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游记这篇神话的特点
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中,《西游记》要算是最驳杂的一部书。它糅合进了佛、道、儒三家之言,对这样一部神魔小说,要想做出比较确切的、与普通读者的阅读感受吻合的理性解析,首先考察一下它的成书过程以及作为小说情节主体的唐僧取经故事的演变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从这中间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这个本来是弘扬佛法的故事怎样会加入道教的内容,又怎样蜕变为富有文学魅力、情趣的小说,以及由其自身矛盾所形成的艺术特点。
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
Ⅱ 西游记中的神话世界源自那些事物转化而来
文/携着棋去流浪
一直以来,常有人说《西游记》一书逻辑混乱、前后相悖。其实不然,书里伏线颇多,前面呼应,仔细读来常有恍然大悟之感。小子才疏学浅,斗胆以自己心得体会分析一下西游记的神话体系构架,有疏忽的地方还请诸位包涵则个。
另外此文就西游论西游,不牵涉其他小说。
一.西游记的世界观
《西游记》开章谈到,天地的产生和灭亡是在相互交替,以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轮回。在这十二万九千六百岁里,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会,以表现天地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
天地之始黑暗混沌,逐渐变得开明,然后清气上升,日月星辰演变而出,天方才确定下来,此时正为子会。
在丑会之时,浊气下降化为大地,此时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大地即定,四部大洲、四部大洋亦慢慢成形。
再到寅会,世间万物逐渐演变而出。人、兽、禽亦是在此时出现。
而卯、辰、巳、午、未、申、酉、戌这时段里则是世间万物衍变、繁殖、生长,灭亡。
直至戌末天地慢慢失去光彩,直至亥会,天地复归于昏暗混沌。
这正所谓是: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二.天地生灵
在书里,作者借如来之口说出: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
四猴是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六耳猕猴;五虫蠃鳞毛羽昆并非是指虫类,而是指天地间的各种生灵。蠃应该是指灵长类、鳞鱼类、毛是兽类、羽是鸟类、昆是虫类。人亦在其中,可见在上天眼中,天下万物平等,只要是生灵,都可修道成仙。
这五仙指的是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
在五仙里鬼仙的层次最低,指修道人生前不修大道,只求速成,死后出阴神,虽然可以免去轮回,但也不能抵达仙境,最终没有归处,大多数只得重新投胎为人、或者是抢占别人躯体。当然,鬼仙里头也有高低之分,比如土地、山神,以及他们麾下的鬼兵鬼卒亦是属于鬼仙,他们有官职在身,可以享受一方香火的供奉,所以能够常在。
其次是人仙,人仙是指人类里的修道之士悟不了大道,只得其中一法,其中一术。这类人没什么大神通,顶多是延年益寿,返老还童,肉体坚固。但是有形之躯,终究会坏掉。如书中观音院里的那个想抢唐僧袈裟的老和尚,活了二百七十岁,应该就是属于此类。
第三是地仙,虽然如来此处所说是天地神,地在神前面,但我估计这是为顺口罢了。因为按道家说法神仙是高于地仙,而且在西游记里孙悟空问七仙女蟠桃会所请何人,七仙女先说天仙、神仙然后再是地仙。可见,作者也认为神仙高于地仙。
地仙比起人仙高级了那么一点,在道家里把道法分为小中大三成法,修到地仙才算是小成法。地仙,可以长生不老,但是只能在尘世居住。在西游记里,镇元子号称是地仙之祖,他应当是有天仙的资格,可能是舍不得人参果树,所以才久居人间。
第四是神仙,修到神仙属于中成法。到这一层次,已是修成纯阳之身(有阴无阳的是鬼,有阴有阳的是人,修到纯阳则成仙),脱质成仙。但是神仙不能上天庭,只能在海外三山(蓬莱、瀛洲、方丈)居住。在五庄观那一回里,孙悟空为求救治人参果树药房来到蓬莱,蓬莱的三星就跟他说:“镇元子是地仙之祖,而我等是神仙之宗。”还有二郎神的那几个部下亦是属于神仙,他们想押猴子上天庭时,二郎神说他们还未受天箓不能上天。
第五则是天仙,修到天仙,那就可算是道法大成。不过想上天的话,那还得先在人间传道,到了功德圆满之时,才能够受天箓,上天面圣封授仙官。这仙官也是有级别之分,只有于天地有功,于古今有德,才能升迁。
天有三十六层,升至最后一层大罗天,即号为大罗金仙。不过能到这层次的少之又少,道家的三清四御应该都属于这层次。其中四御之首玉皇大帝,如来说他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一劫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照前文来看,就是说他经历了天地毁灭又重新衍生一千七百五十次,在这一千七百五十次他定是劳苦功高,方才有今天的地位。
在西游记一书里还提到妖仙、散仙、太乙金仙等词语。其中妖仙、散仙意思差不多,就是修成神仙之体,但还未得到上天的封授、认可,所以称为散数、未入流。就像孙悟空实力达到太乙金仙的级别时,镇元子称他为太乙散仙,三星也说他是得了天仙,但还是太乙散数。
而这太乙金仙,到底是指什么呢,书里没明确说出。按照三星的说法,太乙估计是天仙的别称吧。
至于佛家的果位排列书里没明讲,若是要和道家对应起来,那佛大概是高级的天仙,菩萨是一般天仙,罗汉是神仙,声闻是地仙,比丘是人仙。当然道家有镇元子这种例外,佛家亦有四大菩萨、十八罗汉这种超等级的人物存在。(此处只是将法力横向对比一下,定义可以不能混在一块,毕竟佛家和道家修行方法不同。道家是肉身成仙,佛家是死后才能上天。)
三.玉皇大帝
书里的玉皇大帝可不是像电视剧里,只懂钻在桌子底下,大喊:“快请如来佛祖。”的那副窝囊模样。相反玉皇大帝在书里极有城府,虽然算不上是明君,但至少是个精明的领导。
按照西游记的说法,玉皇大帝是天地人三界的最高领袖,不管是道祖太上老君还是佛祖如来,见了他都得口称陛下,自认为臣。但是这只是行政上的身份,论起辈分资历,玉皇大帝是低于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来访的时候,玉皇大帝、王母都是要出来迎接的。
说起来玉帝这个位置坐起来很不舒服,因为他论法力,别说道祖,估计连巨灵神之流也斗不过;论人脉的话,他常年负责行政工作,哪有机会下山收几个有根基的徒弟?所以除了资历高一些外,啥本事也没有,根本无法服众。
所以玉帝有点像光杆司令,在平时大家对他客气客气的,但一旦遇到事情,大家都躲到一边去,冷眼看他怎么收拾怎么下台。当然,他自然也会在暗中培植自己的派系,比如太白金星就是他的第一心腹,还有九曜星、佑圣真君、翊圣真君等等都应该是属于他的嫡系。
在孙悟空修道完回花果山后,先是抢劫了龙宫,又杀入地府强销生死薄。论此罪,可非同一般。但是玉帝求贤若渴,有意要把他收入麾下,不过碍于天庭规矩(参见前文的天仙一节)、以及猴头又是有罪之人,不敢做的太露骨给人抓住把柄。太白金星看出他的为难,立马跳出来说了一堆很合情很合理看上去又很顾全大局的话,最后点出:“不如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玉帝听罢,龙颜大悦:“依卿所奏。”
孙悟空被招上天,第一个官是小的可怜的弼马温。这也怪不得玉帝,天上官职是以功德来论辈。玉帝就是有心提拔孙悟空,也不能立马封个元帅、真君什么的,总得先下放基层锻炼锻炼。另外这弼马温一职大有深意,天上哪路神将若是要出征,定要过来取马,日久干下去,定能结交甚广。到时再提拔,大家碍于面子也就无话可说了。而且对以后的工作,亦是大有益处。
可惜孙悟空没体会到玉帝的苦心,嫌官职太小,一怒之下下凡为妖,并自称齐天大圣。玉帝这下当然不能宽容,否则天威何在。于是派兵下去征讨,也有就此试试孙悟空实力的意思。就在猴子打退了李靖、哪吒,展示出惊人武力时,玉帝颇为感慨。这时太白金星又冒出来了,于是玉帝便顺水推舟,封了孙悟空齐天大圣的称号。
饶是如此,但孙悟空毕竟是孙悟空,他注定不会在天上安安稳稳的,于是就有了闹天宫一事。
四.佛道的矛盾
孙悟空大闹蟠桃会闯了这番大祸,就算玉帝再再怜才,此时也容他不得了。而且目前之计,只有灭掉猴子,方才能讨回颜面。
这时前面所说的玉帝的劣势体现了,天上的大牌仙人都冷眼旁观。就算他们肯出手,玉帝也不能派他们出征,否则功高盖主,日后更是无法领导他们。更何况他们不出手,有等着玉帝来相请的意思。玉帝自然不能示弱,于是便派了托塔天王李靖,带着哪吒太子下凡抓妖。要知道,在西游记里李靖、哪吒均是佛门弟子(见第八十三回)。若是他们能够立功,到时天庭佛道的势力差距就会缩小一些,两派互相对立牵制。
但是,李靖的麾下部队并非全是佛家一脉,那二十八宿明显是出工不出力,除了抓抓那七十二洞妖王外,竟没和孙悟空正面交锋。否则从后文来看,单单二十八宿里的一个奎木狼就能和孙悟空打的不分胜负,二十八人一起上的话,孙悟空肯定抵挡不住。这一点在后文里也有暗示,便是那回遇到青牛,孙悟空上天找救兵,玉皇大帝让他带几个天将下凡降妖。孙悟空道:“天上将不如老孙者多,胜似老孙者少。”而在旁边的许旌阳说了一句值得很玩味的话:“此一时,彼一时,大不同也。”
再说就当李靖无可奈何时,观音来到天庭。她知道玉帝的无奈,先是让弟子惠岸(也就是木吒)去试试猴子的水准,随后举荐二郎神杨戬。虽然杨戬是道家的,但他毕竟是玉帝的外孙,所以派他去降服猴子再合适不过。玉帝明白这点,自然准奏。
就水平来说,杨戬比孙悟空稍高一些,因为比试过程孙悟空被他压制的死死的。而且在后文里,高傲如孙悟空对被杨戬降服一事,也是心悦诚服。
在他两人经过一番比试后,孙悟空逐渐落了下风。这时在天上,观音取出玉净瓶想助杨戬擒拿孙悟空,但却被太上老君喊住了,老君取出金刚镯击倒了孙悟空。因为他料到孙悟空已是必败,这个功劳与其让佛家的人拿去,还不如自个动手。
抓住孙悟空后,玉帝对他也没法,只好让太上老君去处理。太上老君想灭猴子的话,那应该很轻松,但却让猴子躲在八卦炉里无火的地方,而且关进去前还解了他身上绳索以及穿着琵琶骨的利器。可见老君是有意放过他,大抵是怜他修行不易,有意造化他。在后文孙悟空见到太上老君相当恭敬来,显见猴子也是知晓老君的用意。
所以在猴子从八卦炉里蹦出来后,玉帝哪路神也不找了,直接找来如来佛祖。
到了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之时,人间正是西汉之末、王莽篡汉后的一段时间。而佛教传入中土,正是在这几十年后,史书上记载汉明帝梦见金人而遣使求法。
可见如来为玉帝立此大功,于是就自作主张进中土传教。而玉帝碍于情面也不方便阻止,不过他也明白,这样子对自己有利无弊。因为这样下去道释二教并立,仙佛相互牵制,他的宝座才能够坐稳。于是在五百年后,他对唐僧取经一事大力支持。
Ⅲ 《西游记》中有哪些神话故事
1、高老庄收八戒:
悟空行者和唐僧走到高老庄,正好高家管家要找人降妖,悟空一口答应,顺便和唐僧就去他家歇息。去到他家,悟空唐僧问清这个妖怪原来是变成人形帮着他家做了很多事,很能干,让它做了女婿。但是没想到拜堂那天,那个妖怪露出了猪的模样,然后就强占他家女儿高慧兰,把他女儿锁起。悟空就帮他们开了门,让他们团聚。然后自己变成慧兰,坐在那等那个妖怪。等了一会儿,妖怪果然来了,悟空就和他说,请了个降妖法师,大闹天宫的孙悟空。那要怪想走,悟空就让他背着自己,然后再施法,让它说出自己身世,原来他是因调戏嫦娥被贬下来的天蓬元帅,现在叫猪刚鬣。孙悟空变回原形,跟他打斗。没多久,那个妖怪就败阵下来,听说孙悟空是取经人的弟子,就说出自己是菩萨点化等待取经人的,悟空让他发誓,烧了自己的住所云栈洞,然后绑了起来去见唐僧。唐僧听说如此,就收了他做徒弟,又给他取名八戒。
2、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骨岭前。在白骨岭白骨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她先后变成村姑、老妪和老丈,花言巧语使唐僧和八戒上当,可三次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它的化身。白骨精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孙悟空只得返回花果山。
3、大战流沙河:
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执九齿钉耙与之河妖三次相斗,均不能取胜,悟空虽智计百出,却也江郎才尽。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共取西经。
4、大闹天宫:
孙悟空不满玉皇大帝封得弼马温,自立为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他,太白金星大事化小,劝玉帝给了他个齐天大圣得名(有名无实),后因蟠桃会没有请他,使得孙悟空搅了蟠桃会,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反下天界。在后来与天兵天将的争斗中输给二郎神,被太上老君拿到八卦炉里,企图练回自己的金丹。谁知孙悟空不但没被烧死,反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再次大闹天宫,十万天兵无人能敌。玉帝无奈,请来如来佛组将其压在五行山下500年,直到唐僧把它救出来。
5、智取(大战)红孩儿:
红孩儿用计骗了唐僧后,又用狂风卷走了他。孙悟空找到红孩儿与之展开大战。红孩儿口吐三味真火,悟空无法取胜,便去求四海龙王施雨灭火,可是无济于事;又让八戒去向观音求救,结果半路上八戒被红孩儿假扮的观音擒了去;悟空变作牛魔王去救,也没有成功;悟空只好亲自到南海向观音求救。观音到了洞前,红孩儿几次问她话她都不应答,留下莲台便走了。红孩儿不知就里,坐上莲台结果被擒,但他死性不改,观音又让他戴上金箍儿,最终成了观音座前的善财童子。
6、真假美猴王:
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7、偷吃人参果(大闹五庄观):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五寿山,山中有一座“五庄观”。观中仙人镇元子,乃唐僧老友,故让观中弟子准备两个人参果与唐僧吃。唐僧没敢吃,结果被观中弟子吃了。八戒听说后便告知悟空此事。悟空拿了工具潜入花园偷摘。可奇怪的是,人参果一掉到地上就不见了。最后终于取了三个分与八戒、悟净吃。观中弟子知道人参果让唐僧徒弟给偷吃、糟蹋了,便辱骂唐僧,悟空气不过,将人参果树给砍了。镇元子回观,气得将唐僧四人捉了起来。悟空只得到南海将观音请来,使人参果树复活才算完事。
8、三借芭蕉扇: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他们无法通过,得知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灭火焰山的火,悟空就亲自前往借扇。铁扇公主误以为是悟空害死了她的儿子红孩儿,死活不愿借扇给悟空。悟空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踪无影。灵吉菩萨得知实情,给他一粒“定风丹”再去借扇。悟空二次来借扇,公主又用扇扇他,悟空口含定风丹,一动不动。公主急忙回洞,闭门不出。无计可施后,悟空变成小苍蝇,让铁扇公主喝进肚子,逼铁扇公主交出扇子。悟空拿着铁扇公主给的芭蕉扇回火焰山,可是火越扇越大,悟空才知道被铁扇公主骗了。第三次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再次找铁扇公主要扇子,结果被揭穿。幸好观音让红孩儿回家解释事情原委,铁扇公主才肯将芭蕉扇借给悟空。于是师徒四人顺利过了火焰山,继续向下一站进发。
9、四圣试禅心:
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一日天色已晚,见前面一户人家,便入户借宿。闻得这户家财万贯,三个女儿长得如花似玉,想招夫立家。唐僧听后吓得连叫“阿弥陀佛”;悟空不喜此道,便也不放在心上;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取经,也不愿留下;惟独八戒起了色心,急着去见三个女子。见了老妇人连声叫娘,央求招他为婿。老妇人让他与三个女儿撞天婚,撞着哪个就与他婚配。八戒在三个女儿中左迎右抱,磕磕碰碰,结果一个都没撞着,懊恼不已。第二天醒来,师徒才发现,原来自己昨晚睡在树林之中,根本没有什么漂亮的房屋,好色的猪八戒被紧紧地绑着,倒挂在一棵树上。大家这时才明白是菩萨在试他们的诚心。
10、如意金箍棒:
悟空被菩提祖师赶回花果山后,打败了混世魔王,又到傲来国拿了些兵器武装猴兵。但他对自己手中的破大刀很不满意,后经通臂老猿指点,迳到东海龙宫“借”兵器。虾兵蟹将扛来一件件刀戟,都不能令悟空称意。后来龙王依龙太太之言,把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废铁”――定海神针搬出。只见上面写着“如意金箍棒”几个字,龙王告知悟空它能伸能缩,能大能小,甚是神奇。悟空耍了一会儿,搅得龙宫翻江倒海,心中极为欢喜。他又向三海龙王讨要了黄金甲、步云鞋和紫金冠,方才高兴地离开了龙宫。
11、石猴出世: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有一块石头受天地之灵气,享日月之精华,忽然有一日崩开,里面出现一只石猴。该猴发现水帘洞后被群猴拥戴为王。
12、石猴拜师:
石猴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根据一老猴指点独自驾筏出门求学,师承菩提祖师,得名孙悟空。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自称美猴王。
13、官封弼马温:
悟空向东海龙王讨得(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知其厉害,便假意招安,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将其封为弼马温。
14、祸起观音院(大闹黑风山):
唐僧悟空行到观音院,老住持为谋占唐僧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借得避火罩罩住唐僧,火烧禅院。黑风山黑熊怪趁乱偷走了袈裟,想开“佛衣会”炫耀宝物。孙悟空追寻袈裟,大闹黑风山,不能取胜后去请观音菩萨帮忙,观音变作白衣秀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最终观音收服了黑熊怪,悟空夺回了袈裟。
15、盘丝洞斗妖:
盘丝洞蜘蛛精七女妖把进来化斋的唐僧用蛛丝缠住。悟空见蛛女们去濯垢泉洗澡,变饿鹰,叼走其衣。八戒下水变成鲇鱼乱钻,然后现出本相,与蛛女们战斗,被蛛女用丝缠住。悟空打死小妖,救下师父,七女走脱。师徒们前行,来到黄花观。观主正是蛛女们的道兄多目怪。他用毒茶加害唐僧师徒,被悟空识破。打斗中,多目怪胁下千眼齐放金光,罩住悟空。悟空请来毗蓝婆菩萨,用金针破金光,才收伏多目怪——蜈蚣精及众蛛女。
16、女儿国遇难:
唐僧师徒来到西梁女国,八戒误食子母河的水而怀孕,为救师弟,悟空与掌握去胎井水的鞋子精展开斗争。而西梁女王又看中了唐僧,要以身相许,让出王位,唐僧师徒无可奈何。悟空设计逃出西梁女国,琵琶洞的蝎子女妖,又乘机抢去唐僧,女王为救唐僧被蝎子精毁容。悟空、八戒、沙僧与蝎子精展开殊死搏斗,沙僧以水克火击败蝎子精,救出唐僧,悟空用法使女王恢复青春的容貌。
17、通天河遇险:
唐僧师徒历经艰险终于取得真经,观音菩萨发现距九九八十一难之数尚缺其一,就让唐僧师徒返程时重过通天河。老鼋驮四人渡河,但因唐僧忘记向如来问他所托之事而将师徒四人和马匹抛在水中。诸阴魔兴风作雨欲夺经而未成功。天明后,庄上人见唐僧师徒归来盛情款待。夜至三更,师徒离去。
18、车迟国斗法:
车迟国国王兴道教灭佛教,虎力、鹿力、羊力三大仙被国王尊为国师,他们向国王奏说悟空等打死道士、冒充三清事。国王命唐僧等与三大仙赌赛求雨。虎力大仙先登坛弄法,召来风、云、雾诸神和四海龙王,被悟空使法力阻住,无雨降下。悟空登坛,风雷大作,暴雨倾盆。国王信服,愿送师徒西行。但羊力大仙又从中作梗,要与唐僧赌赛隔板猜物,又被悟空暗中捉弄而失败。鹿力大仙又要和唐僧比高台坐禅。羊力大仙变出臭虫咬唐僧,被悟空捉去,悟空变成蜈蚣叮鹿力大仙,使他跌下失败。三位大仙又要与悟空赌砍头剖腹油锅洗澡等,由于悟空使计,三大仙都死于非命。唐僧又请国王重尊佛教,国王允准。
Ⅳ 西游记神话故事,概括西游记里任意一个神话故事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悟空见一黑汉正与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开佛衣会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与黑汉熊精相斗。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观音变为道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悟空在肚内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门。
Ⅳ 西游记中的神话传说
最经典的故事有孙悟空大闹天宫、高老庄收八戒、八戒大战流沙河(借机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人参果、盘丝洞、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在与妖魔鬼怪进行斗争中刻画了师徒四人鲜明的个性,故事十分生动。
Ⅵ 关于《西游记》中涉及的神话故事及其起源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展现英雄性格发展的光辉著作。提到《西游记》不能不讲到孙悟空,就像提到《红楼梦》必须谈及王熙凤一样。孙悟空对于《西游记》的重要性,在于他身上英雄性格所具有的无比力量。正是基于这点,才使他成为全书的焦点人物,成为倍受世人关注与讨论的对象。孙悟空是一个“大英雄”,“真英雄”,这无庸置疑。至于他是一个怎样的英雄,给他一个完整而全面的定义,未免太难。由于作品内容,人物,思想的庞杂,加上“西游”、“神魔”、“诙谐”这道道神秘的面纱,给作品增添的朦胧,迷离和神韵,立场不同,角度各异,得出的结论自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艺鉴赏的二度创造性是允许这么做的。是什么类型的英雄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在于英雄性本身所具有的感召力,启发力,影响力。要知道一个真正英雄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经一番寒砌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本文主要从剖析孙悟空英雄性格的成长,成熟,完善,来认识孙悟空崇高的人性美,感受与体味英雄本色背后的英雄意义。
·孙悟空形象分析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好名,勇敢好斗,爱开玩笑,活泼乐观,重视承诺。
大闹天宫的起因是由于好名。他接受招安以后,第一次打出天门是因为弼马温的官儿太小,根本未入流,面目无光,因此怀恨而去。第二次大闹天宫是由于齐天大圣有名无实,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因此不请他,于是跑去偷食,后来连太上老君的金丹也偷吃了,更进一步把蟠桃会的玉液琼浆偷来开“仙酒会”才犯下弥天大罪。结果失手被擒,太上老君把他推进丹炉,炼就不坏之躯,出来后造反虽是为了报仇雪恨,但提出“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的口号,显示他是不满意才高而位低的待遇。后来在取经路上,他经常想到不要坏了名头,如七十六回,大鹏雕说他不像是万里传名的好汉,是个小辈猴头,专在人肚里做勾当,他为了顾全名头,只好出来决斗,他被唐僧赶走。三十一回猪八戒故意使用激将法骗他出山降妖,也是因为悟空好名才受激,他后来还为此当面质问黄袍怪:“你害他便也罢,却又背前面后骂我,是怎的说?”可见他对“名”看得很重要。孙悟空的好斗表现在他经常主动捉妖,视作一桩桩好买卖。当然,他是勇敢的,每次临敌,丝毫没有恐惧。他认为自己的买卖“一定先输后赢”,自信心十足。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7131.htm#9
Ⅶ 《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塑造了()、()、()、()等个性鲜
《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等个性鲜明的神话人物形象。
Ⅷ 《西游记》里的神仙是吴承恩创造的还是借用的有何根据
不管虚构借用,都是人老吴写出来的。到底想知道怎么来的,就只能问老吴去了
Ⅸ 为什么《西游记》能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即“幻”和“趣”。首先是“幻”。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