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丰富的词汇对文化创造

丰富的词汇对文化创造

发布时间:2021-10-17 22:33:34

Ⅰ 如何理解词汇与文化的相互依赖关系

词汇是语言的精华,文化是生活的结晶,语言是为生活服务的,反应和用于生活。
自然,词汇是文化的凝结,是文化的非物质载体。
文化不断丰富和创造词汇。

Ⅱ 各位老师,推荐一下有关赞美对文化传播有突出贡献的词汇,词语越大气越好,如民族魂之类的,谢!!

文明的播种机,时代的巨人,光明使者,民族的脊梁,民族精神的代表,文化界泰斗,大师级国宝,文化精萃的集大成者!

Ⅲ 关于文化的四字词语

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见多识广: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殚见洽闻: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雄才大略: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多才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真才实学: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八斗之才: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才高八斗: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栋梁之材: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出将入相: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

人杰地灵: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国士无双: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南州冠冕: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后起之秀: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超群绝伦:伦:同辈。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盖世无双: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陆海潘江:陆:晋朝陆机;潘:晋朝潘岳。陆机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长江。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智勇双全: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龙跃凤鸣: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腾蛟起凤: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锦心绣口: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经天纬地: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规划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

金玉满堂:堂:高大的厅堂。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铁中铮铮: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无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一世之雄: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一柱擎天: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Ⅳ 赞美中国词汇丰富的佳句

1. 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2.
在世界的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但它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

3. 中国的汉字是高强度悟性的结晶,必能训练出人的悟性。

4.
只有中国的汉字、几万个不同的字形、几十万、几百万种奇妙的组合,足以产生遣使文字的快乐,甚至能在语义以外,寻求那种文字对人类思维和感官的想象力!

5.
看着这些单个的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词,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的情绪呵!西方现在有少数诗人在追求“玩文字”,但他们怎么能从26个字母的组合中去找到“玩文字”的魅力呢!

6. 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7. 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8. 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

9. 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

10.
面对着科学的飞跃,人们在慨叹中国技术的落后,想在困惑中寻求摆脱这种象形文字带来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发出了实行汉字拼音化的震撼灵魂的呐喊。是的,这种呼唤曾经搅动得热血沸腾,但却有点唐·吉诃德攻打风车的憨态。

11.
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倒是那种拼音字需要不断地再造,以至到了不堪忍受的繁琐程度,惟中国的汉字却反而焕发出青春,轻而易举的用原有的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

12. 汉字生动地像跳跃的水,沁人心脾,而又灵动婉转。在指尖,在墨迹中欢腾酝酿。

13. 汉字字形藏理,字音通意,正如中国人的文化特质,阴阳互补,和谐统一。

14. 汉字构造精巧,行美旨远,正如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含蓄谦逊,包容豁达。

15. 汉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正如中国人的做人秉性,顶天立地,堂堂正正。

16. 我的使用汉字的同胞们、朋友们,请去发展它、丰富它吧!历史和文明正向我们投来新的目光!

17.
啊!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我真的是无限钟情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我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文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惜和喜爱。

18.
俄-国的罗蒙诺索夫不是用诗的语言赞美过俄罗斯语言吗?但我不是传统的盲目的维护者,我只崇尚人类文明的创造。在我粗通一些西方文学后,我是越来越惊叹中国汉字的无与伦比的创造了。

19. 真的,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在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而简便。

20.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Ⅳ 与文化相关的词语

1、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2、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3、知文达理: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4、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5、美雨欧风: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6、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7、胸中无墨:胸中没有墨水。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8、卖弄才学: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9、一穷二白: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10、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11、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12、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13、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14、衣冠文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这里借喻文人众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众多,文化兴盛。
15、识文断字: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16、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17、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www.lz13.cn)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18、粗识之无:粗:略微。略微认识“之”“无”二字。指文化程度很低。
19、能写会算: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20、欧风墨雨: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21、未识一丁: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
22、粗俗之辈: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23、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24、横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没有文化。
25、知书识字:指有文化修养。
26、欧风美雨:①比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②比喻欧美的侵略。
27、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28、百年树人: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29、谈吐风雅:风雅:风流儒雅。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
30、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31、博大精深: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32、不识之无: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33、传道受业: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34、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钻研古代文化。
35、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36、斯文委地:犹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37、兴文偃武:偃:停息。振兴文化经济,停息军事武备。
38、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39、裂冠毁冕:①比喻背弃王室。②比喻绝意仕进。③比喻毁灭华夏文化,背离民族传统。
40、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41、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Ⅵ 与“文化”相关的词语有哪些

1、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2、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3、知文达理: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4、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5、美雨欧风: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Ⅶ 具有文化底蕴的词语有哪些

1、缱绻

【拼音】:qiǎn quǎn

【解释】:牢结;不离散,或形容感情深厚、缠绵。

【造句】:缱绻相依,欢娱乐颂。

2、踯躅

【拼音】:zhí zhú

【解释】:形容慢慢地走,徘徊不前,同踟躇。

【造句】: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

3、伶俜

【拼音】:líng pīng

【解释】:指孤单,孤独。

【造句】: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4、旖旎

【拼音】:yǐ nǐ

【解释】:本为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和美丽,多用来描写景物。柔美、婀娜多姿

的样子。

【造句】:说不尽软玉温香,娇柔旖旎。

5、迤逦

【拼音】:yǐ lǐ

【解释】:曲折连绵。

【造句】:队伍沿着山道迤逦而行。

Ⅷ 鲁迅创造的一个经典词汇,是对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问题的精辟概括

是“大宅子”在《拿来主义》中,鲁迅用比喻的手法,把大宅子比喻为文化遗产,把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比喻之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和方法。鲁迅描述了对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①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③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④拿来主义——占有,挑选在这四种态度方法中,前三种态度和方法的意思分别是: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这里,鲁迅运用比喻的手法批判了“拿来”的三种错误态度。进而提出了第四种态度方法亦即拿来主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占有,挑选。显然,鲁迅明确地反对前三种态度和方法,明确提倡第四种即拿来主义的态度和方法。根据唯物辩证法,鲁迅的态度和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对待文化遗产,包括外来文化,应该采取占有、挑选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而不能一概排斥和全盘继承,这两者都是“混蛋”和“废物”的行为。唯物辩证法认为,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粕互现,正确和错误俱存,必须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和方法,首先占有,然后辨析,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发扬传统精华,发展先进文化。2.在实际生活中,对待传统历史文化、外国外来文化、新生事物和历史人物等,都要采取那里主义的态度,正确辨析,批判地继承和发扬。因为:第一,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创造的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东西,它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文化中有一些东西已经过时,并且还有许多属于封建主义性质的腐朽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用辩证否定的观点对之进行科学的分析,分清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有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并对之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应负的历史责任。第二,对于外国的经验,我们既要区分其属于普遍适用的经验和只具有个别意义的经验,又要分清其中优秀的东西和腐朽的东西。既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的先进经验,也不能一味排斥,要采取批判地吸收的态度。第三,辩证的否定观是我们批判全盘西化论和复古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全盘西化论和复古主义都是形而上学的表现。前者对西方文化采取一种非批判的全盘肯定的态度,而对我国传统文化和现有文化则全盘否定,是完全错误的;复古主义则对古代文化全盘肯定,对现代文化全盘否定。它们都是以割裂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为思想根源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障碍。参考资料:学术研究 http://www.luke99.com

Ⅸ 如何看待外来词汇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外来词是外源文化的载体,也是链接外源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媒介,二者相互作用。而中华民族是一个宽容的民族,对于外来文化的出现在中华大地总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接受,但是汉民族本身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积淀使得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因此当西方文明冲击东方文化,外来事物涌入东方人们生活中时,中华文化总是会受到外源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消极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理性看待西方文明对我国文明的影响。

Ⅹ 网络用语能促进文化的发展,一辩陈词(急!!!!)

反方是不能促进文化的发展对吧?以下是陈词,你根据时间要求还有你们后续准备的问题改改。
语言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其词语需要不断的丰富,需要有来源,需要有创新。当今的网络语言创造了大量的新词语,对这丰富现代汉语语言词汇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发展正做着积极的贡献。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网络语言热的出现并非是坏事。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这既要有一定的社会使用“热度”,也要有学术研究的冷静思考。我们的社会应秉承科学的精神,客观认识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使用问题,网络语言并非洪水猛兽,难以造成“中文危机”、“汉语危机”,只有以客观、科学的态度正确看待发展中的事物,我们才能将它引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所以正确引导的网络用语能促进文化的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它有可能造成危害就因噎废食。

阅读全文

与丰富的词汇对文化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