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创造学思想录的全文是
行不??
创造学思想录
罗吉尔·冯·奥赫 (美国)
1.放松
人们对重大的事情态度严肃,但事事都板着脸孔则无此必要。猴子完全可以作出一副俨然像声誉卓著的学者一般的严肃表情,但是猴子之所以看上去严肃,是因为它觉得痒痒。
2.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按照古代寓言书的记载,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注定成为亚洲王。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后来轮到亚历山大来试一试。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结的线头。结果还是一筹莫展。后来他说:“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他拔出剑来将结劈为两半。他成了亚洲王。
3.多问几个假若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如果怎么怎么样,会怎么怎么着。如果动物变得比人的智慧还要高,会怎么怎么样?如果高速公路依不同车速限制分别做成蓝色、红色而不是清一色的黑色怎样呢?如果男人生孩子会怎么样呢?这类问题可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
4.使用你的想象力
幼年时,不论讲故事,还是做游戏,都在培养激发你的想象力。渐渐地你长大了,人们会说:“你已经长大了,不要再有那么多梦想,要踏踏实实地把双脚放在地上。”正如毕加索所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5.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科学家埃尔伯特·森特·格奥尔基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成功。第一个看到块状焙烧苏打想到用它做冰箱除臭剂的人,也成功了。第一个看到牡蛎就想到吃的人也成功了。
6.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每一种文化、工业和机构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正如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所说:“任何人都能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7.看到画面之外
1866年,一个衣荷华州的农民望着紧挨他的田边正在修建的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看见铺好的铁轨和驶过的火车,他想,所谓铁路不过就是铁轨和火车。他没有看见什么呢?他的产品可以更快地得到更多的市场,他们从此就要全力与来自外地的产品竞争,在一星期之内人们就可以从东海岸到达西海岸。人们可以分享知识,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相聚,可以结婚。他看见了钢铁和车轮,但是他没有看见随后将会发生的事情。
8.顺其自然
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位于中央绿地四周的办公楼群。竣工后园林管理局的人来问他,人行道应该修在哪里?“在大楼之间的空地上全种上草,”他回答。夏天过后,在大楼之间的草地上踩出了许多小道。这些踩出来的小道优雅自然,走的人多就宽,走的人少就窄。秋天,这位建筑师就让人们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这些道路的设计相当优美,同时完全满足了行人的需要。
② 创造学思想录第5则从错误中学习的论据,第29则不要坠入观念的爱河的论据
你不会自己想
③ 创造学思想录的全文是_帮忙找一下网址
创造学思想录罗吉尔·冯·奥赫 张开逊 译
放松
人们对重大的事情态度严肃,但事事都板着脸孔则无此必要。猴子完全可以作出一副俨然像声誉卓著的学者一般的严肃表情,但是猴子之所以看上去严肃,是因为它觉得痒痒。 造就你自己的规则按照古代寓言书的记载,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注定成为亚洲王。 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后来轮到亚历山大来试一试。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结的线头。结果还是一筹莫展。后来他说:“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他拔出剑来将结劈为两半。他成了亚洲王。
多问几个假若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如果怎么怎么样,会怎么怎么着。如果动物变得比人的智慧还要高,会怎么怎么样?如果高速公路依不同车速限制分别做成蓝色、红色而不是清一色的黑色怎样呢?如果男人生孩子会怎么样呢?这类问题可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 使用你的想象力幼年时,不论讲故事,还是做游戏,都在培养激发你的想象力。渐渐地你长大了,人们会说:“你已经长大了,不要再有那么多梦想,要踏踏实实地把双脚放在地上。”正如毕加索所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科学家埃尔伯特·森特·格奥尔基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成功。第一个看到块状焙烧苏打想到用它做冰箱除臭剂的人,也成功了。第一个看到牡蛎就想到吃的人也成功了。
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每一种文化、工业和机构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正如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所说:“任何人都能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看到画面之外
1866年,一个衣荷华州的农民望着紧挨他的田边正在修建的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看见铺好的铁轨和驶过的火车,他想,所谓铁路不过就是铁轨和火车。他没有看见什么呢?他的产品可以更快地得到更多的市场,他们从此就要全力与来自外地的产品竞争,在一星期之内人们就可以从东海岸到达西海岸。人们可以分享知识,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相聚,可以结婚。他看见了钢铁和车轮,但是他没有看见随后将会发生的事情。
顺其自然
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位于中央绿地四周的办公楼群。竣工后园林管理局的人来问他,人行道应该修在哪里?“在大楼之间的空地上全种上草,”他回答。夏天过后,在大楼之间的草地上踩出了许多小道。这些踩出来的小道优雅自然,走的人多就宽,走的人少就窄。秋天,这位建筑师就让人们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这些道路的设计相当优美,同时完全满足了行人的需要。
教学目标:
1、学会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哲理。
2.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感悟“随录式”文体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特点,初步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讲述鲁班创造的故事): 鲁班是我国的土木工匠们的祖师。 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一次,鲁班在完成一项紧急的建筑任务时,领着徒弟上山一连伐了好几天树,但因伐木工具落后,所以他们起早贪黑,挥动斧头,可是木料还是供应不上,他心里非常焦急。一天,天刚亮,鲁班在干活时,一不小心被丝茅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了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生满了锯齿般的牙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 他把毛竹劈削成条,在上面刻了很多像丝茅草叶种蝗虫板牙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锯出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皮上的锯齿不是钝了,就是断了。鲁班想,如果用铁条代替竹条,就会很坚硬耐用。于是他马上请铁匠打了一个有锯齿的铁条,再用它去拉树,真是锋利极了。这就是锯的发明。
二、字词教学: 俨然:形容很像。 优雅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三、阅读课文,逐个分析,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道理。
(一)放松
1、理解分析: 态度严肃不代表有创造力,人的精神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获得灵感。 作者以猴子为喻,形象细致的描绘,猴子那种严肃的形象与下文的猴子觉得痒痒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在轻松中明白事事板着面孔是没必要的。
2、举例: 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处于放松状态,记忆的能力反而会提高,创造力反而会爆发出来。 ②和尚打禅,关键是放松,放松后才能入静,入静后才能顿悟。 ③“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④橡胶硫化技术的发明创造。美国科学家古德意在实验中不小心,把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到热得烫手的炉子上,当他刮下来时,出乎意料地发现:这种经过加热的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尽管很热,但不粘了,冷却后也不硬了。这个机遇可以说是在放松状态下,无意识发现的。 (二)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理解分析: 叙述了一个打破常规获得成功的例子。“一筹莫展”说明采用常规思维方法解开“高尔丁死结”的窘态。而亚历山大却打破常规思维“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用剑将结劈成两半。因循守旧和创造是对立的。死结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没有创造意识。 这个寓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创造”二字的真谛。创造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摹仿、重复、循规蹈矩、似曾相识,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绝不是好的创造,实际上根本就谈不上创造。好的创造必须是新奇的、惊人的、震撼的、实效的。 死结就意味着根本无法打开,既然上帝跟我们开个玩笑,那么,就必须采取超乎寻常的非凡手段。亚历山大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造就自己的规则”,“规则”是规律、法则的意思。“自己的规则”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法则,是个性化的,但必须是科学的。 答案补充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逐个分析:
(三)多问几个假若
1、理解分析: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用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离奇的问题都是奇思异想,这种奇异的想像表明了人不满足自己的处境。多问“假若”是为了寻找新的途径,奇思异想就是要不灶规则,如果遵守规则就不需要想像力,而没有想像力也就不会有创造性思维。
2、举例: 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把“假设”看做是“科学的先遣的侦察兵”。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 现代高能物理在确定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有结构以后,1964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粒子是由下一层次的夸克粒子组成的。这一假说促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
【全文都在这了,共五篇短文组成(下面有分析理解)】不求赞赏,只求最佳【有问题说!】
④ 《创造学思想录》中问:举两个“第一个”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看事情而取得了成功的例子.
牛顿与苹果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到后,思考为什么苹果不向上落,而是向下落?终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⑤ 创造学思想录
创造学思想录
教学目标:
1、学会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哲理。
2.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感悟“随录式”文体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特点,初步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讲述鲁班创造的故事):
鲁班是我国的土木工匠们的祖师。
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一次,鲁班在完成一项紧急的建筑任务时,领着徒弟上山一连伐了好几天树,但因伐木工具落后,所以他们起早贪黑,挥动斧头,可是木料还是供应不上,他心里非常焦急。一天,天刚亮,鲁班在干活时,一不小心被丝茅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了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生满了锯齿般的牙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
他把毛竹劈削成条,在上面刻了很多像丝茅草叶种蝗虫板牙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锯出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皮上的锯齿不是钝了,就是断了。鲁班想,如果用铁条代替竹条,就会很坚硬耐用。于是他马上请铁匠打了一个有锯齿的铁条,再用它去拉树,真是锋利极了。这就是锯的发明。
二、字词教学:
俨然:形容很像。 优雅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三、阅读课文,逐个分析,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道理。
(一)放松
1、理解分析:
态度严肃不代表有创造力,人的精神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获得灵感。
作者以猴子为喻,形象细致的描绘,猴子那种严肃的形象与下文的猴子觉得痒痒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在轻松中明白事事板着面孔是没必要的。
2、举例:
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处于放松状态,记忆的能力反而会提高,创造力反而会爆发出来。
②和尚打禅,关键是放松,放松后才能入静,入静后才能顿悟。
③“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④橡胶硫化技术的发明创造。美国科学家古德意在实验中不小心,把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到热得烫手的炉子上,当他刮下来时,出乎意料地发现:这种经过加热的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尽管很热,但不粘了,冷却后也不硬了。这个机遇可以说是在放松状态下,无意识发现的。
(二)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理解分析:
叙述了一个打破常规获得成功的例子。“一筹莫展”说明采用常规思维方法解开“高尔丁死结”的窘态。而亚历山大却打破常规思维“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用剑将结劈成两半。因循守旧和创造是对立的。死结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没有创造意识。
这个寓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创造”二字的真谛。创造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摹仿、重复、循规蹈矩、似曾相识,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绝不是好的创造,实际上根本就谈不上创造。好的创造必须是新奇的、惊人的、震撼的、实效的。
死结就意味着根本无法打开,既然上帝跟我们开个玩笑,那么,就必须采取超乎寻常的非凡手段。亚历山大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造就自己的规则”,“规则”是规律、法则的意思。“自己的规则”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法则,是个性化的,但必须是科学的。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逐个分析:
(三)多问几个假若
1、理解分析: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用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离奇的问题都是奇思异想,这种奇异的想像表明了人不满足自己的处境。多问“假若”是为了寻找新的途径,奇思异想就是要不灶规则,如果遵守规则就不需要想像力,而没有想像力也就不会有创造性思维。
2、举例:
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把“假设”看做是“科学的先遣的侦察兵”。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
现代高能物理在确定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有结构以后,1964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粒子是由下一层次的夸克粒子组成的。这一假说促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
(四)使用你的想像力
1、理解分析:
这一段是讲想像力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性。
第一句话是讲幼年时的想像力。第二句话是引用人们的话,从反面说。第三句话是引用名人名言,从正面说。通过正反对比,说明了保持想像力的重要性。
孩子的想像力出于他们的好奇心。长大后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就要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像孩子一样想”。“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为什么后来有的人没能保持艺术家的灵性?“长大成人”是不是就一定会丧失想像力?
2、举例:
孩子是富有想像力的。一个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点,问中学生是什么,中学生的答案是“粉笔画在黑板上的一个点”。这是惟一答案。但幼儿园孩子的回答却有50多种。是压扁的臭虫,是猫头鹰的眼睛,等等。
(五)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理解分析:
换个角度看问题,用不同于一般人的方式看问题,就可能有所发现,走出新路。文中的“第一个”就是勇敢创造者,面对前人没有尝试的事物,有人发挥了想像力,打破了规矩,取得了成功。
(六)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理解分析:
这一段谈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文中的“箱子”的意思就是文中所说的“ 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也就是说习惯性的思维束缚是来自人类自身的“训练”。然后举例证明,启发人们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七)看到画面之外
理解分析:
这一段是来自生活的感悟。创造者要有远见,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要善于发现潜在的机遇,要从眼前的事物看到发展的趋向。
文中的农民没有想到这条铁路将会给他的产品找到更多的市场,更没想到这条铁路将把他拖入竞争。通过这个例子,指出创造者要善于看到事物的发展、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八)顺其自然
1、理解分析:
这一段也是来自生活中的感悟。“人行道的设计”一例,含有深刻的哲理。“顺其自然”,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按照其本身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2、举例:
我国古代有则寓言故事,讲一个植树专家所植之树,棵棵成活,而且茁壮旺盛。人家请他介绍经验,他说,不过顺其自然。
我国古代还有一个成语故事,叫“揠苗助长”。
二、了解思想录(语录体)的特点。
特点:自由灵活,短小隽永,充分发挥出语录体的特点,形式不拘一格,有的用小故事和创造者的实例,有的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名言,有的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生动形象,有生活气息。
板书:
放松 (猴子痒痒——表情严肃)
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亚历山大大帝砍开本该解的结)
多问几个假若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
使用你的想像力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长大后呢?)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第一个锯末—燃料等) 留心生活,勤于思考
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打破固定思维)
看到画面之外 (火车-广阔市场)
顺其自然 (道路自然形成)
⑥ 创造学思想录```
相信我,这个对你有帮助!
一:论人的伟大——《思想录》节选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死命的东西更高贵。
二:《建筑师的思想录 》
这本谈建筑的书,如果你把它当作哲学书来读,也许更合适。这么说,实际上是假定谈建筑的书与哲学书应当有所区分。对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这个假定的确是存在的。建筑究竟应该怎么谈?我(们)未必清楚,不过,张永和还是使我(们)产生了疑惑:竟然这样谈建筑,可以吗?不可以吗?
显然,张永和了解这种疑惑,要不,他不会把自己的工作室叫做“非常建筑”。在汉语中,“非常”这个词值得玩味,它的字面意思是“不同寻常”,有一部电影,中译作“非常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跟原片名完全相反,但与内容却十分贴切,是很好的意译。“非常”的另一个习惯用法则是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这样,“非常”的前一个意思是表示与usual相反,也就是unusual;而后一个意思则是表示比usual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就是more than usual。这是汉语多义或模糊的又一个例子。
回到“非常建筑”这个话题,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为unusual architecture,也可以把它理解为very architecture。前一种理解,可以说是站在一种外在的立场;后一种理解,也许更符合张永和自己的立场。事实上,“非常建筑工作室”的作品集出版,他把书名先后取为“非常建筑”(1996)和“平常建筑”(2002)。
从非常建筑到平常建筑乃至基本建筑,不能不说其中有深意存焉。张永和后来更多用“平常建筑”以及“基本建筑”这些提法,这是基于他对建筑本质越来越趋于删繁就简的理解:建筑实践意味着面临如何理解、限定、设计、研究建筑等等问题,而如果把建筑动词化,这些问题即可简化为“如何建筑?”(如何盖房子?)。
全书由长短不一的三十多篇文字构成,短的几百字,最长的也不过万把字,即使是长文,相信读者也不会把它混同于那些发表在Journal上的论文,我想,这自然是因为作者采用了一种格言或断片式的写作方式,简洁、跳跃、质地密集,令人想起维特根斯坦的那些著名的哲学笔记。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多年:1982—2004。作者的身份从加州伯克利分校建筑系的研究生到北京大学建筑学教授。而风格(语言以及思维倾向)似乎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将最早的《自行车(的故事)》与最晚的《我的红楼梦,或三考》做一比较,如果不看写作日期,你想不到这中间隔了二十二年。这似乎又一次应证了我的一个观念:人的重要品质在二十几岁就已形成,之后的学习与经历作用甚微。
作为一名教师,张永和有机会把自己对建筑的独特理解灌输给学生,因此,从他有关建筑教育的论述——主要是《四函》与《关于建筑教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建筑理念。
《四函》写于1985年,时作者在美国印地安纳州的保尔州立大学建筑系教大学二年级的设计课,这四封信所录的是他写给学生的设计任务书。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任务书没有向学生布置什么技术性指标,而是引导学生对建筑基本概念进行反思。第一封信——练习,要求学生研究生活事件与人造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特别提醒学生重视细节。第二封信——过程,告诉学生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并传授给他们一个经验,那就是:在练习时坚持做笔记,把所有的思考和想法都记录下来。事实上,张永和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收在本书中的很多篇文字就是他的思考素描。有关过程的思想,后来他有进一步的发挥,参见写于1988年的《过程思想》。第三封信——舞台,教导学生建筑不过是提供我们行为发生的一个背景或舞台,设计必须为人的活动服务。第四封信——经历,这封信是这门课的总结,鼓励学生向自己的经理学习,并提供给学生三件工具:一是写作,给所设计的方案加上一段不相干的故事或剧情;二是把一个局部或一个细节作为设计的起点;三是绘图必须具体,要十分注意细节。通过这门课,张永和旨在卸下学生的思想包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对建筑及其设计的理解。
《关于建筑教育》写于2001年,时作者在北大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事,其中不仅有对以美术为基础的传统建筑教育的全面反思,还有对新建筑教育模式的积极建构,依我看,是中国建筑教育的一份划时代文献。在文中,张永和放胆倡言,要重新定义建筑学基础:美术不是建筑学的基础,建筑学的基础是基本设计活动(思维),取代建筑专业美术基础课的是艺术修养的培养,而艺术范畴不局限于绘画、雕刻与设计,应涉及电影、戏剧等诸多领域。事实上,张永和本人就有很好的艺术素养,他对世界电影、文学、绘画作品了解之广、理解之深,令人惊叹,读者只要细按《文学与建筑》、《文学与空间》两篇自可判断,毋庸在此多言。
如果说传统建筑教育理解下的建筑是一种美术建筑,那么,张永和所提倡的建筑也许可以称之为观念或理论建筑。必须说,这种想法并非他一个人的发明,早在1982年访问匡溪艺术学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建筑系时,他就与“理论建筑”相遇而大受刺激,详《匡溪行》篇。而在国人中亦不乏友声:台湾著名建筑学家汉宝德(1934— )在1980年代即云:“也许建筑根本就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个思想的范畴。如果这样的解释是正确的,我也许可以把建筑家定义为思想家。”(《中国建筑文化讲座》,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1月版,16页)
张永和当然是一个建筑师,并且是在美国注册的建筑师。他也要盖房子,他也要与雇主打交道,在这些方面,他与一般建筑师没什么两样。但是,在他身上,你总会感到有什么不同。是什么不同呢?不错,他在名牌大学读书教书(2002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讲座教席,2005年9月起MIT建筑系主任),他获得各种国际大奖(1987年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一名,1996年美国进步建筑优秀建筑工程设计奖,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2004年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但这恐怕都不是什么要紧的,要我说,最大的不同可能是,一般的建筑师满足于作为工匠,而张永和则梦想成为能思想的工匠——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本书就是他的《思想录》。
帕斯卡说,人是一支会思考的芦苇。昆德拉则说,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而我知道,现实是,不思考的人、不会思考的人是多么的多啊。
⑦ 创造学思想录,详细点
《创造学思想录》 共64条,本文节选其中8条,原书为出版于1989年的《Creative Whack Pack 》。后来由张开逊介绍到中国。罗吉尔·冯·奥赫(或译罗迦·费·因格)1,美国思维科学学者。(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课文所选的8则,是《创造学思想录》的核心部分。
(1)期待阻力
(2)卖、卖、卖(3)指定最后期限(4)坚持(5)从错误中学习(6)轻轻挠挠你的后背(7)不满意(8)谋求支持(9)雄狮在你心中(10)除掉一切借口
(11)让某些事情处在危险之中(12)马上去做(13)别傲慢(14)相信自己(15)用现成的好办法(16)为它而战(17)你自信你具有创造力(18)画一张目标计划图(19)马上采取行动(20)解决该解决的问题
(21)问蠢话(22)注意真正的真理(23)检查你选择的时机(24)宰杀圣牛(25)放松(26)倾听预感(27)展开你的冒险肌(28)屠龙(29)不要堕入观念的爱河(30)顺其自然
(31)歇一小会儿(32)作出决定(33)看积极方面(34)再想想还有哪些不完美之处(35)组合多种概念(36)作比较(37)改名字(38)把你的观念反过来(39)想象别人怎么做(40)设想你自己就是方案
(41)像孩子一样想(42)再干点什么(43)多问几个假若(44)不妨疯疯癫癫(45)打破常规(46)造就你的规则(47)看、听、尝、感觉、闻味(48)倾听你的梦(49)看大自然(50)看过去
(51)听机会的敲门声
(52)盯着明显之处(53)使用你的想象力(54)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55)在你的脑袋上拍一巴掌(56)巡视其他的地方(57)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58)借思想(59)寻求第二种正确答案
(60)变化问题
(61)看到画面之外
(62)期待意料之外的东西(63)使用无规则的联想(64)找出模式
⑧ 创造学思想录的课文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哲理。
2.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感悟“随录式”文体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特点,初步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鲁班是我国的土木工匠们的祖师。
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一次,鲁班在完成一项紧急的建筑任务时,领着徒弟上山一连伐了好几天树,但因伐木工具落后,所以他们起早贪黑,挥动斧头,可是木料还是供应不上,他心里非常焦急。一天,天刚亮,鲁班在干活时,一不小心被丝茅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了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生满了锯齿般的牙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
他把毛竹劈削成条,在上面刻了很多像丝茅草叶种蝗虫板牙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锯出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皮上的锯齿不是钝了,就是断了。鲁班想,如果用铁条代替竹条,就会很坚硬耐用。于是他马上请铁匠打了一个有锯齿的铁条,再用它去拉树,真是锋利极了。这就是锯的发明。
二、字词教学:
1. 字音认读
声誉(yù) 牡蛎(lì) 疆界(jiāng) 俨然(yǎn) 焙烧(bèi) 一筹(chóu)莫展
2. 字形辨识
3. 词语补注
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导致:引起。
痕迹:①物体留下的印。②残存的迹象。
俨然;形容很好。
卓著:突出的好。
灵性:人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方法也想不出。筹,计策、办法。
焙烧:把物料(如化石)加热而又不使其熔化,以改变其化学组成或物理性质。
开拓:开辟;扩展。
优雅:①优美雅致。②优美高雅。
三、阅读课文,逐个分析,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道理。
(一)放松
1、理解分析:
态度严肃不代表有创造力,人的精神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获得灵感。
作者以猴子为喻,形象细致的描绘,猴子那种严肃的形象与下文的猴子觉得痒痒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在轻松中明白事事板着面孔是没必要的。
2、举例:
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处于放松状态,记忆的能力反而会提高,创造力反而会爆发出来。
②和尚打禅,关键是放松,放松后才能入静,入静后才能顿悟。
③“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④橡胶硫化技术的发明创造。美国科学家古德意在实验中不小心,把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到热得烫手的炉子上,当他刮下来时,出乎意料地发现:这种经过加热的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尽管很热,但不粘了,冷却后也不硬了。这个机遇可以说是在放松状态下,无意识发现的。
(二)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理解分析:
叙述了一个打破常规获得成功的例子。“一筹莫展”说明采用常规思维方法解开“高尔丁死结”的窘态。而亚历山大却打破常规思维“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用剑将结劈成两半。因循守旧和创造是对立的。死结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没有创造意识。
这个寓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创造”二字的真谛。创造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模仿、重复、循规蹈矩、似曾相识,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绝不是好的创造,实际上根本就谈不上创造。好的创造必须是新奇的、惊人的、震撼的、实效的。
死结就意味着根本无法打开,既然上帝跟我们开个玩笑,那么,就必须采取超乎寻常的非凡手段。亚历山大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造就自己的规则”,“规则”是规律、法则的意思。“自己的规则”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法则,是个性化的,但必须是科学的。
(三)多问几个假若
1、理解分析: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用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离奇的问题都是奇思异想,这种奇异的想像表明了人不满足自己的处境。多问“假若”是为了寻找新的途径,奇思异想就是要不灶规则,如果遵守规则就不需要想像力,而没有想像力也就不会有创造性思维。
2、举例:
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把“假设”看做是“科学的先遣的侦察兵”。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
现代高能物理在确定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有结构以后,1964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粒子是由下一层次的夸克粒子组成的。这一假说促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
(四)使用你的想像力
1、理解分析:
这一段是讲想像力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性。
第一句话是讲幼年时的想像力。第二句话是引用人们的话,从反面说。第三句话是引用名人名言,从正面说。通过正反对比,说明了保持想像力的重要性。
孩子的想像力出于他们的好奇心。长大后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就要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像孩子一样想”。“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为什么后来有的人没能保持艺术家的灵性?“长大成人”是不是就一定会丧失想像力?
2、举例:
孩子是富有想像力的。一个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点,问中学生是什么,中学生的答案是“粉笔画在黑板上的一个点”。这是惟一答案。但幼儿园孩子的回答却有50多种。是压扁的臭虫,是猫头鹰的眼睛,等等。
(五)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理解分析:
换个角度看问题,用不同于一般人的方式看问题,就可能有所发现,走出新路。文中的“第一个”就是勇敢创造者,面对前人没有尝试的事物,有人发挥了想像力,打破了规矩,取得了成功。
(六)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理解分析:
这一段谈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文中的“箱子”的意思就是文中所说的“ 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也就是说习惯性的思维束缚是来自人类自身的“训练”。然后举例证明,启发人们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七)看到画面之外
理解分析:
这一段是来自生活的感悟。创造者要有远见,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要善于发现潜在的机遇,要从眼前的事物看到发展的趋向。
文中的农民没有想到这条铁路将会给他的产品找到更多的市场,更没想到这条铁路将把他拖入竞争。通过这个例子,指出创造者要善于看到事物的发展、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八)顺其自然
1、理解分析:
这一段也是来自生活中的感悟。“人行道的设计”一例,含有深刻的哲理。“顺其自然”,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按照其本身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2、举例:
我国古代有则寓言故事,讲一个植树专家所植之树,棵棵成活,而且茁壮旺盛。人家请他介绍经验,他说,不过顺其自然。
我国古代还有一个成语故事,叫“揠苗助长”。
二、了解思想录(语录体)的特点。
特点:自由灵活,短小隽永,充分发挥出语录体的特点,形式不拘一格,有的用小故事和创造者的实例,有的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名言,有的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生动形象,有生活气息。
板书:
放松 (猴子痒痒——表情严肃)
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亚历山大大帝砍开高尔丁死结)
多问几个假若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
使用你的想像力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长大后呢?)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第一个锯末—燃料等) 留心生活,勤于思考
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打破固定思维)
看到画面之外 (火车-广阔市场)
顺其自然 (道路自然形成)
→留心生活,勤于思考
预习导引
1. 目标点击
(1)了解创造性思维品质特点和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意义。
(2)掌握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方法。
(3)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学习本文新颖的表达形式。
2. 学法指导
(1)联系生活实例解读文章内容,归纳总结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内涵,运用于实践。
(2)根据课文提供的范例,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思考“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王戎不取道旁李”、“哥伦布竖鸡蛋”等故事中包含着怎样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句段品鉴
(1)人们对重大的事情态度严肃,但事事都板着脸孔则无此必要。
品析:以严肃的态度对待重大事情是正确的,但心态却应该平和轻松,这样才有利于解决问题。无论大事小事都紧张严肃地对待,则会于事无补。
(2)正如毕加索所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品析:毕加索的意思是,每个人在孩子时都有许多美丽的梦想,但长大以后往往会变得实际起来,但要想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就得保持美丽的梦想和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创新。“灵性”一词是区别普通人与艺术家的标志。
(3)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
品析:“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指一个人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思维定势。“拦腰截断”则指大刀阔斧地改变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因为唯有这样做,才可能超出自己的思维的“陷阱”,产生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强调了要有新的观念,必须突破思维定势。
写法探究
(1)每章分列小标题,内容上相对独立,但共同围绕创造性思维品质特点和实践意义进行阐述。
(2)文中或援引名人名言,寓言故事,或联系生活实例,把深刻的创造学思想阐述得浅显易懂,能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创造学思想录》是对创造性思维作通俗阐释的经典之作,也是培养同学们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难得范例。通过对文本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明确创造性思维的特质是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会理解掌握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方法,会崇尚创造,追求创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发掘创造潜能,实现自我超越。
难题解析
本文在内容和表达上是如何体现创造性思想的?
从内容上讲,文章八个部分,分别形象地揭示了创造性思想中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想象思维、多角度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品质的特征和作用。
从表达形式上讲,本文采取辑录性的写法,分列标题呈现各章内容不同的侧重点,阐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或援引名人名言、寓言故事,或列举事例,显得灵活而新颖。同时,语言简洁明了,内容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考点指津
例:阅读《看到画面之外》,那个衣荷华州的农民思维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说明: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名师点拨:做此类题目,要仔细去斟酌用词,文段中的人物很显然只看到了眼前的事物。
参考答案: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不能高瞻远瞩。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发展的洞察事物的能力,缺乏发散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