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玻璃工艺的起源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在商代的时候中国人就制造出了琉璃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
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我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决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产玻璃!”
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1688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玻璃是绿色的,是无法改变的。后来发现绿色来自原料中少量的铁,二价铁的化合物使得玻璃显绿色。在加入二氧化锰以后,原来的二价铁变成三价铁显黄色,而四价锰被还原成三价锰呈紫色。光学上,黄色和紫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玻璃就不偏色了。不过若干年后,三价锰被空气继续氧化,紫色会逐渐增强,所以那些古老房屋的窗玻璃会略微带点紫色。
㈡ 玻璃的制作方法
玻璃的生产工艺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具体方法如下:
1. 配料,按照设计好的料方单,将各种原料称量后在一混料机内混合均匀。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等。
4. 退火,玻璃在成形过成中经受了激烈的温度变化和形状变化,这种变化会降低玻璃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如果直接冷却,很可能导致玻璃破裂,为了消除这种现象,玻璃制品在成形后必须进行退火。
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 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复盐,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显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和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等。有时把一些透明的塑料也称作有机玻璃。
㈢ 玻璃的起源与制作方法
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3)创造玻璃的工艺扩展阅读:
废玻璃的作用
1、玻璃原料:将废玻璃经过收集、分选、处理,将其作为生产玻璃的原料,这成为废玻璃的回收利用主要途径。
废玻璃可用于对化学成分、颜色、杂质要求较低的玻璃制品的生产,如有色瓶罐玻璃、玻璃绝缘子、空心玻璃砖、槽形玻璃、压花玻璃和彩色玻璃球等玻璃制品。这些产品的废玻璃掺入量一般在30wt%以上,绿色瓶罐制品的废玻璃掺入量可达80wt%以上。
2、涂料原料:利用废玻璃和废轮胎经破碎成细粉状,按一定比例掺入涂料中,可取代涂料中的二氧化硅等材料。
3、微晶玻璃原料:微晶玻璃质地坚硬,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但目前微晶玻璃常用的传统原料生产费用较高。国外采用浮法工艺的废玻璃和电厂的粉煤灰替代传统微晶玻璃原料生产微晶玻璃获得成功。
㈣ 如何制造玻璃
制作玻璃的方法如下:
使用火炉或窑
一.准备硅砂
此过程被称为退火,去除在冷却过程中在玻璃上形成的任何应力点。没有经过退火的玻璃明显较为脆弱。一旦完成此过程,玻璃随后可镀膜、夹层或其它改善强度和耐久性的处理。
1.退火的精确温度不一,取决于玻璃的准确成分,低可到399摄氏度(750华氏度),高可达538摄氏度(1000华氏度)。
玻璃冷却的速度也不同,通常较大片玻璃的冷却速度必须比较小的玻璃慢一些。在开始退火前先调查好正确的退火方法。
2.另一个相关的过程就是回火,经过磨光的成型玻璃被放入烤炉加热到至少600摄氏度(1112华氏度),然后在高压下用空气让其急速冷却(淬火)。
退火玻璃在6000 psi(421.94 kg/cm2)的压力下会变成碎片,而回火玻璃则在不少过10000 psi(703.23 kg/cm2)的压力下才会变成碎片,通常为大约24000 psi (1687.76 kg/cm2)。
(4)创造玻璃的工艺扩展阅读
玻璃搬运注意事项:
1.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一定要注意固定和加软护垫。一般建议采用竖立的方法运输。车辆也应该注意保持稳定、慢速。
2.玻璃安装的另一面是封闭的话,要注意在安装前清洁好表面。建议使用专用的玻璃清洁剂,并且要待其干透后证实没有污痕后方可安装,安装时建议使用干净的建筑手套。
3.玻璃的安装,要使用硅酮密封胶进行固定,在窗户等安装中,还需要与橡胶密封条等配合使用。
4.在施工完毕后,要注意加贴防撞警告标志,一般可以用不干贴、彩色电工胶布等予以提示。
5.请勿用尖锐物品碰撞。
㈤ 玻璃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玻璃的种类很多,而所有的玻璃基本的制造原料都大致相同。玻璃是 由某些物质熔化,然后冷却经过混合制成的。制造玻璃的最主要材料是: 硅砂、苏打、灰石、硼砂、硼酸、氧化镁和二氧化铅。由于各种原料的不 同,可以制造出各种不同的玻璃。人类最早制造的玻璃是苏打石灰玻璃。用苏打灰和石灰以及硅砂制成 的这种玻璃,最容易熔化,价钱也很便宜,在世界上有90%是这种玻璃。 人们用它来镶门窗,做瓶子、灯罩以及其他用具。铅玻璃是用二氧化铅、硅土、苏打和少量的其他物质制作的。铅玻璃 可以做光学镜片、无线电真空管、电视真空管、霓虹灯管等。硼砂酸盐玻 璃是用硅砂、硼砂以及其他物质制成的。这种玻璃具有抗热、抗震的性能, 可用它做烤箱、灯炮、绝热体等。化学家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原料制造出不同的玻璃。例如在原料中加少 量的氧化金属,就能做出美丽的彩色玻璃。现在制玻璃的过程和以前有极大的不同,但制造仍然是六个基本方式: 混合、熔化、吹、压、滚、铸、画。
㈥ 玻璃的制作工艺是什么
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时期,历经绵延不绝的两千余年,至清代发展到顶峰,成为古代玻璃史上的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藏古代玻璃器4000余件。从藏品的时代上看,战国到明清几乎不间断。其中绝大部分藏品为传世品,尤以清代玻璃制品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整个藏品的90℅。清代玻璃器又分宫廷制造与民间制造两大系列,宫廷玻璃器占其中的3/4。宫廷玻璃代表了清代玻璃制作的工艺水平,是造办处玻璃厂按照皇帝的谕旨为皇家制作的各种玻璃器皿。有清一代从康熙皇帝玄烨到末代皇帝溥仪,内务府官办作坊——造办处玻璃厂从未停止过玻璃的制造与生产。 玻璃厂建立后,清代的玻璃制作在皇帝和造办处管理大臣的统一指挥下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据不完全统计,康熙朝已有单色玻璃、画珐琅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和洒金玻璃等品种,雍正朝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描金玻璃。 单色玻璃是指用单一颜色玻璃吹制的玻璃器皿。康熙朝的单色玻璃是对清以前玻璃制作工艺的继承与发展。这时期的传世品,过去仅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一件透明玻璃水丞。雍正朝制作数量最多、器型最丰富的品种是单色玻璃,为当时的主流产品。单色玻璃有“涅玻璃”与“亮玻璃”之分,“涅玻璃”是指不透明玻璃,“亮玻璃”是指透明玻璃。 珐琅是一种绘烧于金属胎、瓷胎和玻璃胎上的釉料,康熙年间从欧洲传入我国。玻璃胎画珐琅是清代首创的玻璃装饰工艺,始于康熙朝,而康熙朝玻璃胎画珐琅的实物却一直杳无踪迹,无缘得见。 康熙朝玻璃制作工艺的另一创新是套玻璃的烧制成功。所谓“套玻璃”是指由两种以上颜色玻璃制成的器物。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玻璃胎上满套与胎色不同的另一色玻璃,之后在外层玻璃上雕琢花纹;一是用经加热半熔的色料棒直接在胎上作花纹。套玻璃是玻璃成型工艺与雕刻工艺相结合的产物,是玻璃制作工艺史上的重要发明。这两种方法制作出的器物均可见凸雕效果,既有玻璃的质色美,又有纹饰凹凸的立体美。 洒金玻璃是康熙朝创新的又一个玻璃品种。而在雍正的档案中却未见制作洒金玻璃的记载;但雍正朝档案中记载了描金玻璃的制作,描金玻璃是在玻璃表面描绘金色花纹,其制作方法应源于漆器工艺中描金漆的做法。 纵观历史,康熙朝是清代官造玻璃制作工艺的开端和奠定基础的时期,玻璃厂的建立是康熙皇帝玄烨继承中国传统玻璃制作工艺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产物,也是皇家对玻璃制品重视与喜爱的结果。晶莹璀璨的玻璃器成为清代艺术品中的新宠和皇帝重要的赏赐品。雍正朝玻璃颜色达30种之多,可谓五彩缤纷,斑斓绚丽,成为雍正朝玻璃制作工艺的闪光点。乾隆朝是有清一代玻璃制作工艺最为辉煌、全面发展的时期。嘉庆朝是玻璃制作工艺的转折点,从此造办处玻璃厂一蹶不振,工艺水平逐步下降。清代玻璃工艺制作与发展的历史与清王朝的兴盛衰亡息息相关,这正是官办作坊不可抗拒的发展规律。
㈦ 玻璃制备工艺过程
玻璃的生产工艺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分别介绍如下:1.
配料,按照设计好的料方单,将各种原料称量后在一混料机内混合均匀。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等。2.
熔制,将配好的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玻璃液。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玻璃的熔制在熔窑内进行。熔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坩埚窑,玻璃料盛在坩埚内,在坩埚外面加热。小的坩埚窑只放一个坩埚,大的可多到20个坩埚。坩埚窑是间隙式生产的,现在仅有光学玻璃和颜色玻璃采用坩埚窑生产。另一种是池窑,玻璃料在窑池内熔制,明火在玻璃液面上部加热。玻璃的熔制温度大多在1300~1600゜C。大多数用火焰加热,也有少量用电流加热的,称为电熔窑。现在,池窑都是连续生产的,小的池窑可以是几个米,大的可以大到400多米。3.
成形,是将熔制好的玻璃液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成形必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这是一个冷却过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态转变为可塑态,再转变成脆性固态。成形方法可分为人工成形和机械成形两大类。A. 人工成形。又有(1)吹制,用一根镍铬合金吹管,挑一团玻璃在模具中边转边吹。主要用来成形玻璃泡、瓶、球(划眼镜片用)等。(2)拉制,在吹成小泡后,另一工人用顶盘粘住,二人边吹边拉主要用来制造玻璃管或棒。(3)压制,挑一团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压。主要用来成形杯、盘等。(4)自由成形,挑料后用钳子、剪刀、镊子等工具直接制成工艺品。B.
机械成形。因为人工成形劳动强度大,温度高,条件差,所以,除自由成形外,大部分已被机械成形所取代。机械成形除了压制、吹制、拉制外,还有(1)压延法,用来生产厚的平板玻璃、刻花玻璃、夹金属丝玻璃等。(2)浇铸法,生产光学玻璃。(3)离心浇铸法,用于制造大直径的玻璃管、器皿和大容量的反应锅。这是将玻璃熔体注入高速旋转的模子中,由于离心力使玻璃紧贴到模子壁上,旋转继续进行直到玻璃硬化为止。(4)烧结法,用于生产泡沫玻璃。它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发泡剂,在有盖的金属模具中加热,玻璃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很多闭口气泡这是一种很好的绝热、隔音材料。此外,平板玻璃的成形有垂直引上法、平拉法和浮法。浮法是让玻璃液流漂浮在熔融金属(锡)表面上形成平板玻璃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玻璃质量高(平整、光洁),拉引速度快,产量大。4.
退火,玻璃在成形过成中经受了激烈的温度变化和形状变化,这种变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热应力。这种热应力会降低玻璃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如果直接冷却,很可能在冷却过程中或以后的存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自行破裂(俗称玻璃的冷爆)。为了消除冷爆现象,玻璃制品在成形后必须进行退火。退火就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保温或缓慢降温一段时间以消除或减少玻璃中热应力到允许值。此外,某些玻璃制品为了增加其强度,可进行刚化处理。包括:物理刚化(淬火),用于较厚的玻璃杯、桌面玻璃、汽车挡风玻璃等;和化学刚化(离子交换),用于手表表蒙玻璃、航空玻璃等。刚化的原理是在玻璃表面层产生压应力,以增加其强度。
㈧ 如何制作玻璃工艺品
21世纪的人们追求健康、舒适、美观的生活,在这几年来玻璃工艺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它为普通人家里的装饰提升了品位与艺术感。那什么是玻璃工艺品呢,制作方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来看看吧!
什么是玻璃工艺品
玻璃工艺品一般分为熔融玻璃工艺品、灯工玻璃工艺品、琉璃工艺品三大类,常作为装饰材料或高档商务礼品。
玻璃工艺品细分指玻璃摆挂件、玻璃圣诞礼品、玻璃水果系列、玻璃花枝系列、玻璃动物系列、玻璃糖果系列、玻璃调酒棒系列、玻璃花瓶、玻璃珠、玻璃烛台、玻璃拉丝件等玻璃制品。
水晶玻璃产业在欧美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还是一个只有20年发展史的新兴产业。我国水晶玻璃产业历程虽短,但是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充玻璃工艺品分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它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水晶玻璃,一种介于水晶和有机玻璃之间的新型材料,兼有水晶的透明闪亮和有机玻璃的柔韧性,克服了天然水晶储量少、价格高、硬度大、加工困难等不足,已广泛用于加工成水晶灯饰、项链、烟灰缸、水晶雕塑、水晶装饰材料等实用工艺品,发展前景大。
玻璃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玻璃一般玻璃原料燃烧溶解后都形成液体粘稠液,要使其冷却成形,大都采用型吹法,使用各种材质的模型,如木材、粘土、金属等预先制成所需要的型器,把融化的玻璃液倒入模型内,待冷却后再将模型打开即成,一般用于吹玻璃无法制成的器具,大部分的工厂都采用此种方法,可以大量生产。
另一种为吹气成型法,即吹玻璃,就是取出适量的玻璃溶液,放于铁吹管的一端,一面吹气,一面旋转,并以熟练的技法,使用剪刀或钳子,使其成型。将熔融的热玻璃膏写入压进已刻好的图纹模中变成块状的一起斑纹也限制好了。将模型压入深度适中的砂喷湿乙炔防止砂模崩落,在将玻璃膏到入砂模内待玻璃稍冷后再取出徐冷后再研磨加工。
吹制是重要一环,以吹管沾取熔融玻璃膏,吹气构成小泡,再运用东西加以热塑外型,再以另一吹管沾取小量玻璃作架桥接底动作,敲下着作徐冷。用耐火石膏包住腊模后,在将玻璃质料与空模一起放入炉内加温,在高温下玻璃逐渐流入模内成型,放置在熔炉中脱腊,徐冷撤除石膏模,再进行研磨刨光加工完结。
玻璃工艺品的文化价值
玻璃工艺品是中国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融合了多种工艺技术和文化素养,蕴涵东西方美学思想,集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收藏价值于一体的工艺美术产品。因此在水晶工艺品设计中应加深对各种工艺技术的认识,扩大设计者自身的知识面,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以期不断取得水晶工艺品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上的新突破。
以上就是关于玻璃工艺品的全部介绍了,想必您也对玻璃工艺品有所了解了,希望以上的内容会对您有所帮助。
㈨ 玻璃是如何制作的
1、原料预加工.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将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以保证玻璃质量。
2、配合料制备。
3、熔制.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高温(1550~1600度)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
4、成型.将液态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各种器皿等。
5、热处理.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9)创造玻璃的工艺扩展阅读:
玻璃主要成份是石英砂, 其制造过程是石英砂配合其他化学原料在高温(摄氏1300度)烧制后冷却而成的结晶体,具有质硬、抗磨损,高透光率及抗腐特性,其用途广泛、历史悠久.
现时制造玻璃之技术一日千里,其用途日益增加,由钟表、器皿、门窗、灯饰以及高科技如电子部件及太空科技等,都不可缺少玻璃. 我们日常接触较多的莫如平板玻璃,厚的用于门窗,薄的用于钟表及医学化验用途上,其制造方法是将溶炉中的玻璃溶浆用水平或牵引方法(又称浮法)及用垂直式牵引方法制成.溶浆经牵引出溶炉后亦同时作有系统的冷却,冷却完成后便成平板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