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明朝的毕燧发明了什么活字
毕升(972年-1051年),生于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为北宋发明家内。毕升于容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印刷术,其事迹见于沈括《梦溪笔谈》。毕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贰』 天文学的科学家与发明家有谁
1、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
2、伽利略·伽利雷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3、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网络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4、斯蒂芬·威廉·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5、开普勒
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年12月27日—1630年11月15日),生于符腾堡的威尔德斯达特镇,卒于雷根斯堡。德国杰出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叁』 古往今来我国前10位伟大的发明家
祖冲之和圆周率
张衡的地动仪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神农尝百草——中草药治病
伏羲制九针——针灸疗法
华陀麻醉术——麻沸散
中国古代科学家5位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人。沈括的科学贡献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各领域。梦溪笔谈》全面总结了宋朝以前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在数学上,他发明了“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比国外计算高阶等差级数的公式早500 多年,“会圆术”是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沈括提出的地磁有偏角存在现象,比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时“首次”发现磁偏角现象要早400 年。李约瑟教授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人。元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先后制造了简仪、高表、仰仪、正方案等近20种天文仪器,很多仪器其设计的科学性和使用的准确性,在当时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对元、明时期天文研究的影响极为深远,郭守敬曾领导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根据观测的结果,于公元1280年3 月,制订了部准确精密的新历法《授时历》。这部新历法设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26秒。国际天文学会组织将美国在月球上发现的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国际编号为2012的小行星,均以郭守敬的名字进行了命名。
4、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终生从事研究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农学,较早接触并容纳西方文化,有《农政全书入《崇祯历书》和《几何原本》等著译,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5、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字长庚,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中国明朝著名科学家、诗人。着有《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共有上、中、下3 卷,分为乃粒(粮食作物耕培)、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膏液(榨油)、乃服(养蚕与纺织)、彰施(染色)、五金、冶铸、锤锻、陶埏(陶瓷)、燔石(煤、石灰、矾石、硫黄、砒石)、杀青(造纸)、丹青(颜料与墨)、舟车、佳兵(兵器)、蘖(酒母、酒)及珠玉18部分,并附有123 幅图画。此书几乎论述了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网络全书”。
现代科学家5位
1、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1924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被普林斯顿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等职。他为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曾参加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他所撰写的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获“全美最优秀出版物”称号。
2、钱学森(1911——)中国现代科学家。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留学美国并在近代力学奠基人卡门指导下从事火箭研究工作。1955年回国后投身于开创中国力学、航天事业等工作。他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第一任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等。1958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为我军的科技事业发展作了大量工作。
3、李四光(1889?971)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字仲揆。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
4、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1986年7月16日,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
5、钱三强,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他像当年居里夫妇培养自己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人们后来不仅称颂钱三强对极为复杂的各个科技领域和人才使用协调有方,也认为他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满门忠烈”的科技大本营。晚年的钱三强身体日衰,仍担任了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他一直关心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强调不仅要服务于军用还要供民用。1992年,他因病去世,终年79岁。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
『肆』 明朝末年发明家姓毕,毕X,好象是发明火器的,求这个人叫啥名字
中国领先世界的两千年(公元前476年-公元1525年)
公元前800年,中国人发明抛石机。
808年,中国人发明火药。
904年,中国人郑璠发明火药弹,抛石机由抛石变为抛火药弹,火药首次用于战争,开创了热兵器时代。
970年,中国人冯继发明喷射火器(捆绑火药筒的竹箭)。
1000年,中国人唐福发明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
1132年,中国人陈规发明火枪(竹竿火枪,喷射火焰烧人)。
1259年,中国人发明突火枪(粗竹筒发射弹丸)。
1280年,中国人发明火炮。
1346 年,英国人发明发射石弹的火炮。
1378 年,德国人发明发射铁弹的火炮。
1410年,西班牙人发明火绳枪(火绳点火)。
1525年,中国人发明发射爆炸弹的火炮,开创了世界的新纪元,结束了中国的旧纪元。中国人发明了爆炸弹,但仍然热衷于使用实心弹。
中国与世界保持水平的两百年(1525年--1715年)
1525年,意大利人芬奇发明燧发枪(燧石点火)。
从1525年开始,西方的枪炮技术就渐渐超过中国了。但是从1525年到1683年的158年间,中国的枪炮技术尚能与西方保持同步。但当清朝政权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稳定全国之后,因军事的威胁消失,官方对火炮的重视日减。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中国的枪炮技术大致与西方相当。
没有提到谁叫毕什么的啊
『伍』 请问一下明朝的数学家有哪些
1.隔墙算题
明朝大数学家程大位,从事商业,终日奔波于大江南北,集市商行,每遇到有关数学轶闻就马上记录下来。
2, 明朝数学家徐光启
3,珠算宗师─明代数学家程大位
『陆』 明朝有哪些科学家
代表性的人物和其作品:
自然和技术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
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
医学家:陈实功——《外科正宗》
医学家:张景岳——《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
数学家:王文素——《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数学家:程大位——《算法统宗》
地质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徐光启
兽医学家:喻仁(字本元)、喻杰(字本亨)——《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
植物学家:朱橚——《救荒本草》
植物学家:俞宗本——《种树书》
植物学家:马一龙——《农说》
植物学家:屠本畯(jun)——《闽中海错疏》
此外,还有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柒』 明末清初时期,中国有哪些逆天的科学发明
官方的科研成果,无论明末还是清初,其实都是各种灿烂,明末时候的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当时就是领先世界的水平。改装版的明清红衣大炮,不但性能世界领先,独特的钢管冷却技术,美国人甚至一直到十九世纪才掌握,还有康熙年间火器大师戴梓的连珠火铳,更是机关枪的前身。这些早就漂亮证明:中国人搞科学不差!
但这几样,说起来还都是官方研发成果,至于明清年间的民间成果,却更有逆天神作。首先一样,就是自行车!
明末清初版“自行车”的人物,就是清代扬州籍的机械发明家:黄履庄!这位生活在扬州地区的寒门青年,偏偏对当时传入的西方数学等学问兴趣浓厚,二十八岁之前,满身的创意就层出不穷。二十出头的时候,就制成了古代版的温度计和湿度计。后来还开发出了利用反光原理发光的探照灯。仿制当时中国人叹为观止的西方钟表,更是相当轻松。
但他一生里最惹眼的一样发明,却是“自动双轮小车”,这种小车长三尺,上面还有轮轴,只要用手转动,就能载人高速前进,要是壮汉来操作,一天可以行进八十里。是为明清版的自行车!
而比起地上跑的自行车来,比黄履庄略早一些,苏州吴县一位发明家徐正明,却弄出了更逆天的成果:飞车,即明清版的直升飞机!
比起天生贫寒的黄履庄来,生活在明清易代年代的徐正明,却是早早声名在外,他一身手艺再苏州地区十分有名。如果安于木匠工作,发家致富不成问题。但这位徐正明木匠,却从年轻起就有个理想:一定要造一个能飞起来的飞车!
为了这个理想,前半辈子赚的盆满钵满的徐正明,后半辈子却散尽家财,放着大好的木匠事业不做,一门心思研发飞车。历经十八年的时光,付出了妻儿老小忍饥挨饿的代价,却终于换来了惊人的场面:他做成了一个椅子状带踏板的飞车,两边更装着“木翅”,以踏板驱动木翅转动,这个飞车竟然艰难飞了起来,甚至还飞到了河对岸。流传为当地大新闻。
『捌』 元代、明代、清代有哪些发明家
郭守敬是中国元代著名的科学家,他发明了简仪等多种仪器,并制定了一部精良的历法——《授时历》。黄道婆(1245—1330年)元代棉纺织家。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明松江人,汉族。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通天文、历算,习火器。徐光启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历法的修订和《崇祯历书》的编译。
明代火器发明家 赵士祯 赵士祯(1552———1611),字常吉,号后湖,乐清市(县城)人,明代火器发明家。他发明的“火箭溜”、“制电铳”、“鹰扬炮”等,在当时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他著的《神器谱》、《备边屯田车铳仪》等书,受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高度评价。然而赵士祯进入仕途凭借的是精湛的书法艺术。据记载,他在太学读书时偶尔写诗于扇上为宦官所得,献给万历皇帝“大得欣赏”,遂于万历六年(1578)被封鸿胪寺主管,“后进为中书舍人”。
徐寿 (1818~1884)清代科学家,精于数学和工程技术,与同时代科学家华蘅芳共同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又制成木壳轮船“黄鹄”号,这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项新成就。1871年徐寿翻译出版了《化学监源》等6部书。
清代火器发明家戴梓 清朝发明家黄履庄(1656—?年),江蘇扬州人。自幼聪颖,尤其喜欢出新点子。他七八岁在私塾读书时,曾经背著塾师,偷偷拿走木匠的刀子和凿子,雕刻出一个高约一寸的木人。把木人放在桌上,它能自动行走,手足都会动,观者都说它很神奇。黄履庄十馀岁时,父亲去世,黄履庄就到了广陵(今扬州市广陵区)他舅舅家,与姑表兄弟戴榕(字文昭,1656—?年)同处,两人同年同月同日同时辰出生(奇得很!)。他因此接触到了西方的数学和物理学,制作技艺大有长进。他曾做了一些小东西给自己玩,见者多出重价购买。但他体质虚弱,不耐过多劳动,不得不放弃此项爱好,因此他的作品不可多得。 戴榕曾看到黄履庄制作了一辆双轮小车,长三尺馀,可坐一人,不用推它就会自己行走;若停住了,只要用手拉动轴旁的曲拐,它又会继续行走,每天可行走八十里。黄履庄还制作了一只木狗,把它放置在门旁,可像真狗一样卷卧,有人进门,触动机关,木狗就会叫个不停,叫声与真狗相类,人们很难辨其真伪。他还制作了一只木鸟,把它放在竹笼中,自己会跳舞飞鸣,叫声像画眉鸟,凄越动人。黄履庄还制作了一个水器,把水灌进器中,水就会像线一样自下向上射出,高五六尺,一个时辰後水流也不会断。他还制作了很多其它玩具,不能悉载。 有人见黄履庄能制作出这麼多的奇巧东西,怀疑他必定有异书或有异传。可戴榕与他相处了很久,没有看到他有什麼异书。戴榕也问过黄履庄,他的技艺是向谁学来的。可黄履庄告诉他,他根本就没有师傅。其实,黄履庄是因为喜欢思考,善於思考。戴榕曾对他滔滔不绝地说话,他则仔细地听著。他思考问题若不得解,必定会整夜不眠,拥衾而坐,直到找到答案才罢休。 黄履庄还设计过验冷热器(即温度计,能分别气候,验测药性),验燥湿器(即湿度计,可预测天气阴晴),瑞光镜(即聚光镜,大者口径达五六尺,夜以一灯照之,光射数里,其用甚巨。冬月人坐光中,遍体生温,如在太阳之下)、望远镜和显微镜等光学仪器,多级螺旋水车(用於农田灌溉)等。著有《奇器图略》等。
『玖』 明朝的一位发明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万户。
不过中国任何史书上都没有记载。
最早提到“万户”的是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当15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基姆在书中并没有提到“万户飞天”一事的来源。国内清华大学教授刘仙洲首先将其翻译为中文,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前苏联、德国、英国等国的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这件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拾』 明末是东林党灭了明朝,为什么没留下骂名
东林党人,只会满口文章,脱离实际,这就是“文人误国”。长期的上层生活,使得东林党人严重的与支持整个农民阶层脱节,不知道民间的疾苦。讲起大道理有一套,真的实际行动没有,对整个国家的挽救政策一个都没有,可笑的是,他们掌握着整个国家的权利,这样明朝灭亡也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明朝末期,不知东林党一家“势力”。文官专注于内斗,这是中国独特的文化。明朝末期,朝廷文官势力还有楚党,浙党等政治派别,朋党之起,就是亡国之始,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东林党与其他什么党的斗争一直延续到明朝彻底灭亡。
在封建社会,整个国家没有明确的民族观念。在这些东林党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国家。朝廷亡了,在换一家做,他们还是官,还掌握着整个国家的统治权力。这不是新鲜事,这种思想一直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时期。你看,那些投降清朝的人,大多都是东林党人,阉党一个都没有。面对侵略者的刀枪,那些礼义廉耻都忘记了,气节还不如一个普通的百姓,反而洋洋自得,唉,可耻啊!
明末的东林党,可以说是整个国家的精英分子,可是就是这些人,罔顾民族大义,享有各种特权,反而成为整个国家的“蛀虫”,明朝亡于东林党也无可厚非。
没留下骂名的原因在于写文章的是他们,掌握喉舌的诗他们,难道他们会骂自己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