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欧阳询是欧阳修的祖先吗
欧阳询不是欧阳修的祖先。两人年代不同(询为唐人,修为宋人),专长不同(询为书法家,修为作家),籍贯不同(询为湖南人,修为江西人),只是姓氏相同而已。
欧阳询,557年生,641年逝世,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代书法家。字信本。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欧阳询相貌虽很丑陋,但聪悟绝伦,读书能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为一时之绝,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人们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故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唐张怀瓘《书断》称其书“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欧阳询楷书结体严谨,笔势开张,笔法穿插挪让极有法度。后世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笔法中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和方法,对后世有很大的启迪。传世著名的碑刻有《九成宫醴(li)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温彦博碑》等。行书墨迹有《张翰》、《卜商》、《梦奠》等贴。编有《艺文类聚》一百卷。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贞观六年(632)。楷书24行,行49字。碑额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6字。碑在陕西麟游。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赵崡《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卜商帖》,无款,传为欧阳询书。纸本,纵25.6厘米,横16.6厘米。行书6行,共53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本是作为《史事帖》而流传的,后来《史事帖》分离流散,此即为其中之一。书法挺拔俊丽,结体严密方劲,确为欧阳询书法之上乘。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② 欧阳修,欧阳询的字体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的。平常说的欧体就是欧阳询的
③ 欧阳修与欧阳询的关系
没有关系,他们只是都姓欧阳,欧阳询是唐朝人,欧阳修是宋朝人。
1、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3)欧阳修创造的欧阳体吗扩展阅读:
一、欧阳修的代表作品介绍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
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此内容更加翔实。
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新五代史》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国史学史尤其是唐宋以后史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欧阳修文采更是引人入胜,可由于提倡“春秋笔法”,近人褒贬不一。
二、欧阳询的代表作品介绍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碑刻者不可考)。现存于陕西麟游县博物馆。
《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
《九成宫醴泉铭》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欧阳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欧阳修
④ 欧阳修与欧阳询有什么关系吗,是哥俩吗
欧阳氏谱图序(石本)
欧阳修
欧阳氏之先,本出于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其庶子于会稽,使守禹祀,历夏、商、周,以世相传,至于允常,子曰句践,是为越王。越王句践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其诸族子分散争立,皆受封于楚。而无疆之子蹄,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其后子孙遂以为氏。
当汉之初,有仕为涿郡太守者,子孙遂居于北,或居青州之千乘,或居冀州之渤海。千乘之显者,曰生,字和伯,为汉博士,以经名家,所谓欧阳尚书者是也。渤海之显者,曰建,字坚石,所谓渤海赫赫欧阳坚石者是也。建遇赵王伦之乱,见杀。其兄子质以其族南奔,居于长沙。其七世孙曰景达,仕于齐,不显。至其孙頠,頠子纥,仕于陈。纥子询,询子通,仕于唐。四世有闻,遂显。
自通三世生琮,为吉州剌史,子孙因家于吉州。自琮八世生万,又为吉州安福令,其后世或居安福,或居庐陵,或居吉水,而修之皇祖始居沙溪。至和二年,分吉水置永丰县,而沙溪分属永丰。今谱虽著庐陵,而实为吉州永丰人也。
盖自亭侯蹄因封命氏,自别于越,其后子孙散亡,不可悉纪。其可纪者,千乘、渤海而已。千乘之族,自生传八世至歙子复,无后,世绝,经不传家。其他子孙亦皆微弱,遂不复见。而渤海之后独见于今,然中间失其世次者再。盖自质奔长沙,至于景达,七世而始见。自琮至于安福府君,又八世而始见,其后遂不绝。
安福府君之九世孙曰修,当皇佑至和之间,以其家之旧谱,问于族人,各得其所藏诸本,以考正其同异,列其世次,为谱图一篇。自景达以后,始得其次叙
----------
根据欧阳修本人撰写的欧阳家谱,欧阳询为欧阳修的直系先祖,也就是说欧阳修为欧阳询的直系后代,这个家谱脉络清晰,记叙详细。
⑤ 欧阳修与欧阳询的区别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代表作品: 《醉翁亭记》《秋声赋》
谥号: 文忠
地位: “唐宋八大家”之一
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八诀”。
所以一个是文学家,一个是艺术类的书法家
⑥ 欧阳修的字体被称为什么
“欧阳修是宋朝文学家, 欧阳询是唐朝书法家, 欧体楷书指欧阳询写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为其代表作。”
⑦ 欧阳修是书法家吗,欧体什么样
欧体,始祖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⑧ 欧阳询,欧阳修有关系吗他们是干什么的
没有什么关系……如果硬要说有,那他们都姓欧阳,都是男的。
欧阳询是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八诀”。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谥 欧阳修像
号文忠,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⑨ 欧阳修毛笔字体楷书和欧阳询是一个人吗
欧阳修撰《欧阳氏谱图序》
《欧阳氏谱图序》
欧阳氏之先,本出于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其庶子于会稽,使守禹祀。传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子曰勾践,是为越王。越王勾践卒,子王鼠与立。自鼠与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其诸族子,分散争立。滨于江南海上,皆受封于楚。有封于欧阳亭者,为欧阳亭侯。欧阳亭,在今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其后,子孙遂以为氏。汉高祖灭秦,得无疆之七世孙摇,复以为越王,使奉越后。而欧阳亭侯之后,有仕汉为涿郡太守者,子孙遂居于北。一居冀州之渤海,一居青州之千乘。其居千乘者,曰和伯,仕于汉,世为博士,以经名家。所谓欧阳尚书者,是也。其居渤海之显者,仕于晋。最显,曰建,字坚石,所谓“渤海赫赫,欧阳坚石”者是也。建遇赵王伦之乱,见杀,其兄子质以其族奔于长沙。由是子孙复居于南,仕于陈者曰頠,威名著于南海。頠之孙曰询,询之子通,仕于唐,尤显,皆为名世。其世居于长沙,犹以渤海为封望。自通三世生琮,琮为吉州刺史,子孙因家焉。今为吉州吉水人也。自琮八世生万,万为安福县令。万生某,某生雅,雅生效,效生托,托生皇高祖府君。府君生子八人,于世次为曾祖。今图所列子孙,皆出于八祖。自安福府君以来,遭唐末五代之乱,江南陷于僭伪,欧阳氏遂不显。然世为庐陵大族,而皇祖府君以儒学知名当世。至今名其所居乡曰儒林云。及宋兴,天下一。八祖之子孙,稍复出而仕宦。然自宋兴三十年,而吾先君伯父叔父始以进士登于科者,四人。后又三十年,某与其兄之子乾曜又登于科,今又殆将三十年矣。以进士仕者,又才二人。盖自八祖以来,传六世百年。或绝或微,分散扶疏,而其达于仕进者,何其迟而又少也。今某获承祖考之余休,列官于前,叨窃荣宠。过其涯分,而才卑能薄,泯然遂将老死于无闻。夫无德而禄,辱也。适足以为身之愧,尚敢以为亲之显哉。呜呼,自通而上,其行事见于史。自安福府君而下,遭世故而无所施焉。某不幸幼孤,不得备闻祖考之遗德。然传于其家者,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吾先君诸父之所以行于其躬教于其子弟者,获承其一二矣。某又尝闻长老言。当黄巢攻破江西州县时,吉州尤被其毒。欧阳氏率乡人捍贼,赖而保全者千余家。子孙宜有被其阴德者,顾某不肖,何足以当之。传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今八祖之子孙甚众,苟吾先君诸父之子于其躬教于其子孙者,守而不失,其必有当之者矣。故图其世次,传于族人,又志于其石以待。自八祖以来,迁徙婚嫁官封名谥与其行事,则具于谱。
嘉佑四年(1059)己亥四月庚午嗣孙修序
——选自《欧阳修全集·欧阳氏谱》
根据欧阳氏族的家谱记录,欧阳修是欧阳询的直系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