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什么是五度相生律
五度相生律是根据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即由某一音开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年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例如五度相生律所订出的七个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和十二平均律中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是不同的。
律、调、谱、器四方面相结合构成了音乐的本体特征之一,律制的选择又起着本质性的作用,音阶的选择是慎而又慎之举,它融汇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人们一旦从乐音材料的约定俗成中找出数理规律,规定律制,制造乐器,相应养成的听觉习性就会世世代代地积淀下来并长期稳定的延续下去,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审美习惯。一句话,律制的选择对于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五度相生律就是一种律制,了解其历史即可。
② 五度相生律与纯律。
五度相生律又叫“三分损益律”,它是按纯五度的关系向上或向下推算的办法,来找出整个各个音级的精确高度。
在国外,五度相生律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是由毕达哥拉斯所发现的,所以在国外一直称五度相生律为“毕达哥拉斯律”。
按西洋七声音阶五度法生律,各律音名与唱名如下:
降C-降G-降D—降A-降E-降B-F-C—G-D-A-E-B-#F-#C
降1-降5-降2-降6-降3-降7-4-1-5-2-6-3-7-#4-#1
纯律,是用泛音原理定律的一种律制,其生律的要素是用泛音列表中的第二谐音(八度)、第三谐音(五度)和第五谐音(大三度),将大三度插入五度之中,构成三和弦形式。将和弦音依次排列,构成纯律音节。
纯律的最大优点是因为各音的频率之比都是简单的分数,因而声音最为纯和,提琴族无品弦乐器使用纯律调音。但纯律转调不方便,转为远关系调时容易失准;而且不能演奏具有较多升降记号的调性,例如升C大、小调。
③ 关于五度相生律
五度相生律是根据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即由某一音开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年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假如C为基音,按照五度相生原理向上可生出G、D、A、E、B,向下可生出F、降B、降E、降A、降D、降G,将连同基音在内的十二个音写在一个八度之内。
向上:12345,56712,23456,67123,34567.
向下:17654,4321b7,b7654b3,b3217b6,b6543b2,b2176b5.
看规律就可以明白的。。希望可以帮到您。
④ 什么是五度相生律
五度相生律又叫“三分损益律”,它是按纯五度的关系向上或向下推算的办法,来找出各个音级的精确高度,即用分音列中第二分音与第三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连续相生而求得出的各个音级的准确音高。
在国外,五度相生律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是由毕达哥拉斯所发现的,所以在国外一直称五度相生律为“毕达哥拉斯律”。根据五度相生律得出的各律,虽然在音名上与十二平均律的音名相同,但它们在音高上却有一些区别,各个半音之间并不相同,有大全音、小半音、大半音之分。
五度相生律的最大好处就是调性明确,音与音之间的倾向性好,更易于表现音乐的旋律感。
在许多民族乐器中,都使用五度相生律。
⑤ 什么是五度相生律什么是纯律
五度相生律一般指三分损益法。三分损益法是古代中国发明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根据某一标准音的管长或弦长,推算其余一系列音律的管长或弦长时,须依照一定的长度比例,三分损益法提供了一种长度比例的准则。
纯律是在泛音列的基础上生成的音律,在分音列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间,加入第五分音,构成大三和弦的形式,依次找出所有的半音。
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中国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中国皆独立发明。
(5)五度相生律是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纯律起源于欧洲。纯律理论的产生,必须感谢古希腊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用一种称为弦琴的单弦乐器,首先解释的,根据弦的长度,以一比二作为完全八度,以二比三作为完全五度的方法,把当时所使用的一切音程都计算出来了。已经比较接我们今天的大调音阶。
纯律是于五度相生律用以构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来作为生律要素,构成和弦形式。这样便产生了七个基本音级。
根据纯律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又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它的EF、BC之间的半音比其他两种律制的半音要大。
⑥ 五度相生律的基本概况
五度相生律以一音为基音,然后将频率比为3:2的纯五度音程作为生律要素,分别向基音两侧同时生音。下面以C为例,来阐述五度相生律的生律原理。假如C为基音,按照五度相生原理向上可生出G、D、A、E、B,向下可生出F、降B、降E、降A、降D、降G,将连同基音在内的十二个音写在一个八度之内。
在论述五度相生律的同时,不禁将其与曾侯乙编钟联系在一起,曾钟横列各音的排列体现了五度相生律的生律结构。以曾钟基列为例来说明此问题。首先从曾钟基列C音下方的F、降B两音入手,根据测音得知F、降B两音距C音分别为498音分、996音分,这绝非由三分损益法而来,因为按照三分损益法无法得到此音,此两音只能通过C音连续向下纯五度生律才能得到,通过上面对五度相生律的介绍,得知五度相生律获得此两音的方法亦是如此;而曾钟基列C右边的音(如G、D、A、E)与五度相生律以一音为中心向右侧生律的原理基本相同。因此根据两者的时间先后,大胆推测曾钟所体现的生律原理早已孕育有五度相生律的雏形。
在此,就五度相生律的生律要素纯五度(隔八律),讨论一下有关中国古代将三分损益法称为“隔八相生”这个问题。将三分损益法称为“隔八相生”欠妥,尽管三分损益法由母音向上生五度音时,两律之间确实隔开八律,但向下生四度音时,却只隔开了六律,将三分损益法称为“隔八相生”,有以偏概全之过。而王光祈先生在其著作 《王光祈文集·音乐卷》中将此生律法称为“进八退六制”,符合三分损益律生律原理。相对于五度相生律来说,无论是从基音向上生律,还是向下生律,都以纯五度作为生律要素,倒符合“隔八相生”之称,因此更同意将五度相生律称为“隔八相生”。当然,在中国历史上将三分损益法称为“隔八相生”的传统由来已久,但面对其糟粕不能盲目守旧。
⑦ 五度相生律,各个音级是多少度
五度相生律,顾名思义,依次是以纯五度关系出现的。
以do为例,do上方纯五度相生出sol;sol上方纯五度相生出re;再依次相生出la、mi。由此,构成了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五个骨干音:宫、徵、商、羽、角。
将五个音在一个八度内重新进行排序,则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即我们现在使用的唱名为:do re mi sol la。
其音级间的音程为:大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再上行小三度到宫音。
⑧ 五度相生律是什么
五度相生律指三分损益法。三分损益法是古代中国发明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根据某一标准音的管长或弦长,推算其余一系列音律的管长或弦长时,须依照一定的长度比例,三分损益法提供了一种长度比例的准则。
在有了基本音“宫”之后,经过两次“三分损一”和两次“三分益一”,“宫、商、角、 徵、羽”五个音阶就生成了。宫生 徵, 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由于是“五五相生”,乐律家们说起五个音阶来,不说“宫、商、角、 徵、羽”,而是说成“宫、 徵、商、羽、角”。
“三分损益法”的基本原理是:
以一段圆径绝对均匀的发声管为基数——宫(1);然后,将此发声管均分成三段,舍弃其中的一段保留二段,这就是“三分损一”,余下来的三分之二长度的发声管所发出的声音,就是“宫”的纯五度高音—— 徵(5)。
将徵管均分成三份,再加上一份,即徵管长度的三分之四,这就是“三分益一”,于是就产生了 徵的纯四度低音——商(2)。
商管保留三分之二,“三分损一”,于是得出商的纯五度高音——羽(6);羽管“三分益一”,即羽管的三分之四的长度,就是角管,角管发出羽的纯四度低音——角(3)。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五度相生律
⑨ 五度相生律的介绍
五度相生律是根据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即由某一音开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而五度相生律所订出的七个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和十二平均律中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是略有差异的。
⑩ 纯律、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是如何产生的
在音乐理论中,将一个八度划分为十二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称为一律,合起来共为十二律.最常用的十二律有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纯律。另外,著名的曾侯乙编钟也是采用十律,但不是十二平均律,不是五度律,也不是纯律。关于曾侯乙编钟的音律问题将另文讨论。毕达哥拉斯学派将抽象的数作为万物的本原。根据“简单整数比”的原理,这个学派创立了一套音乐理论。1,2,3,4这头四个自然数,按3比4,2比3,1比2的比构成了几个主要的音调.这个理论称为毕氏律或五度律.中国古代的三分损益法,采用三损一为二,三盈一为四,也是利用了前四个自然数所构成的比例。因此,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音乐理论,与中国古代的三分损益法产生的五度相生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管子•地员篇》中有关于三分损益的记载,《管子•地员篇》中说:“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而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生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生角。”纯律是,利用1,2,3,4,5这五个自然数,按4比5,3比4,2比3,1比2的比构成的几个主要的音调.从数集的角度来说,在数轴上有有理点(整数和分数),也有无理点。五度相生律与纯律,是利用整数和分数描述音律,属于有理数音乐理论。事实上,圆周率、黄金分割率、根号2、根号3等都是无理数。把音律限制在数轴上的部分点(有理点),是音迁就于数,是有局限性的。我国东汉蔡邕,明代朱载堉等,都强调艺术实践是制律的根本,强调“古今钟律者,以耳齐其声”。我国明代著名科学家、音乐家朱载堉(1536-1610)于1584年首先在世界上用数学方法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为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巴赫(1685-1750)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被称为欧洲音乐之父。他写成了《平均律钢琴曲集》,用创作实践证明这个律制的合理性,给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后来十二平均律逐渐地在欧洲和全世界范围内到了普及,取代了非平均律.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姆霍茨(Helmholtz)在其《论音感》巨著中写道:“在中国人中,据说有一个王子叫朱载堉的,他在旧派音乐家的反对声中,倡导七声音阶。把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以及变调的方法,也是这个有天才和技巧的国家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