入“混乱之年”和公元前16世纪之间,这一微小的差异已经导致一些重要的日子出现较大误差,如基督教节日差了10天。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认为这种局面不能维持下去,因此1582年他推出了格列高利历(公历)。

“格列高利改革了历法,并将1582年的10月减少了10天。接着他们更改了闰日规则来矫正这一问题。”Evans说道。

如今,能被100除尽的整百数年份不一定是闰年,如1900年。除非还能被400除尽,如2000年才算是闰年。现在在世的人没人能记住上一个减少的闰日是哪一天,不过每400年减少3天闰日的做法可使日历与实际保持一致。

❷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闰年又是谁研究出来的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闰年又是谁研究出来的?我们知道,二十四节气和闰年都是我国古代历法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农历,整个发明过程比较复杂,应该是众多古人智慧的结晶,但是被精细化整理出来的人应该是颛顼和祖冲之,中国人至今还保留着跟着节气生活的习惯,尤其是农耕更是如此,什么节气种什么,吃什么、穿什么也都有明确的讲法。

如果单论二十四节气来历,我们敢于肯定的是始于春秋,确立于秦汉,不应是只有一个人的发明,是集体的经验智慧完善后总结而得。闰年比较精确算准之功归功于祖冲之是对的。而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善的,先测定二分二至,再到四立再及其他。最先是利用土圭测日影法确定。

如今河南嵩山脚大还保留有最古老的“周公测量台”,就是最好佐证,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实地考察。

❸ 闰月是谁发明的又是怎么来的

http://qna.xuevb.net/Class31/Article1572034 你好! 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二组:古人把从小寒起每隔黄经300为一节气;从冬至起每隔黄经300为一中气,一年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12节气把一年分为12个节月,每个节月各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节气是节月的起点;中气是节日的中点。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和月序以及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不象一般历法那样采用长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强调逐年逐月的推算,国家设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历法的推算。 (一)以月相定日序。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据先后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数,确定前月的大小。如果从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间隔是30天,那么当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为小月。 (二)以中气定月序。首先,以历月中有无中气区分历月和闰月,我们知道一个回归年有12个中气,但却包含365.2422÷29.5306=2.3682个朔望月,经过几番历月轮转之后,必有一个历月没有中气。《汉书·律历表》载:“朔不不得中,谓之闰月”。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它前一历日为几月即为闰几月。例如,1984年的那次闰月出现在旧历十月之后,因而叫它“闰十月”。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闰。 综上所述,闰年是阳历中的一种现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9天;闰月是阴历中的一个现象,闰一个月,那一年阴历有13个月,那一年叫闰月年。闰月年384大。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4年一个润年,在农历里就是闰月 因为阴历和阳历每个月的长短不一样 只有通过闰月来调整 要不然阴历和阳历该差好几年了 闰,本义就是余数。指历法纪年和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运行时间的差数,多余出来的叫“闰”。 闰年,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时日) 闰日,阳历的平年只有365日,与回归年比较,每年相差5时48分46秒,所以每四年积成1日,加于2月成29日,这一天称为闰日,这一年称为闰年 闰月,阴历以月球绕地球定历法,每年和回归年的 365 日5 时 48 分 46 秒相差约 10 日 21 时,积以置闰,所以每三年要闰一个月,每五年闰两个月,每十九年闰七个月。这样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称为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闰月、闰年 为了调整历法年的平均长度,使其与回归年的长度相符合,有时就需要调整个别月份的长度或增加一年中的月数。这个被调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称为“闰月”。 闰月这种制历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使用的,大约开始于公元前500多年,比古希腊要早160多年。我国历法采用十九年七闰月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和国别是不同的。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历中以朔月的长度29.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需要置闰,使阴阳历各个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对应的关系。我国古六历中用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的闰月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便称为“闰月”。闰月放在一年的年终,例如,秦代和西汉初期使用的《颛项历》,以十月为岁首,把九月做为年终,闰月就放在九月之后,而称为“后九月”。到了西汉初制定太初历时,把闰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并规定以没有中气的那几个月作为闰月,月序仍用上个月的月序,只要称其为“闰某月”。这一置闰规则在采用平气的历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心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3个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最少,闰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则不会出现,至少在几千年内是这样的。 在公历中,闰月不是在一年中增加一个月,而是在某一个月增加一天,以保证历法年与回归年相一致。例如《儒略历》和现行《公历》一般年份都是365天。通常每过四年(现行公历有时相隔八年)就把二月份增加一天,这一年就是366天。这年的二月就是闰月,而这一年也叫闰年。

❹ 谁发明的年月日

际上使用的历法有几十种,其中最主要的有公历、回历和佛历,即所谓三大历法。
公历原是基督教的教历,基督教徒以基督诞生那年起算记年,基督诞生前的年代称公元前,诞生后的年代称公元。如今,公历已成为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历法。
回历是从伊斯兰教祖穆罕默德避难入麦地那一天算起的。回历的元年元月元日是公元622年7月16日。回历以月亮盈亏计算,一年为三百五十四天,与公历相差十一天。回历又分太阴和太阳年法两种。
佛历是泰国、斯里兰卡、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国,以及印度的部分地区通用的历法。佛历是从佛祖释迎牟尼逝世那年,即公元前543年算起。
阳历、阴历、阴阳历
不管是哪种历法,无非是对年月日的安排。这些安排主要依据天体的运动。
日,是最容易识别的时间单位,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日,年和月都是以日为基础的。
月亮圆缺变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时间单位,月亮圆缺变化一周是二十九天半多一点,农历的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天,就是取的它的平均数。
地球绕太阳运动是一个更长一些的时间单位,以此为基础的一年长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多。阳历取其整数,平年三百六十五天,四年一闰,把四个五小时多加在一起,这一年就是三百六十六天。
如果某种历法只考虑月亮的圆缺,以十二个月为一年,那么,这种历法一年就只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时间长了之后,它就与阳历相差得越来越多,这种历法被称为纯阴历。在纯阴历里,经过若干年之后,就会出现六月飞雪,十二月酷热的现象。
我国在春秋时代就创造了“十九年七闰法”,其方法就是在纯阴历的基础上,每十九年里面七年算是闰年,闰年多加出一个月来,为十三个月,如癸亥年只有十二个月,三百五十四天,而甲子年规定闰十月,一年有十三个月,三百八十四天。这样安排和调节的结果,历法既反映了月亮的圆缺,也与随阳历而来的气候冷热变化相适应了。这样的历法实际上已经是阴阳合历,简称阴阳历。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就是这样的阴阳历,有的人把农历叫做阴历,就叫错了。
公元、世纪、年代
“公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6世纪。公元525年,一个名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主张以耶酥诞生做为纪元,耶酥诞
生前为“公元前”。公元532年,这种纪年法便在教会中使用。到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这种纪年法,由于它精确度很高,而为国际通用,故称“公历”。由此,耶稣诞生的年份,便称为公元元年。所谓“公元”,就是“公历纪年”。公元元年相当于我国西汉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我国采用公历是辛亥革命以后的1912年,但与当时的中华民族纪元的纪年法并行,新中国成立后,才完全采用公元纪元。
“世纪”来自拉丁文,意思是一百年。一百年叫一个世纪,从公元一年算起,每经一百年就算是一个世纪。
“年代”是在每一世纪中,以十年为一阶段,如“50年代”、“80年代”等等。一般一个世纪的最初十年不用年代来称呼,而叫做“最初十年”。

❺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呢闰年又是怎么来的呢

再回首——《吕氏春秋》记录了十个节气的名称,《淮南子》完整记载了廿四节气,《太初历》首次在国家历法中收录了廿四节气。接着,《魏书·律历志》记载:“肃宗以历就,大赦改元,因名《正光历》,班于天下。”北魏《正光历》之廿四节气以冬至开头、大雪为终;又“因冬至虎始交后,五日一候”,遂正式入列七十二候。至此,作为历法里的廿四节气并七十二候,臻于完备。

刘安和落下闳整理创制的廿四节气固然有其所在地域的经验,但他们并非源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包括周朝和汉朝、西晋与北魏,都活跃在黄河流域,从来文献丰富,皆属皇家;刘安奉命整理文艺,获得宫室藏史及文献资料,有其正当理由。因此,《淮南子》完整记载廿四节气,是学术交流和运用宫室文献的结果。这一点,从七十二候草木虫鱼之动静反映的是黄河流域豫陕地界的表现,便可证明。落下闳虽然参与了《太初历》的创制,但由于归总人是邓平,七十二候自然也就不显著对应川北地界。

这就必须要说到周公姬旦和河南登封的古观星台了。今年6月21日夏至恰逢日食,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所在地登封市,当地人在“廿四节气核心传习地”——周公测景台祭周公。中原地区一直将此地视为廿四节气的起源地。周公的天文探索和发明创造,直接演化为秦、汉的遗产,而月令七十二候,至今仍对应太行中条和伏牛秦岭之间,大河两岸的风土物候。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今人好奇廿四节气反映出的天地律动,立足一小块地方再次实验,以验证古人和前人的经验,这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

项丽敏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用文字和影像记录的节气物候,颇具皖南特色,与经典的廿四节气有同有异。比如皖南同样称立春为“打春”,但与北方的“春雨贵如油”不同,皖南雨多,她在《山中岁时》里说:

进入雨水节气,季候随之启动了降雨模式。

“百年难遇水浇春”,这是民间的说法。这个说法颇为生动,尤其“水浇春”三个字,让人觉得空中有一只提着水龙头的巨手,看见大地草木萌动,鸟雀出巢,就吱扭一声旋动开关,浇洒起来,好比一个殷勤的花农,提着洒水壶,一遍一遍浇灌他的园子。

还有深冬,与黄河两岸说“十冬腊月”不同,皖南人曰“腊月黄天”。大寒节气时,项丽敏站在黄山的山脚下望雪:“比如这场雪,在城里只剩下薄薄的一层,无法造景,到山里就是另一个世界——从进入山门开始,便如同进入古代,进入唐、宋,或更古老的时空。”

❻ 古人是怎样发明的平年闰年的

这个叫发明发现都不合适,应该说是古人采取了合适的纪年方法。古人校准纪年是甲子天象,平常以月圆一次为一月,十二个月为一年,但发现这么纪年再到甲子天象时,有较大误差,于是就把这个误差分配在年数里以修正时令。

❼ 闰年是谁创造的

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 闰月 ”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以上均指农历季节)。 史料相关记载 《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孔传:“一岁有馀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 《左传·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 缘故 闰月是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阴阳历以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月,同回归年(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故顺置闰,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叫“闰某月”,如刚刚过去的2009年农历闰月为己丑年闰五月(2009年6月23日——2009年7月21日)、即将来临的农历闰月为2012年的壬辰年闰四月(2012年5月21日——2012年6月19日)等。 农历为什么会有 闰月 ?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 闰月 ”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以上均指农历季节)。 闰月置闰法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3/37、5/62、8/99、11/136、14/173、19/235、27/334、......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19/235=19/(19×12+7)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而决定那一个月做闰月,则依24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春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之后正好有一个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置闰七月来调整误差。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5月21日,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后,6月21日农历五月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而当中这一个月(2001年5月23日——2001年6月20日)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因为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❽ 有谁知道闰年是怎样被人类发现的

现时的公历以回归年为“年”的计算基础,而一个回归年大约等于365.24220日。因为在平年公历只计算365日,结果四年后便会累积0.24220×4=0.9688日,大约等于一日,所以便逢四年增加一日闰日以抵销这0.9688日。

计算闰年的方法:
公历纪年法中,能被4整除的大多是闰年,除了那些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以外,如1900年是平年。

西方农历的“闰年”:
阳历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相反就是平年,平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平年的二月为28天,闰年的二月为29天。闰年平月2月29日为闰日。

中国农历的“闰年”: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

参考资料:维基网络

==

关于公历闰年是这样规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因此,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归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这一年有366日,就是闰年。但四年增加一日比四个回归年又多0.0312日,400年后将多3.12日,故在400年中少设3个闰年,也就是在400年中只设97个闰年,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就相近似了。由此规定: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
参考资料:小学数学

阅读全文

与谁发明闰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