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培养优秀学生的品质
1、清醒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尽管这些学生在稳中有降自的原学校都是佼佼者,面对重新定位,有些学生(特别是90后的学生)抗挫折力差,进而使自己 天闷之不身,失去了学习的激情。因此,新生入校后,要与学生多交谈,了解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情况,分析本班学生的优点和该学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清自己的缺点,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定位,避免期望过高,考试后失望过大,进而失去自信。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认清上高中后自己的缺点,通过自己的加倍努力,使自己产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2、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大部分优秀学生对自己都有很高的要求,但进入高中后,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大,有些学生会表现出心理烦燥和,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与这些学生进行谈话,主要从学习方法的改进,以及该生表现的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放松心态,重树信心。
3、帮助学生制之详细的培优计划、培优工作从高一入校后就要全面展开,而不能等到高三后才开始关注培优。从历年的高考来看,影响优秀学生冲刺名牌院校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就是学生到高三后会形成自己的弱势学科,到高三后由于复习时间紧张,无法抽出充裕的时间加强,因此从高一开始,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培优计划要从帮助学生制定在高一、高二完成弱势学科的加强开始,例如,本届考生通过第一次月考、期中考试后我发现崔毅、黄小磊、石富童、张晓涛是21班有潜值的学生,但这4个男生英语存在明显的缺陷,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使学生家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尽而自觉制定了加强英语学习的计划,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崔毅、黄小磊几人的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崔毅的英语始终位于全年级的前列,这样,下期培优的方向就变为全面开花,各科齐头并进。
4、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用自己扎实的业务素质,良好的教学艺术,使学生、家长对你充满信心,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名校,名校的优势学科,使学生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让学生找你交流,让你指出自己距离目标的差距,进而使学生充满信心,充满能量地学习。
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使自己认识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修已生标,直至到达终点。
❷ 如何让学生拥有好品质
一:创设和谐的班级气氛。 环境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一个和谐的班级气氛,学生对班集体的生活有压抑感,其个性品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发展。我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竭力倡导一种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气氛。首先,我要求学生不要怕教师、要敢于对教师的工作发表意见,敢于同教师就不同意见和看法展开争论,谁对听谁的。其次,我倡导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认真负责的评价班级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评价校内的一切事情,做学校、班集体的“小主人”。再次是不训斥、讽刺、挖苦学生。无论哪个学生犯了错误,我都坚持而不是以“权”压人。最后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倡导学生之间互助友爱,培养学生在友爱、和睦的气氛中形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好品质。 二、坚持民主管理。 班集体中,民主氛围浓厚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在班级中实行民主管理,就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班级管理,做班集体的主人。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利于改变过去那种班级工作仅仅依靠少数班干部、积极分子的状况。我在班级日常工作中,班里的大小事均由学生充分讨论后再作决定,人人都可以充分发表意见,谁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一经形成决定后,学生们都自觉服从和遵守。如班级工作计划,班级建设的近景、远景目标,制定前都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班队干部的产生,三、好学生的人选,均让学生充分酝酿,最后集中进行差额选举,教师从不包办代替。 三、发展兴趣爱好。 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这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的个性气质、能力、性格、生长的环境各不相同,因而兴趣爱好也差异颇大。有的好动,有的好静,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爱画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我在班上组织了数学、语文、美术、音乐、写字、体育等不同的兴趣班小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同时还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各种样的活动,如童话故事比赛、数学知识竞赛、剪纸比赛等。各兴趣小组的负责人由学生轮流担任,开展活动时互教互学,能者为师。各小组人员之间可以随时流动。这些做法,既活跃了班级生活,满足了学生需求,同时也为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了基础,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四、“解放”学生 教师应“解放”学生的身心,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因为人只有身处自由和氛围当中,才能充分发挥个性、潜能,促使学生们能独立思考和创造。教师只有冲破传统教育的桎梏,“解放”学生的身心,使他们的身体、心理得到自由健康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善于用脑、善于干、善于观察、善于说,为学生的个性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❸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下面这个只有450字,不过可以适当加减,做做参考吧时光飞逝,日月如梭。我们踏着温暖的阳光走进校门,又开始了新的旅程。我们身后是家长和老师的期望,我们应该更加的去努力学习、去发奋图强,不辜负家长和老师对我们的期望,若想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那么,我就想大家倡议:首先,我们要做到遵守校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礼仪等各个发面。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应该是品行端正,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在生活方面也要注意个人的卫生与集体卫生,为自己也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平时和别人交流中,我们大家应当讲礼貌,做言行文明的中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要注意礼貌用语,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未经允许不能进入他人房间,不能动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记。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不打扰他人的学习和休息。上、下课时起立要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见到老师或长辈要行礼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时,态度要诚恳……难道,在这些细节方面中,我们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不应该去主动做到这些吗?下面这个也可以我跨入中学的大门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想到,中学生?怎样做才酸是一个中学生呢?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⒈首先,我们就必须要改变一些观念。例如:在小学时,像思想品德、美术、音乐这些科目都总是一、两句话就带过了。而在初中,这些科目可都变成了一些重要的科目。要是你的这些科目都不几个的话,那么你的总科成绩也相对而言,就比较差一些。所以,同学们,在学这些科目的时候,一定要像上语文、数学、英语那样专心地听,认真地做笔记哦!而且啊,在中学还多了几个科目:地理、生物学、历史,所以我们一定不能不把这些科目放在眼里哦!⒉在初中,考试的时候,可都不是像小学那样了。在初中,考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课外书籍上的,而课本上的只有少部分。所以,同学们,如果你到了初中,就一定要养成一个爱看书的好习惯哦!⒊现在要说的,那就是我们上课时的纪律了。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认真地听(因为,在初中,老师们在上课时说的那些重点,很少都抄在黑板上的,我们只要在上课的时候,认认真真地听讲,把重点听懂了,然后,自己把这些笔记归纳一下,抄在笔记本上,这样就不用担心老师说的重点,忘记了。还有,在上课时,不管是上什么课,都不能吵闹,必须要遵守纪律,认认真真地作笔记。(只有在老师叫我们说的时候,才能说,老师叫我们不说的时候,就必须保持安静
❹ 如何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一、 好品德的培养 (一) 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课堂礼仪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品质。要求学生在老师宣布上课时要迅速地起立,并鞠躬行礼,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并说“同学们坐下”时再坐下。但学生迟到时,要求学生应该轻敲教室的前门,并立正喊“报告”,待老师允许时进入教室。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发言时要先举手。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不做无关的小动作,更不能取笑别的同学。下课铃响,老师宣布下课时,应端正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离开教室时,让老师先行。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适时地穿插一些有利于学生形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品质的内容。告诉他们一个好孩子、好学生见到老师、长辈应该主动打招呼。当在公交车上碰到老年人时应该主动让座。当别人帮助自己后应该道谢等等。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 爱护公物,勤俭节约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好信手涂鸦,因此应教育学生应该爱护公物,不得乱涂、抹、画、刻课桌、墙壁等公共设施。开门、关门时要轻。一旦不小心损坏东西,主动承认,在走廊、教室不玩球等,以免弄坏玻璃。 培养小学生的勤俭节约的意识也是相当重要的。由于小学生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钱,不懂得节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能向父母经常要钱来买零食。作业本、笔等学习用品在使用的时候要节约,不要浪费。 (三) 遵规守纪,热爱劳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该告诉学生,学校作为一个集体要有它的规矩,学生是学校的一分子就应该遵守其规定制度。 例如要求学生预备铃响,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并端坐在教室里安静等待,上课后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各种物品要轻拿轻放,认真做好课堂的笔记。在参加升旗仪式时,要立正脱帽,肃穆庄重,目视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时要声音洪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但不允许大声喧哗。 现在的家庭里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和长辈都比较溺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的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可能使他们养成自私、懒惰等毛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穿衣、盛饭,主动帮父母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涮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里要轮流值日,值日生应该认真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优美。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等良好品德,同时也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 好习惯的培养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一辈子。 (一)社会公德的培养 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就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关于个人修养的研究从古代社会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近代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时,革除了许多社会陋习,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把思想品德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小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较弱,需要对其进行培养。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着重培养其以下方面的社会公德。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当过马路的时候要首先看一下是否是绿灯,再看一下是否有车辆通过,不追逐打闹,保证自己的安全,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在乘坐公交车时,要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妇及师长让座,不争抢座位。 遵守公共秩序,购票、购物、乘车时要按顺序,不插队,不拥挤。对营业人员要礼貌。爱护公共设施、爱护花草、数木,保护动物。不要踩踏花草,不要伤害动物。当观看演出时要做文明的观众,结束时要鼓掌致意。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鼓励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地伸出援手。比方自己的同学遇到不会计算的问题时,自己可以主动上前热心地解答等。 (二)注重仪容仪表、仪态的培养 小学生年龄较小,不太注意个人卫生,在仪容仪容方面主要要求其保持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使其明白人们都喜欢跟干净的人在一起工作、学习都讨厌邋遢的人。 对于小学生来说,仪态主要指坐、立、行走、读书、写字的姿势。“站如松,行细风,坐如钟,卧如弓。” 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两腿间距与肩同宽,不能叉开,双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体;走路要求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坦捏碎步。这对塑造小学生挺拔的身姿很有益处,特别是坐的姿势会影响他们的脊髓的生长和视力的情况。 (三)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使自己终身受益,同时也是自己社会责任心的体现。现代社会由于父母一般都去工作,跟子女交流的时间较少,经常会忽视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农村,由于目前卫生状况相对较差、家长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小学生卫生习惯形成较晚,卫生习惯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乱丢纸屑、瓜皮果壳,随地吐痰;乱吃零食以及吃零食后随手乱扔包装袋;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环保意识薄弱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利用家长会进行卫生防疫知识讲座,使家长明确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和家长协议:在学校里,学生的教育学习是老师的责任;在家里,孩子的个人卫生是家长的责任。要求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讲究个人卫生,防止疾病。在学校,老师针对个别严重的单独进行教育。教育时要耐心、细致,对进步的同学要及时地当众表扬,促进更多的同学向其学习。家长、学校配合教育抓个人卫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环保意识的培养。结合品德课《环保》一课,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展《爱护环境》主题班会,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反思自己无视校园卫生的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持校园卫生的认识,动员学生做到弯弯腰捡出一个洁净的校园;要求学生将零食的包装袋、废纸、铅笔屑等东西要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中,避免乱扔垃圾,保持整洁的校园。 小学生年龄小,正在学习阶段,什么东西都会向大人学,特别是自己比较信任的老师。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首先要是个讲卫生、爱清洁的老师,那么,他的学生们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在个人卫生方面一定会做得很好。 (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太吃力,以免形成厌学的情绪。如果形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其受益终身,同时坏的学习习惯到中学后也不太容易改进,所以在小学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要向学生说明应该怎样学习。首先在上课新课之前应该预习,大致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做好标记,看自己那些已经理解了,那些还不是很清楚,那些完全不理解,这样在听课的时候就有了目的性。当上课的时候课时,准备好必需的文具。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带到学校来,上课时不摆弄文具。专心听讲,不小声说话。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动脑思考,积极举手发言,积极思考老师提到的问题,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适时地向老师提出,认真做好上课时的笔记以便课下复习时使用。课后要认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同时及时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有时可能在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要认真辅导、耐心指导,对预习、认真听课、作业完成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也可适当地给予物质的奖励,促进更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维习惯、礼仪教育、读书习惯等方面老师也应该适当地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好品德、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其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只要各科老师共同努力,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和好习惯,就一定可以培育出一棵棵参天大树,一位位国之栋梁。
❺ 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老师应该怎么做
学生的勇敢、自信和勤奋品质的形成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积极的想法与独特的设想,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进取心,及时的真诚的给予鼓励。必须在学生完成某项艰苦任务时作适当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是启发式的,不要让学生感觉到离开了老师自己就完成不了。
❻ 如何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生理素质是整体素质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文化素质是个体认识、适应和改变自然及社会的必要条件,心理素质是整体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它决定着整体素质发展的水平。个体的心理素质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组织系统,它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是从以上三个方面全面地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独立的人格,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和情感需要,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引导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让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来内化他们所受的教育,同时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自我发展潜力,给不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以不同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在实施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强调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其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最大限度地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由此可见,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和养成是素质教育落实的必要条件,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此外,从当前的教育实际来看,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比较重视,有相应的教育内容、有专职教师负责按教学计划实施教育,从而保证这两类素质的发展;而相比之下,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较为忽视,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难以得到保证。
❼ 如何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我现在的班里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而且都出生在90后,在个性品质方面存在任性、自私、依赖性强、极端自我、自控力差等缺点。 中学生将来要走进社会,就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要消除掉中学生的不良的行为和习惯,作为班主任是责无旁贷的。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等优秀品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次两次教育就能成效的,而是要我们当班主任的多加研究、多加探索,以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宗旨,持之以恒,长期教育的结果。这样,学生的优秀品质才得到培养。 我首先从我们班依然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这种现象背后的学生品质的缺陷:有少数几个同学偶尔游离在这个班集体之外,早上打扫卫生依然有同学在规定的时间之后打扫,几个时间点到教室的时间总是那么的“准时”;自习课、晚自习时间大家有时依然十分吵闹,有部分同学干脆只顾自己沉醉在闲聊、闲思,甚至闲逛,有事没事的这儿走那儿逛逛,大大影响整体的自学效率;然后,平时的一些集体活动,如课间跑步也总有些同学拖拖拉拉的,不愿意参与,参与时不懂得分享,只顾自己,抑或只是疲于应付…… 因此, 第一、班主任应对班上学生有“心” 作为“一家之长”,班主任应该关心这一集体,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真正地从内心爱他们,关心他们,能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真心的爱护,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得班集体真正成为团结向上,充满温暖,充满爱意的集体,有极强内聚力的集体。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只有深深地爱学生才能取得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教师的爱比父母的爱更加广阔,更加高尚。她必须无选择地、无例外地爱孩子,给他们一点温暖,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此作为他们进步的起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班主任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第二、班级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 有没有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好差,都影响班级的内聚力。共同目标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个体目标与个体现状的差异体现了学生发展与追求的差异。集体目标源于个体目标,又高于个体目标。两者的差异又会诱导学生产生新的追求与需要,调整设置新的目标。 开学初,我就让学生整理出自己目标学校,自己的差距,激励语,给父母的承诺等,并确定了“让(23)班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班训,作为我们的共同目标。提醒他们:时刻把班级利益放在首位,个人想法、要求应从属于集体利益。 同学们个体目标完善的需要越迫切,他们会为维护集体荣誉,完善与发展集体而自觉地奋发努力。我让他们把这些东西贴在抽屉的最显眼的地方,自己坐在位置上随时可以看见。 第三、必须精心组织有特色的活动 班级组织的特色的活动,能使学生身心愉快,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温暖,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在的集体是幸福的集体,团结的集体,温暖的集体。从而更加热爱这一集体,就能以更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去。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教育活动、教学活动、文娱活动等,开展时必须要有个整体的计划。应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安排和设计活动,并且通过同学们的精心组织与准备,最后顺利开展。提醒他们在注重知识的同时,也要发展多方面的才能,使得同学们真正做到知能并重、一专多能。 我们开展了“夸夸我们班的好,挑挑我们班的刺”,每月一次的考后反思交流,每周一次捐出一块钱(我每天捐出一块钱)的爱心捐款活动,寻找身边需要帮助的孩子,同捐助对象一起过生日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慢慢学会克服小我主义、个人主义,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也为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相亲、相爱。使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意识。另外这些活动也为同学们提供了舞台,使他们能公平、合理、适度地竞争,坦诚布公的交流,多多提醒他们自己读懂分享,学会合作,做到与人为善。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 事实上,家庭教育是改变学生的自私心理等不良品质的坚强后盾,纠正学生的不良品质除了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外,家庭教育更为重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应从孩子的一生着想,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施加影响。家长要做表率,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多给孩子正面的影响。
❽ 如何在教育中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特性
这一次去参加心理考试,其中最后一个论述题就是。人们常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而教育的实践证明,人的性格尤其是小学生的性格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无论对于学习和将来走上社会后的工作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影响。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人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幸福的人。所以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来培育他们形成优良的性格特质。 关键词:教育 塑造 良好品格一、集体教育 一个好的集体是锤炼并完善一个人的大熔炉,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尤其对于具有孤僻、冷漠性格倾向的孩子来说,集体的作用更为重要。 1、创造和谐民主的班级环境,熏陶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班集体是一个大染缸”。要通过集体氛围去熏陶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首先就要营造班级和睦融洽、民主平等的气氛。我经常教育学生:“班集体是我们的第二家庭,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同学之间又是兄弟姊妹,要团结互助,互相关心,互相关怀”。同时,我还充分发挥“表扬”这面红旗的作用,尽量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责备。因为,我认识到对学生过多的批评,只会给予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加速“性格”的变“坏”进程,令教育弄巧成拙。 国外一些学者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孩子生活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表扬之中,他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可见,“儿童的个性只有在集体当中才能得到最充分的、最全面的发展。集体不会消灭儿童的个性,但影响的性质和教育的内容”。小学生在校六年时间,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中成长,一个班集体的性质和特点将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好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小学六年的校园生活,教师要为学生未来六十年的良好性格奠定基础。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诱导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 一些学生的性格问题必须个别对待,进行个别辅导。我见到有些同学,他性格孤僻怪异,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也不发表意见;但是下课后,却“生龙活虎”般到处乱跑乱撞,为了扭转这一寻常个性,我首先联系班主任,了解同学,摸清他们的个性特点以及成因;然后,便开始尝试在课外时间找他们谈心,逐步敲开他们的“心弦”,让他们知道老师是真心关心学生的。经过一段时间与这些学生接触,他们开始吐露他们的“心声”:大多数得学生都是因为一时答错问题被同学取笑,以后便逐渐减少堂上发言,他们认为堂上发言便被同学取笑,而且不一定回答老师的问题,学习成绩也同样不受影响。我针对他们的这一看法,告诉他们这种做法不但是影响学习的问题,而是影响将来在社会工作的个人素质问题,我还利用报刊上的突出事例,摆在他们面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道理和事实上引导他们观点的转变。 3、进行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待人的礼、谦虚诚恳的性格。 培养学生良好礼仪,是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气氛的一项重要举措。有些同学相处,常“粗言”相待,侍强凌弱,也是造成班级气氛紧张的原因之一。进行礼仪教育,是性格教育的当务之急。我经常利用品德课教育学生:首先,与人相处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做到以“真”待人。要认识到“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讲礼貌不是虚情假意的表现,是一个人爱心的体现。其次,要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做到以礼待人。如经常使用“你好”、“谢谢”、“再见”、“不用客气”、“没关系”、“不要紧”、“对不起”、“见到你真高兴”、“你需要帮助吗”、“请你帮个忙好吗”、“不用谢……”等礼貌用语。再次,要杜绝讲不文明的话。要检举揭发讲不文明话、讲“粗言烂语”的同学,相互指正,让讲不文明语言的丑陋现象在班内外消失。 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良好性格。 现在,学生中是独生子女的较多,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百依百顺,事事代劳,结果使大部分孩子的性格变得任性、倔强、自大,样样依赖别人,缺乏独立精神。这种性格是不适应21世纪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形势。“管理以人为本”。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本学期,我实施“体育课学生自主管理”的新机制。让体育委员这个“官”轮着当,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当家作主的能力,在学生自主参与管理中,造就独立自主的性格和能力。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1、抓好日常行为的常规教育,进行专题的性格教育。 良好的性格品质是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和交往中养成的,它需要经过由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长期过程。因此,我十分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从生活的小事抓起,从学生在校学习的每一天抓起。例如: (1)利用课前准备管理,进行独立自理教育。 (2)利用上课学习管理,进行自主竞争教育。 (3)利用课间纪律管理,进行交往礼仪教育。 (4)利用清洁值日管理,进行务实责任教育。 (5)利用归程集队管理,进行自律自制教育。 2、在参与管理中,促使学生性格的自我教育。 在管理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学生在想办法解决管理矛盾的同时,实质上是性格的不断自我改善,自我调控。而且,当每个学生参加完一次的轮值管理后,其思想上又自觉地与后来轮值的同学的管理表现进行对比,扬长避短。因此,从这种方式上理解,每个人在参与班级自我管理过程中,都在塑造着一些良好“共性”和独特“个性”的性格特征,进行着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三、注重各项活动对学生性格的影响,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活动是心理的本源,是心理的产生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活动是性格发展的基础。体育活动、劳动等活动对学生性格形成和发展同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通过事前的充分准备和教育,诱发学生的竞技和集体主义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参加运动竞技,可以训练运动员的勇敢、坚强、自制力和意志力,引导其他学生学会团结友爱、互敬互助,培养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又如学生参加劳动,通过合理组织,可以锻炼出学生求实和责任感。又如举行“我的性格怎么样”班队主题活动,学生亲身参与自我性格认识和介绍,认识自我,加深与同学的交往,学习他人的优秀性格。举行形式多样的班队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养成积极合群、乐观大方、灵活机智和敢于创新等良好性格特征。 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素材。 各学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材料、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去挖掘、发现,并及时有效地加以渗透、利用。例如:《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课是专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就应充分的把它利用发好,它的育人作用是得天独厚的。因此,教师应把《思品与生活》和《思品与社会》课的育人作用放在首位,使其充分发挥它的育人作用,而不应把灌输知识目标、政治常识放在第一位。同样《语文》课是向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学科,其它的一些学科中也蕴含着很多的德育因素,都应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素材挖掘出来,用于教学之中。 五、重视学生社会公德建设在道德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会形象,制定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语言、文明行为公约等。号召学生开展“与文明握手,告别陋习”、“红色学习”等主题活动,这种延伸于课外的德育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六、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水平,形成良好育人环境。 学博为师,德高是范;教师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会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深刻的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一不作为信息传导给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规范自己的形象。教师要严于律已、率先垂范,带动学生自我教育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必须努力提高小学教师的道德修养,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当然,塑造小学生良好品格特性的途径还很多,作为新世纪的德育工作者,应在新形势下,更新德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德育途径,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全格人才而奋斗。随着小康社会的和谐推进,日益富裕的物质文化生活从不同程度上对未成年人产生着不同侧面的影响,有的学生图于享受、故于自我、习于攀比,荣辱概念模糊。面对新时期呈现的不良趋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教育手段和途径呢?作为学生的班主任老师,务必给学生指明一条泾渭分明的是非界限,这就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中,我从社会层面最基础的教育入手,以学生基本理解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到学生心里去。
❾ 一个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有哪些
一个优秀学生应该具备:
1.自信——成功的人生始于自信,要成功就要勇于挑战自己的缺憾,不要受他人评价的左右,找到属于自己的音符树立自信,走出自卑的泥潭。
2.自立——自立自主方可驾驭人生,才能自食其力、赢得尊严、学会自己拿主意。
3.乐观——用积极的心态改变你的世界,每天送给自己一个希望对自己说“不要紧”。
4.坚韧——在困难面前你需要重新站起来,用行动反击失败,付出耐心,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磨炼坚韧的意志力。
5.勇敢——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推开虚掩的成功之门,没有尝试就没有成功,挑战生命中的“不可能” 在行动中忘掉恐惧勇气的一半是智慧。
6.进取——做自己命运的开拓者,害怕前进只能停留在原地,每天都是一个新起点,超越自我,和自己比赛。
7.勤奋——攀登成功的阶梯,成功属于有刻苦精神的人,勤奋是克服“先天不足”的良药。
8.注重行动——在行动中实现梦想,只有行动才能让计划变成现实,今日事今日毕。
9.负责——责任感伴你走向成熟,责任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尝试着自己作决定勇于负责。
10.自制——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别人,控制目已让你更强大,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冷静沉着,遇事应付自如,培养坚强的自制力。
11.宽容——营造心灵的和谐,宽厚容人,用和平的方式处理冲突和愤怒,用宽容化解仇恨。
12.尊重他人——敬人者,人恒敬之。
13.乐于合作——在合作中发展自己,合作才能共赢,信任是合作的基石,学会欣赏对方。
14.分享——懂得分享才能创造共赢,开放的花园最美丽,给予是快乐的源泉分享促人成长
15.崇尚运动——运动是生命的节奏,挑战生命的极限,拼搏是成功的前奏,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
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是通向成功的第一阶梯:一个人的品质和修养决定了他成就的大小,成长中的青少年要想在未来取得杰出成就,必先锤炼出优秀的品质。在成长的道路上,青少年需要以优秀的品质来启迪自己的智慧,激发自己的力量,升华做人的境界。
❿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创设和谐的班级气氛。 环境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一个和谐的班级气氛,学生对班集体的生活有压抑感,其个性品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发展。我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竭力倡导一种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气氛。首先,我要求学生不要怕教师、要敢于对教师的工作发表意见,敢于同教师就不同意见和看法展开争论,谁对听谁的。其次,我倡导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认真负责的评价班级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评价校内的一切事情,做学校、班集体的“小主人”。再次是不训斥、讽刺、挖苦学生。无论哪个学生犯了错误,我都坚持而不是以“权”压人。最后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倡导学生之间互助友爱,培养学生在友爱、和睦的气氛中形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好品质。 二、坚持民主管理。 班集体中,民主氛围浓厚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在班级中实行民主管理,就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班级管理,做班集体的主人。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利于改变过去那种班级工作仅仅依靠少数班干部、积极分子的状况。我在班级日常工作中,班里的大小事均由学生充分讨论后再作决定,人人都可以充分发表意见,谁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一经形成决定后,学生们都自觉服从和遵守。如班级工作计划,班级建设的近景、远景目标,制定前都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班队干部的产生,三、好学生的人选,均让学生充分酝酿,最后集中进行差额选举,教师从不包办代替。 三、发展兴趣爱好。 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这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的个性气质、能力、性格、生长的环境各不相同,因而兴趣爱好也差异颇大。有的好动,有的好静,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爱画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我在班上组织了数学、语文、美术、音乐、写字、体育等不同的兴趣班小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同时还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各种样的活动,如童话故事比赛、数学知识竞赛、剪纸比赛等。各兴趣小组的负责人由学生轮流担任,开展活动时互教互学,能者为师。各小组人员之间可以随时流动。这些做法,既活跃了班级生活,满足了学生需求,同时也为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了基础,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四、“解放”学生 教师应“解放”学生的身心,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因为人只有身处自由和氛围当中,才能充分发挥个性、潜能,促使学生们能独立思考和创造。教师只有冲破传统教育的桎梏,“解放”学生的身心,使他们的身体、心理得到自由健康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善于用脑、善于干、善于观察、善于说,为学生的个性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思想和成长的环境,个体的差异造成了他们的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教师只能引导学生自已读书,自己感受事物,独立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在思考中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教师应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已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这样,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更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强加于学生,强加是加不进去的,还会挫伤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然而然的抵制或反抗。教师死死地抓住不放,这样往往会造就许许多多唯唯诺诺的“鹦鹉”,是“母强子弱”的典型症状。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是自由的、有活力的、善于思考的,就像天上的小鸟在天空中翱翔。尽管学生学习的时候需要安静,但安静本身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名学生充满活力,有激情、能够飞快的奔跑。如果学生已经被教师管得一动不动了,下课也不跑出去玩耍了,对事物失去了探索的兴趣,那这种教育方式是应该否定的。 五、宽容自已的学生 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宽容的、平等、民主、和谐的社会气氛中,才能想自己所想、干自己所干。宽容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教师应摆脱师道尊严的观念,以宽容、平等、和善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从成长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来处理现有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有宽容精神的人是某种“人不知而不愠”的修养,不会对他人太多的挑剔,不会对他人喋喋不休地抱怨。宽容对所有的人来说非常重要,但对于为人之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他们天真、纯洁、可爱,他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总像刚刚学走路的时候,不断地学走不断地摔倒,最终学会跑步。所以我们为人之师,应当要有耐性,有一种宽容的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允许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不断犯错误,这样的犯错像他们学走路一样不断地摔倒,学生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应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限制学生的思维,而且积极引导学生。学生无论何种问题的提出,都应当合理解释和引导。教师容忍学生的创造性错误,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为学生创设一种安全、轻松、民主自由的氛围,使学生敢想、能想,乐学、愿学、会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积极多角度地独立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学生个体因为不同成长环境和自身生理生长不同,他们在学校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但又有各自的优点,教师只有不断对学生问题进行包容和有效梳理,让学生在心灵上对老师产生一种安全的亲切感,学生的求知欲望会在问题的良好解决中得拉升。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这一点。刚迈上讲台的时候,我经常遇到学生成绩差、不做作业、经常迟到、上课讲话、打架、搞破坏等问题,当时的做法是动辄训斥、指责、辱骂学生,但收到的效果并不好。有些学生的心性还不成熟,我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对,学生虽然在老师的训斥下认识了错误,但过不了多久,问题再次出现。在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不断地促使我分析和思考。后来经过新课程标准及远程教育的学习,我不断地改变教育方式方法,悟出了一个道理:对待自己的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要有一颗仁慈宽容的心,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点,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其间的学生,对待事物往往比较敏感和丰富的,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对他们个体产生深刻影响。我们要利用他们的特性,多点给予表扬,少点批评;多些肯定,少些否定。实践证明,优秀的学生是表扬出来的,而优秀的学生同时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学生。 总之,随着课堂改革、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了会随之改变,教学理念也会不断更新。而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良好个性品质,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