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蝇香发明

蝇香发明

发布时间:2021-10-18 00:40:04

Ⅰ 人类模仿苍蝇发明了什么

人类模仿苍蝇发明的东西如下:

1、“蝇眼透镜”。

人类根据蝇眼结构发明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又称为复眼透镜或积分透镜,它由一系列相同的小透镜拼合而成。多应用于投影显示系统中,可获得高光能利用率和高均匀性的照明,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光学性能。

2、太阳能电池。

人类通过对苍蝇眼角膜的研究制造出仿生表面或模仿生物组织属性的表面。这些表面可用于多种应用,包括太阳能电池。

3、飞机地速指示器。

蝇眼还是一个天然测速仪,能随时测出自己的飞行速度,因此能够在快速飞行中追踪目标。根据这种原理,目前人们研制出了一种测量飞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的电子仪器,叫做“飞机地速指示器”,已在飞机上试用。

4、小型气体分析仪。

人类根据苍蝇的飞行特点,仿制出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中,用于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5、“振动陀螺”新型导航仪。

根据苍蝇楫翅的导航原理,科学家们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振动陀螺仪。它的主要部件像只音叉,是通过一个中柱固定在基座上的。装在音叉两臂四周的电磁铁使音叉产生固定振幅和频率的振动,就像苍蝇振翅的振动那样。

已用于飞机、航天飞机等航天器上,就可以避免在急转弯时栽根斗和自动终止危险的螺旋飞行。

Ⅱ 科学家从苍蝇身上发明了什么(50字)

Ⅲ 粘蝇纸是谁发明的主要成份是什么呢

农民发明家刘德林 1985年,刘德林在朋友的帮助下,土法上马开始研制粘蝇纸。当时,市场上已有一种粘蝇纸,但是这种粘蝇纸只有粘性,没有引诱作用,只能“守株待兔”,不能主动诱捕,灭蝇效果差。他在走访了防疫专家后,了解到要发明一种新型的粘蝇纸,关键在于引诱剂,而国内当时还没有一种效果好的诱蝇剂。他来到了市化工局咨询部查找资料,对茫茫的书海,这个只念过五年小学的庄稼汉呆住了。几天下来已搞得头昏脑胀,而所要寻找的资料却一无所获。咨询部的工作人员问他到底要查找什么?他只说要找一种能够引诱苍蝇的化学品资料,到底是什么化学品,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咨询部的工作人员无法帮他查寻,有的则以为刘德林脑子有毛病,劝他回家,别梦想发明什么新型粘蝇纸了。 刘德林回到家里,苦思冥想,到哪儿去寻找诱蝇剂呢?夏天农忙已经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在施化肥,种庄稼。刘德林回到家里的第二天,顶着炎热的太阳来到地里浇氨水,浓烈的氨呛得他透不过气来。突然他惊奇地发现,苍蝇纷纷飞向氨水桶,刘德林恍然大悟,氨味能引诱苍蝇,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他再次来到了市化工局咨询部,这次要找的化学品范围缩小了许多,但是到底要找哪一样化学品,刘德林仍然心中没底。不懂就问,一连几天向市化工局咨询部的国内工作人员请教,他的赤诚之心打动了咨询部的工作人员,他们主动帮助刘德林寻找带有氨味的化学品及有关书籍,有的还帮他作配方。 经过300多次试验,刘德林终于取得了最佳配方,发明了新型的粘蝇纸,这种粘蝇纸不仅具有很强的粘性,而且具有诱蝇的特殊功效。经市有关部门防疫专家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卫生标准,可以投放市场。随后,刘德林又利用苍蝇一到秋天喜欢的室内悬挂物上停留的习惯,把原来只能摊放使用粘蝇纸做成“胶卷式”粘蝇纸,使用时只要一拉,挂在苍蝇进出的地方,灭蝇效果更好。 1987年2月10日刘德林发明的新型粘蝇纸由国家专利局授于专利证书。 初战的胜利,激起了刘德林奋进的雄心,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研制新型鼠夹。他首先用木板制造一只鼠夹,放在墙角试验灭鼠的效果,一个星期过去了,没捕到一只老鼠,而木板上的诱饵却被老鼠吃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不断琢磨,并改进、试验,再改进,再试验,一连几个月,也未得到满意的结果。 1987年,刘德林结识了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祝龙彪副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家,虚心向他们求教,受到很大启发。他在研究中发现市场上的鼠夹标准不一,灵敏度不高,又难以操作,杠杆穿过诱饵板上的小孔过短时,小小的物体震动鼠夹就会开夹;如果杠杆穿过小孔过长,老鼠将诱饵吃光也不开夹。因而灭鼠效果差。 他掌握了现有鼠夹存在的问题后,决心研制出新型铁板鼠夹。没有经费,他把家里的2万元积蓄全部拿出来,又向亲戚朋友借了1万8千元;没有时间,他干脆辞去了村农机队长的职务。为了节省开支,他一面设计图纸,一面学开模具。图纸换了一张又一张,模具开了一个又一个,刘德林把全部精力投在了研制新型鼠夹上。村里人称他是“鼠迷”,家里人则称他是“鼠害”。 经过不断的努力,刘德林研制新型鼠夹取得了进展,但是灭鼠效果仍不理想。原来还有一个使鼠夹开夹的最小重量问题没有解决。通过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的介绍,他得知我国的老鼠生下来至少有8克,也就是只有8克或8克以上的物体经过鼠夹的诱饵板或吃诱饵板上的食物时,鼠夹开夹才算标准,捕鼠效果就好,否则就不能算标准效果就差。根据这个最小重量,他研究出杠杆和诱饵板之间的最佳距离。别看这个长仅12厘米,宽5厘米的小鼠夹,这里包含许多力学原理呢! 开夹最小重量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操作时难以掌握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刘德林利用自己多年与铁板打交道和熟悉机械的经验,在诱饵板的杠杆孔后增加了一个小挡板,使杠杆穿过诱饵板上的小孔长短操作时就可以避免误差,至此,新型鼠夹最后一关被攻克了。 刘德林把这种鼠夹命名为88-I型,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单只实验效果不错的鼠夹,在批量生产后,一批鼠夹放在一起时,却相互勾牢了。这使刘德林大感意外。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刘德林独自在屋内饮酒解愁,思忖着鼠夹的毛病到底出在哪儿?突然从门外闯进一位老人,不容分说,啪啪两记耳光,打得他晕头转向,睁眼一看,原来是老丈人正指着他的鼻子怒目而视:“你要再搞什么试验,我叫女儿同你离婚。”这使刘德林一夜没合眼。筹集的资金已花的差不多了,现在是打退堂鼓,还是继续试验?经过思想斗争他下了决心,决不半途而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刘德林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说服了老丈人和家里的人,继续攻克以后的难关。 1988年秋,刘德林对88-I型鼠夹进行了改进。经过反复琢磨,他终于发现,毛病出在弹簧上。于是他把“活动”弹簧改为固定弹簧,并在弹簧的两边用支架固定好,问题就解决了。刘德林把改进后的鼠夹命名为89-II型。 1989年,89-II型鼠夹又获得了国家专利。1991年12月3日,国家卫生部、农业部、军事科学院以及有关市科研所的20多名专家,对89-II型鼠夹作了鉴定,一致认为,这种鼠夹具有设计巧妙、灵敏度高等优点,是灭鼠的得力工具。 目前,刘德林发明的新型粘蝇纸和灭鼠89-II型鼠夹都被国家卫生部定为全国灭蝇和灭鼠的监测标准工具。即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放置若干只这种工具,视灭害的数量来推测蝇鼠的密度。早在1978年国家卫生部就委托有关专家研制监测鼠密度的工具,可是一直没有成功。而这一任务,却由刘德林完成了。 现在这种鼠夹已在全国11个省市推广使用。1991年已向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18万套,创汇7万多美元。在91秋季广交会上,也成交了7万多套。小小的鼠夹打进了国际市场,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现在,刘德林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委员,中国南方、北方灭鼠协作组委员。最近,他与奉贤县民政局及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建立了“上海民福环境技术实业公司”,进一步大批量生产新型灭蝇纸和鼠夹,以满足各地灭“四害”的需求。

Ⅳ 科学家利用苍蝇发明什么

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Ⅳ 苍蝇的复眼,给人类发明了什么

人们根据苍蝇复眼的构造,仿制了“蝇眼”照相机,。

科学家通过对苍蝇眼睛的研究发现:

蝇眼十分特殊,共有5只。其中3只较小的是单眼,是感觉亮度强弱的,另外2只为复眼,每只由许多六角形的视觉单位小眼组成。这众多的小眼都自成体系,有独立的光学系统和通向大脑的神经,这些小眼的视觉神经都能互相配合,既能协调一致又能独立工作。因此,蝇眼不仅有速度、高度的分辨能力,并且能从不同的方位感受视像,这也就是人们用蝇拍从背后打它也易被发现的原因。这种复眼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它能把运动的物体分成连续的单个镜头,并由各个小眼轮流“值班”。

蝇眼的特殊构造和功能使科学家受到启发,研制出蝇眼透镜,把它安装在照相机上,制成了“蝇眼照相机”,其镜头由1329块小透镜粘合而成,这种奇特的“蝇眼照相机”的分辨率很高,每厘米的分辨率达400条线,这种照相机可以被用来复制计算机的显微电路,另外它一次就能拍摄出几十张、几百张甚至千余张相同或不相同的照片,科学研究和军事上也有特殊的用途。

Ⅵ 苍蝇的发明

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谁都讨厌它。可是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0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Ⅶ 由苍蝇发明了什么

苍蝇发明了什么?这个作为一个人谁能知道?
不过人类根据苍蝇发明了:蝇眼照相机、蝇眼探测器、蝇眼雷达、振动陀螺仪

阅读全文

与蝇香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