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加强创造力心理品质的方法

加强创造力心理品质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1-11-07 13:47:49

『壹』 如何培养创造

培养创造力的方式:

1,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

2,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3,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对于人来说,创造力不仅是天赋和才能,而且还是一种责任。创造力不是“deus ex machina”(解决一个困难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来,由创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现看来,创造力是教育、培养和实践的结果。阅题在于洞察创造活动的全过程,为促进创造力创造先决条件。

(1)加强创造力心理品质的方法扩展阅读: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1,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是创造力的基础。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敏锐、独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这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参考资料:

创造力-网络

『贰』 如何才能使自己具有创造力!!!

如何有创造力?
1. 有创造力并不是指点子多,而是指持之以恒、富有想象地去追求众多可能的点子之一;不轻易满足于某个想法,而是为之付出努力并且锲而不舍。当你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要狠心把它暂抛一边,然后寻找除了这个方案以外的其他解决方案,直到你满意地意识到再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为止。
2. 保持童真,打破陈规。出错也没有关系,不要害怕犯错误,保持幽默。学会有勇气让思想冒冒险,敢于将一个最初看似没道理的想法进行到底。
3. 缓下结论,力争做到积极、灵活、开放和富有想象力。之后可以发挥你的分析才能去判断,而不是在开始的时候就盲目判断。
4. 为创造力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奖励创新和坚持不懈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奖励良好的表现。
5. 立即行动。让你当场立即行动起来。去查找一些对你可能有帮助的参考书,或找寻他人寻求帮助,或到实地去学习:现在,而不是以后;今天,而不是明天。学会去触发你的腿部肌肉,一有需求立即行动,不要拖延,听从探索的召唤,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探索。
爱因斯坦说过,双腿是创造力的车轮。尽量让探索激动人心、富有想象、鼓舞人心和硕果累累。让你的态度和创造力成为明灯,去照亮你周围甚至更远的世界。
6. 要实际,尝试以多种方法诠释你的主题,尤其是想法的价值方面,无论是物质上的价值还是精神上的。
7. 三思后,试着向别人解释你的目标是什么。听听他们的建议,这些建议可能正是你需要的。不遗余力地去探求创造力。
8. 加强创造力训练,也不要忽视了身体健康。身体需要锻炼、奖励,有时还需要一些迁就。
9. 如果一开始没有成功,要不断尝试,永远不要放弃。因为创造力来自99%的坚持不懈和1%的灵感。
10. 创造力是干什么用的?如果你希望过好余生,那么尝试让生活兴奋、充满想象力、充满鼓舞和奖励。
奇思妙想玩转发明课程,以科学的形式与方法,解密孩子的创造力基因,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为他们摘取人生第一件发明;为中考培养科技特长生,为留学移民增添专利加分强项,为高考各重点大学自主招生挖掘创新潜质。

『叁』 如何培养创造力 心理学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

那么,该如何培养创造力呢?

一、富有创造力的灵感只赋予那些勤于钻研的人

灵感的出现是在解决问题而又百思不得其解时,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启发,出现“顿悟”,使问题忽然迎刃而解。有人把灵感看成“天赐”,其实,“天才出于勤奋”。灵感是创造力的一个要素,而灵感的出现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人们运用这些知识时,其中潜伏着的智力因素便又表现出来,可以解决更为广泛的问题。譬如,一块大石头挡住去路,有的人马上想到用撬棍把大石头搬走。在另一种场合,如汽车陷入泥土里,同样想到了撬棍,甚至由此发明了新式起重机。

二、创造力来自不懈地追求创新的欲望

没有很强的创造欲望,创造活动便不能进行。美国的电话发明家贝尔,少年时代智力表现平平,而且贪玩,但后来受到祖父的影响,唤起了强烈的求知欲,并对发明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少年时代便设计了一种比较轻快的水磨。这说明,创新的欲望与对创造的不懈追求是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顽强的意志是发挥创造力最宝贵的品格

在任何领域里,要想获得成功,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与拼搏精神是不可能的。歌德说过:“没有勇气一切都完了。”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表现为坚持到底的顽强毅力,还表现在辨明方向、看清利弊之后的当机立断,能排除各种干扰,在挫折面前不回头,成绩面前不忘乎所以。”

四、虚心好学使创造力更丰盈

虚心好学,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超越自我的浅薄。你可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准确地学习内容,能从所学的内容中推演出新观念,并在与别人交谈或日常生活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五、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敢于标新立异

创造力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对原来框架的突破与发展,否则便不成其为创造。对大多数人来说,由于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很容易产生一种思想惰性,对他人超乎常规的想法和作法又往往多加指责。要想做出成绩,重要的是要有打破定势、标新立异的思想品格。

『肆』 怎样才可以提高个人的创造力

(1)聚合思考法:以某个思考的问题为对象,从不同方面将思维指向这个问题的中心,在许多方法中通过比较选择寻求解决问题最佳方法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方法也叫求同思维。
(2)相似思考法:将某客体与思维对象联系起来,从它们的相似关系中,发现某种启发,从而获得创造性成果。比如,世界上第一个“构盾施工法”,就是相似思考的产物。 19世纪20年代,英国要在泰晤士河下面修建地下隧道。如果用传统的支护开挖法,松软多水的岩层容易塌方。工程师布鲁内尔力此一筹莫展。一天,他无意中发现有只小虫使劲地向坚硬的橡树皮里钻。布鲁内尔注意到,那只小虫是在其硬壳保护下进行工作的,此情此景使工程师恍然大悟:河下施工,如果先将一个空心钢柱体打入松软岩层中,而后在这个“构盾”的保护下进行施工。通过相似思考,“构盾”代替“支护”,做出了发明创造。 (3)反向思考法:这是将人们通常思考的问题,用对立的,看上去不可能的办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最著名的是顺逆颠倒发现了感应电流。
(4)分合思考法:将思考对象的有关部分从思想上将它们分离或合并,试图找到新的产物。“606”杀虫剂就是运用分离的思考方法创制的。
德国化学家欧立希发现“阿托升尔”可以杀死危害人体的锥虫,但它的副作用可以使人双目失明。于是欧立希设想,将“阿托升尔”的正作用与副作用分开,抛弃副作用。在“分开”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和他的同事们找到了改变化学药品结构的方法,制出了“606”。
与分离相对的是“组合”。 众所周知,喷气式飞机、电视机、数控机、人造卫星、原子能发电以及阿波罗登月工程,都是对当代技术加以完善、发展并以特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分离常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合并常可以由结合而创造。 (5)想象模型法:这是表现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的形象化的手段。模型有物质模型、数学模型和想象模型。想象模型就是运用想象和抽象相结合的办法,把理论知识同客体联系起来。建立起对研究对象的直观形象式的模型。比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探索原子结构,科学家根据实验事实,运用想象建立起了各种原子模型。 (6)理想实验法:就是将想象中理想化的研究对象,通过反复设计、实验达到发明创造的一种思维过程。也有人称之为“思维实验”、“想象实验”、“梦想实验”等等。
美国发明家兰德,梦想发明一架不用冲洗就立即印出彩色照片的照相机。根据这个梦想他重新设计照相机的镜头及其构造等,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取得成功。 (7)智力激励法(集体发明创造法):这是通过召开小型讨论会,大家围绕问题的中心,互相讨论,彼此启发,让创造性设想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引出更多的创造性设想。它的功效在于短时间内,调动极大的创造力,产生设想、灵感或新观念。 这种方法的作用可归纳为四点。第一,设想的大量产生必须依靠联想。一个人的联想力可以刺激其他人的联想力。一个人得到灵感,更多的灵感可能相继产生。第二,无论男女在小组讨论会上比单独地思考更能发挥其创造性的想象力。第三,实验表明,这个方法使心灵的运用在竞争情况下,增加50%,这种增加尤其以灵感最为突出。第四,在小组中个人的好主意、好设想会立即得到激发和鼓励,由此而激发出更多更好的设想。
发展创造思维的方法主要分为发现问题的方法和产生新观念的方法。可以说,没有新的观念的产生,便没有新的发明创造,产生新的观念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的。 (8)就教育系统而论,除了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自觉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以外,还必须遵循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发散性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不受现有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传授方式的束缚,其结果可能由已知导向未知,发现新事物、新理论。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数学题中的“一题多解”,作文教学中的“一事多写”都是属于这类能力的培养。 ②加强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创造力高的人,不一定最终都能成为创造者。真正有作为的创造者,必然伴有许多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种品质主要指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积极特征。 ③要敢于创造。成功的创造,有两个条件必不可少。一是创造态度,二是创造技能。这两者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创造活动。所谓“更有创造性”是一种不恰当的说法。你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个体。然而,你可以通过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加娴熟,或者更深入的理解围绕在你身边的创造能量,这种能量,是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无限汲取的。我个人在实际中从以下九点来帮助自己“培养”创造力,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处于放松状态用点时间,做令自己感到愉快的、能够带来欢乐的、你热爱的或能够使自己全身投入的事情。比如沉思、散步、游泳、阅读令人心情愉快的文字,或者记日记——写下你的想法(这会相当有帮助!)。感恩想一想,什么赋予你积极向上、源源不断的能量与活力,从而使你心怀感激?当感受到对生命中得到的美妙祝福与馈赠,你的心中便有了爱,你会很快感到心灵的释然,内心感到朦胧的温暖。在这感受到温暖和爱意的时刻,你的心向创造力量敞开了大门。
激发你的想象力想象力是高度视觉化的。我发现,练习在闭上双眼的情况下,想象面前看到的栩栩如生的画面,是一种很有帮助的方法。尝试这一方法。闭上双眼,想象自己在一个场景里,任何一个场景都可以。好的,选个你认为理想的场景,尝试想象你看到的这一场景中的细节。去注意各种色彩、质地,去触摸。它们摸起来是什么感觉?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温度感觉是怎样的?等等。专注于此刻每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或艺术家都会告诉你,当他们在创造伟大的音乐或艺术品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任何杂念,他们完全沉浸在此刻的创作之中,感受意识的流动。运动员们把这个称作“现场感(being in the zone)”。你可以通过对你此刻做的任何事情(不管是在吃饭、洗碗、整理床铺,还是别的什么)倾注全部的注意力,来尝试练习仅把全部意识集中在当前时刻的能力。沉思可以起到很大帮助。参考阅读《如何保持注意力》。得到灵感试着去想象打动你的美好事物。翻阅含有能够激发人思维的图片的书籍,参观美术馆,读启发人灵感的文字,与能够使你冷静的人交谈。画图这也许听起来有些可笑,但确实是发掘自身创造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画图促使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在这一点上,我强力推荐一本由Betty Edwards著的《像艺术家一样思考(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的书,以及她所写的与之配套的手册。这本书是专门为那些从未受到过绘画训练的人撰写的。我从一本心理学教材上第一次听说它,阅读后发现,自己从其中的深刻见解里学到很多东西。寻找替代方案保持好奇心。试着问自己,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同一件事情。 当你看到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再问一问自己:“有什么其他方式做这件事呢?”心理上建立起这样的一种态度——“总有另一种方法”,即便其他方法看起来似乎“不可行”时,也要如此。开放的心态不要将任何你想到的点子拒之门外,不要轻易对它们作出判决。重视每一个从你的大脑里冒出来的主意,哪怕是那些看起来“愚蠢”或“显而易见”的想法。这个方法能够催生更多有创造性的想法从你的心中浮现出来。把思考过程落在纸上用一叠活页纸(或者一个笔记本,我更愿意用活页纸,这样你不会因为要保持纸页的整洁和相互间的组织性而感到约束)。写下思考中你的大脑里冒出的一切:随意的词语、短语、主意、想法……有时,你也许会想要把一些元素圈在一起或在它们之间画线,来将不同的主意联系在一起。当灵感闪现时,一定要跟住它。这时如果你突然想到了另一个主意,先把它简略的记在同一张纸或另一张空白的纸上。这也是我组织博客文章的方法。我都是从一些念头和要点出发,有时候一开始它们还显得很蹩脚,但是一旦我进入了“思维流”里面,一篇文章就开始逐渐在我的眼前现出雏形。

『伍』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试题解答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式下,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素质教育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创造思维的培养尤其重要,因此就要更新教育思想,诱发创造兴趣,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创设良好的氛围,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培养学生 创造思维 创设氛围
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评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直觉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预测力和捕捉机会的能力等等,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结构去思考,完全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维、新情况与新问题之中,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但是,我国的传统教育却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每个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表现
1.陈旧的教学不能与时俱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教少问,学生多“接受”少“思考”,表现为“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形式,即使有少部分问题,也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或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而不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会。因此,就有了杨振宁博士的评价: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最大区别在于中国学生不善于提问题,不愿提问题。试想,如果中国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一批批只知忙于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识的“书呆子”,那将会是多么可怕的前景。这就产生了当今教育界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因此,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引起广大教师高度重视并付诸于教育实践过程之中。
2.忽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保护和培养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成人为本位,知识本位为主流,强调的是严明纪律,注重的是步调一致,要求统一;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从“传道、授业、解惑”开始,教育舞台就鲜见一张张活泼可爱的脸。在此课堂中的学习,无疑千人一面,被动接受,失去了自我表现,流失了个性。据有关人士调查,中国学生与欧美学生比较,中国的学生的笔答能力较强,各学科发展较均衡,而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却明显偏弱。这正是传统教育忽视对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结果。
3.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
现在不少教师和家长都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重视孩子的环境教育,因为从国内外对青少年的大量的智力测试结果表明:智力优秀和超常以及智力边缘和落后的人仅仅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多的,这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而且从大量的调查分析进一步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与其智商有一定的相关,但在相同的智力水平下,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心理学家认为,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人行动主要是有意识、有目的行动,在这些行动过程中,不仅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还支配着自己的行动以实现预定的目的。意志就是在这样的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位伟人说过:“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积极的性格特征,如勤奋、坚毅、自信、谦虚、细致、进取心、探究性等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而消极的性格特征,如怠情、怯懦、自卑、骄傲、粗心、安于现状、墨守成超等,则阻碍学习的进步。然而性格是在人和生活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对于学生来说,使他性格形成的生活环境首先是他的家庭。家庭的经济情况,文化水平,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父母的态度言行,更是直接影响着儿童形成这种或那种性格特点。
4.课堂结构单一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弊病,叶圣陶老先生曾经作过十分中肯的分析:“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而举手答个问题,也只不过是配角罢了。这在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于是,叶老进而提出了“‘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个著名论断,并鼓励我们教师“朝这样好的境界努力”。
为了达到“这样好的境界”,必须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优化教学结构。要打破常规带学生容入社会和大自然之中,进行多课堂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就能充分发挥。
5.学生的习惯性根深蒂固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来,人们在教育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学习情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家长总希望孩子多获得一些知识,但往往只顾孩子学到多少,不顾孩子怎样学习,逐渐使不少孩子因为学习任务过重、认知训练过多而从小就产生厌学情绪。也就是说把思维固定在传统的单一的正确结论上,如果学生仅仅只有习惯而不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不可能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上述现象说明:传统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抛弃陈旧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来作为我们国家教育的着眼点,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核心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多提问,多想问题的习惯
要从改变已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切实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有位名人曾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也就是说,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又终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要激发学生发出疑问,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其次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和安排要有弹性,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和接受能力,难易适当,还要让学生有时间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
2.诱发创造兴趣,启发创造想象,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创造兴趣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所谓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尤其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注重挖掘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学会“节外生枝”。让学生充分想象,在某些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上加以加深,突破传统的思维。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哪怕是想入非非,异想天开,也要支持,这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多走出课堂,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给予关注,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其次,还可利用教学环节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陆』 心理学研究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

心理健康的水平为个体创造力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学生只有在其认识能力稳步发展、社会性发展正常、各种心理机能发育协调的前提下,才能发展其创造力,这种高级的心理能力心理健康与创造力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心理健康为创造力的发展和发挥提供必需的认知、人格等心理条件;创造力是现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和基本内容,并促进认知、个性及适应性等心理品质的发展。 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就曾指出: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深刻地说明了创造力人人有之,并不是少数尖子学生的专利。创造力是在人们心理活动过程中达到最高水平,养成一定社会价值的综合能力。因此,它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精神神经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创造的禀赋,但是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会有把创造能力付诸实现。托兰斯的研究表明,富于合作精神、心理健康的儿童与一般儿童处于同种智力水平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高。这是因为,这些具有合作精神的儿童更善于吸收其他儿童的建议。创造力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其一定的心理健康的水平之上,即心理健康是个体创造力发展、发挥的基础。 其实,我国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孟子已经注意到个人心理健康和创造才能的关系。其文中指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天将降大任,"增益其所不能",即有所创造),必须首先磨炼健康的心理品质("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即动心忍性,磨炼心智)。孟子还提出,只要不断健全和发展心理品质,智慧就会像扑不灭的火焰那样燃烧起来,像流不尽的泉水那样喷涌出来。 心理健康,其实质是个体的各种机能的协调和完善,是各种心理机能的充分发展。而创造力作为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是人类心理机能的最高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体创造力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心理健康的水平之上,即心理健康是个体创造力发展、发挥的基础。对于一个患有多动症或精神分裂的学生,我们是很难将其培养成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学生的。另一方面,创造力发展的水平也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任务,也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积极维护心理健康,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首先,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再次,还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做到防患于未然,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心理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外,还要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教师本身也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1、良好师生关系 当今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在获得知识,接受教育的天平里,要求教师加进尊重、理解、信任的情感砝码。同时学生的情感世界可塑性大,心灵比较脆弱,情绪易消沉,缺乏自省、自察、自控和自我激励的能力,他们由少年期的天真坦率开始,转向隐蔽和内向,不愿轻易向人敞开心扉,内心深处却潜藏着被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愿望,常处在自我矛盾中,教师应热爱学生,师生间平等相处,彼此尊重,推心置腹,心心相印,使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近感、依赖感、共鸣感。 2、情感教育是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手段。 情感是调节师生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教育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师生间搭起情感的桥梁,经常保持愉快活泼和谐融洽的气氛,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团结合作,教育的内容在情感的传输带上才能顺利进行。 情感教育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教师首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以为人师表的形象感染学生,教师要热爱学生,把这种爱渗透到教书育人中,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仰其人敬其业";陈鹤琴先生的一句话"我们教育小孩必须先了解小孩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教师平时要多跟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思想,既做良师又做益友,搭起情感的桥梁,沟通彼此的心灵。 三、给学生补充心理营养 心理营养就是学生生活中必须具有的几种需要 1、爱的需要。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教师、父母要有实力雄厚心,给学生适当的爱。同时,要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有自己的努力目标,从学习、生活中领略到乐趣,产生愉快的体验。如果缺少爱,缺少人际关系的融洽,将会带来心理疾患;如有青少年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爱而出现孤独、自卑、忧郁、苦闷等情况。 2、承认的需要。要教育学生把自己既做为观察者又作为被观察者,这才能使他们发现和被发现,承认和被承认在认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优缺点。前苏联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所说:"自主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因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为它符合创造性的自我发展;离开自主性,就不能获得发展。" 3、安全的需要。这包括生活有保障,学习和活动正常,平时行动不受人欺侮等。这些需要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安全经常受到威胁,容易出现神经官能症等心理疾病。总之,只有给学生补充心理营养,才能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四、开发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兴趣是人对某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这种兴趣促使个体去积极地探索新事物,并从中得到心理满足。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对新事物不断的探索是创造性人才的共同特征,这种兴趣是其从事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之一。它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智力的充分发挥,增强他们的创造性动机,提高其观察事物的敏感性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从而提高其创造的效率。而且,探索新事物的兴趣能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促使其更快更好地完成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对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对比的培养。 五、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协调发展 自我意识是对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意识,特别是对自我关系的意识,能通过自我认识来分析自己的能力,通过情绪体验保持健康的情绪生活,通过自我监督组织良好的行为方式。一个有创造力的学生的自我意识系统应是协调而独立的,他不会去模仿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自我意识系统,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六、提高学生对失败的耐受力,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批评 创造性的活动是人们习惯的一种挑战,难免会有人不理解,甚至受打击。而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较弱,这就要求人们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强化自己的创造性想法和活动,而不要因为他人的批评、嘲笑去压抑自己的创造力。从理论上说,任何学生在出生时都具有很大的创造潜能,许多学生在后来并没有表现出这种创造力,就是由于外界因素导致了学生创造性的自我压抑。在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创造性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他人的批评,从中发现合理的成分,加以吸收利用;帮助学生认识创造性的工作一般不会一次成功,可能要经过多次的失败,以提高学生对失败的承受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以促进他们创造力的发展。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以心理健康为基础,是学生发挥潜力的重要保证。

『柒』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当今社会里, 到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要想获得发展的机遇,成不被这个社会淘汰的人,就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仅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初中美术课的教学中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中总结的几个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就要运用一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六年级《桥》这课,我在让学生看过优秀的桥的建筑的录像,同学们兴趣陡增,迫不及待的想动手,许多同学把对未来桥的发展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桥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桥型。这样就升华了主题思想,并且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二、通过课堂设计,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能力体在可改以前的美术教育,学生大多是照着书上的图案“复制”作品,想象力、创造力都受到极大限制。新的美术教学应当积极地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要你学”转变成“我想学,我要学”。美术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我在上《童年》一课时,,少讲、多观察多演示。我请班上的两名学生做模特,一边讲,一边演示,一边总结写生要领。然后,再让学生看一段运动比赛录像,观察运动中各种姿态。接下来,再和学生们研讨一些典型的动作姿势,鼓励学生“你能否上台来表演这个动作?”而对观察的同学则要求他们把这个动作画下来。画毕这个动态就再请他人表演另一种动态。之后对学生当堂完成的作业进行讲评。如此讲课,人人有表演的机会,人人都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学习。参与式学习使他们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极大得提高了教学效果。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这样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直观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 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 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增强多媒体的运用,把它作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走进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很多,只有不断地积极探索方法,学生才会更深入地去学习、探究,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们的创造能力。

阅读全文

与加强创造力心理品质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