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看待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访谈记录
一、大学生创造心理的思维品质分析(一)创造性思维分析大学生创造心理品质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品质。这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大脑机理和智力秉赋,因而成为大学生创造性强弱以及创造力高低的主要标志。。创造性思维这种心理品质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大学生都拥有这样的思维品质。尽管由于智商等先天物质基础的不同,不可避免地要在每一个大学生身上体现出创造性思维品质的不同,但大学生创造思维的潜在水平是较高的,问题在于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都远没有达到其应该达到的水平。(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1.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2.培养发散性思维品质3.想象力的培养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象力的培养应侧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保持和发展大学生的好奇心;二是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三是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广泛的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二、大学生创造心理的个性品质分析(一)意志品质不断克服困难是创造的重要特征和前提。大学生较为普遍的心理弱点是:在创造失败面前,容易产生挫折感,缺乏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毅力。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可塑性很大,大幅度地提高是完全可能的。这可从两方面入手:(1)外力拉动。营造宽松的有助于创造思维的氛围,通过创造史上无数生动的事例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创造者的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之中。(2)内因驱动。意志主要靠大学生有意识地自觉磨练,要引导他们借助心理暗示等因人而异的方法,逐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养成持久坚韧的毅力。(二)性格品质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体的神经类型所决定的,因而大学生性格呈现出多样性和多重性的特征。(三)兴趣品质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行为的直接诱因大多都是源于兴趣。一般而言,创造兴趣是大学生对创造的心理态度,有些学生生性好奇,乐于创造,勇于创新,有些同学则漠然视之,这都是性格使然。总之,离开浓厚的兴趣,创造心理活动就失去了动力。三、创造心理品质的优化良好的创造心理品质可以细化为两大类共12个心理特征,包括:独立性;发散性;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知识结构;意志力;创新精神;性格;求知欲;专注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苛求大学生同时具备这些近乎完美的心理特征,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学校通过有计划的培养和有意识的训练,可以极大地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品质。(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三)开设专门课程(四)调整课程设置结构(五)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六)积极开展创造活动
❷ 我不是学新闻专业的,但是我想从事新闻,具体是记者或者编辑,求大家推荐几本比较适合我这个小白的书
当代新闻编辑,张子让
书籍编辑学概论,阙道隆
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
新闻编辑学,蔡雯
新闻写作与报道教程,(美国)里奇
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
创造性采访,(美国)梅勒
复制了一下。这里推荐几个我喜欢的;
《新闻作品选读》刘明华 张征 选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收编了近二十年多年的优秀的新闻作品,各种文体俱有,可以说是新闻作品范文的集锦,值得长期玩味。
❸ 电视节目主持的内容介绍
电视节目主持方式的推出,不但造就了电视自己的明星主持人,而且推动了电视节目传播诸多方面的发展。本教程对主持人基本特征、主持人的风格、类型、作用、节目构思、创造性采访、个性化写作、全方位编辑意识、口语表达、形体语言、明星主持与名牌节目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透彻的阐述。
❹ 有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访谈提纲怎么写啊跪求!
una上虞微博用户
❺ 创造性的采访 下载
书名:创造性的采访
图书编号:1739052
出版社:中国人大
定价:29.8
ISBN:730005955
作者:(美)梅茨勒 著,李丽颖 译
出版日期:2004-10-01
版次:
开本:24cm
简介:
本书分为21章,结合大量实例说明具体的采访步骤,并对采访的策划,如何创造性地提问、使对话自然延伸、如何记采访笔记、如何进行录音采访等进行了阐述。
目录:
前言
第1章 你的采访问题何在
显性问题
隐性问题
第2章 何为采访?
不带个人评价的倾听——一条基本原则
记者如何获取信息
什么是新闻采访
创造性的采访
创造性的提问
采访的类型——直接采访和间接采访
第3章 采访的十个步骤
明确采访目的
进行背景调查
进行采访预约
策划采访
与采访对象见面:打破僵局
提第一个问题
建立轻松和谐的采访氛围
提问敏感问题(Asking the Bomb)
提问敏感问题之后的情感恢复
总结本次采访
第4章 采访要素——个案史
明确采访目的
背景调查
策划采访
电话采访
需要牢记在心的一些要点
第5章 提问
提问的语言要简单明了
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提问的顺序:漏斗
使采访开始的提问
过滤型问题
探究型(加强型)问题
创造性的采访目录与事实有关的提问:五个“W”
概念界定型的提问
数字问题
评论性问题
创造性问题
诱导性问题、内容过剩问题和垃圾问题
第6章 采访中对话的延伸
研究的价值
新闻采访问题的文献回顾
“温柔”提问的重要性
非语言的交流
人际交流的基础
第7章 受访
一夜成名者的尴尬
为什么要接受采访?
采访对象是否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被访者的访前准备
记者在采访中使用的花招
最后的几点说明
第8章 采访策划
采访策划的第一步——明确采访目的
提出采访要求
做作业
研究采访对象的性格和兴趣
准备提问的领域
预测答案
制定具体的采访计划
保持策划的弹性
关于策划的几点补充
第9章 失败的教训
第10章 学会倾听
进攻性的倾听 (aggressive listening)
怎样成为职业倾听家
第11章 新闻观察
对“文学性新闻”创作研究的新要求
新闻观察的三种类型
应该观察什么
第12章 引语和轶事的采访
学会识别引语
引语的采访
刺激对方讲出一些轶事
第13章 电话采访、采访记录与采访录音
电话采访
做采访记录
使用录音机
第14章 特殊问题
难以约见的采访对象
询问敏感性问题
采访的精确性
如何面对被访者的敌意
他们是否在讲真话
使模糊的记忆渐渐清晰
托词回避的被访者
不可以公开的言论
新闻发布会
你会怎么写我?
枯燥乏味的采访对象
无准备的“战役”
第15章 电子辅助采访
通过收发电子邮件进行的采访
国际互联网对采访的帮助
收集新闻线索
从网上查阅资料
第16章 广播电视采访
广播电视采访有哪些不同
广播电视采访的三种形式
广播电视采访的提问
第17章 特定新闻领域的采访
不同采访领域的采访方式
特定领域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
怎样开始某一领域的新闻采访
采访某一新的领域需要遵循的基本步骤
新闻的三个来源
事态不明情况下的提问
第18章 多重采访项目
多重采访项目的实质
多重采访项目的特殊要求
第19章 人物采访
人物采访的分类
人物采访的用途
人物处理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何进行人物采访
可用于人物采访的20个提问
记住采访者
第20章 采访的伦理道德问题
欺骗
背叛
歪曲
侵犯个人隐私
采访对象的“权利法案”
总结
第21章 通向事实真相的十个步骤
附录A 采访练习
附录B 采访报告示例
参考文献
书中提到的采访
索引
才30元,自己买本吧,我实在无能为力了:(
❻ 中山大学考研新闻传播学怎么样
中山大学考研新闻传播学挺好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学院以“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为学科定位,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创意教育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既具有科学及人文素养又具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和创意媒体设计系,本科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学术型硕士专业,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政治传播交叉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
中山大学2018年初试新传考研参考书目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注重考核新闻实务操作的意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公共/公益传播领域的知识和实践,具体包括:1、通识类:新闻采访的原则、方式、策略,新闻文体类型、特点及变化,新闻写作原理及技巧,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的原理及技巧等。2、专业类(学生可在如下两个门类中选择一个来回答):A、财经新闻的特点与报道策略,财经新闻领域中的深度报道与融合报道策略与实施;B、交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视觉理论及其在新媒体设计中的应用。初试、复试科目不设定参考书目。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以中外新闻传播理论为主,注重考核理论基础及其运用能力。具体包括:一、新闻学:新闻本源及特点,新闻、信息与宣传,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新闻事业与传媒体制,新闻伦理,新闻专业主义等;二、传播学: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研究的学派(包括效果研究,受众研究,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接收分析,技术决定论等),近现代传播史,传播与民主,传播与发展,传播与全球化等。 初试、复试科目不设定参考书目。
643 新闻与传播学基础 以中外新闻传播理论为主,注重考核理论基础及其运用能力。具体包括:一、新闻学:新闻本源及特点,新闻、信息与宣传,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新闻事业与传媒体制,新闻伦理,新媒体对新闻业的影响等;二、传播学: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研究的学派(包括效果研究,受众研究,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接收分析,技术决定论等),近现代传播史,传播与民主,传播与发展,传播与全球化等。 初试、复试科目不设定参考书目。
838 新闻与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 本科目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考察学生对新闻与传播领域(包括新闻传播、企业传播、公益传播、政府传播、视觉传播等)之实务问题的熟悉程度,并进一步考察学生对这些与实务关联的现象的分析和认识能力。第二部分则重点考察学生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新闻传播研究的能力。包括质化与量化的研究方法。初试、复试科目不设定参考书目。
详细书目如下(学校官方没有指定,根据往年整理):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巴兰,戴维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E.M.罗杰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
《人类传播理论》斯蒂芬·李特约翰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彬《传播学引论》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洛厄里、德弗勒《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 中国传媒大学出
《新闻报道写作》刘冰 南方日报出版社
《时评写作十讲》 曹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创造性采访》 肯·梅茨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第五版)卡罗尔·里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报道教程:新闻采访写作的方法与技术》高钢 高等教育出版社
《视觉传播概论》任悦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风笑天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朱同丹
❼ 有新闻学教材免费下载的来
新闻学教材免费下载的不好找,但是帮你找到了下列新闻教材,希望对你学习有用
1.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
2.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新华出版社,1980
3.余家宏、宁树藩、徐培汀、谭启泰,《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4.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5.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6.成美、童兵,《新闻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7.陈崇山、孙五三,《媒介•人•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8.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
9.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0.黄瑚,《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1.刘迪,《现代西方新闻法制概述》,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12.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3.魏永征,《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4.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5.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7.卜卫,《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18.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19.卜卫,《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新华出版社,2002
20.柯惠新、祝建华、孙江华,《传播统计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1.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2.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23.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三联书店,1955
24.[英]密尔顿,《论出版自由》,商务印书馆,1958
25.[英]约翰•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
26.[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
27.[美]威尔伯•施拉姆 等,《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
28.《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
29.[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1
30.[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1.[美] 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1990
32.[美]巴顿•卡特 等,《大众传播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3.[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
34.[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又译《媒介通论》),商务印书馆,2000
35.[美]埃默里 父子,展江译,《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2001
36.[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7.[新加坡]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8.[美]沃尔特•李普曼,《公共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9.[美]希伦•A•洛厄里 等,《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0.[美]巴格迪坎,林珊等译,《传播媒介的垄断》,新华出版社,1983
41.Bruce D. Itule, Douglas A.Anderson:《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2.Ken Metzler,《创造性的采访》(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3.Brian S.Brooks,《编辑的艺术》(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4.Kelly Leiter,Julian Harriss,Stanly Johnson,《全能记者必备》(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5.William C.Gaines,《调查性报道》(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6.Dorothy A.Bowles,Diane L.Borden,《创造性的编辑》(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7.Carole Rich,《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施拉姆等,《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8
《传播学论文选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0
张文俊编著,《当代传媒新技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桂敬一编,《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新华出版社2000
黄升民、丁俊杰,《国际化北京下的中国媒介产业化透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❽ 请问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参考书目有哪些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参考书目:
《新闻理论十讲》 作者:陈力丹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学概论》 作者:李良荣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作者:刘海龙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 作者:郭庆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作者:沃纳·赛佛林 出版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时评写作十讲》 作者:曹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 作者:傅玉辉、卡罗尔·里奇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报道写作:理论、方法与技术》 作者:刘冰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创造性采访》 作者:肯.梅茨勒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舆论》 作者:李普曼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作者:丹尼斯·麦奎尔、崔保国、 李...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作者:E.M.罗杰斯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公共关系学》 作者:廖为建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 作者:石义彬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 作者:洛厄里(Shearon A.Lowery)、...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作者:(美)巴兰(Raran S.J.),(...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社会研究方法》 作者:风笑天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从聚英考研网可以查到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的以上参考书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