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简述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不要例子
这里涉及的主要是货币乘数。银行吸收的公众存款,按照规定要将一部分,按比回例存到央行,这个比例就答是存款准备金率。假设存款准备金率是20%,那么吸收10000元,就得存2000元到央行,银行可以拿剩下的8000元去放贷;因为贷款出去的钱也会以存款的形式回到银行体系,所以相当银行又有8000元的存款,按照规定存20%的存款准备金,银行又可以拿8000×(1-20%)=6400元去放贷;6400元又以存款形式回到银行,如此反复这般。通过商业银行,理论上可以在基础货币的基础上创造1/20%=5倍的货币乘数效益。
中国现在基础货币在35万亿以上,货币乘数约是5倍多,所以中国的M2(广义货币)170多万亿。
Ⅱ 银行如何通过货币乘数作用创造货币的呢请举例说明~谢谢!
货币乘数最简单的考虑就是只考虑存款准备金
加入准备金是 10%
那么商业银行拿专到100的现金存款后(属这100也是以存款存在的货币) 上交10%给中央银行 他剩90块
假设银行把90全贷出去 那么市场上多了90的货币
然后那个得到90贷款的人先把钱全存银行(这个假设可以放宽,所谓漏存率的引入),银行又上交 10%给央行 他还剩 81可以贷出去
按照同样的假设 81存入银行 上交 又贷 81*(1-10%)
所以最后100的存款 变成了 市场上有 100+100*0.9+100*0.9^2+....这是一个等比数列
创造的货币数为 100/10% 这个1/10%就是货币乘数 他把100块的基础货币变成1000了
更复杂的乘数见:
http://ke..com/view/284962.html?wtp=tt
Ⅲ 试述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试述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1) 银行在货币供给中居于决定性地位。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一是通过再贴现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贷款,扩大其派生能力。二是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量,以增强其派生能力。三是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企业单位、居民把现金存入商业银行,直接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贷款,亦可扩大其派生能力。 (2) 商业银行信用货币创造的条件:一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商业银行不必对所有的存款保留100%的准备金,而只要按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来保留准备金即可,其余的可以用来发放贷款,也可以用来进行证券投资。 二是非现金结算制度。当存款人将10000元现金存入某商业银行,若法定准备金率比率为10%,则该商业银行就可以把其中的9000元贷放出去。如果借款人在获得这笔贷款之后,立即以现金的形式将其全部从银行提走,而且在贷款归还之前这笔现金始终在公众手中流通,而不被存入银行,此时就不会有存款创造。因此非现金结算制度是商业银行信用货币创造的必要提案件。 (3)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的扩张系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货币乘数是影响货币供给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是比基础货币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正相关,即货币乘数越大,基础货币所支撑的货币供给量也就越多;反之,货币供给量也就越少。(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非银行社会公众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共同决定。)
Ⅳ 请问什么是货币创造,举例说明派生的创造过程
通俗讲就是你用十万买了房子,这货币你已经用了,没钱了,但是你又抵押贷款十万,相当于你有二十万,只是其中十万是实物形式,另外十万派生的,还有公司用票据做贴息贷款等等,这社会货币创造的人是富人,呵呵,普通百姓懂得少,用的更少.经济学讲这个,不是学者的话,知道个大概就行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存款。一般为现金。派生存款:由原始存款派生出来的,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所创造的存款。(一般不增加银行体系的准备金)。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过程。2.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过程一般涉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借款者四个行为主体。其中在货币供给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银行体系。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银行供给的,货币供给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活动密切相关。3.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金融体制下,货币供应量是通过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而注入流通的。这一供应过程具有三个特点:①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②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即中央银行创造现金通货,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③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货币供给有重要影响。4.银行系统供给货币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②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③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方式。5.货币供给的过程可分为两个环节:①由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供给;②商业银行进行的存款货币创造。6.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通过其资产业务出去的,一般通过三条渠道:①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黄金,变动储备资产;②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变动对政府债权;③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变动对金融机构债权。7.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领域由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总和。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基础货币=现金+银行体系存款准备金。8.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债权的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的增加,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并将导致货币供给量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减少,意味着中央银行减少了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货币供应量必将大幅收缩。9.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这即所谓的乘数效应。10.货币乘数主要由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存款比率决定。通货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变化反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通货存款比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准备存款比率是商业银行持有的总准备金与存款之比,准备存款比率也与货币乘数有反方向变动的关系。1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各经济主体共同决定。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经济体系以外的中央银行直接控制。12.我国目前的货币供给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转型经济的特点,使货币供给在外生性与内生性并存。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仍然有着很强的控制力,但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也在不断增强。.高手啊,帮帮忙吧!
Ⅳ 举例说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及简单模型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是受到条件限制的,也就是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制约的回,否则可以无限的创造货币。答 其过程如下: 某单位、个人在A银行存款100万,则A银行账面有100万资金,这时候银行货币总共有100万;如果A银行没有用于贷款,而是存放到B银行,则A银行有100万存款,而B银行有100万资金,由于存款同样计入货币资产,这时候银行货币就变成了200万;如果B银行继续存到C银行,那么B银行在C银行有100万存款,C银行有100万资金,A银行在B银行有100万存款,这时候银行资金就有300万。。。。但是,实际上归根结底,只有某单位存入的100万,但各银行的账面货币却在不断的增加。 实际上由于存款准备金的存在,银行不可能如此不停的创造货币的。
Ⅵ 货币创造机制的概念,帮帮忙啦
(一)现代的信用货币
1、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
2、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名称)
3、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4、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
(二)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
1.信用货币流通是与信用关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2.现代经济债权债务的网络中进行运作,用信用支付工具实现债权债务的消长和转移势所必然
3.债权债务是以一定的文书形式来体现并具备法律规范的形式;银行信用文书,自然而然地成为代替贵金属流通的理想货币形态
二、存款货币的创造
(一)现代银行创造货币功能
1.银行在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券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2.银行券的发行逐步集中于中央银行;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体现为创造存款货币
(二)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1、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存款以及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及再贷款资金形成的存款
2、派生存款,是指由银行的贷款和投资活动而衍生出来的存款
3.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区别
来源不同,原始存款属于基础货币,来源于中央银行;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直接创造,来源于商业银行
与基础货币的关系不同,原始存款是流通中的现金向存款货币转变,不引起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派生存款的变动直接影响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二者的地位不同,原始存款决定派生存款
(三)铸币制度下存款货币派生过程
1.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000元铸币;根据经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铸币需要。那么,A银行即可把8000元铸币贷给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2.乙将8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银行留下20%的铸币即1600元,其余6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这时,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3.如此类推,从银行A开始至银行B,银行C,…,银行N,持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则产生这样的结果:
4.这里有:⑴原始存款R、⑵贷款总额L、⑶经过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存款)D、⑷必要的铸币库存对存款的比率r,这四者的关系可表示
(四)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1.类似于库存铸币的准备
银行对于吸收的存款要准备一部分银行券,以保持存款的客户提取现金
支票结算中银行之间的应收应付差额则已完全不需要用银行券结清,只需要通过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划转
2.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称作准备存款
由国家规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对该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为法定准备率
超过法定比率部分为超额准备率
3.一个无现金的支付流转模型下,存款货币创造
“原始存款”来源:
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
客户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比如由国库开出的拨款支票——并委托自己的往来银行收款
也可能是客户向存款货币银行出售外汇并形成存款,而银行把外汇售与中央银行并形成准备存款
派生存款的过程
举例
⑴假设A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金额为10000元;客户甲委托A银行收款。从而A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10000元,而甲在A银行账户上的存款等额增加10000元。
⑵A银行吸收了存款,从而有条件贷款。设法定准备率仍为20%,则A银行针对吸收的这笔存款的法定准备金不得低于2000元。如果A银行向客户乙提供贷款,按最高可贷数额是8000元,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⑶当乙向B银行的客户丙用支票支付8000元,而丙委托B银行收款后,A银行、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⑷B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80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为6400元。向客户丁贷出6400元后,则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⑸当B银行的客户丁向C银行的客户戊用支票支付6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戊委托C银行收款后,B银行、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⑹C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64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不得超过5120元。如向客户贷出,则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⑺当C银行的客户己向D银行的客户庚用支票支付6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庚委托D银行收款后,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⑻如此类推,存款的派生过程如下表:
⑼存款货币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4.派生存款模型
用Δ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ΔR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rd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则三者关系式如下:
(五)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1.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2.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
这里的K值只是原始存款能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实际过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不到这个值
3.活期、定期存款与创造乘数
仍设?D为活期存款量的增额,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再假定?T为定期存款量的增额,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R为总准备存款的增额,且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为t(?T/?D)。则有:
4.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客户会从银行提取现金,从而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用?C代表现金漏损额,用c代表现金漏损率,则 c=?C/?D;?C=c??D
设定包括现金的情况下,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为
5.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银行实际持有超过法定要求的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以e代表。这时,银行的初始准备为:
?R=?D?rd+t?rt??D+c??D+e??D
=?D(rd+t?rt+c+e)
完整的存款货币创造乘数是:
三、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一)现金投入流通过程
1.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
2.存款货币银行,存入的现金满足不了提取现金的要求,则必须从准备金账户提取现金
3.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提取现金形成的
(二)现金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
1.现金发行与现金回笼
现金发行=存款货币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
现金回笼=存款货币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减少
2.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
3.准备金存款必须得到补充
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意味着存款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账户不断地提取现金,准备存款相应下降
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
(三)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
1.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
2.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
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3.在补充准备金存款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的资产;而另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
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
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
4.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对央行约束则是强有力的
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中央银行有能力也无从发挥
强行支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则会促成通货膨胀。
(四)货币乘数
1.基础货币,对于创造信用货币来说,“存款准备”与“流通中货币”这两者缺一不可。因而统称为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准备货币(reservemoney)”
2.基础货币的构成的表达式:
B=R+C
式中,B为基础货币;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3.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之为货币乘数。用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则有:
MS = m?B
4.基础货币C+R与货币供给量C+D的关系:
5.相应的代数表达式:
四、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一)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1.节约了货币材料。现代信用货币中的钞票和硬币是用纸或贱金属制造的,存款货币本身只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个数字,而电子货币,更是极大的节约
2.节约了有关货币流通方面的费用
3.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可以减少货币需要量
(二)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
1.第一个层次——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
创造存款货币是由无数银行,在不同时点和地点上,通过自我约束机制分散地决策的
正是分散决策,才有可能针对千差万别的需求机动灵活地供给货币
而自我约束机制则使它们认真地对客户所提出的需求进行评价和筛选
2.第二个层次——中央银行
每一笔存款货币的创造都合理,并不等于创造的存款货币总量必然符合经济的客观要求
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则可解决全局均衡的问题
(三)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
1.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是金融的微观方面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和金融的宏观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过渡的关节点。
2.信用货币创造,都是公司、公众、政府机构为一方和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为另一方,环绕一笔一笔具体的货币存、取、借、贷,所进行的诸多微观经济行为的过程
3.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金融行为却为经济生活连绵不断地提供了流通中的货币。流通中的货币——构成货币供给,从而关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比,构成宏观金融问题的核心,导出了宏观经济的结果
4.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失衡,从而客观经济生活从金融的宏观方面提出调整要求时,其实现也不能绕过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即只能透过利益机制影响参与金融行为的诸多微观经济主体,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宏观均衡状态的。当然,在非常时期可有非常措施。
5.只有了解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才能具体理解金融微观方面与金融宏观方面的连结。
Ⅶ 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存款货币创造是指同一枚货币能够变成数倍于自己的存款。主要是通过存款的存入、取出、再存入、再取出的存贷活动过程,使同一枚货币变成数倍的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同一枚货币是怎样创造为数倍的存款货币?这就是“如果货币原来的所有者A向B买,B向C买,C向D买,,D向E买,E向F买,”也就是,货币只是由于现实的买卖作媒介从一个人手里转到另一个人手里都会停留较长时间,这就是没有信用介入时货币作为单纯流通手段的情形,但是,如果,B把A付给他的货币存到他的银行家那里,这个银行家为C的汇票贴现而把它贷给C,C向D买,D把他存到他的银行家那里,这个银行家再把它贷给E,E向F买,那么,货币作为单纯流通手段(购买手段)的速度本身,就取决于多次信用活动:B存款到他的银行家那里,这个银行家为C贴现,D存款到他的银行家那里,这个银行家为E贴现;就是说能决定四次信用活动。如果没有这些信用活动,同一货币就不会在一定时间内依次完成五次购买。
以上是同一张银行券怎样会在不向银行家那里形成存款。同样,它也会在一个银行家那里形成不同的存款。这个银行家用A存入的银行券,贴现B的汇票;B付给C,C再把同一张银行券存到发放它的那个银行家手里。
存款贷币的创造也不是无限的,前面提到它受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的制约。但经过多次存贷后,银行的存款货币总量可以得到成倍增长。
Ⅷ 金融学的货币创造乘数如何计算给个例子。
1、简单来说,中央银行增加10单位货币到流通市场,人们又将这10单位存内了8单位到商容业银行,商业银行又将6单位贷款出来给企业,企业再存入2单位作为流动资金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还可以将这2单位作为贷款放出去,这样中央银行增加10单位货币,最后导致市场上货币增加远不止10单位。这就是乘数效应。
2、货币创造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创造乘数指货币供给量(M:通货与活期存款总额)对基础货币(H: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加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变动的比率。
3、一笔存款通过银行系统而对货币供给量所产生的倍数作用。根据银行体系的制度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以提取一定比例留作准备金,而另一部分可以由银行向客户放款,从而进一步增加货币量。如此继续下去,整个银行系统中最多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量为ΔM=ΔD/rd。式中ΔD为银行系统中最初增加的存款;rd为法定准备率。
4、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
5、以上都理解的话,直接套书上的公式就可以了。
Ⅸ 存款货币的创造
设在法定存款准备率为10%的条件下,甲公司将1000万现金存入A银行,A银行留下10%的法定准版备金,其余款项贷给乙公司,则权A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 资产 负债 法定准备金 100万元 存款(甲公司)1000万元 贷款(乙公司)900万元 合计1000万元 合计1000万元 当乙公司得到900万元贷款后,向丙公司支付货款,丙公司将这900万元存入B银行,B银行留下法定准备金后,其余又全部贷给丁公司,则B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 资产 负债 法定准备金 90万元 存款(丙公司)900万元 贷款(丁公司)810万元 合计900万元 合计 900万元 丁公司得到810万元的贷款后,又付给戊公司货款,得到货款的戊公司将这810万元又存入C银行。。。 商业银行就是以这种存款--贷款--再存款--再贷款的方式创造了货币。由此可见,商业银行每发放一次贷款,存款货币就扩大一次。
Ⅹ 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以及次贷危机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问题:
货币创造乘数指货币供给量(M:通货与活期存款总额)对基础货币(H: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加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变动的比率。
一笔存款通过银行系统而对货币供给量所产生的倍数作用。根据银行体系的制度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以法定准备率提取一定比例留作准备金,而另一部分可以由银行向客户放款,从而进一步增加货币量。如此继续下去,整个银行系统中最多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量为ΔM=ΔD/rd。式中ΔD为银行系统中最初增加的存款;rd为法定准备率。
公式:B表示基础货币,k表示货币乘数,则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为:M=B×k
第二个问题:
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相比于给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优利率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更高,这个可以理解吧?你还钱的可能性不太高,那我借钱给你利息就要高一些咯。风险大,收益也大嘛。放出这些贷款的机构呢,为了资金尽早回笼,于是就把这些贷款打包,发行债券,类似地,次贷的债券利率当然也肯定比优贷的债券利率要高咯。这样呢,这些债券就得到了很多投资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还有其他基金的青睐,因为回报高嘛。
但是这个回报高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国房价不断上涨。怎么说呢?房价不断上涨,楼市大热,虽然这些次级按揭贷款违约率是比较高的(这个也容易理解吧,因为那些人信用状况本来就差,收入证明也没有,其他负债也重,还不起房贷也是容易发生的事情),但放贷的机构即使收不回贷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不就也赚了嘛,因为楼市大热,房价不断涨嘛。
好了,危机如何发生呢?就是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掉头,房价开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通过抵押获得融资。那即便放贷的机构钱收不回来,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卖出去(难说卖不卖得出去,因为房地产市场萎缩,有价也没市)也肯定弥补不了这个放贷出去的损失了。那么,由此发行的债券,也是不值钱了,因为和它关联着的贷款收不回来。之前买了这些债券的机构,不就跟着亏了吗?很多投资银行,对冲基金都买了这些债券或者是由这些债券组成的投资组合,所以就亏了很多。举例,一系列事件包括: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这个数字真的是巨额),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期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但次贷风暴引起的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各国资金流动性。简单的说,在当前次贷问题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各银行自然收紧信贷,避免放贷,这就导致银行间短期同业拆解利率大涨,换句话说,大家都不想把钱放出去,因为也搞不清楚其他银行因为次贷的损失会多大,财务状况如何,所以就把同业拆解利率调高了。那反过来,同业拆借利率很高,导致资金筹集的成本大增,所以连银行自己都不愿意从其他银行借钱。所以资金的流动性就大大降低,这个是有很大风险的,对本国各行各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筹集都有很大影响。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看到目前流动性突然紧缩,所以就向市场紧急注入巨额资金。各国央行在数日内向市场注入超过三千亿美元,方式就是,宣布向各大银行提供比市场上同业拆借利率要低的无限额拆借,这样就可以把同业拆借利率压下来。但这样的举措,又会进一步地向金融市场表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例如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巨资保持流动性,是自9·11恐怖袭击来的首次。
危机是否进一步扩大,就要看各国各银行到底关于次贷的损失有多大了。
总体上看,次贷对于中国的影响甚少,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几乎是对外隔绝的。中国五大银行投资美国次贷的数目甚少,目前估计他们总共的损失大概才50亿人民币,所以理论上对中国的影响甚微。但仍然要注意的是,如果次贷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即便中国自身的直接损失很少,但外部环境导致美元的币值,流动性波动极大,对国内的影响也不容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