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创造汉字的是谁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仓颉,历来被人们尊为“文字始祖”、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
你是否知道,那外国人猜不透玄机的方块汉字是谁造出来的?在白水县,有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仓颉,白水人祖祖辈辈把仓颉尊称为“仓圣”。但是如今,仓颉和那些关于他的传说还不为人所广知。
关于仓颉造字,在白水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远古时候,蒙昧未开,人们都用结绳的办法录史记事。那时候,仓颉还姓侯冈,是黄帝的史官。由于记录史实的结绳形状奇异,年久月深难以辨识,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鲁迅先生曾对仓颉造字这一史实,作过精辟的论述,意即文字非一人独创,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但以仓颉为杰出代表的汉文字创造者,终于终结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后世誉之为“文字初祖”,中国古代“四大创造之一”,实乃当之无愧。
《史记》、《读书》、《荀子》、《吕氏春秋》等对仓颉作书造字均有记载。这些都说明仓颉确有其人。至少在文字的整理、创造以及推广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的伟大功绩。因此,他不愧为“万代文宗”和中华文明的象征。
一、仓颉庙概况
仓颉庙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1800余年,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据民间传说,则可上溯到黄帝时代。
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虽然战乱多有散失,现保存的仍有18通,陈列于前殿之内。年代从东汉起,历魏、五胡十六国、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仓颉庙碑》、五胡十六国时的《广武将军碑》、唐《仓公碑》、宋代《大宋仓公碑》等。近代有于右任先生,陶峙岳将军,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对联等存于庙内殿堂之上。
仓颉庙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二 、寺庙现状
仓颉庙占地17亩,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庙内南北长140余米,东西宽约为48米。庙东侧为史官乡至孙家山的公路,西边为一条宽10米,深约2米的沟壑。
今之仓颉庙,高垣厚墙,格局完整。仓颉庙的建筑,主体有山门、东西戏楼、前殿、报厅、中殿、寝殿、钟鼓楼、东西厢房等。元代修建的寝殿,以蒿木为前殿大檩,长16米,粗55厘米,径匀体直,世所罕见。殿内原供泥胎粉身的仓颉像,四目灵光,有“雕塑史上一杰作”之誉,可惜“文革”时被毁。1991年民间聚资重塑。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冢和墓园。仓颉墓,圆锥形,围以六角形砖砌花墙。登于墓顶四望,不远处的黄帝陵使人肃穆,一种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墓园围墙北端有民国时修建的窑洞一排十余孔。庙内现存建筑的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其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
仓颉庙的三门,它是庙内唯一的叠式建筑,下层内涵四窑洞,外开明三门;上层是门楼、南北两面为雕花木制檐屏通风采光。紧贴三门建有两座戏楼,这在中国为数众多的祠庙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庙院内古树参天,郁郁葱葱,生长茂盛。仓颉庙里有48棵古柏树,树龄均已上了千年。仓颉庙古柏是我国三大古柏群之一,这里的古柏论起年龄来,可比山东曲阜孔庙、黄帝陵的古柏都长寿,居我国三大古柏群之首。48珠古柏都有漂亮的名字和动人的传说。以年龄最大的仓颉手植柏“奎星点元”为首,从庙门口的“惊贼柏”,西北角围墙外的“不进柏”,到庙里面的喜鹊柏、柏抱槐、青龙柏、白虎柏、猴头柏、蛇身柏、凤鸣柏、孔雀开屏、二龙戏珠、干枝梅、宝莲灯等,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❷ 汉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20字
1汉字的发明有其历史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的粮食等财富。这就为巫师巫师阶层为了记事的方便先用结绳记事,继而产生了文字。这就是汉字,在中国仓颉是其代表。
❸ 创造中国汉字的人是谁
创造中国汉字的人是仓颉,《说文解字》中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仓颉自己回观星宿的走势答,看乌龟背面的纹路,飞禽鸟兽爪子残留的痕迹,名山大川的地形地貌以及人们手掌的纹路,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
仓颉呕心沥血数十载,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将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号创造出来进行分门别类,共计分为六大类,有指代事情的字,如上、下,有指形象字的如日月,有指形声字的如江、河,有指会意字,如武、信,有指转注字的如老、考,有指假借字的如令、长。这些都被称为字。
(3)创造汉子扩展阅读
仓颉将异体殊形的文字统一起来,创制出了一套成体系的规范的象形文字。为后世文字的统一和简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汉字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石刻字符、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汉字是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
❹ 谁创造汉字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 ,又史皇氏,传其圣诞日为农历三月 二十八日。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据史书记载,仓颉面长四目,天生睿德,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1] ;《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居阳武,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2-3]
❺ 最新被创造的汉字有哪些
囧,这个汉字是最新被创造出来的,它给人一种很窘困的感觉,而且莫名其妙的很像象形字。
❻ 是谁创造的汉字
答:一、仓颉创造的汉字
二、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都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者是颁布者。
❼ 汉字是谁创造的的
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
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
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7)创造汉子扩展阅读: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汉字是意音文字,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音、形、义统一的特点。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所以又叫方块字。
如“车”“上”“明”等,“车”“上”“明”用字的形体来直接表达语言里的词义;“问”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门”表音,“口”表意。
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❽ 谁创造了中国汉字
创造汉字的没有人知道,因为汉字应该是在商朝诞生的,而商朝的历史已经彻底被儒家第一位圣人鸡蛋(周公旦)毁灭了,所以不可能知道谁创造了汉字。
而仓颉 什么的,都仅仅是鸡蛋编造历史的人物,非常不可靠--------要知道,哪怕仓颉的主君黄帝,都被鸡蛋给改了个姓。鸡蛋为了攀附名人,就谎称黄帝姬姓,这个谎是在太荒谬,以至于鸡蛋死后,就连周人写的书都不承认。
需要注意的是,黄 这个人在甲骨文的祭祀中经常出现且规格极高,很有可能就是黄帝。即商朝或者商朝以前,确实有过黄帝的传说。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汉字应该不是商朝之前的黄帝时期定型的。因为现代的出土文物发现,商朝的祭祀文字(金文、甲骨文)中变形非常频繁,缺笔、增笔现象普遍且很随意,这是典型的文字出现初期的现象。如果商朝之前几百年就出现并定型了文字,商朝的文字不可能那么随意的缺笔、增笔。
.
改良汉字的有两个
最普遍的说法是 秦朝的李斯。
李斯奉秦始皇命令,将各国使用的篆文进行整合,改良成一种叫做小篆的文字。从古到今普遍的观点是,李斯是现代汉字的奠基者----------扯淡!!!
与李斯同时期的,有一个叫做程邈的人,因为过错下狱,在狱中整理出来了各国非官方文字,并献给秦始皇。因为他整理这些文字的时候是在监狱里,所以被称为隶书。
任何对汉字稍微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今天的汉字是从楷书演变而来,而楷书是从隶书演变而来,和小篆没有毛的关系。
.
李斯整理的是小篆,是各国官方文字的汇总。之所以是官方文字,是因毛笔是在战国时期才发明,所以各国的官方文书依然习惯性的使用以前刀刻的篆书-------哪怕 用毛笔书写,依然用篆书。
仔细看小篆等篆书,就会发现横是个弧形,竖比较直。历代儒家不求甚解,不知道原因。其实这是刀笔时代,以刀为笔在竹简上刻字。而在竹简上刻字,竹简的纤维结构决定了很难在上面将横刻的很平直,所以干脆刻一个弧形更省力。而竖因为竹简纤维问题,很容易刻的很直。
但是这种书写习惯,在毛笔发明后,哪怕是在竹简上书写,也不需要了。
所以,为了顺应毛笔,各国非官方的书写,很多就开始横平竖直了。
李斯缺乏创造性,所以他整理的小篆,依然还是横弧竖直;而程邈整理的隶书,是适合于毛笔书写的横平竖直。
.
进入汉朝之后,随着毛笔的普及以及东汉纸张的发明,横平竖直的隶书彻底打败了小篆,成为绝对的汉字。
但是,因为程邈仅仅是个囚犯,而李斯是丞相,所以官本位的历史记载者们,将整理汉字的荣耀归于李斯而非程邈。
❾ 创造汉字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六种构造条例解说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写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