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过程阶段的划分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过程阶段的划分

发布时间:2021-10-14 11:31:50

『壹』 新时期文学小说各阶段创造特征

网络

连续签到赢财富!点击签到>



 

新时期文学有什么特征

匿名 | 2013-06-01 | 分享

 10分钟内有问必答

前往下载

我来解答

下载知道APP,答题换奖品!

回答

是一个时代赋予作家的创作背景和思路。新时期文学是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指1976年以后的我国文学家创作活动,是指人们对“文革”后正在展开的文学的命名。 

在介绍新时期文学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个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一些概况。 

根据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我国的文学活动以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为分水岭,被划分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根据其发展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又通常将中国当代文学划成三个部分: 

一、建国十七年文学:1949—1966年,即建国到文革前的十七年时间,我们称之为建国十七年文学,建国十七年文学在文艺思想路线上继承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传统,在题材上多选用历史和革命的题材,创作上形成了一套公私二元对立的模式,文学创作模式的单一直接导致文学创作的僵化,到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这种僵化的创作格局被推到了巅峰。 

二、文革十年文学:1966年—1976年10年间的文学活动文革十年文学继续延续建国十七年的单一、僵化的创作,并将其推向了极点,十年官方文学活动仅限于八部样板戏的改造,使文学发展的内容和形式都陷入了僵化的沼 ...展开全部>

热心网友 | 2013-06-01

1

3

反思小说的艺术特征一、突现故事的政治背景和故事情节。 “反思”作品的一个共同艺术特征是突现故事的政治背景和故事情节。。“反思文学”比“伤痕文学”进一步加强了对历史与现实的尖锐的批判意义。“反思文学”将几十年历史真相昭示予人,整合出一部政治运动迫害知识分子的历史,传递出前所未有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复杂信息,加强了对历史与现实的尖锐的批判意义。其中的大量作品描绘了一幅幅好人落难,坏人当道,君子不遇,小人得志的世相图,并以启蒙式的话语突出了极左政治路线与传统封建思想如何合二为一地造成社会和人的深刻异化,赞美了不屈不挠的人性力量和知识分子的执着信仰。几十年悲剧何其多,而如今黑暗终于散去,苦难终于结束,“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心理在这批作家的每一篇“反思”作品中都有体现,而不管前面对历史灾难的叙述有多么的压抑。面对劫难的反思有两种不尽相同的叙事立场。较为普遍的是将个人的苦难与民族的苦难联系起来,从而使个人的苦难具备了超越个人的普遍的启蒙意义。如王蒙的《蝴蝶》《春之声。》

『贰』 文学创作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审视阶段来: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适自合走这条路,该往哪方面发展,现在的学客之路很难走,但是我最敬佩的就是对文学追求的人。
吸收阶段:博览自己关注的领域,打好文化基底。
构思阶段:看看当今的文学形态,如果是为了谋利就要抓住市场动态。
创作阶段:这一阶段时间可能久一点,但要与社会同步,不要总是推举以前别人推举上万遍的例子。
出版阶段:看看市场销量如何,是否有必要修改

『叁』 文学创造构成三阶段

现象学存在论思想的产生阶段
人道主义存在主义的拓展阶段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转变阶段

『肆』 文学创作研究过程及感

多经历一些东西就走感触了

『伍』 中国文学史的阶段划分。

1、古代文学(先秦--清朝)。

2、近代文学(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

近代文学即中国现代化孕育期的文学,反映了中国文学挥别传统、重塑现代的特殊精神追求。

3、现代文学(“五四”文学革命以后)。

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

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4、当代文学(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其次指的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它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围之中。

(5)如何理解文学创造过程阶段的划分扩展阅读:

近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这一时期诗歌的突出特点和成就,是以南社为中心、以南社诗人柳亚子、高旭、陈去病、马君武、周实等为代表,慷慨高歌民族民主革命。秋瑾则是这时期最杰出的女诗人。以宣传革命思想为主题的散文,章炳麟取法魏晋古文,青年作家邹容则采取通俗化的古文。

小说出现了揭露黑暗、同情革命的曾朴《孽海花》和歌颂革命的陈天华未完成作品《狮子吼》。主张一般社会改良的著名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和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也出现在这一时期。

而戏剧说唱等方面,则有汪笑侬改良京剧,黄吉安改良川剧,春柳社、众化团等文明戏即话剧团体的出现,秋瑾、陈天华等用说唱形式宣传革命,以及一批有革命倾向的杂剧、传奇、乱弹等作品。

『陆』 文学创作的过程

三个阶段
一、积累阶段
内涵:文学创作的积累阶段就是为创作准备原始的材料或素材,作者把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源源不断地积存到头脑中。 类型:
1、表象积累
2、情感积累
3、思想积累
4、直接积累
5、间接积累
6、有意识积累
7、无意识积累
二、构思阶段
内涵:
构思是指产生在某种内心心理驱动的作用下,作家在头脑中构思出具体的,活生生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
特点:
构思活动总是处于一种凝思冥想之中,需要保持“虚静”的心态和高度专注。构思有时候要经历很长时间,特别是构思鸿篇巨制。据说,歌德构思《浮士德》前后经过60年之久,罗曼罗兰对《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构思用了20年。
三、写作阶段
内涵:
写作阶段是指作家运用语言媒介把内心的形象尽量准确,鲜明,生动的描绘出来。以便让读者也能像作家那样看到和感受到这些艺术形象。
过程:
1、在写作过程中,作家对他描绘的形象要再次活脱脱地,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2、作者要用最恰当的词语把这些形象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来。
3、写作完成后,对初稿进行必要的修改。
创作中的情感运动
情感运动的三个阶段:
1、创作情感的激发。
2、情感能量的释放。
3、审美愉悦的享受。
三股情感流的交汇:
1、动力情感流2、内容情感流
3、审美情感流
上述三种情感流在文学创作中不可分割地相互交汇在一起。同一种情感,在未被表现出来前是动力情感,在表现之时是内容情感,在情感发挥动力作用或被表现的时候,都有可能激发审美情感。在创作活动中,这三股情感流同时存在,相互混杂,很难分清。
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内涵:灵感是作家大量的无意识心理突然涌入意识中造成的一种特殊的心灵状态。在这种心灵状态里,会感到自己脑筋特别灵敏,思路特别清晰,精力特别充沛。
特征:
1、灵感的来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是灵感的显著特征之一。
2、灵感发生时常在作家苦思冥想中断的时候。
3、灵感到来时总是与高度亢奋的情绪相伴随。
来源:
灵感起始于一种充盈的内心状态,这充盈的内心状态来自作家生活积累和艺术探索,灵感既不是来自神授也不是来自天才,取决于作家长期生活的积累和艰苦的艺术探索。清代文论家袁守定说:“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正道出了灵感与作家努力的关系。
文学创作的整体特征
一、合目的和无目的
二、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
三、作者创造和读者创造
文学创作的经验
一、中国的境界说
内涵:境界是指文学创作中通过实境和虚境的相互融合造成的能够引发人想象和思索的某种艺术的氛围、风貌和气韵。
特征:
1、实境和虚境的融合。2、实境提供广阔的艺术空间,虚境包含真切而深刻的内蕴。
3、境界要能印发出读者的无穷想象和深入思索。
境界创造的两条途径:
1、写境
写境就是比较客观地描写实境,通过对实境的描写达到抒发主观情思的目的。即“因景生情”、“由景入情”、“即景会心’。如《诗经·采薇》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是象征,抒发了一个历尽沧桑的征人无限悲苦的心情。诗句并无一处写悲苦,却处处笼罩着悲苦,这即是写境的最高境界。
2、造境
造境是主观地虚构境像,即按照主观的感觉和想象创造境像。在造境中,实境直接注入了作者的情思,即”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造境的名篇。
类型:
1,、有我之境
有我之境又称”宏壮“之境,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表现的外露,其中的物象都拟人化了,皆着作者之色彩,易于迅速地感染和打动作者。
2、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是指情感相对冲淡隐蔽,内蕴较为丰富复杂的境界。无我之境,作者的主观情思浸润和深藏于景中,达到了”意境两忘“,‘意与境混’的境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无我之境,兴味深渺,耐得住读者的反复咀嚼和思索,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西方文学典型的创造
内涵:
”典型“在希腊文原意是指铸造用的”模子“,在文学创作中,”典型“主要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中那种达到了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
特征:
一、文学典型要求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的统一。
文学描写生活现象的同时必须揭示和反映生活的本质,把生活现象和生活本质统一起来,才能达到反应生活的高度真实性,产生真正的文学典型。
二、文学典型要求现实真实和理想真实统一。
文学描写现实生活,但不能只描写现实生活,还要比现实生活本身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更加集中、更加具有统一性。从现实真实上升到理想真实,才能塑造典型形象。
典型化:
内涵:
典型化指的是依据生活中的个别,经过艺术地选择、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新的个别。这个新的个别比生活中的个别更真实,更完美,也更能鲜明的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本质和规律。
两个方面:
1、个性化个性化指的是赋予形象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个性化不是把某类人的特征统统收罗到人物形象身上,而是挑选出最有特点,最能体现出生活本质的个性特征加以突出描绘。例如《红楼梦》中的迎春、惜春、探春,同是贵族大家庭的千金小姐却各有各的个性。
2、本质化
本质化指的是在文学创作中集中和概括,提高形象的概括性,加大形象的思想内涵,使形象更加充分地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个性化和本质化统一于典型化中,其中个性化是基础,本质化是在个性化中进行的,并通过个性化而展开,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文学创作的文学风格
内涵:
文学风格是指从文学作品整体上,即在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呈现出来的品貌。形成基础:
1、作家学识
作家的学识表现为对事物一种独特而深刻的艺术认识和艺术把握。我国清代文论家叶燮说:“无识则不能取舍,唯有识,则能知所从,知所奋,知所决,而后才与胆力皆确然有以自信。”
2、作家才情
作家的才情即作家的才能和情致,是包括作家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艺术才能和审美情致的融合统一,是创造文学风格的又一个重要机制。
3、作家气魄
气魄是指作家进行艺术独创的气度和胆略,是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的表层化显露,在文学作品中就形成气势。
我国古代文论有“文如其人”之说,西方文论中也有“风格即人”的论断。作家只有敢于遵从自己对事物的独特感受,认识,表达个人独特的情感评价,抵御非艺术、非审美因素的干扰,才能自创一家,形成风格。
4、媒介传达能力
作家的媒介传达能力是指作家对语言符号媒介的熟练掌握和运用,通过语言形象成功传达出内蕴丰富的审美意象。作家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然要有极为优秀的媒介传达能力,才能把鲜活生动的审美意象寄寓在超凡颖异的语言形象中,从而形成独有的创造风格。

『柒』 文学文本的解读一般需经过哪几个阶段

阅读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和组织学生把书读懂。读懂文章的什么呢?阅读教学要完成哪些解读的基本任务呢?这些问题显然都涉及到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但是,目前很多老师对这些问题并不明确,有的老师甚至也不想去搞清楚,这是非常危险的倾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小学文本解读要解读哪些内容,各个年段又应侧重解读什么,需要解读到什么程度,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关注和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一、对解读什么重要性的再认识 解读什么的问题,涉及到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教什么的问题。这是因为阅读要求不明确,阅读就会导致盲人骑瞎马,该教的没有教,不该教的花了大力气教,力没有下在刀刃上。这样,也可能导致低段阅读教学教了高段的内容,学生接受不了;高年级如果还在继续教低年段的内容,高年级学生也吃不饱,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阅读教学中解读文本,首先要明确小学阅读教学应该解读什么和本年级应侧重解读什么内容的问题。教什么是方向问题,只有明确解读什么,才能谈得上怎样解读。如果没有明确本年级阅读教学应着重读什么,势必不能把住年段阅读教学质量关。各年段阅读教学质量关更把不住,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也就难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1、从语文知识角度把握。 语文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和语修逻文等方面。读一篇课文,要求根据教材要求,去识字、解词、明句、读段、学篇;在解读这些语文知识过程中,又可认识一些语法、修辞、逻辑和文学知识。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会涉及到以上知识的解读,只是解读的标高和方法不同而已。但是应该注意选择符合年段要求的重点知识来作为知识教学目标。2、从年段要求角度把握。 不同年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也不同。所以应该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语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把准各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们要引导低段学生在识字识词识句上着力,中段学生侧重解读自然段的意义,在解读自然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认识意义段;高段应侧重引导解读篇章内容、结构和表达方法。3、从理解过程的角度把握。读一篇文章,应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阅读过程。即通过读书活动,先作课文内容的基本解读,了解清楚全文写了什么事或什么人,什么地方的景或物,即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对表现人物、事物、景物特点的重要语言文字所含的思想,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即作个性解读;最后回到全文上,从内容体会人文思想,领悟全文的表达方法。各个年段都必须经历以上阅读过程,只不过各年段由谁解读,解读到什么程度不同而已。低段前后两步侧重老师讲解;中段老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在认识段落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接触有关篇章知识;高段就要引导学生参与三个阶段的全部解读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全程参与文本解读。三、确定解读内容的原则 1、根据年段阅读教学侧重点来确定 阅读教学必然涉及到词句段篇,各年段的阅读教学必然要进行词句段篇的教学。但是不能说一篇文章所有的词句段都要一一进行解读教学,那就只能根据年段各自的侧重点,有选择地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例如:三年级,就要以学习自然段为主,在自然段的学习中理解词句。自然段的教学又有哪些内容呢?有读懂自然段自然段的意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构成自然段的方法等内容。如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海底世界》,除开头结尾外,有四个自然段写了海底世界的特点:海底很平静,有声音,动物的活动,地貌和植物,有矿藏。其中有三个自然段构段方式很有特点,体现出总分、问答的构段方式。那么,就可以在教学目标里,把通过理解主要自然段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总分和问答的构段方式作为年段阅读目标。三年级阅读教学仍然要重视词句教学,可以把表现事物特点的词语作为重点,在解读自然段内容时来教学,如“宁静”、“窃窃私语”,“嗡嗡”等象声词,“蕴藏”、“储藏量”等都要重点理解。文中段落的总起句和文章点明事物特点的总结句都可以作为句子教学目标。其他课文中点明主要内容和文章主题思想的重点句子,运用一定修辞的句子,点明人物特点的句子都可以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对待。2、根据课文固有的知识特点来确定 所谓课文固有的知识特点,即指课文的生字新词,比较突出的具有重要表达作用的词句,某些使用重要修辞的句子,某些富有特点的构段或构篇知识,甚至某种专业知识,都应该有选择地纳入目标并加以理解。另外,课后作为显性要求而列出的词句,更应纳入解读目标。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二课《语言的魅力》里,就句式而言,感叹句,反问句的表达效果突出,课后运用了五个连词的句群,都要作为解读的重点内容对待。3、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 教材的编者虽然考虑了大面积学生的知识基础,但是课文里出现的某些知识,对于某个地方的学生来说又是普遍生疏的,所以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解读什么内容。例如四年级上册的《小萝卜头的故事》一文,一些著名的革命烈士、解放前夕的历史背景和含义深刻的词句,对城市学生并不难,但是对于农村学生则要纳入解读目标。〖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捌』 论述文学创造的过程

过程
1、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2、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3、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4、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5、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7种)都属于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
6、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玖』 为什么说构思阶段是文学创作中最困难的阶段

构思阶段开始先要组织整个故事,这是一个需要思考很久的过程。接下来,要思考怎么安排故事的顺序,怎样让故事充满悬念,吸引读者,让故事有看头。
所以,构思阶段是整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步骤,花的时间最多,也是最困难的。构思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文学创作给人的感觉,关系到文学创作的成与败,它如果构思得好,可以挽救一篇坏的文章。一样的,如果构思得不好,则可以毁掉一篇很好的文章。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与如何理解文学创造过程阶段的划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