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产业链中的上、中、下游分别指什么
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上游往往是利润相对丰厚、竞争缓和的行业,原因是上游往往掌握着某种资源,或掌握核心技术,有较高的进入壁垒的行业,因此许多投资者都偏爱上游行业的股票。
下游产业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末端,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成品和从事生产,服务的行业。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关系
煤炭的下游行业是发电业。
(1)如何创造产业链扩展阅读:
产业关系
与下游产业关系
在大行业类别里面,上游企业是相对下游企业而言的,指处于行业生产和业务的初始阶段的企业和厂家,这些厂家主要生产下游企业所必需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等的厂商。下游企业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和改性处理,并将原材料转化为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产品。
可以说,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上游企业提供的原材料,下游企业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没有下游企业生产制品投入市场,上游企业的材料也将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各个行业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都应该同甘共苦、互助互盈、共同生存发展。
2. 如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做好产业与创新的环绕结合。
要真正使科技创新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关键要实现创新成果的充分转化和大面积推广生产,这就需要做好产业与创新的环绕结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好创新链,实现同步运转。
首先,产业链为创新链提供开拓资本。任何创新都不会是凭空“变戏法”,都要建立在一定资源和技术的基础上,而具体产业的发展创造都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成果和资源积累,这些正可以为创新过程提供必需的初期燃料。
其次,产业链为创新链提供实践基地。技术创新常常是在不断探索调整过程中逐步完善和成功的,而相关产业的运转操作正是检验探索创新成功与否的试验场和修订创新误差的测试田,通过在相关产业中的不断测试调整,各类科技创新才能最终获得“合格”认定。
再次,产业链为创新链提供转化平台。科技创新的动力作用最终要以成果转化的方式实现,相关产业为创新成果提供了“转化温床”,确保创新点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 如何打造产业链条完整,配套体系较完善的新兴产业集群
一、构建产业体系,加强集群发展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成不是独立的,而是产业链条健全、专业协作机制完善、竞争力强劲的产业集群,既有主导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多层次联合发展,又有三次产业的相互促进。加强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实现县域内各产业的关联、组合发展。主导产业生产技术先进,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其他产业的发展要根据自身特色,结合主导产业的导向,积极做好专业分工和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的产业集群。二是实现各产业园区协调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集群发展的基本环节,产业集聚区、专业产业园区是集群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商务中心区是集群发展的战略重点,各产业园区的协调均衡发展能够加强三次产业的联系,形成互促、互动、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实现各产业园区低碳环保发展。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以“建设生态宜居郏县”奋斗目标为工作要求和标准,形成优化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共识。
二、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质量效益
近年来,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投资增速连年保持在20%以上,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由于多年的快速增长,投资总额已接近GDP总额,投资增幅的上行空间变窄,持续增长压力日显。因此,必须推进投资结构的调整,提高投资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高新产业体系,把新兴高新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以工业产业集聚平台为载体,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服务业产业集聚平台为载体,引导社会投资向第三产业倾斜,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研究与开发、电子商务、法律、资询、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以农业产业集聚平台为载体,加快土地流转,延伸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链条,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二是推进各集聚区内项目建设进度,紧抓建成项目的投产达产。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开工条件,争取尽早动工建设,对久拖不动的项目启动退出机制。坚持实行企业全程跟踪服务制度,解决问题,积极支持,促进项目尽早投产、达产,尽早将投资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社会效益。
三、注重科技发展,强化创新驱动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变化,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和区域之间竞争发展的关键。产业层次和竞争力的提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以科技创新破解经济发展的要素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一是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建设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培育扶持力度,落实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示范机制。积极申报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二是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结合集聚区内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对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进行联合开发,探索建立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面向社会搞好技术服务。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研究和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健全培养、引进、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努力建设一支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四、紧扣产城互动,发展惠及群众
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因此,产业集聚发展应与现代城镇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产兴城、依城促产。推动产城互动融合发展需要突出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平台与城市建设有机对接。按照产城一体发展思路,统筹各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和城市建设,强化功能集合构建。推进产业园区内金融、邮政、卫生医疗、生活服务区等功能设施项目的建设;推进城镇与产业集聚园区发展规划和设施建设的无缝衔接和功能共享,提升产业集聚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二是以产业集聚发展带动人民增收。产业集聚的直接效应是人口集聚,产业的发展决定了劳动力的流向。要及时引导和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创业并且注重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4. 如何做好产业链客户开发
期货公司主要从事经纪业务,属于中介机构性质。所以,期货公司业务完全以开发客户为主。换言之,客户是期货公司生存的一切,期货公司必须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在期货公司开发的客户中,散户和企业客户各有各的优势,而保持两者平衡是期货公司最期望达到的目标。
散户和企业客户均拥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中国期货市场中,散户的数量多于企业客户。期货公司开发散户的优势有:易于开发、维护较为简单和创造利润更加直接等。根据实际经验看,散户交易过程中的简洁化深受经纪公司喜爱。尤其是资金量大的个人投资者,更加成为中介机构的“掌中宝”。在国内期货市场的十几年发展历程中,散户对行情、期货公司和行业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市场奇迹的缔造者往往都来源于他们。
一般来说,企业客户来自各个期货品种产业链中的企业。链条大致分为生产商、贸易商和下游需求商,自上而下的顺序使得结构十分完善。但是,从期货公司开发、维护和利益角度看,产业链客户始终不能与散户媲美。因为公司对其所需投入的成本太大,成本与回报是否能成正比却变数较多。站在未来发展潮流和对期货公司的长期经营来说,走向产业链开发开户对公司日后的稳定盈利、品牌推广、专业服务水平提高皆带来了很大的优势。然而,开发产业链客户需要具备技巧、专业水准、足够的耐心等。
首先,做期货开发业务十分注重对技巧的把握,也可称为是玩脑力游戏。无论是对散户和企业,开发时使巧劲会直接影响到开发的进展程度。但是,开发产业链客户所需的巧劲更多的还在于自己对这根产业链的了解程度。常规的思路是,摸清生产商、中间商和下游需求商的结构分布,对三者的经营状况和彼此间的互相业务往来模式,要了解得相当透彻。可以说,每根产业链的背景都大不一样。比如说,铜的生产商、加工商都很需要介入期货保值;PVC的生产商在强大的产能压力下,选择期货规避风险很有必要,中间商由于现货运作模式,决定了介入期货市场的时间会推迟,或者说,目前企业的现金流紧张,导致规避风险只能建立在现货库存的层面上;PTA企业处于纺织原料产业链的中间地带,参与期货保值的要求很强烈,生产商可以用控制开机率高低来规避市场的价格风险,下游聚酯工厂在原料价格对生产、销售起到决定性影响力后,依赖期货定价、保值甚至单边投机都显得格外重要。
总之,在对产业链开户开发前,我们需要搞清哪类产业客户群体最具有介入期市的可能性,同时公司的后期维护工作也会对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其次,专业水平对于期货公司、个人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期货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投资,普通的投资者需要逐步培养,高级投资者则需要在专业方面互相博弈。在当今期货业务中,期货公司间的竞争已到了白热化地步,单纯地靠着传统的吸引客户的手法,已经不再符合潮流。比如说,一个产业客户在经历多次的被开发后,由不懂变为较懂,此时再依赖低级的开发手段势必行不通。相反,带着专业的思想去开发,企业必将耳目一新。
笔者认为,一个优秀业务员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是,站起来就能讲,坐下去就能写。当然,专业性必须靠长期的积累,频繁的沟通,不断的学习才可以得到。个人品牌的树立也是来源于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只要能不断壮大自身的声望,在开发客户上就能显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效应。组织讲课、搞沙龙等活动可以聚拢大批企业客户,一来可展现个人魅力和专业内涵,二来也能在企业圈子内形成共鸣。
做人、做事都需要耐心。做产业链的期货开发业务需要更多耐心。“耐心总是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对行情的把握、大局观的建立以及策略性的操作都是决定客户是否尽快入市的关键要素。但是,对于中大型规模企业来说,给予足够的耐心是必须的。
性格决定命运。做期货业务,性格同样左右着业务规模的发展。理论上看,开朗活泼的人应该能做大做强业务。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客户专业性的逐年提高,这类人用老一套办法开发业力未必能如愿奏效。反之,性格内敛的人在经过长时间的专业积累和整合各种专业知识后,其内功必然会使客户,特别是企业客户感受到很强烈的吸引作用。站在行为心理学的角度看,内向的人更显深沉,一种“少而精”的风格会使自己更具个人魅力。从事期货行业,不管是搞研究还是搞业务,积累是根本所在。坚强、坚韧的性格决定了你的期货命运。
5. 制造业产业链是怎样的
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1.上游产业
在整个产业链的开始端,主要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的行业。
(1)利润比较丰富并且竞争相对缓和的一个行业
(2)掌握着某种资源或掌握核心技术
(3)有较高的进入壁垒的行业
2.下游产业
在整个产业链的末端,主要是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成品和从事生产,服务的行业。
(1)产品形成竞争优势更加依赖上游供应商
(2)直接面向消费者,关注消费者的需求
(3)关注品牌、渠道以及整个行业的成长性
在讨论循环经济等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相对于上游和下游产业之间的一个“中游产业”的概念。
3.中游产业
主要是中间工业品,如装备制造的一些核心零部件,锅炉的核心部件燃烧器,电脑的核心部件CPU芯片,这些都属于产业链中间的位置,属于中间工业品。
(1)对宏观经济比较敏感
(2)受原材料价格涨跌和下游需求的影响起伏较大
(3)有机会构建产业链影响力
目前,制造业由生产向服务转型是一种普遍的趋势,所以我们的注意力不仅仅是局限在生产制造方面,也需要如下图“产业微笑曲线”所表明的,逐步向高附加值的营销品牌上靠拢,把一些优质的、差异化的服务打造成产品的一部分,比如说整体的解决方案就是把产品和服务打包,这样对比客户分开购买或自己组装就降低了很多成本,从而创造最高价值。
6. 如何 产业链招商,实现产业集群化
产业链主要是基于每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行业招商是基于不同产业链划分的招商手法。
产业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存在着大量的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想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集群化生产有利于吸引上下游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
产业链之所以能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对资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赢城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产业群有利于培养专业化的供应商。其次,产业群内的企业共享劳动力市场。再次,产业群内易于产生知识外溢。
产业群的外部规模经济特性,为行业平均成本的下降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这表明单个企业收益于其所在产业规模的扩大,这就为产业群的形成和扩张提供了潜力,也为后续资金的进入提供了机会。
显然,一国或地区利用产业群来吸引外资,既可获得更大数量的外资,也可以引导资本的投资方向。
成功实现产业链招商的关键在于要明确产业园区是否已有产业链、优劣势在哪、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支撑条件是什么,等等;此外,还要充分认识当前产业链招商的重点、主体、载体、服务等,达成产业集聚、功能转型、综合环境优化的目标。
首先,赢城咨询认为要转变招商观念。
应以产业链招商为重点,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及产业园区实际,全面分析现有产业链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优势与劣势,抓紧研究和制定切合产业园区实际的产业发展“蓝皮书”,围绕支柱或优势产业、产品制定产业链发展规划,推出产业链招商项目,加速现有产业的链化延伸、补缺,做大规模,做优配套,集中投入,逐步提升产业园区的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度。
同时,加大产业园区产业链招商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让国内外投资商明晰产业园区的产业政策、特色和走向。
其次,因地制宜,制定招商政策。
各级职能部门应密切关注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转移的趋势,国家产业战略变化及本地区的比较优势、招商环境变化等,结合本地区现有的需求可能、市场发育、产业发展在人才、技术、投资、组织管理等放面具备的要素条件,以及政府在财政、配套、服务、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能力,以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产业链招商考核机制及措施,确保产业链招商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
再次,锁定重点,创特色产业。
1,要大力促进现有产业的有机联系。招商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有效推动地方产业网络整合,提高企业产品、技术的关联度等方面,为实现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奠定基础。
2,要切实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要有针对性地布点、规划和建设好现有的大项目,为产业链伸展预留充分的空间,充分释放大企业对产业链的规模带动作用,提升区域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度。
3,要全方位培育产业链招商主题。重点骨干企业可通过项目合作实现并购嫁接;外资企业可通过增资扩股扩大生产规模;外资企业可通过订单共享联动发展;私营个体企业可通过出让股权,连锁经营。
4,要提升产业环节配套衔接。多渠道做好国外大企业本地化与本地企业国际化相结合的工作,切实促进大企业在集群中与产业价值链中的中小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发挥其在招商引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中的骨干引领作用,以提升技术延伸产业价值链,消除大企业核心技术“空洞化”隐患,促使品牌企业变成品牌产业,实现大中小企业互促共进、协同发展的集群集聚发展态势。
最后,建好载体,完善配套服务。
1,要按照规模化、特色化、市场化、集约化要求、搞好产业规划和产业功能布局,整合资源,协调发展。
2,要注重强化产业组织及服务创新。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现代物流网络、信息化网络,这样既能形成整体优势,又能建成发挥个体潜能的新型产业组织和产业服务体系。
3,要建设产业链招商服务体系。围绕优势产业,整合科研机构及其资源,构建产业链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平台、行业协会等,积极引进或建好采购促进中心和第三方质量认证机构,推动跨境采购本地化,并大力发展与产业链相配套的职业技术教育,为产业链构建职业教育体系。
4,要针对不同产业用活链招商。如:工程机械、交通设备等制造产业应利用终端产品和核心产品优势,吸引配套企业投资落户;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应立足自身优势,以组团式吸引投入;资源性和服务性产业应立足于引进优质企业或项目等。
7. 产业化和产业链有什么区别
产业化和产业链的区别:
1、两者本意不同
产业化是指商品经过研发后进行大批量生产,推广到市场上作为标准产品售卖。
产业链则是指将产品的几个相关行业串联起来,形成具有步骤的生产产业,由最基本的构成至最高端的核心组成一条线的生产。
2、两者意义不同
产业化指单独一家企业,对产品进行量产,面对市场。
产业链则是由政府或者工业区管理层进行研究斟酌后,开发出来的一些列产品环节。使市场应用能够方便的衔接起来。即买一种商品即可有另一只商品进行配套。
3、两者价值不同
产业化的价值比较直观,从产品的产量上即可算出售出后的价值额度。
产业链的价值要远远高于产业化,因为这是一个行业从头到尾的产品供应。价值不仅高,意义同样非常重大。
8. 如何迅速打造产业集群
(一)迅速打造产业集群的核心方式
1、立地成佛
围绕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区域,立足于传统产业或本地优势资源,迅速梳理出主导产业链、促进要素聚集,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做强做大主导产业链,吸引配套产业链,建设支撑产业链,演进为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区域大循环的、具有综合优势的产业集群。如余姚塑料产业集群、江苏吴江丝绸产业集群都是此类典型案例。
2、中心开花
实施先聚焦中心、后周边开花的策略。先集中政策资源迅速引进或培育一个或两三个规模较大、产业带动力较强并且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形成中心;然后倾斜政策重点吸引配套,鼓励配套技术、设备、产品投资商、配套服务商进入,逐步形成大配套产业集群。例如许昌以瑞贝卡公司为龙头,汇集了龙正、神龙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制品企业112家、个体生产专业户900多家,发制品产业链上从业人员近15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3、市场拉动
通过建立或者升级专业市场,促使市场信息、销售渠道、研发设计、装备制造、产品制造、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产业有机地结合,形成以市场为核心的大产业集群,最典型的如义乌的小商品产业集群,就是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带动相关产业大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4、研发驱动
围绕研发中心,聚集创新要素,通过研发技术产业化、研发服务全球化,实现研发、制造、销售各产业环节聚集,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主要是在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大学的作用下,在某个区域、产业或产品上依托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和人才优势逐步发展进而形成产业集群。最典型的如美国硅谷,成为了全球最著名的创新产业集群,是国际知名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风投资金的融汇地。
5、OEM聚集
通过代工型企业的聚集,自动形成主导产业突出、配套完整的产业集群。这类集群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外商或港澳台商先投资零配件企业,然后通过再投资和吸引其他同行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一种是境外大企业投资兴办规模较大的终端产品企业,拉动国内外配套企业跟进投资,形成产业集群。前者多在开放的早期,后者主要是近几年较多。这些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江浙、广东等地,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和精密机械产业等为重点,这些产业集群形成较大规模后,当地技术研发力量以及配套企业的数量也逐年增长。
6、2.5产业汇聚
2.5产业,又称生产性服务业,它像一种双栖动物,兼有第二产业(工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特性,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于生产者,它在生产过程中投入,架构了生产与服务的一体化,又具备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核心技术产品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生活中所见到的金融、保险、管理咨询、仓储、人力资源等等都可以被纳入2.5产业的范畴。它们一般具有高技术含量、高知识集聚、高附加值和高管理水平的特点,不仅自身创造价值,也能助力制造业再上一个台阶。利用2.5产业与制造业在空间上的可分离性, 2.5产业正被北上广深、江浙等发达地区所重视,开始专门打造2.5产业聚集中心,形成2.5产业集群,例如金融产业集群、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广告产业集群、设计产业集群(如深圳设计之都),把发展2.5产业集群提高到了促进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高度。
(二)迅速打造产业集群的主要抓手
1、“抓住牛鼻子”——促进集群要素集中化
“牵牛要牵牛鼻子”,要快速打造产业集群,关键是要促进集群要素迅速集中。要素集中是产业集聚发展中的最初阶段,但也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要素集中阶段,政府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产业集聚区的选址,应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规划产业布局,并通过减免税费、降低土地出让金、增强政府补贴等政策措施来吸引要素的集聚。以市场拉动为主的产业集群建设为例,关键就是吸引需求、汇聚商家。例如苏州木渎镇的汽车商贸产业集群,最开始的时候是大力引进4S店,在汇集大量4S店后,苏州人买车基本上都到木渎,买卖市场开始形成,为后面的汽车用品市场、二手车市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个汽车商贸集群形成过程中,最初汇聚4S店就是整个产业集群的启动环节,而4S店就是关键要素。
2、“拉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专业化
在找到牛鼻子、汇聚关键要素之后,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重心就要逐步转移到突出集群的主导产业上来,通过“补链”,即把主导产业链的缺失环节补充完整、拉长主导产业链环节,达到“纵向成链”的目的。这个阶段要把优惠政策的重点放在吸引与现有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具有“食物链”关系的商家进来,鼓励“以商招商”,强化重点环节招商。以研发驱动的产业集群为例,例如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在研发科技人员关键要素汇集后,随后的产业化、市场化环节就显得尤其重要,有了研发技术,就鼓励生厂商、贸易商大量进入,现在的中关村产业集群就是一个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集群。
3、“增粗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规模化
在“纵向成链“之后,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重心就要放到“强链”上来,针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鼓励适度竞争,吸引相关企业进入,达到“横向成群”的目的。从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发展来看,各环节大量企业的相互竞争,不但不会削弱产业集群竞争力,反而会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有效扩大集群的市场规模。
4、“扩散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区域化
在完成上述三个阶段后,产业集群的主导特征已基本形成,产业集聚已基本完成,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重心要转移到“大配套”上来,鼓励各种配套企业以及其它紧密关联、广泛关联的企业进入,促进集聚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推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快速上升。最重要的是广泛配套主导产业链的发展方式,能够促进产业集群知识、技术外溢,并强力辐射周边产业,引导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真正实现产业集群区域化。
9. 制造业如何做好产业链整合国外有没有成功的例子,是怎么做的
发表评论(1)Email推荐给好友打印全文字体:大 中 小在用户中心分享复制链接给好友0
“郎旋风”袭莞,他提出东莞突围之路在于对现有产业链加速整合
经济形势真的好转了吗?郎咸平告诉你,这只是表象。昨日,被誉为“世界级经济大师”的郎咸平做东莞,为东莞企业主奉上两场精彩的演讲。他认为,突围之路在于对现有产业链加速整合,而不是把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造为高科技产业。
在互动环节,郎咸平还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位女“咸菜”亲手制作的黑芝麻糊,希望他吃了后头发能变黑。接过黑芝麻糊,郎咸平高高举起,笑容可掬地与“芝麻大嫂”合影。这温馨的一幕,引得全场掌声雷动。
莞企面临的处境或更恶化
自今年3月以来,东莞多项数据呈现回暖的迹象。危机真的过去了吗?中小企业该如何行动?昨日,“郎旋风”登陆东莞,做客东莞,与广大企业主近距离交流。
满头白发和他的“郎式幽默”,昨日尽显风采。而他幽默的演讲方式、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则引发全场观众阵阵掌声,尽管郎咸平的诊断让他们感到不那么乐观。
昨日,郎咸平作了两场专题演讲,并参与互动环节,回答企业家和听众们的提问。他反复指出,经济回暖只是表象,而困扰东莞企业主的两大问题并没有解决,相反6月5日国际油价上涨,暴露出那些掌握了定价权的国际炒家又在蠢蠢欲动,东莞企业面临的处境可能会更加恶化。
广东最能接受新思维
昨日演讲中,尽管只有部分听众来自东莞,郎咸平还是最关注东莞的情况,演讲基本围绕东莞的困境和突围之路展开。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郎咸平也着重对东莞做了分析,他认为有些提法是不对的,比如抛弃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去做高科技“未来东莞企业的方向,应该是在现有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上,加速整合产业链。”
郎咸平对东莞寄予厚望。他表示,广东是最能接受新思维的。
专访
困局错不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关于东莞
“如果东莞能在现有产业链基础上整合的话,我相信又能造出一个辉煌来。”
“东莞生产力低跟劳动密集型没有关系,不能离开现有的产业基础去搞什么高科技。”
关于白发
“下回大家见到我的时候,我会先吃了黑芝麻糊再来,到时头发会比较黑了。”
昨日上午,郎咸平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认为,东莞生产力低跟劳动密集型没有关系,不能离开现有的产业基础去搞什么高科技。“如果东莞能在现有产业链基础上整合的话,我相信又能造出一个辉煌来。”
他们不听我的,吃了亏才知道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大家都提“金融危机”,而很少采用“经济危机”一词。
郎咸平(以下简称“郎”):这次对欧洲、日本是金融危机,是冲击他们的金融体系之外,间接冲击到他们的实体经济。而对我们,是绕过我们的金融体系,直接冲击到我们的实体经济。东莞这么被动,原因就在这里。对我们来讲,讲“金融海啸”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是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制造业危机”。问题是我们要怎么脱困。
记:大家也希望从你这里得到一些指点。
郎:最近政府的政策,一是鼓励大家创建品牌,二是鼓励大家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为高科技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个方向的问题。广东做家具、玩具,毛利润确实很低,做芯片的毛利率非常高。是不是应该转做芯片呢?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你应该把它从纯制造转为整个产业链的高效整合,而不是抛弃家具、玩具业,搞什么高科技。未来东莞企业的方向应该是在现有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基础上,加速整合产业链。而且以国外成功的例子看,必须是以信息系统来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