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联系所学的诗文,请你举出一个表现古代高雅之士追求环境之美的句子.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② 形容环境美的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6、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2、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1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15、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1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8、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www.lz13.cn)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1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0、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22、日照香庐生紫烟,谣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24、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唐·杜牧《怅诗》
2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6、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唐·韩愈《晚春》
③ 赞美美环境的诗句有哪些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④ 哪句诗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环境之美
我推荐冀云这首诗,这首诗,它是代表的是赞美的,大自然的美你可以推荐这首诗去感受。
⑤ 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苏东坡
⑥ 描写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的诗句求大神帮助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释: 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⑦ 古代高雅之士常在诗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请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