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㈡ 氨水易分解吗
氨水易分解。
氨水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与强氧化剂和酸剧烈反应。
与卤素、氧化汞、氧化银接触会形成对震动敏感的化合物。接触下列物质能引发燃烧和爆炸:三甲胺、氨基化合物、1-氯-2,4-二硝基苯、邻—氯代硝基苯、铂、二氟化三氧、二氧二氟化铯、卤代硼、汞、碘、溴、次氯酸盐、氯漂等。腐蚀铜、铝、铁、锡、锌及其合金。
(2)谁发明氨水扩展阅读:
主要用途
1、实验室用途
氨水是实验室重要的试剂,主要用作分析试剂,中和剂,生物碱浸出剂,铝盐合成和弱碱性溶剂。用于铝盐合成和某些元素(如铜、镍)的检定和测定,用以沉淀出各种元素的氢氧化物。
2、军事用途
作为一种碱性消毒剂,用于消毒沙林类毒剂。常用的是10%浓度的稀氨水(密度0.960),冬季使用浓度则为20%。
3、工业用途
毛纺、丝绸、印染等工业用于洗涤羊毛、呢绒、坯布,溶解和调整酸碱度,并作为助染剂等。 有机工业用作胺化剂,生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催化剂,无机工业用于制选各种铁盐。
工业上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减压或等离子体CVD,以生长二氧化硅膜锅炉给水pH值调节剂,氨用来中和给水中的碳酸,提高pH值,减缓给水中二氧化碳的腐蚀。也是锅炉停炉保护剂,对锅炉内有少量存水不能放出的锅炉也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㈢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主要原理是:向浓氨水(NH 3 H 2 O)中通入足量的CO 2 生成NH 4
①浓氨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故答案为:NH 3 ?H 2 O+CO 2 =NH 4 HCO 3 , ②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很小,表现为沉淀,所以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碳酸氢铵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故答案为:NH 4 HCO 3 +NaCl=NH 4 Cl+NaHCO 3 ↓, ③碳酸氢钠在受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 |
㈣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主要原理是:向浓氨水(NH 3 ·H 2 O)中通入足量的CO 2 生成NH
①NH 3 ·H 2 O+CO 2 =NH 4 HCO 3 ②NH 4 HCO 3 +NaCl=NH 4 Cl+NaHCO 3 ↓ ③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 |
㈤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一种盐,然
(1)根据信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一种盐,然后在此盐溶液中加入细的食盐粉末”判断,原始原料有氨水、二氧化碳、氯化钠,化学式分别为: NH 3 ?H 2 O;CO 2 ;NaCl. (2)根据信息“由于大部分酸式碳酸盐不稳定,加热后容易转化为正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将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可制得纯碱”可知,最终产物是纯碱,另外,在得到碳酸氢钠的现时还得到一种副产物氯化铵,化学式分别为:Na 2 CO 3 、NH 4 Cl. (3)在生产过程发生的反应有CO 2 +NH 3 .H 2 O═NH 4 HCO 3 、NaCl+NH 4 HCO 3 =NaHCO 3 ↓+NH 4 Cl和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它们分别为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缺少置换反应类型. (4)A、生产过程步骤④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可作为步骤②制碳酸氢钠的原料循环使用,所以正确. B、副产品是氯化铵,其中含有氮元素,是一种氮肥,所以正确. C、步骤③碳酸氢钠分解制纯碱时需要加热,所以错误. D、氯化铵是一种氮肥,可再利用,不是污染物,所以正确. 故答案为:(1)NH 3 ?H 2 O;CO 2 ;NaCl; (2)Na 2 CO 3 、NH 4 Cl; (3)置换反应; (4)A、B、D. |
㈥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的主要原理是:向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CO 2 生成NH 4 HCO 3 (碳酸氢
(1):①浓氨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故答案为:NH
3
?H
2
O+CO
2
=NH
4
HCO
3
,
②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很小,表现为沉淀,所以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碳酸氢铵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故答案为:NH
4
HCO
3
+NaCl=NaHCO
3
↓+NH
4
Cl
③碳酸氢钠在受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2NaHCO
3
△
.
Na
2
CO
3
+CO
2
↑+H
2
O
(2)A、生产过程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可作为制碳酸氢钠的原料循环使用,所以A正确;
B、副产品是氯化铵,其中含有氮元素,是一种氮肥,所以B正确;
C、步骤③碳酸氢钠分解制纯碱时需要加热,所以C错误.
故选AB
㈦ 谁有氨水的生产方法,详细点
氨水又称阿摩尼亚水,主要成分为NH3·H2O,是氨气的水溶液,无色透明且具有刺激性气味。熔点-77℃,沸点36℃,密度0.91g/cm^3。易溶于水、乙醇。易挥发,具有部分碱的通性,由氨气通入水中制得。有毒,对眼、鼻、皮肤有刺激性和腐蚀性,能使人窒息,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30mg/m^3。主要用作化肥。
工业氨水是含氨25%~28%的水溶液,氨水中仅有一小部分氨分子与水反应形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即氢氧化铵,是仅存在于氨水中的弱碱。氨水凝固点与氨水浓度有关,常用的(wt)20%浓度凝固点约为-35℃。与酸中和反应产生热。有燃烧爆炸危险。比热容为4.3×10^3J/kg·℃﹙10%的氨水)
制备方法
先制备氨气,氨气的制备可以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制取,要加热,或是铵盐和碱混和制备加热。收集用向下排空气法,将气体通入水中,形成氨水。再将制备好的氨水用棕色瓶装瓶
㈧ 粘蝇纸是谁发明的主要成份是什么呢
农民发明家刘德林 1985年,刘德林在朋友的帮助下,土法上马开始研制粘蝇纸。当时,市场上已有一种粘蝇纸,但是这种粘蝇纸只有粘性,没有引诱作用,只能“守株待兔”,不能主动诱捕,灭蝇效果差。他在走访了防疫专家后,了解到要发明一种新型的粘蝇纸,关键在于引诱剂,而国内当时还没有一种效果好的诱蝇剂。他来到了市化工局咨询部查找资料,对茫茫的书海,这个只念过五年小学的庄稼汉呆住了。几天下来已搞得头昏脑胀,而所要寻找的资料却一无所获。咨询部的工作人员问他到底要查找什么?他只说要找一种能够引诱苍蝇的化学品资料,到底是什么化学品,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咨询部的工作人员无法帮他查寻,有的则以为刘德林脑子有毛病,劝他回家,别梦想发明什么新型粘蝇纸了。 刘德林回到家里,苦思冥想,到哪儿去寻找诱蝇剂呢?夏天农忙已经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在施化肥,种庄稼。刘德林回到家里的第二天,顶着炎热的太阳来到地里浇氨水,浓烈的氨呛得他透不过气来。突然他惊奇地发现,苍蝇纷纷飞向氨水桶,刘德林恍然大悟,氨味能引诱苍蝇,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他再次来到了市化工局咨询部,这次要找的化学品范围缩小了许多,但是到底要找哪一样化学品,刘德林仍然心中没底。不懂就问,一连几天向市化工局咨询部的国内工作人员请教,他的赤诚之心打动了咨询部的工作人员,他们主动帮助刘德林寻找带有氨味的化学品及有关书籍,有的还帮他作配方。 经过300多次试验,刘德林终于取得了最佳配方,发明了新型的粘蝇纸,这种粘蝇纸不仅具有很强的粘性,而且具有诱蝇的特殊功效。经市有关部门防疫专家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卫生标准,可以投放市场。随后,刘德林又利用苍蝇一到秋天喜欢的室内悬挂物上停留的习惯,把原来只能摊放使用粘蝇纸做成“胶卷式”粘蝇纸,使用时只要一拉,挂在苍蝇进出的地方,灭蝇效果更好。 1987年2月10日刘德林发明的新型粘蝇纸由国家专利局授于专利证书。 初战的胜利,激起了刘德林奋进的雄心,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研制新型鼠夹。他首先用木板制造一只鼠夹,放在墙角试验灭鼠的效果,一个星期过去了,没捕到一只老鼠,而木板上的诱饵却被老鼠吃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不断琢磨,并改进、试验,再改进,再试验,一连几个月,也未得到满意的结果。 1987年,刘德林结识了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祝龙彪副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家,虚心向他们求教,受到很大启发。他在研究中发现市场上的鼠夹标准不一,灵敏度不高,又难以操作,杠杆穿过诱饵板上的小孔过短时,小小的物体震动鼠夹就会开夹;如果杠杆穿过小孔过长,老鼠将诱饵吃光也不开夹。因而灭鼠效果差。 他掌握了现有鼠夹存在的问题后,决心研制出新型铁板鼠夹。没有经费,他把家里的2万元积蓄全部拿出来,又向亲戚朋友借了1万8千元;没有时间,他干脆辞去了村农机队长的职务。为了节省开支,他一面设计图纸,一面学开模具。图纸换了一张又一张,模具开了一个又一个,刘德林把全部精力投在了研制新型鼠夹上。村里人称他是“鼠迷”,家里人则称他是“鼠害”。 经过不断的努力,刘德林研制新型鼠夹取得了进展,但是灭鼠效果仍不理想。原来还有一个使鼠夹开夹的最小重量问题没有解决。通过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的介绍,他得知我国的老鼠生下来至少有8克,也就是只有8克或8克以上的物体经过鼠夹的诱饵板或吃诱饵板上的食物时,鼠夹开夹才算标准,捕鼠效果就好,否则就不能算标准效果就差。根据这个最小重量,他研究出杠杆和诱饵板之间的最佳距离。别看这个长仅12厘米,宽5厘米的小鼠夹,这里包含许多力学原理呢! 开夹最小重量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操作时难以掌握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刘德林利用自己多年与铁板打交道和熟悉机械的经验,在诱饵板的杠杆孔后增加了一个小挡板,使杠杆穿过诱饵板上的小孔长短操作时就可以避免误差,至此,新型鼠夹最后一关被攻克了。 刘德林把这种鼠夹命名为88-I型,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单只实验效果不错的鼠夹,在批量生产后,一批鼠夹放在一起时,却相互勾牢了。这使刘德林大感意外。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刘德林独自在屋内饮酒解愁,思忖着鼠夹的毛病到底出在哪儿?突然从门外闯进一位老人,不容分说,啪啪两记耳光,打得他晕头转向,睁眼一看,原来是老丈人正指着他的鼻子怒目而视:“你要再搞什么试验,我叫女儿同你离婚。”这使刘德林一夜没合眼。筹集的资金已花的差不多了,现在是打退堂鼓,还是继续试验?经过思想斗争他下了决心,决不半途而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刘德林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说服了老丈人和家里的人,继续攻克以后的难关。 1988年秋,刘德林对88-I型鼠夹进行了改进。经过反复琢磨,他终于发现,毛病出在弹簧上。于是他把“活动”弹簧改为固定弹簧,并在弹簧的两边用支架固定好,问题就解决了。刘德林把改进后的鼠夹命名为89-II型。 1989年,89-II型鼠夹又获得了国家专利。1991年12月3日,国家卫生部、农业部、军事科学院以及有关市科研所的20多名专家,对89-II型鼠夹作了鉴定,一致认为,这种鼠夹具有设计巧妙、灵敏度高等优点,是灭鼠的得力工具。 目前,刘德林发明的新型粘蝇纸和灭鼠89-II型鼠夹都被国家卫生部定为全国灭蝇和灭鼠的监测标准工具。即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放置若干只这种工具,视灭害的数量来推测蝇鼠的密度。早在1978年国家卫生部就委托有关专家研制监测鼠密度的工具,可是一直没有成功。而这一任务,却由刘德林完成了。 现在这种鼠夹已在全国11个省市推广使用。1991年已向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18万套,创汇7万多美元。在91秋季广交会上,也成交了7万多套。小小的鼠夹打进了国际市场,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现在,刘德林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委员,中国南方、北方灭鼠协作组委员。最近,他与奉贤县民政局及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建立了“上海民福环境技术实业公司”,进一步大批量生产新型灭蝇纸和鼠夹,以满足各地灭“四害”的需求。
㈨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的主要原理是向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CO2
向饱和食盐水里通入足量的CO2和氨气,析出NaHCO3晶体
NH3+CO2+H20+NaCl====NaHCO3↓+NH4Cl
再加热NaHCO3固体,制得纯碱 Na2CO3
2NaHCO3=====Na2CO3+CO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