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宣言两种错误

创造宣言两种错误

发布时间:2021-10-16 06:21:09

❶ 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中的错误观点又哪些

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辨别和筛选,只要抓住原文中五个“有人说”段落的中心句,按题目的要求把它摘取下来写进答题处就行了.再如:《长城》第21题第一问,“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只要能根据第2-7自然段的内容,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就能抓住第3、5、7段“所以我说”后面揭示文章段落主旨、观点、情感的中心句,得出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①凄婉的历史,②民族封闭的象征,③文化愚钝的标志.
当然,有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不合答题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其他信息,这就要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再以上述两题第二问为例.《创造宣言》第21题第二问要求回答“作者批评错误观点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不超过12个字)”.原文的结论在第11自然段,有21个字,这就要压缩主干,抽取要点,概括复述:“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长城》第21题第二问:“作者又是如何看待现实的长城?”作者对长城现实的看法,与四面八方亿万游人的描写结合在一起,没有独立成段,回答较难一些.但是只要认真阅读,你就能从“现在你敞开胸襟了”、“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等语句中,归纳出现实长城的开放,从“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呀,长城!”的语意中,体会出作者在看待现实长城时的自豪与自信.

❷ 求关于陶行知的《创造宣言》的阅读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创造宣言(节录) 陶行知[注]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来崇拜。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美术家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
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 产生了《正气歌》。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布竟能在水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即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知。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卡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可是鲁印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呢!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可化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通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 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注]陶行知(1891-1946),中国现代教育家
1、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解答:五种错误的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
作者得出的结论: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
22、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解答:“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23、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解答:教育的最大成功: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敢于创造,②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标,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⑤要鼓励学生创造,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⑦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
2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合于交响曲之节奏”,是说集体创造活人之塑像应遵循相互合作与协调原理。
B 作者引用歌德的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着重证明惟有大无畏精神才是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
C “走两步退一步”隐含着创造之路虽有曲折坎坷,但还是要不断前进的意思。
D “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意指创造之神往往钟情于勤奋而勇于奉献的人。
E 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马里创造理论的和创造技术。
F 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解答:BE

❸ 职高语文《创造宣言》课后练习第一大题怎么做问题是文中批评了五中“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分别找出

自己找

❹ 《创造宣言》举例论据的特点

《创造宣言》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4.领会自专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属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教学重点】;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2.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3.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2.引导学生了解运用典型事例驳斥错误观点的方法;3.引导学生

❺ 根据《创造宣言》这篇文章,并结合自身情况,谈谈自己想要创造需克服哪些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创造宣言(节录) 陶行知[注]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来崇拜。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美术家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
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 产生了《正气歌》。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布竟能在水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即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知。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卡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可是鲁印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呢!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可化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通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 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注]陶行知(1891-1946),中国现代教育家
1、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解答:五种错误的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
作者得出的结论: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
22、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解答:“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23、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解答:教育的最大成功: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敢于创造,②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标,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⑤要鼓励学生创造,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⑦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
2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合于交响曲之节奏”,是说集体创造活人之塑像应遵循相互合作与协调原理。
B 作者引用歌德的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着重证明惟有大无畏精神才是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
C “走两步退一步”隐含着创造之路虽有曲折坎坷,但还是要不断前进的意思。
D “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意指创造之神往往钟情于勤奋而勇于奉献的人。
E 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马里创造理论的和创造技术。
F 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❻ 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中的错误观点又哪些非常非常紧急啊!!!

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辨别和筛选,只要抓住原文中五个“有人说”段落的中心句,按题目的要求把它摘取下来写进答题处就行了。再如:《长城》第21题第一问,“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只要能根据第2-7自然段的内容,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就能抓住第3、5、7段“所以我说”后面揭示文章段落主旨、观点、情感的中心句,得出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①凄婉的历史,②民族封闭的象征,③文化愚钝的标志。
当然,有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不合答题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其他信息,这就要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再以上述两题第二问为例。《创造宣言》第21题第二问要求回答“作者批评错误观点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不超过12个字)”。原文的结论在第11自然段,有21个字,这就要压缩主干,抽取要点,概括复述:“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长城》第21题第二问:“作者又是如何看待现实的长城?”作者对长城现实的看法,与四面八方亿万游人的描写结合在一起,没有独立成段,回答较难一些。但是只要认真阅读,你就能从“现在你敞开胸襟了”、“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等语句中,归纳出现实长城的开放,从“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呀,长城!”的语意中,体会出作者在看待现实长城时的自豪与自信。
《创造宣言》第23题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一问若选原文中的话回答:“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就只答对了一半,因为“成功”包含师生两个方面的因素。作者的观点很全面,很明确,强调的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第二问综合性很强,七个答案要点几乎分散在全篇文章之中,只有吃透原文,在忘“形”中得“意”,才能在文章中找到根据,才能概括出“注意”的要点。
《门》第21题: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要回答:“开门”和“关门”的含意是什么,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须通观全文,先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再加以分析概括。文中与“开门”和“关门”相关的句子不少,但直接阐述“开门”和“关门”含意的段落在文章的六、七、八段,特别是文章的第六段。问题出自文章的第一段,答案却主要出自文章的第六段,这就增加了解答21题的难度,要求考生通过快速阅读,迅速清理文章的脉络,迅速找出相关信息。相比较而言,“关门”的含意好归纳一些,因为文中说道“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可以直接概括出:“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而关于“开门”的含意,相关的句子很多,不易抽取,但是可以参照归纳“关门”的含意,平行比较,得出答案:“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
象这样高度综合的答案,如果仅局限于一个语段是根本不行的,这就要求考生能真正读懂作品,进而和文本作深层对话,在对话中寻求理解。要是考生少了这一过程,做出的答案就会捉襟见肘,丢三落四。
在阅读中忘“形”而得“意”,有时还需要借助阅读者自己的一些生活体验,在二度创造中搜寻答案。比如茅盾的《大地山河》的第三题: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给带给人怎样的不同的感受?
做这个题目当然可以从原文“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从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里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中找到相关答案。
问题是,在回答这一题时,如果南北的考生能结合自己平时踏雪的感觉,注意观察就会理解到南北由于天气温度的差异,雪的厚度和硬度都是有区别的,那么人踩在上面的感觉就不会一样的。稍一思考,便容易得出结论: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同时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
阅读中忘“形”而得“意”,是需要仔细品味的。在品味中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深义。比如孙梨的《老家》的第二题就这样设问的: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对这样的问题就要仔细地来品味相关段落的文字了。文章第九段作者对老家的回忆:“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品品这一段深情而干净的文字,作者主要运用的是白描手法,没有华丽的辞藻,以朴素的语言写了作者对家乡深深思念的真情。这一段描写,睹物伤情,抚今追昔,大有物是人非、深沉凄凉之感,成功地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气氛。品味到了这一步,得出正确答案也就水到渠成了。
再比如陆文夫《快乐的死亡》一文中的第三题这样来问:本文“快乐的死亡”是单对作家而言的吗?对其他的人有什么启迪作用?要成功回答这一题,也是需要仔细品味的。只要稍有常识,就会知道杂文很少就事论事,一般都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如果真正读懂了短文,就不难得出结论:“快乐的死亡”绝不单是对作家而言,对其他行业的人也一定会有启迪作用。启迪我们不要热衷于表面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要踏踏实实搞好本职工作,做出实际业绩来,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自己的本职工作反倒无暇顾及,毫无成绩而言,那就是“快乐的死亡”。
总之,阅读理解中先要得“形”(把握文章大概),再忘“形”(由表及里深入到作品的深层),进而得“意”(品味到作品的内涵和主旨)。

❼ 谁看过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作者重点强调的是什么

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辨别和专筛选,只要抓住原文中五属个“有人说”段落的中心句,按题目的要求把它摘取下来写进答题处就行了.再如:《长城》第21题第一问,“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只要能根据第2-7自然段的内容,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就能抓住第3、5、7段“所以我说”后面揭示文章段落主旨、观点、情感的中心句,得出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①凄婉的历史,②民族封闭的象征,③文化愚钝的标志.
当然,有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不合答题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其他信息,这就要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再以上述两题第二问为例.《创造宣言》第21题第二问要求回答“作者批评错误观点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不超过12个字)”.原文的结论在第11自然段,有21个字,这就要压缩主干,抽取要点,概括复述:“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

阅读全文

与创造宣言两种错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