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荷马创造

荷马创造

发布时间:2021-10-15 10:31:42

⑴ 荷马史诗是如何发展的

关于荷马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有的人说确有其人,而另外一些人说实际上并不存在荷马这样一个人,他不过是一些行吟诗人的集体的代名词。有一点我想我们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像这样规模巨大的史诗靠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这种经验在我们中国的文学史上也有,比如说《水浒传》,经过胡适先生和其他学者的考证,它是经过了一个很漫长的时期,一点一点积累,最后是由施耐庵来把它集大成的。同样荷马史诗也是经过了几百年的积累,而后,可能有这样一个人把它集大成,形成了现在的史诗文本。这是西方文学史上不断在探讨的一个问题。关于荷马的史诗,传说中有很多部,被确认为荷马作品,最重要的有两部,一部叫做《伊利亚特》,中文名字也有翻译成《伊利昂纪》,另外一部叫《奥德赛》,中文也有翻译为《奥德修纪》。两部史诗都是24卷,《伊利亚特》是15693行,《奥德赛》是12105行。《伊利亚特》主要写的是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的最后51天,以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作为主要的情节,用艺术幻想的方式,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习等等各方面的状况,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雄大活泼的人物。《奥德赛》写的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奥德赛在返回自己故乡的路上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而他的妻子在故乡等待他的20年当中,拒绝了许许多多的求婚者,保持了自己对于丈夫的忠贞,而且派了自己的儿子去寻找丈夫。当奥德赛历尽了艰难险阻和儿子会合后,一起设计惩处了那些不断骚扰他妻子的求婚者。关于这两部史诗,可以从多方面加以介绍。文学艺术作品,最主要的价值要看它是否能够艺术地塑造人物,揭示人物的心理,艺术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荷马史诗最主要的成就,它所以被称为西方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主要就在于它塑造了一批非常丰满的。具有重大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人物。我们下面就举出《伊利亚特》的主人公阿喀琉斯来作一简单介绍。

阿喀琉斯是爱琴海女神忒提斯和人间的国王佩琉斯结合生下来的孩子,他有着太阳神般的鬈发、刚直的鼻子和坚强的下巴以及魁梧有力的身躯和非常高强的武艺;他有一种渴望战斗冒险的英雄性格,刚生下来的时候他的母亲得到了先知的警告:你的儿子要么默默无闻而长寿,要么在战场激战中早天。作为母亲当然希望儿子活得长,所以当特洛伊战争爆发时,希腊的男子都要到前线去打仗时,忒提斯就把阿喀琉斯化装成女孩子,让他混在女孩子中间,想用这种方法躲过这场战争。但是俄底修斯(奥德赛)是一个智者,到了女孩子群里一下子就把阿喀琉斯认出来了,这样阿喀琉斯就不得不上战场了。母亲很悲伤,但是阿喀琉斯很高兴,他义无反顾地跟着俄底修斯上了战场。他武艺高强,在战场上连连获胜,以至于特洛伊士兵一听到阿喀琉斯的名字,一看到阿喀琉斯的铠甲出现,就心凉胆战、魂飞魄散。可以说,阿喀琉斯是希腊联军中最重要的、出色的将领。

当他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被特洛伊人杀死以后,他愤怒至极,这时候他表现出来的不只是勇敢,而且带有一种残暴,他一路杀将过去,尸体堆积如山,把克珊托斯河的河道都给堵塞了。这时候河神站出来说,阿喀琉斯你不能这样乱杀人,阿喀琉斯不由分说,挺起长矛对着河神就刺过去,吓得河神惊慌逃窜。当杀死他朋友的特洛伊将领赫克托尔出来和他两阵对决的时候,赫克托尔说我们可不可以立一个约:如果谁杀死了对方,不要凌辱他的尸体,把他的尸体送还给他的家人。阿喀琉斯不由分说挺着长矛刺过去。他杀死了赫克托尔,赫克托尔在临死前再一次哀求阿喀琉斯不要凌辱他的尸体,阿喀琉斯根本不听,把赫克托尔的尸体拴在马后,绕着自己朋友的尸体跑了三圈,然后把他解下来,让周围的将领每个人上去戳一枪,戳得赫克托尔的尸体千疮百孔,而且他下令暴尸三天。这里我们看到阿喀琉斯渴望战斗、渴望冒险,在他愤怒的时候甚至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残忍。所以黑格尔讲了这样一段话:

关于阿喀琉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荷马所写的其他人物性格也是如此,例如,俄底修斯、第阿默德、阿雅斯、阿伽门农、赫克托尔、安竺罗玛克,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所以我们说,荷马史诗的创造者有理由骄傲地宣布。他们创造了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人”。

⑵ 荷马史诗中的众神是基于哪些因素被创造出来的

荷马史诗是一部纯粹的英雄主义和神话主义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它的两部曲。伊利亚特把笔墨集中于众英雄齐心协力冲破万难攻下特洛伊城的经过,众英雄形象鲜明、气质各异,其叙事结构宏大,气势浩荡。奥德赛则集中叙述了主人公奥德赛回家的经过与他的儿子帖雷马科的寻找父亲以及二人报仇的经过。?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史诗所着力刻画的英雄人物身上大部分既洋溢着氏族英雄的气概又显现着早期奴隶主的意识。?
阿基琉斯勇猛过人,锐不可挡;他能够顾全大局,不计前嫌,毅然出战;他爱憎分明,因好友的阵亡而悲痛欲绝,杀死对手后又将其拖于战车后以泄愤。这些都体现了他英雄主义的本色。可是他因为个人利益蒙受了损失就拒绝参战,并且为了显示自己的重要地位而不愿和解,最终导致了希腊军队的重大伤亡,这种易怒与任性正显示了他身上所具有的氏族贵族的个人意识。
相比之下,赫克托尔更具有英雄主义气概和集体主义精神。他预感到城邦将被摧毁,自己将要阵亡,妻子将沦为奴隶。可是他毅然代父上阵,身先士卒,最后血洒疆场。《伊利昂纪》中对于赫克托尔辞别妻子出战和阵亡后全城为其举哀的场面的描写加重了这一形象的悲剧色彩。?
奥德修斯是荷马史诗中奴隶主特征最明显的一个人物。他是伊大卡王,又是希腊军中智勇双全的将领。他具有作为奴隶主的各种品质和才干。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他具有百折不挠的勇毅,虽历尽磨难仍一心要返回家乡;他对爱情专一,抵制住了女神们的种种诱惑最终回到了妻子身边;他关心下属,同情奴隶,受人爱戴。同时,他也有虚伪狡诈的一面,对不忠的家奴也极其残忍。?
由此可以看出,史诗在竭力渲染各个英雄人物高贵品质的同时,并没有回避他们的缺点,有时甚至还是严厉的批评。所以,一直以来,人们还把荷马史诗看作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躯。?
应该说,作为一部古希腊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形成的作品,史诗中的贵族化倾向是难以避免的。在当时,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贵族与平民日益分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个人财富不容侵犯逐渐被当作一种社会准则。贵族们为集团既得利益而奋勇作战更被看作是一种至高无尚的高德。史诗所着力刻画的一个个英雄形象也正是这些部落贵族的代表。他们的思想不仅代表着一种积极乐观、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更代表着与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相匹配的社会道德规范。?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它的两部曲。伊利亚特把笔墨集中于众英雄齐心协力冲破万难攻下特洛伊城的经过,众英雄形象鲜明、气质各异,其叙事结构宏大,气势浩荡

⑶ 哪两项著作被认为是荷马创作的

奥德赛和伊利亚特被认为是荷马创作的 。

大约公元前9~前8世纪,荷马出生在古希腊爱奥尼亚。他自幼双目失明,但听觉异常灵敏,且有一副好嗓子。8岁时,出于爱好也是为了谋生,他跟从当地著名的一名流浪歌手学艺。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荷马成了一名十分出色的盲人歌手。

老师去世后,荷马背着老师留下的七弦竖琴独自一人到各地卖艺。他四处漂泊,几乎踏遍了希腊的每一寸土地。每到一处,他一边弹琴,一边给人们吟唱自己创作的史诗。他的诗在七弦竖琴的伴奏下,美妙动听,情节精彩,很受人们的欢迎。

几年下来,荷马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其他歌手见荷马的史诗那么受欢迎,也争相传唱。这样,荷马的史诗便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到公元前6世纪中叶,雅典城邦的统治者组织学者把口头流传的荷马史诗整理成文字,就是现在人们读到的《荷马史诗》。

(3)荷马创造扩展阅读

早在古希腊时代,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肯定荷马是两部史诗的作者,直到18世纪初,欧洲人仍然认为荷马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一位远古的伟大诗人。

在18世纪初年,法国僧正多比雍与维柯则率先发难。他们认为,此前人们一直笃信不疑的荷马并不存在,他只不过是希腊各族说唱艺人的总代表,而不是一个人,两部史诗前后相隔数百年,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之作。这一新的观点,可谓石破天惊,迅速在西方学术界引起轰动,“荷马问题”骤起。

⑷ 《荷马史诗》的作者究竟是谁

《荷马史诗》由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组成,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和迈锡尼文明。它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而且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东西。正是这样一部巨作使人们产生了怀疑:《荷马史诗》真的是荷马写的吗?如果是,那他又是如何独自一人完成这部巨作的呢?

鉴于《荷马史诗》内容浩大广博,许多学者认为《荷马史诗》最初可能只是乐师关于古代传说的口头文学,由荷马整理成册。因此,荷马并不算是《荷马史诗》的真正作者。

而且,公元前7世纪(或公元前6世纪)留下来的一首古诗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荷马是)住在契奥斯岛(爱琴海中一个岛)的一个盲人。”一个盲人就更不可能完成《荷马史诗》这样浩大的写作。

人们已经确定,荷马是古希腊在公众场合表演吟诵诗歌的人,即古希腊人所称的“吟唱诗人”。而且,《荷马史诗》中一些段落,很有短诗的味道;诗中若干事件发生的时代似乎比其他部分更早,充分表明《荷马史诗》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由很多“作者”创作完成。

美国学者帕里又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这部史诗,发现史诗具有一整套程序化的语句。这些程序化的用语符合配乐咏唱的古希腊诗歌的特有规律,也便于在没有文字的条件下口头传诵和即兴创作。而如此大量而固定的程序用语,显然不能出自一个诗人的创造。

同时,人们发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语调和主题差异也较大。比如,《伊利亚特》描写的主要是发生在几日内的事,且强调战阵军功;而《奥德赛》所述事迹则长达10年之久,它专写幻想和神仙魔鬼。

因此,德国学者基希霍夫、英国史家格罗特等人认定:两部史诗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古老的神话传说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故事是它最原始的素材,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经过许多民间诗人的增删、修饰,最后由一位大诗人(如荷马)进行加工整理而成,这种说法已日益为学术界的人所接受。

但至今为止,人们对《荷马史诗》及其作者的研究与争辩还未停止。

⑸ 荷马史诗 荷马式的比喻 例子

1、用自然景象作比喻的,如描写阿喀琉斯盾牌时说:

“他拿起了那面厚重的盾牌,远远地射出光芒,好像是月亮,又仿佛是水手们在海上被逆风从家乡飘进鱼游的大道时回首望见的那荒凉高原上农场的火光。”

2、用狩猎作比喻的,如墨涅拉俄斯看到赫克托耳冲过来时,拔脚逃跑,诗中是这样描写的:

“墨涅拉俄斯丢下尸体,掉头就跑,但是他走一路跑一路止不住地回过头去看,就像一头雄狮,被牧人们和他们的猎犬拿着枪从羊栏里赶出来,心里不免带着几分恐惧,可是他实在不太愿意离开那个农场。”

3、用农事作比喻的,如诗中对墨涅拉俄斯杀死欧福耳玻斯的描写:

“现在一切都浸饱鲜血了,他就像一棵幼树一样躺在那里。就像一个园丁拿了根橄榄树的秧,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栽种着,让它可以更多地吸收水分,那根树秧长成一棵姿态优美的幼树,在阵阵微风中摇曳着,并且已经开出白花了。”

“谁知有一天,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把这棵幼树连根拔起,直挺挺地倒在地上了。”

(5)荷马创造扩展阅读:

“荷马式比喻”是描写性的比喻,上述例子都足以说明这一点。荷马史诗中还使用了—些固定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强调、突出人物的外部特征,如头盔闪亮的赫克托耳、牛眼睛的赫拉、闪眼的雅典娜等,为世界文学史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荷马史诗中的诗句语言流畅、优美、自然,比喻生动形象,常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喻人,这种方法被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荷马史诗是用质朴、流畅的口语写成的,因而具有明显的口头文学特征。

诗人善于使用比喻,整部作品有180个。这些比喻多数取材于大自然的景象、狩猎以及农事等方面,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和激发联想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当时文学还不善于用环境描写的手法,因此这种比喻既可以增强读者的现实感,又能够收到形象化的效果。

⑹ 荷马史诗的 故事

荷马史诗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 《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加米农和勇将阿溪里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围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将阿溪里愤恨统帅阿加米农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好友战死,乃复出战。特洛耶王子赫克托英勇地与阿溪里作战身死,特洛耶国王普利安姆哀求讨回赫克托的尸体,举行葬礼,《伊利亚特》描写的故事至此结束。 《奥德赛》叙述伊大卡国王奥德赛在攻陷特洛耶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奥德赛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始得归家。当奥德赛流落异域时,伊大卡及邻国的贵族们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罗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最后奥德赛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复了他在伊大卡的权力。 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古希腊上古时代的历史也都是以传说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记忆之中的,稍后又以史诗的形式在人们中间口耳相传。这种传说和史诗虽然不是真正的史学著作,但是它们保留了许多古代社会的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可以说它们已经具备了史学的某些功能和性质。它们直接孕育了古代希腊史学。 《荷马史诗》记载了古希腊先民在同异民族的战争中和同大自然的斗争中所创造的英雄业绩。它分为两部分:一是《伊里亚特》(Iliad),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经过;二是《奥德赛》(Odyssey),描写了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及其沿途所见所闻。 《荷马史诗》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体希腊人记忆中的历史。特洛伊战争结束以后,一些希腊城邦的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就将希腊人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胜利的经过编成歌词、在公众集会的场合吟唱。这些故事由民间歌手口耳相传,历经几个世纪、经过不断的增益和修改,到了荷马手里被删定为两大部分,成为定型作品。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当皮西特拉图(Pisistratus,约公元前605年~527年)在雅典执政时,它才被最后用文字固定了下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荷马史诗》,是公元前3至2世纪由亚力山大里亚的学者们编订过的作品。 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s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诗中的内容描写都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统,就是具有神所赋予的力量他们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往往就能够决定历史的变化方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史诗所宣扬的是一种英雄史观。只不过 英雄史诗中表现出来的

⑺ 荷马史诗开创了哪些文学传统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荷马
它是任何人谈到西方文学的时候都绝不可能避开的一个话题;它是所有类型的西方文学的先驱,时至今日基于它的写作仍是西方作家常采取的策略;它可能稍显无聊,但它展现了一幅真实的古希腊城邦生活图景,那些先民的原始而朴素的思想穿越两千五百年的时空,在今天展现在每一个地球人的眼前。它是荷马史诗。
如果你想深入解析任何一位西方作家,你必须先读荷马史诗。作为西方叙事文学的开创者(当然少不了《吉尔伽美什》),《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我们统称这两部史诗为“荷马史诗”,因为传说中这两篇史诗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伟大诗人荷马)为后世的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无数的事件模式。我首先注意到的是神性,神力对现实世界的干涉以及神与人的交往构成了荷马史诗中不少故事情节的推动力。从史诗的开头我们就能发现神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歌唱吧女神,歌唱裴琉斯之子阿基琉斯招灾的
愤怒,它给阿开亚人[1]带来了无穷尽的痛楚,
把众多豪杰强健的魂魄打入了哀地斯的冥府,
而把他们的躯体作为美食,扔给狗和各种
兀鸟,从而实践了宙斯的意图——开始吧,
从初始的那场争斗,卓越的阿基琉斯和
阿特琉斯之子、民众的王者阿伽门农闹翻分手。
(《伊利亚特》1.1-7)
[1]指希腊人。

这段短短七行的选段中,已经出现了三位神祗的名字。开头的“女神”指的是缪斯——希腊神谱中的诗乐之神——诗人在展开自己的叙述之前先要提及她的名字,以说明史诗不是他个人的创作,而是神给他以无尽的灵感。这已经成为荷马史诗中一种程式化的表达。在后文的表述中缪斯的名字也常常出现,比如作者叙述阿开亚联军参战人员时就以这样的诗句开头,《奥德赛》的开头也有类似的表述:

告诉我,缪斯,你们居家奥林匹斯山峰,
女神,你们总是在场,知晓每一件事由,
而我们却不解其情,只能满足于道听途说的传闻。
告诉我,谁是达奈人的王者,统领他们?
(《伊利亚特》1.484-487)

告诉我,缪斯,那位聪颖敏睿的凡人的经历,
在攻破神圣的特洛伊城堡后,浪迹四方。
他见过许多种族的城国,领略了他们的见识,
心忍着许多痛苦,挣扎在浩淼的大洋,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使伙伴们得以还乡。
但即使如此,他却救不下那些朋伴,虽然尽了力量:
他们死于自己的愚莽,他们的肆狂,这帮
笨蛋,居然吞食赫利饿斯的牧牛,
被日神夺走了还家的时光。开始吧,
女神,宙斯的女儿,请你随便从哪里开讲。
(《奥德赛》1.1-10)

第一段选文中同时把死亡比作“打入哀地斯的冥府”,把一系列悲惨的事件归结为“实践了宙斯的意图”,更能显现出作者创作时笃定的“人事不能脱离神而存在”的思想。任何大事的成败都少不了神力在背后帮助,荷马史诗中的人虽然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但是他们的命运在这个意义上是完全掌握在神手中的:神的力量远超凡人,凡人根本不可能有反抗神谕或者对抗神的行动的机会。神在主导人物命运的时候常直接介入人物的争斗,改变原来事情的走向:

然而,墨奈劳斯,幸福和长生不老的神祗没有
把你忘怀,尤其是宙斯赐赏战礼的女儿,
其时站在你的面前,替你挡开锐利的飞箭。
她动作轻快,将箭矢挪离皮肉,改变落点
(《伊利亚特》4.127-130)

如这样的神改变枪矛或者箭矢落点的例子在《伊利亚特》冗长的战斗描写中多如牛毛,凡是读过这些场景的读者一定对神的从中干预深有印象。神还可以装扮成凡人的样子来帮助或迷惑凡人(如赫克托耳被阿基琉斯杀死的一段),他们秉承命运(倒不如说是宙斯的“金天平”)做事,将成功的荣耀或是死亡的痛苦降临在不同英雄的头上。两部史诗中几乎没有人反抗神的例子——仅有的例子都以人失败而告终。希腊人对他们虚构出来的奥林匹斯山巅的神灵抱有极端敬畏的态度,也许后世人(尤其是现代人)看到他们这样一种近乎痴狂的崇神文化都会感到吃惊和不理解。我想古希腊的神话起源于人类对未知的恐惧,虽说古希腊文明灿烂辉煌,但是在他们那个年代人类掌控自然的能力终究有很大的局限,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生老病死他们都根本没有能力抵抗。在遇到这种事件的时候人会尝试寻找一个能够依靠的实体,试图凭借这个实体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设想你在考试发卷前很紧张,你可能会采用默念某样东西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这其实和古希腊人遇到的情况很类似——然后世界的原始部落就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某种对虚构力量的崇拜。有的部族选择崇拜图腾,有的部族把注意力转向日月星辰,有的部族有动物崇拜的习惯……而这些崇拜在漫长的原始岁月里会发展为一种支配人类行为的力量,由于对自然对未知的恐惧,人类会自动跳进自己为自己创造的神学的樊笼里。这样一种对神的至高无上的服从在欧洲的历史上屡见不鲜,中世纪这一欧洲的黑暗年代就是最好的例证;直至十九世纪,宗教的力量在工业化浪潮仍未普及的诸多农村地区和落后国家中仍处于最高地位,该时段俄罗斯的文学作品几乎无不和宗教扯上关系或干脆把宗教作为写作的主题之一。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古希腊人把它创造出来,然后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它被传到地中海沿岸,随后是欧洲各地。因此,在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诸多因宗教而起的争斗也就不难理解原因了。
对于我们这些中国读者而言,这种过分虔诚的宗教信仰会更难被我们理解和接受。中国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有过教权大于皇权的时代,中央集权的统治和儒家的思想才是我们一脉相承的能与欧洲的宗教传统相比的东西。中国人整个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观念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儒家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警句,来自于孔孟远见卓识的创造,而非对某种特定宗教的信仰。我觉得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抱着接受的态度——文化背景的差异固然会造成诸多阅读上的不便,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影响同为人类的他们创造的同样灿烂辉煌的欧洲文学。
除了宗教之外,一些在荷马的年代已经被创造出来的写作主题也值得我们关注。虽然这些题材在今天的叙事文学中已经几近于被“写烂”的状态,但我们不能忘记在先民的年代每一种基本题材的创造都是文学上一个巨大的突破。《伊利亚特》所描述的特洛伊战争本来就是由争夺美女海伦这一简单原因而起,阿伽门农这一伟大人物的撒谎更导致了《伊》开篇的激烈的争斗,于是心存愤恨的阿基琉斯在之后的战斗中迟迟不帮助阿开亚联军,导致特洛伊军队一度杀到阿开亚人的海船前。(以下的选文中前两段是阿伽门农的话,后一段是阿基琉斯的话。)

阿伽门农用严厉的命令粗暴地赶走了老人:
“老家伙,别让我再见到你,傍临我们深旷的船舟!
将来不许再来,今天也莫要逗留,
否则,你的节杖和神的条带将不再为你保佑。
我不会交还姑娘,很快她会变得老态龙钟,
在远离故乡的阿尔戈斯,我的房宫,
她将与我同床,和布机作伴,巡走穿梭,
(《伊利亚特》1.25-31)

现在,你又对达奈人卜释起神的意志,
声称远射手之所以使它们备受煎熬,
是因为我不愿意接受光灿灿的赎礼,把姑娘
送回克鲁塞斯的怀抱。
(《伊利亚特》1.109-112)

好了,我要返回弗西亚;这是件好得多的美事,
能够乘坐弯翘的海船回家。我不想忍受侮辱,
呆在这里,为你积累财富,增添佳宝库藏!
(《伊利亚特》1.169-171)

同时我们也能看见不少贪生怕死的战士的例子——这从侧面说明当时的战士比起战死沙场更愿意苟活下去,“活着比一切都重要”这一主题也已经在荷马史诗中被创造出来。同时,在接下来的选段中甚至能看到一些古希腊父系社会的影子(它一直影响到近代的西方社会,茨威格的《家庭女教师》便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某某之子”的描述便是最好的例证:

阿德瑞斯托斯抱住他的膝盖,恳切说讲:
“活捉我,阿特柔丝之子,收取足份的赎偿。
家父盈实富有,财宝堆积在他的居家,
有青铜、黄金和艰工冶铸的灰铁——
他会用难以数计的赎礼欢悦你的心房,
假如听说我还活着,在阿开亚人的船旁。”
(《伊利亚特》6.45-50)

亲情也是史诗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每次战斗结束后总能见到亲眷期盼战士回家的画面:

特洛伊人的妻子和女儿们蜂拥而来,一路颠跑,
围着他,询问起她们的儿子、兄弟、丈夫和
朋友。赫克托耳告嘱所有的女子,要她们挨个
对神祈祷;然而许多女眷的盼等,只有哀号。
(《伊利亚特》6.238-241)

或者是劝阻孩子上战场的画面,其最突出的莫过于普里阿摩斯劝阻赫克托耳的一段。

然而对于其他人等,这只是一次短暂的愁凄,
比之他们的悲痛,对你,如果你被阿基琉斯杀击。
回来吧,我的孩子,退入城里,如此方能挽救特洛伊
人和他们的妇女,不致把巨大的光荣送交
裴琉斯的儿子,垫上你珍贵的性命。
哦,可怜我的悲惨,活着,仍可感觉,但却遭受
如此不幸。
(《伊利亚特》22.54-60)

从以上的选段中,可以看出在那个年代人类的社会结构就已经奠定,家庭、国家、财富,这些组成后世历史的关键词汇,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就已经铺散在爱琴海星罗棋布的小岛表面。这其实是非常令人激动的,须知那个时代人们的主要金属器具还是青铜,铁的冶炼技术还十分不成熟,以至于它的价值比当今不知要高多少;须知那个时代的人类只能进行短程的航行,每个文明之间相互独立,辉煌的自然科学在那个年代连自然大门的门槛都没有跨过,而那时的社会和思想却延续至今。于是我们看到无数的西方作家在史诗中寻找他们写作的题材,卡夫卡曾有题为《塞壬的歌声》的短篇小说(出自《奥德赛》),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更是令每一个章节与《奥德赛》中的每一卷一一对应。你尽可以想象那个先民开拓探索的伟大时代。雅典卫城如今只剩下耸立的石柱和破碎的剧场,但只要你想到三千年前的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用石块写下了建筑的伟大诗篇(据某些考据,特洛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其时中国处于商代),这些建筑里流芳千古的悲喜剧一幕幕上演,你将不禁对那些人类文明的先驱肃然起敬。
话说回来,我个人觉得读史诗是一件需要极强耐心的事情,大量的程式化语句的运用和一再重复的情节很容易让读者感到厌烦。相比之下,我觉得卡夫卡的东西简直是不能再有趣了——但是读书毕竟不是为了爽嘛。你必须承认它是西方文学的先驱,在漫长的阅读过程中你可以窥见那段辉煌的历史,从而在以后的阅读中你可以读懂那些基于史诗的用典剧情,我想这已经够了。

⑻ 《荷马史诗》的作者究竟是谁为何一直有疑惑

相传《荷马史诗》是由古希腊的盲人荷马创造的《伊利亚特》《奥德赛》两部长篇史诗的统称,编写过程参考了民间流行的短歌。是古希腊口述文学最经典的作品,同时也是西方文学中的经典,在历史、地理以及考古和民俗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生平和生卒年月不可考。相传古希腊长篇叙事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据此,他生活的年代,当在公元前10~前8世纪之间。目前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荷马的存在或不存在,所以也有人认为他是传说中被构造出来的人物。而关于《荷马史诗》,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当时经过几个世纪口头流传的诗作的结晶。 荷马史诗写的是公元前12世纪希腊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战后的故事。史诗的形成和记录,几乎经历了奴隶制形成的全过程。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一带就有许多歌颂战争英雄的短歌流传,这些短歌的流传过程中,又同神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这次战争英雄人物的神话色彩。经过荷马的整理,至公元前8世纪和7世纪,逐渐定型成为一部宏大的战争传说,在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才正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到公元前3世纪和2世纪,又经亚里山大里亚学者编订,各部为24卷。这部书的形成经历了几个世纪,掺杂了各个时代的历史因素,可以看成是古代希腊人的全民性创作。 来源:文存阅刊

⑼ 荷马史诗是荷马失明之前创造的吗

古希腊人一直将荷马史诗视作希腊文化的精华将荷马视作民族的骄傲,但丁更称荷马为“诗人之王”。但自17世纪末以来,渐渐开始有学者对于荷马是否确有其人,以及他的籍贯、生活年代、史诗是否他一人所作等一系列问题都有不同看法,形成“荷马问题”。

古代曾留下多篇荷马传记,但内容矛盾,难作参考。荷马的生存年代约为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前七世纪,关于他的籍贯问题,古代流传下来两行诗,都提到七座城邦,或说他的家乡就在这七座城邦之中。根据史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荷马可能是小亚细亚西部的伊奥尼亚人,最后死在爱琴海的伊奥斯岛。也有古代作家指荷马从巴比伦被掳到希腊,“荷马”一字在古希腊文正作“人质”解。

美国学者米尔曼·帕里(英语:Milman Parry)的研究,是“荷马问题”的研究史上一个转捩点。实地研究过南斯拉夫游吟诗人的传统后,帕里指出荷马史诗正属这类游吟传统,最大的证明就是荷马史诗里充斥的所谓“荷马式套语”。凡是游吟诗人,都备有大量那类套语,以便凑合格律,即兴演出。荷马史诗很多看来矛盾的地方,正是出于凑合格律的需要。

⑽ 为什么说荷马创造了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人

这是一段关于阿喀琉斯的故事,各位看《伊利亚特》,就可以看到这里已经跟我们前面讲到的那些神很不相同。在阿喀琉斯的性格当中实际存在着一个三角形:一方面他很重视自己的荣誉、尊严,这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荣誉和尊严,他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另外,他有一种忘我战斗的冒险精神,这甚至是很残暴和鲁莽的;但是,他还有另外一面,他很善良,他对他的朋友,对他的父亲,包括对待普里亚莫斯。所以我们说阿喀琉斯已经不再像前面我们讲的那些神话里的人,那些人是一种单性的人,是某一种情绪的符号,而阿喀琉斯,是一个人。所以黑格尔讲过这样一段话,说阿喀琉斯是一个人,高贵的人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来了。荷马所写的其他一些人物性格也是如此。例如,奥狄修斯,比亚莫德,阿亚斯,阿伽门农,哈克多尔,安得罗马克,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一个世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似的抽象品。所以我们说荷马有理由很骄傲地说他创造了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人。

阅读全文

与荷马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