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把中国制造换成中国创造的意义

把中国制造换成中国创造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1-11-03 18:27:29

⑴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含义是什么

产业升级

⑵ 为什么说现在是从“中国制造”的地位上升为“中国创造”的时候了

考虑的因数其实有很多,很多人的第一印象答案就是劳动力廉价。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增长,现在工人的工资大部分也不再是十几年前的情况了,如今中国工人一般一线城市在6000元/月左右,二三线城市在4000元/月左右,四五线城市在3000元/月左右。 而美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折算为人民币大约为12000元/月以上,相较而言中国工人还是比较廉价的。原因不止是廉价,世界上还有更廉价的地方,但大部分外国厂家还是选择了中国生产,所以还有更多的因素。

第一:中国比较完善的基础工业体系。一件产品的制造并非是单一的,需要各个零部件生产厂家。在中国一般来说啥玩意都能给你造出来,加上现在中国拥有着极其便利的交通系统,更是一大助推器。这样生产成本就大大的降低了。对比一下其他国家,劳动力廉价的配套设施不够齐全,相反的反而劳动力高昂。

第二:中国拥有着全世界最安定的社会。去过国外的人应该有这个感觉,虽然我从没有去过,哭!现在国内的治安可以说是大大的赞喽!你几乎见不到暴乱事件的发生,这在国外来说应该是很少见的吧。稳定的社会对生产起着积极的作用,不会出现意外停产等突发事件。

第三: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为啥会扯上教育这件看似无关的事情上呢?劳动力也分为优质和一般的,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致使大多人都受过教育,起码都能识字和阅读。

还有其他更多的因素,以上算是一些我粗糙的见解吧。大家还有什么见解可以评论参与讨论哦!

⑶ 为什么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原因为:中国制复造的产品版权不制属于中国,中国只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简单的劳动力而不是知识智慧和脑力。技术能力是骨骼,制造能力是肌肉,创新设计就是给躯体注入灵魂,一个产品或品牌,才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中国制造”真的到了需扭转发力方向的时候,应该“给自己穿上行头了”。中国制造从拼数量、拼规模,到拼质量、拼价格,终于在世界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现在老路走不下去了,要拼技术、拼设计了,这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3)把中国制造换成中国创造的意义扩展阅读:

以苹果公司为例,我国的富士康是苹果公司的代工厂,富士康一类的公司以及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从那部时尚而尖端的手机里,只能分享3.6%的价值,按零售价计算不足2%! 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就说明了一切,中国人制造了苹果手机,但没有创造苹果手机,大量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接触有毒物质,但最后我们分配利润最少。

⑷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意义

十分微薄抄的经济利益

由于中国的袭大多数企业是出于产业链的下端,大多以劳动力集中型为主,一般有很少的附加值。劳动者卖命的劳动往往只能得到很少的利益。据估计,在国内制造商承接的贴牌生产中,外国人拿走了92% 的利润,中国人最多拿到8%。我们往往需要生产出12亿件衬衣,才能换回1 架喷气式客机。在出口贸易中有一半左右属于加工贸易,赚取的也仅是微薄的加工费, 因此“世界工厂”的繁华与“中国制造”在全球增值的大蛋糕中获得的微小利益形成强大反差。

⑸ 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有什么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绝大多数产业处于国际生产链的中低端。所以创新是中国制造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要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关键位置,推动产业创新力。

创新驱动发展势在必行,供给侧改革刻不容缓,必须通过知识产权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让资源更多地流向有需求、有前途、效益高的产业类型和经济形态。“现在和过去不同,伴随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应该是知识产权,要靠核心技术专利、国际知名品牌和优秀作品版权来支撑企业‘走出去’,赢得国内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相对优势。”现在中国的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战略武器就是专利加品牌,让知识产权走进交易市场,走进其盈利模式,防止知识产权可能带来的风险。

建设制造强国是国家战略,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推进。要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体现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国情出发,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务求实效,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让中国制造“十年磨一剑”,十年上一个新台阶。

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原因: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目前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存在着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技术含量低、国际竞争力弱,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有利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制造业要走向高端,就要实现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不仅要生产产品,还要培育品牌,要高度重视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品牌经营能力。这个转变关系到中国产业在世界市场的影响力,也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⑹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局有什么历史性意义

因为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
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Made in PRC)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因为快速发展的中国和他庞大的工业制造体系,这个标签可以在广泛的商品上找到,从服装到电子产品。
中国制造是一个全方位的商品,它不仅包括物质成分,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内涵。中国制造在进行物质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将人文文化和国内的商业文明连带出口到国外。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2017年3月,工信部组织修订《“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将于近期印发。该指南旨在把《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任务和各地资源禀赋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突出所专所长,打造中国制造“新版图”。
中国创造就是版权持有者是中国,由中国创新,发明。而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中国只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简单的劳动力而不是知识智慧和脑力。
认识和反思“创造力”
首先我们需要端正对“创造力”的认识。创造力是一种价值重塑,更是一种思想解放,是选择以新的发展观发展经济的视域和气度。文化产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其每一个环节都高度依赖创新和创造。
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革新,难以打开创造力的闸门。必须看到,现实生活中“求同”的思想使我们拘泥保守、害怕出新,“中庸”的观念使我们安于现状、麻木懈怠,“内敛”的性格使我们习惯于“拿来主义”。由此便出现了这样的尴尬与矛盾:一方面我们对文化发展与文明进步侃侃而谈,另一方面对文化转型与产业升级的路径又一筹莫展。在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有利于发挥创造力的体制机制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创新及其成果的保护、转化和应用尚不健全,全社会投入创新的环境和气候尚未形成,创意人才的活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能够贴近群众需求、市场认可度高的优秀文化产品依然缺乏。此外,以一味“立异”的方式取代“创意”、“创造力”,这样的认识误区也亟须我们反思。
打开全民创新的闸门
激发文化创造力,需要以深层次改革为动力。从国家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律来看,一旦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产业政策的调整、文化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文化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等,都将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机组成部分。激发文化创造力,需要优化文化创新的社会环境。人才是文化不断创新与永续发展的“永动机”,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发展环境,才能涌现出更多敢为人先、执著求索的创新人才。保护知识产权是激发创造力的基础,只有当创造力真的成为一种财产,并像其他财产一样受到法律保护时,创造力才能成为生产力,因而,培育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当务之急。
激发文化创造力,需要打开全民创新的闸门。全民文化创造力的充分释放是文化繁荣的基础。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只有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才能使创造力不断迸发,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持续不断的动力。
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加快的当今时代,创造力是一种生产力,创造力的水平高低和程度多寡是评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希望。这一维度意味着我们今天要想保护创造力,不仅需要具备坚定的人本精神,还要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闭门造车和自欺欺人的自闭式发展必然造成前沿文化产品的缺失,必将拉大与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潮流的历史性差距。而要想紧紧把握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动态,从文化产品生产的内容到形式都必须放置于全球文化需求的背景下来考量,必须瞄准更大的市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⑺ 为什么要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制造 只是生产,只是劳动,劳动者总是穷人,创造就是自己研发,用自己的想法和技术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东西。

⑻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如何理解

中国制造的东西可以是别人设计的,中国人只是把东西制造出来而已别的国家拥有该东西的知识产权,中国创造是中国自己设计的东西,知识产权属于中国自己

⑼ 中国制造到到中国智造一字转变有什么重要意义

根据《中国制造2025》,我国将大体分“三步走”、用3个10年左右时间,最终跻身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在此过程中,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推广“智能制造”,做大互联网+模式,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新突破。
一、创新驱动:创什么,怎么创?
核心技术买不来,创新要走“自主化”
二、智能制造:造什么,怎么造?
深度融合用“乘法”,生产模式“智能化”
三、互联网+:加什么,怎么加?
人人都是设计师,产业形态“服务化”
与发达制造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基础相对较弱,但互联网应用和创新却更有优势。加快互联网技术应用,将有效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但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仍是产品本身。互联网并非万能,它可以放大优秀的制造能力,却也能让缺乏竞争力的制造企业很快消亡。要重塑“中国制造”新优势,除了全方位拥抱互联网,还需在提高制造能力上下工夫。这才是“中国制造”的“立身之本”。

⑽ 中国制造与创造的重要性

中国制造仅仅是在使用中国的“人口红利”吧了!然而现在看来“人口专红利”也在出现负增长属,有南方沿海城市的“民工荒”应验。希望中国不要走拉美化的噩梦!而中国创造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来的!这就需要很大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各个方面的配合因而创造相对复杂,且难度较大!中国目前在走的一条捷径就是收购欧美高科技公司和资源要素类公司,步幅艰难、阻力巨大。适逢眼下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机会来了!当然中国也不乏收购失败的案例,譬如华立收购飞利浦CDMA、TCL收购汤姆逊彩电技术、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液晶面板技术等案例,并购后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什么核心技术!当然也有好的经典案例,如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DSI、中联中科收购CIFA等等!其实中国也想过用市场换技术的捷径可是失败了!如保洁有合资到独资的案例,还有汽车产业市场在中国汽车市场上销售的外国汽车中国连该一个螺丝帽的权利都没有!必须向外国产权所有者发出请求,建议才有可能被接受! 呵呵一下说了这么多你明白了不?

阅读全文

与把中国制造换成中国创造的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