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多元价值观
对话人:于晓风(文学院2000级研究生)
毛瑞鹏(国政学院99级本科生)
孔 亮(文学院2000级研究生)
孔: 讨论价值观的问题对我们这个时代来说似乎是个略显古老的话题,但它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讨论“我们这代人”无法避免价值的追问。有一种说法认为80年代是一个“价值重建”的时代,而90年代以来,价值却“迷失”了。对这一看法,应该如何理解呢?
毛:我们这个时代已不再大张旗鼓的谈人生价值了,但是否意味着这就是一个价值迷失的时代呢?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已不再灵魂深处闹革命了,也不再每日反省自己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了,但是否意味着我们这代人是价值迷失的人呢?恐怕不能这样看。
就以人生价值观而言,过去认为个人从属于社会,所以个人应当把社会的价值要求作为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因此,人的真正价值理所当然的是奉献。正是在这一明确的价值规范中,我们走过了整整三十年,对社会的无私奉献成为判断个人价值大小甚至有无的唯一标准。但是社会的价值是什么,社会的目的是什么,社会如何满足人的要求,这些问题则不被关心,甚至本身就是禁区。在那个严格、统一的规范之下,人们只是如同工具般的被使用,那里还有我们所说的人生价值,
人活着,意义何在?该由谁来做主?是社会吗?是领袖吗?是邻里吗?都不是。只有人自己才能决定我为了什么而活着。这就是人生价值判断主体的界定问题,在那个“个人侏儒化”的时代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实际上是社会价值的翻版,而根本不是人的价值。因此,只有有了“独立的人”,才可能有价值的存在。在真正确立人之独立性、养成尊重个体差异的氛围之前,谈论人生价值是什么都是无稽之谈。
当我们走过了那个时代后,我们正在确立人的前所未有的地位,人的要求得到重视,人的利益得到保护,人的个性得到尊重,而这一切又都仰仗于人的价值观的重新确立。因此怎么能说这个时代人的价值观迷失了呢?我们这个时代,人的价值观不是迷失了,而是表现得多元了,以至于我们有点儿看不懂了。但这种多元是以人的差异为基础的,因此它也是不会因为我们的好恶而改变的。
于: 我也赞同“价值多元化”的观点,这种多元化是与时代的多元化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当代中国青年,尤其是城市青年,越来越处于一个具有最大选择空间的环境之中。在这种环境中,新与旧、保守与开放、民族性与现代性交织在一起,增加了他们选择的机会。
同时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压缩”,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价值模式都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呈现,表现为价值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的进程和发展。比如说,尽管我们还处在现代化进程之中,但发达国家在高度现代化之后才出现的后现代价值观却已在当代中国青年中出现,因而是“早产”的。这种“早产”的后现代价值观,一方面将发挥它的正功能-------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在构筑现代管理体制的同时,注重尊重人性、个性和鼓励人的潜能和创造性的发挥;但另一方面,它又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效应,如过早的重视消费、享受,而忽视生产、奋斗和创造等。这都可看作价值多元化的或积极或消极的结果。
孔: 多元化也可视为价值主体凸显的结果。在很长的时间里,个体被巨大的意识形态所笼罩,自身的特征与个性显露不出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体真正成为价值的主体,不同主体的需要就使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倾向。具体到我们这一代人而言,由于正处于青春发育 期,本身就充满着矛盾和困惑。美国心理学家G8729;S8729;霍尔就曾经把青少年发展的特征概括为十个相互矛盾的方面,诸如“自尊和卑谦并存”、“孤独感和归属感并立”、“保守与激进之间穿梭”、“自私与利他轮替”等等。这种生理、心理上的特点也会对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产生重要影响。
于: 是的。九十年代曾进行过一次关于青年一代的价值观的大规模调研,结果发现青年人在自我意识、伦理道德、就业和生活观念以及婚姻和性观念等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传统与现代意识并存的两重性。比如,他们的现代性往往表现在某些表层的、外观的部分,如消费方式、衣着打扮、流行文化等,而涉及到某些价值观念最深层、最根本的部分,青年人的传统色彩还是相当浓厚的。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青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矛盾性肯定是一个主要方面。
毛: 也就是说,价值的多元化是时代与个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它的实质就是容纳不同的价值标准与追求。比如说80年代,人们还是更多的讨论一些涉及理想主义、终极价值目标的话题多一些,而我们这一代人则更多的追求一种务实的、更能体现个性和自我价值的目标。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选择的趋向,而无所谓“价值重建”或“价值迷失”,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与追求,应该受到理解和尊重。
孔: 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是否还要倡导一种“主导价值观”呢?
毛: 这要看所谓的“主导价值观”是如何界定的。如果仍然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主导,仍然力图用某种统一标准来规范价值的选择,那当然是不可取的。但如果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所倡导和使用的某种统一的价值观念,比如提倡传统美德、终极观念等,还是应该存在的。毕竟,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也应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而这种导向往往又是传统的、保守的东西多一些。但它也仅仅是个导向作用,不能试图以此规范与压制学生。当然最好不要叫“主导价值观”,容易引起误会。
于: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导向应该更多的起到一种平衡、沟通的作用。就象文化的传播,往往社会上有自己的文化系统,而青年则形成一种次文化系统,学校的教育就应该沟通和平衡这两种系统,使之具有对话的可能。对于价值观也是如此,我们这一代人所追求和信奉的价值观念肯定要前卫一些,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会有很大不同,也需要学校的教育来平衡与沟通。目前教育的误区是离我们这代人的价值观太远,而是板起脸来训人,根本无法交流,更何况平衡、沟通?
孔: 看来,面对一种价值多元化的趋势,就象面对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只是我们这代人,也包括我们的社会、教育等多方面都要去深入思考并不断的适应。
『贰』 多元性 创造性 以人为本 怎么翻译成英文,谢谢
多元性 Pluralism
创造性 Creativity
以人为本 People first
『叁』 什么是多元化,多元是什么意思
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比如烟草品牌红塔山做地板、空调品牌春兰做汽车、家电品牌海尔做医药这就是多元化。
社会的多元化指性别、种族、民族的不同组合;学习的多元化指跨学科……多元化的反面是专一化或单一化。
在一个专业环境里保持多元化意味着更多。它可以应用到教育、思维方式、婚姻状况领域和几乎任何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辨认的差异。
在这种前提下,我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文化多元化的前提。
多元中的每一元趋于成熟;多元文化之间可以平等的学习和讨论;多元文化有共同遵从的基本原则;基于人的发展的价值评判。
任何一元文化都服从于个体人的自由选 择和个体人的幸福的考虑;以人的进步为社会进步的衡量标志;多元文化共同致力于人类进步和人的自由和幸福的。
实现没有任何特殊的一元文化;任何一元文化都是可以讨论的;不立足于人的发展的伪文化没有生存空间;任何一元文化都是该文化主体中人的自由选择和讨论的结果。
(3)创造多元扩展阅读:
多元化的意义:
多元化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是指高等教育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反映在对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上的多元化。
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评价的多元系统,反映在评价的内容、过程、方式、方法、手段及其管理等环节的多样性。
建立多元化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因材施教发展和学生个性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发展的需要。
因此,多元化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构建科学的课程考核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多元化
『肆』 拥抱多元文化,才能创造精彩人生
有些事既然曾经存在过,又为之付出过那么丰盛的情感,为何要忘记呢。专
很多东西,想要忘记,就属是逃避。而有些东西真的要释怀,也只有面对可以起到作用。我们逃到另外的世界,抓住另外的人,沉浸另外的事情,但那份过去仍旧存在。
不如静下心来,回忆一遍开始和过往,细数与那个人的一步一步,然后告诉自己,得与失毫无意义,一个结果不会另我们否定之前的所有,如果得到过快乐,就算得到更多的是痛苦,对我们自身来说,也不会是毫无意义的。一切可以面对,我们才能平静,并且面对以后的生活。
曾经的记忆我还会记得,只因为那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因为不完美而完美,因为疼痛我们才能成长,这些听来浮夸,但只有自己走过来再回头望才会了解。
不要刻意忘却,勇敢面对,并且珍惜人生的这段经历。
『伍』 谁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又叫“多元智能理论”。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个体的智能是单一的、可量化的,而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陆』 如何构建多元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
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其关键是形成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产生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协同创新的主要特点有两点: (1) 整体性,创新生态系统是各种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简单相加,其存在的方式目标功能都表现出统一的整体性;(2) 动态性,创新生态系统是不断动态变化的因此,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是:企业、政府、知识、 大学、研究机构、 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旨 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柒』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特点及其意义还有它的产生
“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格局和特色。不可割裂 “多元”与“一体”的内在关联性。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避免割裂“多元”与“一体”的关系。
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但它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
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 ,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捌』 时空穿越能让我们创造一个多元宇宙,为何说确实属实
关于我们人类的一个科学一直在不断的进步当中,我们现如今的一个文化社会也在同步进行当中日常,这时候有着很多人会把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些科学报刊当中的一些理论运用在我们编辑小说当中,而这样出版的小说被我们称为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对于我们一些科幻爱好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产品。那么关于科幻小说中的时空穿越,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到达过去或者未来。时空穿越能否让我们创造一个多元世界,为何这样的说法确实属实?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三、时空穿越本身来说的话,我们还是太远了。最后就时空穿越本身这一情况来进行简单讨论的话,还是距离我们日常生活太远的,我们人类的技术不能达到这样的一个场景。就算有一天能完成,就像复仇者联盟四中那样对于未来的一个改变或者过去,这是一个非常出乎意料的一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