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出来的
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出来的。 (×)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回造的并被资本家无答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恩格斯指出:“资本家所雇佣的每一工人都在做两种劳动。他的工作时间一部分用来偿还资本家所预付给他的工资,这一部分劳动,马克思称为必要劳动。但在此之后,他必须继续工作,而在这段时间内,他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2.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计算必要劳动时间
因为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只是创造符合自己工资的那部分价值V(注意:不变资本也在此时间内由工人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C只是被转移了,而V被创造了出来),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则是剩余价值M。又因为价值量和劳动时间成比例,所以有:
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V:M=1:4
必要劳动时间=总劳动时间*(1/5)=2(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总劳动时间*(4/5)=8(小时)
不变资本(C)即消耗的生产资料为40元
可变资本(V)即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2元
剩余价值(M)即总产值-(C+V)=8元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值,即m/v=4
(2)必要劳动时间创造价值扩展阅读:
(1)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叫"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
(2)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叫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本来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但是却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发财致富的秘密;
(4)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
一是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或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
二是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即缩短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
3. 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为什么不包括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呢
那是劳动力创造出来的价值,不是他自身的价值啊。他自身的价值是能让他产生价值的因素的价值(其他因素创造的),自然包括他能活着的因素(维持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能让他掌握具体劳动的因素(培训)、能继续产生劳动力的因素
4. 为什么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耗费的劳动力就越多,价值量也就越大,所以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个人理解 )
5. 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是转移劳动价值还是创造劳动价值
创造劳动价值。
6. 劳动力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价值量的决定,还存在着一个有效劳动与无效劳动的问题。只有有效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价值;而无效劳动,不论是否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不能形成价值。相应地,高效劳动可以转化为较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较多的价值量;而低效劳动则只能转化为较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较少的价值量。认识这个问题是有现实意义的。过去在论证按质论价的理论依据时,往往将质量差价说成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是一种价格偏离价值的表现。但价格偏离价值怎么能够相对固定化?如果说产品质量高是因为付出了较多的劳动(生产费用),但实际生产过程却表明劳动(生产费用)并没有增加。因此,只有肯定高效劳动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量,才能为论证质量差价提供理论依据。
从国际角度看,在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中,国际价格的基础是国际价值,其价值量是由国际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或者说,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来计量的。马克思指出:“国家不同,劳动的中等强度也就不同;有的国家高些,有的国家低些。于是各国的平均数形成一个阶梯,它的计量单位是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因此,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会在同一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价值,而这又表现为更多的货币。”也就是说,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运行中同样起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认识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它要求我们根据世界必要劳动量来考虑我国商品的价值决定问题,降低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7.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就是自己的工资吗
工人在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只能是一部分是工资,其他的还都是公司的效益。
8. 20.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 A.增加B.减少 C.不变D.增减不定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不变。所以选择C。
在个人劳动生回产率提高时答,那就意味着个人的商品价值量会增加。举一个例子:个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工人生产一件物品的时间就会减少。也就是说工作时间不变,生产的东西变多,分摊下来,工人工资的成本是降低的,降低的部分就会成为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即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之间为反比关系。因此当社会劳动生产率一定时,某一生产者提高自身的个人劳动生产率,就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便是企业发展生产的根本动力,社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先进和落后的重要尺度。
(8)必要劳动时间创造价值扩展阅读:
社会劳动生产率按全部劳动
消耗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即以工农业总产值或国民收入作分子,用全部劳动消耗作分母计算出来的一种劳动生产率。具体表现为物质生产部门或整个国民经济中平均每个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值或国民收入的份额。它表明社会总产品与总劳动消耗量的对比关系。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方法有:
1、细化生产分工,进行流水线式的生产,走工人技能专业化道路
2、引进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
3、进行企业合并
9. 剩余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吗
剩余价值并非雇佣劳动创造,而是"非雇佣劳动"所"创造"
必要劳动时间指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中用于生产维持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那部分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必要产品或必要价值。与“剩余劳动时间”相对。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劳动创造的。什么是雇佣劳动呢?就是一个资本家所直接雇佣的劳动力的劳动耗费,马克思认为,这个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就是由这种雇佣劳动创造的。与这个资本家的雇佣劳动相对应的是另外一个(一些)资本家所雇佣的劳动。比如有A与B两个资本家,他们雇佣的劳动力的劳动分别是a与b,那么,a对于A来说就是雇佣劳动,但对于B来说就不是雇佣劳动---不妨称之为"非雇佣劳动";反过来,b对于B来说是雇佣劳动,而对A来说就非雇佣劳动。而马克思及众学者的观点,就是认为A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是由a创造,而不是b创造的;同样,B所获得的剩余价值由b创造而非a创造。
但从马克思自己的价值论逻辑来说,这个观点并非正确的观点。因为,马克思对价值及价值量的介定(决定)因素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这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已经包含着对这个观点的否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价值的决定的实质是什么?就是说,任何一个资本家所生产的商品,其价值并非是由这个资本家的实际(劳动)耗费所决定,而是由一个"社会性的耗费"所决定,而这个社会性的耗费是指什么耗费呢?它是指生产同类商品的同一个行业中,各个资本家的成本耗费的汇合。比如,在一个生产相同商品的行业P里,存在着A、B、C、D这四个资本家(他们都生产相互之间具有高度代替性的商品,比如生产相同类型的彩电),其中,每生产一个商品,A的成本耗费是a,B的成本耗费是b,C的成本耗费是c,D的成本耗费是d。于是,A、B、C、D四个资本家中,各自生产的每一个商品所具有的价值(价值量),按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就是(a+b+c+d) ÷4,即这四个资本家在一个商品上的成本耗费的平均值。这个价值量:(a+b+c+d) ÷4,显然不是由任何一个资本家本身雇佣的劳动所创造,它是由同类资本家各自所雇佣的劳动耗费所形成出来的。
可见,一个资本家的商品所具有的价值与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并非由这个资本家所雇佣的劳动创造,虽然其中也包含着这个雇佣劳动所决定的一部分。那么,这些雇佣劳动创造什么呢?他们创造的是剩余产品,而不是剩余价值。从一般意义上说,剩余产品并不就是剩余价值(但从某种特殊意义上说,剩余产品与剩余价值也具有相同的意义),因为产品必须要到市场上出卖,才获得一种价值;而马克思所强调的价值的"社会性",正包含了这种社会化的"出卖"行为对价值的决定作用。实际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也是从剩余产品出发推理论证出来的,他设想资本家所雇佣的的雇佣劳动者一天的劳动中,花费比如5小时来为自己生产"必要产品",即补偿自己的工资所必需的产品,但劳动者一天的劳动却没有到5小时就终止,而是延长至8、10、12…小时,这样,5小时以后的劳动所产出的产品,就是剩余产品,这些剩余产品包含着剩余价值。但按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逻辑,这种剩余价值并不由资本家雇佣的这些劳动所创造。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确实是这样,比如,农民将自己多余的粮食(即剩余产品)拿到市场出售,但在不同的市场,或者在同一个市场中不同的时候,这种出售所获得的价钱都不一样,有时候,这些粮食价格低廉,而有时候,它们又可以价格高昂;这些现象都反映了(用社会性来决定的)价值的不确定性。在此,实际上不是雇佣劳动在决定价值,而是非雇佣劳动在决定价值,比如上例中,资本家A的商品价值是由资本家B、C、D的劳动决定的,而不是由A自己的a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