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珠算最早起源于什么时期:(
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颗﹐每珠当一。可见当时“珠算”与现今通行的珠算有所不同。
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晰看到"赵太承家"药店柜台上放者一把算盘,明朝时逐步传入日本,朝鲜,泰国的地.元代刘因(1248~1293)《静修先生文集》中有题为《算盘》的五言绝句。元代画家王振鹏《乾坤一担图》(1310)中有一算盘图。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1366)卷二十九“井珠”条中有“算盘珠”比喻。元曲中也提到“算盘”﹐由这些实例﹐可知宋代已应用珠算。
明代商业经济繁荣﹐在商业发展需要条件下﹐珠算术普遍得到推广﹐逐渐取代了筹算。现存最早载有算盘图的书是明洪武四年(1371)新刻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现存最早的珠算书是闽建(福建建瓯县)徐心鲁订正的《盘珠算法》(1573)。流行最广﹐在历史上起作用最大的珠算书则是明程大位编的《直指算法统宗》。
目前,国务院以将“算盘”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珠算四则运算皆用一套口诀指导拨珠完成。加减法﹐明代称“上法”和“退法”﹐其口诀为珠算所特有﹐最早见于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1450)。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诀﹐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已在筹算中应用。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卷十八中介绍“增成法”时说:“唯增成一法稍异﹐其术都不用乘除﹐但补亏就盈而已。假如欲九除者增一便是﹐八除者增二便是﹐但一位一因之”。“九除者增一”﹐后来变为“九一下加一”﹐“八除者增二”后来变为“八一下加二”等口诀。可见“增成法”就是“归除法”的前身。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中﹐叙述了“九归”﹐他在当时流传的四句“古括”上﹐添注了新的口诀三十二句﹐与现今口诀接近。元代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卷上)载有九归口诀三十六句﹐和现今通行的口诀大致相同。14世纪中丁巨撰算法八卷(1355)﹐内有“撞归口诀”。总之﹐归除口诀的全部完成在元代。有了四则口诀﹐珠算的算法就形成了一个体系﹐长期沿用了下来。
中国珠算﹐从明代以来﹐极为盛行﹐先后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近年在美洲也渐流行。由于算盘不但是一种极简便的计算工具﹐而且具有独特的教育职能﹐所以到现在仍盛行不衰。
Ⅱ 算盘的发明时间大约是在哪个时期
Ⅲ 珠算出现在哪个朝代
萌于商周。珠算珠做计数元件用定式排列用表示数字根据五升十进制原理进行计算我至迟3000前商代已完备10进制记数系统目前发现早用计算圆珠便西周期陶丸珠算萌芽远溯至3000前商周期
始于秦汉。早现珠算词东汉徐岳所著《数术记遗》书共记载我汉代前十四种算及算具即积算、太、两仪、三才、五行、八卦、九宫、运筹、知、数、、龟算、珠算、计算其珠算记载原文:珠算:控带四经纬三才种珠算称游泳算板与现所使用算盘所同其计算原理已五升十进制所视现代算盘前身 三、于唐宋现今所使用种算盘何始现呢根据现史料推断至迟宋代已现现所使用种算盘
Ⅳ 珠算是什么朝代发明的,肯定是先有十进制,再有珠算,十进制又是什么年代产生的
一、萌于商周。珠算是以珠做计数元件,用一定方式排列,用以表示数字,然后根据五升十进制原理进行计算。我国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完备的10进制记数系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用来计算的圆珠便是西周时期的陶丸。因此珠算的萌芽,可远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
二、始于秦汉。最早出现“珠算”一词的,是东汉徐岳所著《数术记遗》。书中一共记载了我国汉代以前的十四种算法及算具,即积算、太一、两仪、三才、五行、八卦、九宫、运筹、了知、成数、把头、龟算、珠算、计算。其是对“珠算”方法的记载原文为:“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种“珠算”被称为“游泳算板”,它与现在所使用的算盘有所不同,但其计算原理已是五升十进制,所以可视为现代算盘的前身。 三、成于唐宋。现今所使用的这种算盘何时开始出现呢?根据现有史料推断,至迟在宋代已出现现在所使用的这种算盘。
Ⅳ 算盘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算盘究竟是何人发明的,现在无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东汉末年,数学家徐岳《数术纪遗》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汉代即有算盘,但形制于近日不同 。不过,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则与现代相同,又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可见至迟在东汉已经出现算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算盘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元代学者刘因(1249——1293年)撰写的《静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选》无名氏《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也提到算盘。剧中有这样一句话:“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公元1 算盘
274年,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里,1299年朱世杰在《算学启蒙》里都记载了有关算盘的《九归除法》。公元1450年,吴敬在《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里,对算盘的用法记述较为详细,张择瑞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国就已普遍使用算盘这一计算工具了。
Ⅵ 珠算起源那个朝代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颗﹐每珠当一。可见当时“珠算”与现今通行的珠算有所不同。
Ⅶ 中国最早的珠算是谁发明的
徐岳早在(15 )世纪,(徐岳)就发明了算盘。
算盘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在加减乘除的运算里,熟练掌握算盘的人比起现代化的电子计算器速度差不多,加减的运算使用算盘还比电子计算器快。 关于算盘的发明,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在《古算衍略》中说珠盘之法,始于明初郭伯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七《算盘》条,据陶南村《辍耕录》有走盘珠、算盘珠之喻,证明元代已经有算盘。宋代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面一家药店的柜台上放着算盘,可见宋代社会上算盘已经普遍使用。我国珠算的发明很早,东汉数学家徐岳在《数术纪遗》里就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说:“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可见汉代已有算盘,只是制作的形状与今天的算盘有些不同,但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以下各珠当一,这种结构还是同现在的算盘一样。明朝程大位《算法统宗》是专讲珠算的书,卷末载有《盘珠集》、《走盘集》,说是元丰(1078-1085)、绍兴(1131-1162)、淳熙(1174-1189)以来的刻本,这些都是北宋南宋时的珠算书,可见北宋时珠算已有专书。以上这些说法,是根据清朝凌廷堪《校礼堂文集》卷三十二《书程大位(算法统宗)后》之说。英国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数学》关于“珠算盘”一节也采取了凌廷堪的说法。 现在看来,我国珠算的发明很早,也不始于徐岳。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的天目先生,天目先生为他讲了十四种古算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可见珠算的发明最晚也在东汉时代。我国古代用筹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了比筹算更方便的珠算,这是劳动人民的创造和进步。汉以后,对算盘和计算方法又不断有所改进和发展,现在的算盘和计算方法在宋朝时代已经有了。
Ⅷ 算盘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算盘
求助编辑网络名片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珠算盘也是汉族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就画有一架算盘。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
目录
释义
简介
外型结构
种类
算盘的起源与普及
起源之迷
算盘的传说
加法口诀表
减法口诀表
乘法九九口诀
珠算除法
珠算乘方和开方
珠算常用术语释义
简介
外型结构
种类
算盘的起源与普及
起源之迷
算盘的传说
加法口诀表
减法口诀表乘法九九口诀珠算除法珠算乘方和开方珠算常用术语展开 编辑本段释义
词目: 算盘
算盘 拼音:suànpán 基本解释 1. [abacus]∶中国使用的一种计算用具,一木框中嵌有细杆,杆上串有算盘珠,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 她们那快乐的心里便时时闪过了这样的算盘:夹衣和夏衣都在当铺里,这可先得赎出来;过端阳节也许可以吃一条黄鱼。——《春蚕》 2. [thinking]∶比喻计划,打算 如意算盘 详细解释 1. 一种计算数目的工具。其形长方,周为木框,内贯直柱,俗称“档”。一般从九档至十五档,档中横以梁,梁上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数一,运算时定位后拨珠计算,可以做加减乘除等算法。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算盘》:“古人布算以筹,今用算盘,以木为珠,不知何人所造,亦未审起于何代。案 陶南村 《辍耕录》有走盘珠、算盘珠之喻,则 元 代已有之矣。” 2. 比喻计划。 《红楼梦》第五三回:“我心里却有个算盘,还不至此田地。”《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所以 周老爷 打了这个算盘,认定主意一直叫他。”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六章:“ 赵雄 所以愿意这样做,是有他自己的算盘的。”
编辑本段简介
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是世 算盘
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算盘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着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着木珠,中间一根横梁和算盘分成两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半部有五个珠子,每个珠子代表一。 用算盘计算称珠算,珠算有对应四则运算的相应法则,统称珠算法则。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相对一般运算来看,熟练的珠算不逊于计算器,尤其在加减法方面。用时,可依口诀,上下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珠算计算简便迅捷,在计算器及电脑普及前,为我国商店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 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 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 由于算盘制作简单,价格便宜,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又简便,所以在中国被普遍使用,并且陆续流传到了日本、朝鲜、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但是古老的算盘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中国,各行各业都有一批打算盘的高手。使用算盘和珠算,除了运算方便以外,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因为打算盘需要脑、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锻炼大脑的一种好方法。
编辑本段外型结构
算盘
现存的算盘形状不一、材质各异。一般的算盘多为木制(或塑料制品),算 盘由矩形木框内排列一串串等数目的算珠,中有一道横梁把珠统分为上下两部分,算珠内贯直柱,俗称“档”,一般为9档、11档或15档。档中横以梁,梁上1珠,这珠为5;梁下4珠,每珠为1。
编辑本段种类
值得注意的是,算盘一词并不专指中国算盘。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许多文明古国都有过各自的与算盘类似的计算工具。古今中外的各式算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沙盘类,算板类,穿珠算盘 算盘
类。 ①沙盘是在桌面、石板等平板上,铺上细沙,人们用木棍等在细沙上写字、画图和计算。 ②后来逐渐不铺沙子,而是在板上刻上若干平行的线纹,上面放置小石子(称为“算子”)来记数和计算,这就是算板。19世纪中叶在希腊萨拉米斯发现的一块1米多长的大理石算板,就是古希腊算板,现存在雅典博物馆中。算板一直是欧洲中世纪的重要计算工具,不过形式上差异很大,线纹有直有横,算子有圆有扁,有时又造成圆锥形(类似现在的跳棋子),上面还标有数码。 ③穿珠算盘指中国算盘、日本算盘和俄罗斯算盘。日本算盘叫“十露盘”,和中国算盘不同的地方是算珠的纵截面不是扁圆形而是菱形,尺寸较小而档数较多。俄罗斯算盘有若干弧形木条,横镶在木框内,每条穿着10颗算珠。在世界各种古算盘中,中国的算盘是最先进的珠算工具。
编辑本段算盘的起源与普及
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算盘究竟是何人发明的,现在无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东汉末年,数学家徐岳《数术纪遗》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汉代即有算盘,但形制于近日不同 。不过,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则与现代相同,又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可见至迟在东汉已经出现算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算盘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元代学者刘因(1249——1293年)撰写的《静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选》无名氏《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也提到算盘。剧中有这样一句话:“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公元1 算盘
274年,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里,1299年朱世杰在《算学启蒙》里都记载了有关算盘的《九归除法》。公元1450年,吴敬在《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里,对算盘的用法记述较为详细,张择瑞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国就已普遍使用算盘这一计算工具了。 我国的算盘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筹算”就是运用一种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15世纪中期,《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算盘的规格。由于算盘普及,论述算盘的著作也随之产生,流行最久的珠算书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辑的《算法统宗》。《算法统宗》是一部以珠算应用为主的算书。全书共17卷,有595个应用题,多数问题摘自其他算书,但所有计算都改用珠算。书中载有算盘图式和珠算口诀,并举例说明如何按口诀在算盘上演算。其中开平方和开立方的珠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来的。书末附录“算经源流”记载了宋元以来的51种数学书名,其中大部分已失传,这个附录便成了宝贵的数学史料。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用又简单方便,因而在我国被普遍应用 ,同时也陆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算盘的出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计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 算盘
在电子计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 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这种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当普及,并且出版了不少有关珠算的书籍,其中流传至今,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算法统宗》(1592)。 算盘的出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计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在电子计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但是古老的算盘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各行各业都有一批打算盘的高手。使用算盘和珠算,除了运算方便以外,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因为打算盘需要脑、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锻炼大脑的一种好方法。
Ⅸ 算盘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时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筹算逐渐演变而来的,它不但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数字出现之前曾被人们广为使用的一种计算工具。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依然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认为算盘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贡献。然而,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算盘的呢?从清代起,就有许多算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日本的学者也对此投入了不少精力。但由于缺少足够的证据,算盘的起源问题直至今天仍是众说纷纭。
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人认为,算盘起源于我国的东汉、南北朝时期。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曾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14种算法,第13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我国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但是近代的一些学者认为,《数术记遗》中所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
清代学者钱大听等人则认为,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到元末明初时已被普遍使用。其根据是,元代的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第二十九卷《井珠》中,曾引用当时的谚语形容奴仆:“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日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把老资格的奴婢比作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这说明当时的算盘在民间已经很普及。而宋末元初时期的刘因在《静穆先生文集》一书中也有一首以《算盘》为题的五言绝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也是算盘在元代出现的有力证明。此外,在《元曲选》“庞居土误放来生债”一节中也曾提到“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到明朝时,永乐年间编纂的《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规格、尺寸:“算盘式:一尺二寸长,四寸二分大。框六分厚,九分大,……线上二子,一寸一分;线下五子,三寸一分。长短大小,看子而做。”此外还出现了徐心鲁的《算珠算法》、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柯尚迁的《数学通轨》、朱载堉的《算学新说》等介绍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盘在明代已被广泛地使用这是毫无疑问的。
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又有专家认为,算盘应该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其依据是,在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家药铺,其正面柜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盘,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将画面摄影放大,确认画中之物是与现代使用算盘形制类似的串档算盘。而且1921年,在我国河北巨鹿县曾经出土了一颗出于宋人故宅的木制算盘珠,虽然已被水土淹没八百年,但仍可见其为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的算珠毫无二致。
此外,持此种观点的人还认为,在元初的蒙学课本《新编相对四言》中,有一幅九档的算盘图,既然在元初已为训蒙内容,可见算盘在当时已是寻常之物,它的出现,至少可上推到宋代。况且那位写《算盘》诗的刘因也是宋末元初时期的人,他的诗与其说是描写元代的事物,还不如说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为确切。同样,陶宗仪的“三珠戏语”所见元人谚语中已有算盘珠之说,也反映出“是法盛行于宋矣”。
但如果据此认为算盘起源于宋代,其中似乎还有疑问。因为从形制上来看,宋代的算盘已经较为成熟,丝毫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较多的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代以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科技文化的发展较为滞缓,算盘诞生于此时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经济文化都较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因此将使用了2000年的筹算演变为珠算,算盘在唐代被发明是极有可能的。
算盘_网络
Ⅹ 珠算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珠算如何出现,算盘究竟由何人发明,无从考证,但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
关于算盘的来历,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关羽所发明,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关算盘的起源问题主要有三种说法:
1、东汉、南北朝说。清代数学家梅启照认为算盘起源于东汉、南北朝时期,依据在于东汉数学家徐岳《数术记遗》中记载了十四种算法,其中第十三种既珠算,后来北朝数学家甄鸾对珠算做出了详细的注解。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珠算只是一种简单的加减算法,与我们后来提到的珠算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2、元明说。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算盘起源于元朝中叶,在明朝时期使用已经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已经有关于使用算盘场景的记载,明朝的很多书籍中都有关于算盘的记载,可见在这个时期算盘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不过算盘是否是出现于这个时期,部有些学者认为有待商榷。
3、唐宋说。随着对史料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认为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依据一,在于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之中,在一家商铺的柜台上就已经出现了算盘,宋元的很多书籍之中的记载的算盘使用已经非常纯熟。大唐盛世,经济已经非常发达,算盘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关羽所发明,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但据公开资料显示,“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3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
每位各有5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后称之为“档”。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珠每珠当一。而今天的解释是:算盘为长方形,木框中嵌有细杆,杆上串有算盘珠,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
(10)珠算是在哪个朝代发明的扩展阅读:
算盘的使用方法:最常见的算盘有分布在不同栏中的两排珠子。在每一栏的上面一排,每排是一个珠子,而下面一排每排都会有四个珠子。开始计算时,所有的珠子都必须归位到下面那一排。上面一排的珠子代表数字5,下面一排的每个珠子代表数字1。
作为一种现代计算工具,每一栏珠子代表一个数位的值。因此,从右数第一栏应该是个位 (1-9),第二栏是十位(10-99),第三栏是百位(100-999)等等。
根据计算,可以指定需要记录的小数的位置。比如若要表示123456.7,7应该在第一栏,6在第二栏,5在第三栏,以此类推。当做这些计算时,只需要记住小数的位置在哪里,用铅笔在算盘上面标出来,或者如果能帮记忆的话,挑一排空出来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