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发明人名
light bulb Thomas Edison
computer Charles Babbage
bike Pierre and Ernest Michaux
car
Nicolaus August Otto invented the gas motor engine in 1876.
Gottlieb Daimler
In 1885, Gottlieb Daimler invented a gas engine that allowed for a revolution in car design.
Karl Benz (Carl Benz)
Karl Benz was the German mechanical engineer who designed and in 1885 built the world's first practical automobile to be powered by a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John Lambert
America's first gasoline-powered automobile was the 1891 Lambert car invented by John W. Lambert.
Duryea Brothers
They founded America's first company to manufacture and sell gasoline-powered vehicles.
Henry Ford
Henry Ford improved the assembly line for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Model-T), invented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popularized the gas-powered automobile.
Rudolf Diesel
Rudolf Diesel invented the diesel-fuel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harles Franklin Kettering
Charles Franklin Kettering invented the first automobile electrical ignition system and the first practical engine-driven generator.
motor Michael Faraday
alam clock Ming Qu Assignee
B. 求中国古代发明一览表(只要发明者的名字和朝代)
前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已有陶窑及模制的陶器。
前3200年,中国炎黄时代。
前2050年,中国夏朝建立。
前1200年,中国用蚕丝织丝绢。
前1200年,中国殷商青铜(铜锡合金)冶铸技术已达成熟阶段。
前1066年-前221年,中国周朝。
前770-前476,中国春秋时代。
前770年,中国已会铸铁。
前722年,中国开始用干支记日。
前700年,管仲(前725-645)记载了磁石。
前611年,中国有彗星的最早记录,即后来的名的哈雷彗星。
前5世纪,中国的《周礼》中记载了用金属凹面镜从太阳取火的方法。
前475-前221,战国时代。
前400年,墨翟(前468-376)发现小孔成像。
前350年,中国战国时代的甘德、石申编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前250年,中国战国末年《韩非子》一书中有用“司南”识别南北的记载。
前221-前206,秦朝。
前206-公元220年,汉朝。
前2世纪,刘安(前179-122)著淮南子,记载用冰作透镜,用反射镜作潜望镜。
前2世纪,中国西汉用丝麻纤维纸。
1世纪,中国的《汉书》记载尖端放电。
105年,中国东汉时蔡伦造纸。
132年,中国东汉时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个测量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220-581年,三国两晋南北朝。
3世纪初,中国汉末华佗发明麻醉剂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
3世纪,中国魏晋时期的刘徽提出割圆术,得圆周率为3.1416 。
5世纪,中国南北朝时南朝的祖冲之(429-500)算出圆周率的值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西方人早1000多年。
581-618年,隋朝。
7世纪,中国唐朝已采用刻板印刷。
725年,中国南宫说等人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9世纪,中国唐朝的炼丹士发明火药。
960-1279年,宋朝。
11世纪,中国宋代沈括写成《梦溪笔谈》一书。
1041年,中国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早于西方400年,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
1054年,中国《宋史》记载了一次超新星爆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超新星爆发的文字记载。该超新星的残骸形成了现在所见的蟹状星云。
1231年,中国宋朝人发明“震天雷”,充有火药,可用投掷器射出,是火炮的雏形。
1259年,中国南宋抗击金兵时,使用一种用竹筒射出子弹的火器,是火枪的雏形。
1279-1368年,元朝。
14世纪中前叶,中国开始应用珠算盘。
1368-1644,明朝。
1385年,中国在南京建立观象台,是世界上最早的设备完善的天文台。
1596年,中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出版,书中记有药物1892种,是重要的科学典籍。
1637年,中国明朝的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总结了中国工农业生产技术。
参考资料:http://www.wenganred.com/forum/view.asp?id=125
C. 我国的四大发明者的名字
1,张衡
东汉时期,也抄就是距袭今约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动运转的大型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在东汉的京都洛阳制造成功。相隔二十年后(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阳的又一台仪器――“候风地动仪”,准确地报告了西方千里之外发生的地震。这标志着人类开始了用仪器记录研究地震的新纪元。
2,蔡伦
纸的发明家蔡伦的名字也许鲜为人知。与他的重大发明相比,他在西方受到忽视的程度的确使人瞠目,有些大部头的网络全书里甚至没有一篇短文提及到他,他的名字在标准的历史教程中也很少提到。由于纸的重要性显而易知,所以有关蔡伦史料的缺乏会使人们认为他这个人物是纯属虚构。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就清楚地说明蔡伦确有其人。
3,毕升
姓名:毕升
国家或者地区:中国
学科:发明家
发明创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4,杜诗
杜诗 ,(?-38)东汉机械工程家。字君公。河南汲县(今河南)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
四大发明是 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D. 古代发明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发明
1、毕升——活字印刷术
毕升(约-1051)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其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宋初为杭州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
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1990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升墓碑。
E. 〖发明家的姓名〗世界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发明家
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
牛顿
阿基米德
伽利略
爱因斯坦
欧几里得
哥白尼
瓦特版
法拉第
伏特
富兰克林
爱迪权生
达.芬奇
达尔文
库仑
焦耳
道尔顿
培根
麦克斯韦
欧姆
安培
高斯
哈勃
笛卡儿
门捷列夫
卡文迪什
魏格纳
亚里士多德
斯蒂芬森
开普勒
维萨里
拉瓦锡
惠更斯
开尔文
赫兹
孟德尔
莫尔斯
莱布尼兹
盖伦
琴纳
罗伯特·戈达德
巴斯德·路易斯
拉普拉斯
阿那克西曼德
希波克拉底
冯·诺伊曼
德谟克利特
玻意耳
帕斯卡
麦哲伦
泰勒斯
哈维
林奈
舍勒
李比希
纽科门
韦达
利斯特
F.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家的名字
造纸术是汉代蔡伦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
指南针的始祖——司南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具体的姓名。
一、造纸术——蔡伦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先捣制成浆,取膜而去水,后晾干,而制成纸。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二、火药——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炼丹家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求长生不老之药,火药的发明是副产品。炼丹家对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手续称为“伏火”。
唐初的名医兼道士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有: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
三、活字印刷术——毕升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中国的毕升(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
四、指南针的始祖——司南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称,始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终止于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因为司南古义不断演化,使它与一系列的古代发明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载司南的最早的文献是《鬼谷子》,其中写道:“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谋篇)从《鬼谷子》中的记载可以看出,郑人去“取玉”,必须要带上司南,就是为了避免方向的迷失。
(6)发明者姓名扩展阅读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艾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大发明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最先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造纸术,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这个发明清单被后来的著名英国生化学家、历史学家和汉学家李约瑟发扬光大。
G. 四大发明家的姓名
1,张衡
东汉时期,也就是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动运转的大型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在东汉的京都洛阳制造成功。相隔二十年后(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阳的又一台仪器――“候风地动仪”,准确地报告了西方千里之外发生的地震。这标志着人类开始了用仪器记录研究地震的新纪元。
2,蔡伦
纸的发明家蔡伦的名字也许鲜为人知。与他的重大发明相比,他在西方受到忽视的程度的确使人瞠目,有些大部头的网络全书里甚至没有一篇短文提及到他,他的名字在标准的历史教程中也很少提到。由于纸的重要性显而易知,所以有关蔡伦史料的缺乏会使人们认为他这个人物是纯属虚构。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就清楚地说明蔡伦确有其人。
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
3,毕升
姓名:毕升
国家或者地区:中国
学科:发明家
发明创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升(?- 1051)中国古代发明家。徽州(今安徽歙县)人。在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这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又一伟大贡献。毕升用一种细胶泥刻成单个反体字,一字一印,字的笔划凸出的高度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字刻好后,把印泥放入火中烧硬。然后取一块铁板,在上面涂一层松脂、黄蜡和纸灰等制成的固着剂,再将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把要印的文字一个个有序地排列在铁框放在铁板上,把要印的文字一个个有序地排列在铁框内。排满了字的铁框就为一版,放到火上烘烤,等脂蜡稍稍熔化,就用另一块很平的铁板压在字面上,字面即被压平,待其冷却后,泥活字便粘在一起,成为活字版了。这样的活字版即可施墨铺纸印刷。印完之后,再经烘烤,取下活字,又可再用。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现在的木板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为“刻版印刷术”。刻版印刷术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五世纪出现的拓印碑石等方法。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出现以后,逐渐发明了刻板印刷术。到了唐代,刻板印刷在我国已非常盛行,并先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州和欧州。公元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印刷术出现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和发明。宋代庆历(公元1041年)间,毕升首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为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因着在铁板上,可以象雕板一样印刷。此外,他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
4,杜诗
杜诗
中文名称: 杜诗
又名: 字君公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汉代
生卒年: ?—前38
生平简介
杜诗,(?-38)东汉机械工程家。字君公。河南汲县(今河南)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杜诗 字公君。河内汲县(今属河南)人。生年不详;东汉建武十四年(公元
38年)卒于南阳郡(今河南南阳)。机械、农田水利。
杜诗青年时期就才能出众,在河内郡(今河南武陟西南)任吏员时,人们赞扬
他处事公平。光武帝初年,为侍御史。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洛阳民间为非
作歹,老百姓惶恐不安。杜诗通告萧广约束部下,萧广不予理睬。杜诗下令按法
诛萧广,并将经过情形向上汇报,得到表扬。光武帝见他能干,又派他去河东郡
(今山西夏县西北)诛剿降汉复又叛变的杨异等人。杜诗到了大阳(今山西平陆西
南,属河东郡),听说杨异率部下企图北渡,立即派人设法焚烧掉他们的渡船;
另又派人收服河东郡的地方军,并进行突然袭击,终于歼灭杨异等人。杜诗被迁
为成皋(今河南荥阳■水镇)令,任职3年,政绩裴然。再迁为沛郡(今安徽濉溪县
西北)都尉,转汝南(今河南平舆县北)都尉,“所在称治”。建武七年(公元31
年),杜诗迁升为南阳郡太守。在南阳郡任职7年,“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
于计略,省爱民役”,“政化大行”。在此期间,他还做了两件在科学技术史上
有意义的事:一是兴修水利;一是制做水排。建武十四年病死,身后“贫困无田
宅,丧无所归”。最后由朝廷赐赙才得以丧葬。
秦汉时期,长江长江流域的灌溉以汉水支流唐白河地区的发展最为显著,而唐白
河的灌溉又以今河南的南阳、邓县、唐河、新野一带较为发达。唐白河地区为浸
蚀、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年降雨量约90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适于作物生长。这里开发
较早,到西汉中期经济已相当发达。农田水利在西汉后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元
帝时(公元前48—前33年),南阳太守召信臣对此地的水利和农业生产有特殊贡献,
因而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被誉为“召父”。东汉时期,南阳水利事业进一步兴
盛,杜诗在这方面也作出了很大成绩,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史载,杜诗
“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所谓“水排”,就是利用水力推引鞲鞴鼓风的器具,用于冶金。生铁的早期
发明,是中国对世界冶金技术的杰出贡献。要获得液态生铁,需有较高的炉温。
有风就有铁,鼓风技术对于生铁冶铸的发展有着极重要的意义。《礼记》礼记说: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从商周以来,都用皮囊鼓风,子继父业,年轻工匠必
须学会缝制皮囊的技巧。说明早期冶铸匠师高度重视鼓风器具的制做。鼓风装置
由人力驱动(人排)发展到用畜力和水力驱动(马排、水排),是东汉冶铁技术的重
大创新。由于杜诗的倡导,水排至迟在公元1世纪上半叶于南阳地区已较多地使
用。《后汉书·杜诗传》说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
便之”。水排的功效不仅比人排,就是比马排也高得多,《三国志·魏志·韩暨
传》写道:“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
以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鉴于杜诗的功绩,南阳老百姓把他比之
召信臣,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元代《王祯农书》详细记述了立轮式和
卧轮式水排的形制,并绘有图形。
H. 姓名是谁发明的
谁???不知道 历史遗留问题 凡人必有姓与名,姓与名既是人的一种符号的代表,同时又是人的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姓与名十分珍重,我国的姓与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但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别号,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义不同。 “姓”字,为左右结构,左从“女”右为“生”,从“女”而生,在母系社会里,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母姓为后代惟一能确定的尊亲,正如《白虎通·三纲六纪》所云:“古元时,未有三刚六纪,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姓”是一个集合名词,是家族的标识,或表示与某个大家族的某一血缘关系更为亲近的部分。 氏只是在汉朝以前才独立存在,它是“姓”的分支,“姓”是氏族的族号,氏族的成员都是以这个族号作为自己的姓。 “名”是指个人的符号,带有个人的烙印。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名”是在婴儿出生百日之后由父亲取定的,据《礼记·内则》记载,到了这一天,由母亲和保姆抱着婴儿来到厅堂见他的父亲,父亲郑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给他取名。名取定以后,母亲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内室,然后把孩子的名字通告亲戚,父亲则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朋友,并报告地方长官,入籍登记。因此命名仪式非常隆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这种习俗现在虽然没有了,但给孩子过“百岁”的风俗依然长盛不衰。 从历史的习俗沿革来看,名有乳名、本名、学名、曾用名、笔名、艺名等之分。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个人在孩童时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宝贝、宝宝……,长大以后一般不用,除非长辈对晚辈偶尔呼之。 笔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据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别名。 艺名,即艺人演出时用的别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双名李桂珍,是评剧表演艺术家,其艺术风格,被称为“白派”。从以上“名”的各色特异的表现形式来看,既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称谓,又象征着一个人的职业、地位和身份…… “字”的产生,是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称呼先祖的名,这样就产生了字。因此,“字”实际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古人取名字,名与字之间是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的,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例如:屈原,字平,原为名,平为字,平与原二字相连。 孔融,字文举,融为名,意为融会贯通,文举为字,文章一举成名,文星高照。 白居易,字乐天,乐天与居易,相辅相成。 号,有很多古人除了有姓有名有字外,还有号,号是我国姓名文化中一个很有趣味的现象,广义的号有多种,有别号、绰号、谥号之分,号是自取的,也有别人赠予的。狭义的“号”是一个人的别字,又为别号。别号在文人中比较流行,名与字一般有一定的联系,而号与名无任何限制,别号始于唐,盛于宋,而亡于清。 字与号在清末以后,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很少再有人沿用,而逐渐被笔名、艺名、绰号等取代。
I. 名字是谁发明的
6000年前母系社会就有了
http://ke..com/view/15642.html?wtp=tt
姓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姓名包括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以及法人和非法人团体的名称;狭义的姓名仅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
凡人必有姓与名,姓与名既是人进入社会首要信息也是人的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姓与名十分珍重,我国的姓与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但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别号,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义不同。
“姓”字,为左右结构,左从“女”右为“生”,从“女”而生,在母系社会里,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母姓为后代惟一能确定的尊亲,正如《白虎通·三纲六纪》所云:“古元时,未有三刚六纪,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姓”是一个集合名词,是家族的标识,或表示与某个大家族的某一血缘关系更为亲近的部分。
氏只是在汉朝以前才独立存在,它是“姓”的分支,“姓”是氏族的族号,氏族的成员都是以这个族号作为自己的姓。
“名”是指个人的符号,带有个人的烙印。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名”是在婴儿出生百日之后由父亲取定的,据《礼记·内则》记载,到了这一天,由母亲和保姆抱着婴儿来到厅堂见他的父亲,父亲郑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给他取名。名取定以后,母亲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内室,然后把孩子的名字通告亲戚,父亲则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朋友,并报告地方长官,入籍登记。因此命名仪式非常隆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这种习俗现在虽然没有了,但给孩子过“百岁”的风俗依然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