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沈从文创造阶段

沈从文创造阶段

发布时间:2021-10-18 06:14:40

① 沈从文创造了什么文体

不能算是创造 但是散文体小说写得这么诗意也算是别人无法到达的境界了

② 沈从文的创作历程以及写作风格

沈从文(1902-1988), 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③ 沈从文的创作方法与审美风格

沈从文先生的创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评论恰倒好处有远见
??沈从文先生在《论中国创作小说》里,以他那种平淡朴素的笔调对当代小说界的四十几位作家作出一番恰到好处的评论。先生在评论中不作理性的分析和常识的阐述,而是吃透、消化了之后,又经过滤、提炼、赋予个人的理解。《论中国创作小说》以“五四”的高潮、落潮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为起点,将现代创作小说划为三个阶段,选评40多位作家,对“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作全景式扫描,在把握创作走向和判断作家作品得失方面,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论断。①例如他对“五四”运动初兴期的中肯评价是,“几个在前面走的人,努力的结果,是使年青人对这运动的意义”有了认识,“对一切制度的怀疑,对习惯的抗议,莫不出之以最苦难的姿态。”“虽然幼稚,但却明朗健康,便是第一期努力所完成的制高点”。并且公正地说:“当时的‘提倡’者却不是‘制作’者,他们为我们文学应当走去的路上,画了一些圆,作了一些说明,自己可并不‘创作’。”②
??而对鲁迅作品的评价,在评价其优胜的一面时,他也冷静地说出“鲁迅的悲哀,是看清楚了一切,辱骂了一切,嘲笑了一切,却同时仍然为一切所困窘,陷到无从自拔的沉闷里去了。”这一识见是独到的。对创造社的评价是“以夸大的、英雄的、粗率的、无忌无畏的气势,为中国文学拓一新地。”
??沈从文对文学的发展有具有非常强的把握,他能够从宏观上预见文学的发展。在这篇文章里,先生指出“因这个不良的影响,不止是五年来的过去,使创作在国内年青的人感情方面受了损失,还有以后的趋势,也自然为这个一向所毒害,使新创作的作者和读者,皆转到恶化一时的流行趣味了去,实在是一种不好的现象。”看看我们今天的金庸、琼瑶,以及所谓的美女作家这些人的作品,我们不由深深感叹:沈从文先生不愧是现代文学史最具史学眼光和超前意识的大师,他的论断,以今天的文学发展趋势解读,大致是吻合的。他拓展了我们的视野。
??2.语言优美亲切
??俄罗斯画家列宾说:“光秃秃的线条也可以跃然纸上,只要放得是地方。”沈从文的文章一向被称为“美文”,主要是作家给我们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而在语言上,他从来都不使用“浓装淡抹”的文字,而是使用十分平常,十分朴素的语言。③沈从文的文笔清新秀丽。读他的文章我会不自觉地想起柳宗元、想起王维,想起那清新秀丽的山水田园诗。沈从文文笔的清新秀丽表现在色彩上就是一种透明,一种泉水一样的清澈。一切皆倒映水中,水是湘西世界乡土自然美的独特形象,或许正是湘西世界的水陶冶了我们的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他的语言总是那样的晶莹剔透,没有一点点的杂质。即使是评论他也靠个人悟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以艺术趣味把握评论正是沈从文独特的地方。例如评冰心,他说的是“以自己稚弱的心,在一切回忆上驰骋,写卑微人物,如何纯良具有优美的灵魂,描画梦中月光的梦,以及姑娘儿女们生活中的从容,虽处处略带夸张,却因文字的美丽与亲切,冰心女士的作品,以一种奇迹的模样出现,生着翅膀,飞到各个青年男女的心上去,成为无数欢乐的思物,冰心女士的名字,也成为无人不知的名字了。”
??《论中国创作小说》中评叶绍钧小说的一段话:“《膈膜》代表作者最初的倾向,在作品中充满淡淡的哀戚。作者虽不缺少那种为人生而来的忧郁寂寞,都能以作父亲的态度,带着童心,写成了一部短篇童话。这童话为《稻草人》。然而从创作中取法,在平静美丽文字中从事练习,正确观察一切,健全的体会一切,细腻的润色,美的抒想,使一个故事在组织篇章中,见各样不可少的条件,叶绍钧的作品,是比一切作品还适宜于学习取法的。”
??钱钟书在论及“通感”时说“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往往可以被打通或交通。耳、眼、鼻身等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有温度,声音似乎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我觉得沈从文先生的语言就达到了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境界。
??3.幽默有涵养
??汪曾祺曾说“沈从文的幽默是很含蓄蕴藉的。他并不存心逗笑,只是充满了对生活的情趣……只有一个心地善良,好脾气的人,才能够有这种透明的幽默感。”在现代名家中我觉得只有林语堂先生的幽默才能超越沈从文。沈从文的语言就象湘西世界里的流水一样总是那样的淳朴,甜美。沈从文的语言温厚而少尖刻。无论是对海派文学,还是对文学商业化的批评,“从民国十六年(1927),中国新文学由北平转到上海以后,一个不可避免的变迁,是在出版业中,为新出版物起了一种商业化竞卖。一要趣味的俯就,使中国新的文学,与为时稍前低级趣味的海派文学,有了许多混淆的机会,因此……创作的精神,是逐渐堕落了的。”④他都是以文学的典雅的人文情怀作为自己理论的支撑点的,因此行文中隐忧多于火气,他不像鲁迅那样的尖刻犀利。即使他受到海派作家的反击他仍然不失学者风范。在讲到张资平时沈从文先生是这样说的:张资平以‘说那故事的高手’那种态度,从日本人作品中得到体裁与布局的方便,写年轻人亟于想明白而且永远不会发生厌倦的恋爱错综关系”。作者评价张资平“然而使作品同海派文学混淆,使中国新芽出生的文学态度与倾向,皆由热忱的崇高的企望,转入低级的趣味的培养,影响到读者与作者,也便是此人。”在这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儒雅的学者风范。在论及郭沫若和郁达夫、张资平的小说时,沈从文说:“但三人中郭沫若,创作方面是无多大成就的。”“但创作小说,三人中却为最坏的一个。”“文字不乏热情,却缺少亲切的美。在作品对话上,在人物事件展开与缩小的构成上,缺少必须的节制与注意。”“虽泥沙杂下,调子的强悍,才情的横溢,或者写美的抒情散文,却自有他较高成就。但创作小说,可以说实非所长。”
??4.充满爱意
??沈从文的文章还表现出一个很鲜明的特征:充满爱意。他的这种爱不同与冰心那种女儿偎依母亲一般小鸟依人般的依恋,也不同于朱自清那由“背影”而产生的父自之间的怀念。而是像一个久经漂泊的天涯游子回到故乡一样的温暖。⑤
??例如,“买书的目的,原为对中国新的创作怀了十分可感的好意,尤其是僻处内地的年轻人,钱是那么难得,书价却又这么贵。”“我告你们是明白那些已经买来的书,值得如何用不同的态度去认识,去理解,去赏鉴,却不劝你们去买某一个人的作品或烧某个人的书。买来的不必烧去,预备买的却可以小心一点,较从容的选择一下。”在《论中国创作小说》这整篇文章里,先生没有板起面孔一本正经,而是像朋友之间一边聊天,一边喝咖啡一样,慢条斯理的。这篇文章毫无惊人之语,全部都是家常话一样的文字,读这篇文章,你会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这种爱意的表达在沈从文其他的作品里照样可以找到影子。
??沈从文是文学大师,他从民族文化的古井里吸取精华,对民间的语言进行锤炼,他的评论是靠个人悟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文章流畅,简约古朴,文字儒雅,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淡淡的爱意——这,就是沈从文先生的创作风格。

④ 沈从文创造了什么文学沈从文主要文学贡献

沈从文对现代文学的贡献在于他创造了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他把诗和散文引进小说之中,打破了三者的界限从而大大扩大了小说的表现领域和审美功能.
沈从文小说的主要贡献是他创造了一个特异的"湘西世界".他以湘西人,乡下人的视角,来赞美湘西的山水美景,人的淳朴和风俗的古雅.并以这样一个世界来观照,批判,否定他所生活的,他认为是丑恶的都市社会.因此,沈从文的小说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以阶级,阶层的观念分析考察社会不同,他是取地域的,文化的视角,通过两种文化的对峙来表达自己的文学理想.
简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及思想
艺术特色:沈从文短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集中在他对文体的创造上。他创造了三种基本文化形态:描述湘西与都市下层人物日常生活与命运的写实故事。如《丈夫》《牛》《菜园》等运用的温情的现实主义。根据民间、宗教故事创作的浪漫传奇。如《媚金.豹子.与那羊》《神巫之爱》《月下小景》等运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嘲讽、抨击现代都市“上等人”所谓“文明”的讽刺小说。运用的批判现实主义。
其次,沈从文追求文体结构的千变万化互不雷同。他所持的是逆向型思维方式,不拘常格,求异思变。文体的自觉使作家获得了文本结构与文本解放的极大自由。结构自然、流畅和千姿百态;表现在文体上则使他的小说打破各种文体间的界限,产生了明显的边缘性:有些运用散文笔致,似抒情散文,有的带有童话色彩,似民间故事。
思想:对湘西劳动人民穷苦命运的关注、同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批判,对湘西完美人性的表现与思考,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创作用意。

⑤ 沈从文的创作方法与审美风格各是什么

一、语言简洁,惜墨如金,斟酌字句。沈从文对于人物形象,经常不做客观的描写,而是主观叙述,着墨不多却非常传神。通过恰到好处的语言、对话等方面的描写,更加突出人物形象、人物情感。

二、用语如诗,具有拟声似歌的音韵之美。将诗歌的抒情性融入其中,创造出一种具有诗情画意、清新自然的语言特点。小说中使用重叠词可以增强读者对语言的感受,使听觉得到一种回环往复的语音美感。还能表现亲切、爱怜的情感。而沈从文对拟声词的运用,使他的小说所构建的“湘西世界”更加生动鲜活。

三、具有浓郁湘西地方色彩。小说中描述性的名词蕴含有大量的湘西民俗文化,将谚语、俗语、民歌等巧妙的运用到小说中。在沈从文的小说中,他用生动易懂的语言把各种故事、传说表现得栩栩如生。

四、源于生活、朴实传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流畅的白话口语使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活泼自然,个性鲜明。沈从文习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作品中的人、事、景,简洁明了。因为他所用语言贴近生活,切合下层人民的身份,使小说呈现出生活性,同时又富有一定的哲理性。

五、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⑥ 简述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沈从文是“京派文学”的杰出代表。
“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京派”是“乡土文学”传统的继承者。他们对儿时的乡土生活的怀念,是形成他们创作具有田园牧歌风格和抒情小说特征的主要原因,并因此而与“京味”小说划开了界线。
京派指的是一个文学流派,京味指的是一种文学风格。京派与京味无关,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学概念。
“京派”的作家大多是“乡土文学”传统的继承者。也就是说,他们同20年代的“乡土文学”作家一样,虽然生活在都市(如北京),但他们的创作内容却与生活的城市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主要以家乡生活背景为主。比如,废名主要写家乡湖北黄梅的生活,沈从文则以家乡湘西生活为题材,芦焚也主要描写家乡河南的题材,后来被称为“京派的最后一位传人”的汪曾祺,也是主要以家乡江苏高邮的人和事为题材。惟一特殊的是萧乾,他的《梦之谷》等作品多以北京为背景,但是,这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北京人,北京也就是他的家乡,而且,他的作品仍然是以“童年视角”为出发点的,在本质上与“乡土文学”和其他的京派作品并无相悖之处。因此,在京派的作品中,一般是读不到“京味”的,即使是萧乾的作品也不以“京味”为特点。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鼻祖,但他不是京派的作家。最大的两个特点就在于它的地域性和政治倾向性(即态度)。京派的态度以沈从文的主张为代表,即对广义的海派的批判立场。虽然,左翼文学与新感觉派和鸳鸯蝴蝶派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但是,京派对他们的态度是一致的,而且,京派的创作既不同于新感觉派、鸳鸯蝴蝶派,也不同于左翼文学。

⑦ 沈从文一生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分别有哪些作品谢谢!

按 时间分 大概分 如下阶段
1 出生 到读完小学
2 小学后 从军
3 离开军队 到北京 一直到 解放
4 解放后 一直到去世

作品
第一阶段 有没传世的作品
第二阶段 书法作品 见一些民国档案 或碑刻
第三阶段 主要是 文学作品 小说和杂文
第四阶段 主要是 文物研究的结果及书法作品
研究方面 很多 看你个人的兴趣和能力

⑧ 说明沈从文人生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形象

翠翠:天真善良 温柔清纯 矢志不渝
傩送:外表俊美 心灵勇敢 热情大方
爷爷:忠于职守 慷慨好爽 忠厚善良
顺顺:善良热情 勤劳正直 坦白无私

⑨ 沈从文以哪部短篇小说的发表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以1928年8月发表的《柏子》为标志 ,可以把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92 5— 192 8年 ,是其创作的前期 ,多数的短篇可以看成是散文 ,或者是以散文笔致写成的短篇小说 ,幼稚而且粗糙 ,在艺术表现上处于习作阶段。这些作品主要收在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联合版《沈从文文集》第一、二卷内。诸如《夜渔》、《黎明》、《我的小学教育》、《腊八粥》、《初八那日》、《玫瑰与九妹》、《炉边》、《记陆韬》、《传事兵》等等 ,多是对故土乡情的回忆 ,明显地带着直录、描摹生活的自然主义倾向。
192 8年以后 ,《柏子》、《牛》、《菜园》等一批作品的发表 ,表明他的创作进入成熟时期。

⑩ 沈从文有哪些成就

(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曾去北京大学旁听。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出版了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从文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57年放弃了文学生涯。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1980年曾应邀赴美国讲学,1982年增补为中国文联委员。沈从文的著作除前面列举的外,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文文集》等

阅读全文

与沈从文创造阶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