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家庭怎样给孩子创造英语学习环境
曾经一度,大家总结中国人英语不好,或者说中国人讲中式英语的原因,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中国人讲英语没有语言环境。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国外。但是观察在国外的孩子,情况也是大不相同。
比如有些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原来英语水平不高,出去以后好几年,再看英语提高不大。而小孩子出国,则比较普遍的很快就能达到母语水平。而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最近我看到一篇资料,说有研究证明,儿童的语言形成是左右脑互相配合的结果。当儿童接触一种语言的时候,首先听到的是它的语音信号,然后就要寻找对应的图形信号。回想一下孩子学习母语的过程,我觉得这一观点是可信的。最初,我们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基本都是用实物和名称来对应的。婴儿最初接触的图书,也都是一个名称一个图,或者叫看图识字。
为什么中国的小孩子出国以后在没有母语帮助的情况下可以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听懂老师的讲课并且开始输出?原因在于国外的方法符合孩子的生理特点。而国外的方法现在看,也正是这一研究的具体应用。
一个孩子,到了国外,不管是上幼儿园还是小学,老师为了让不懂英语的孩子能听明白,往往都会使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而且国外的教学特点本身都是把图片里用到极致。记得教室里有很多挂图,比如说表情,就是孩子们各种表情的脸,然后下面是对应的单词。而老师在讲这些的时候,往往是强化声音,然后动作对应的都非常到位。
国外老师讲故事也是一样。比如国外有大量的绘本,很多绘本图都做的非常好,和单词的对应关系非常清楚。而老师,则会在讲解的过程中把这些对应关系处理的非常到位。记得小宝上亲子班的时候,老师自制了非常多的教具,在带领大家唱儿歌的时候,手上的对应动作都很明显。
当时,我以为这样做仅仅是为了增添乐趣,现在才明白,原来这是基于孩子语言学习特点的科学方式。
而在老师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也一样体现了这个特点。比如小宝上幼儿园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他能整句表达的意思,基本上都是一个在幼儿园和家里同样发生的场景。比如吃饭的时候推凳子、咳嗽了用袖子把嘴捂上、在外面滑梯玩的时候提醒注意别摔倒之类的、在过马路之前提醒先停下观察。后者走在外面,看天下雨了;或者看到了一个车,说这个车真大之类的。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场景:一次小宝和爸爸坐地铁---小宝一直对地铁情有独钟,有机会就要求坐。上了车,小宝异常兴奋,高兴地和爸爸说:This skytrain is so big(温哥华的地铁叫 skytrain )。这个时候,旁边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大男孩很是惊讶,说这么小的孩子英语怎么这么好啊。然后就很谦卑地蹲下身来和他说话。接下来的对话是什么大家应该都能想得到: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小宝一听,立刻不说话了。
这也让我想起一位博友在评论中说的话。他说他想给三岁的儿子找英语环境,于是带孩子去英语角,到了以后,看到一小老外,上去就和人家说话: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人家吓的直躲,首战以失败告终!是啊,能不失败吗?孩子们要有实际内容的交流,我们学到的那些句型,国外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谁说这些啊?!
其实,我们国人一直把英语环境等同于和外国人交流或者在生活中讲英语。所以,当我们讨论儿童学英语的问题时,有博友也有些疑问,那就是你的孩子都是在国外长大的,她们有英语环境,国内的孩子没有英语环境,能一样吗?
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国外孩子的英语环境哪些可以在国内获得。在国外的中国家庭,非常多的孩子在家是不讲英文的。所以有些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一点英语都不会说。后来我发现,不仅仅是中国人这样,东欧人也是一样。比如小宝幼儿园的创办人是俄罗斯人,她的外孙上幼儿园之前也是一句英语不能讲。
虽然同样是不能讲,但是这些孩子每天还是有很多英文的东西能够进到耳朵里面去,比如大人看电视,比如自己看动画片以及绘本等等都是英文的。应该说,国外孩子即使家里面英语不是母语,但是对英语的接触量还是不小的。尤其是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和老师、同学的互动,成了英语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到了学前班,开始系统地学习 phonics,学校对于英文的阅读量也有要求,一般来讲,从5岁学前班 k 开始(当然也有些地方是从4岁开始上 pre-k),孩子们的英文水平会得到非常大的一个飞跃。
再回头看看我们国内的孩子,英语环境主要缺什么呢?
第一,大量接触英语语音信号。其实这个问题主要说的是听。这部分过去我们没有条件,但是目前英文原版的视听资料越来越多,很多孩子从小也是在原版动画片的熏陶下长大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只要家长有心,三岁以前孩子听上几百个小时的英文儿歌之类的东西是没什么困难的。
当然也有人质疑孩子在根本不理解意思的情况下听英语有没有用,尤其是有人以大人自己的感受来理解孩子,觉得自己都听不明白的英语素材,孩子听着不是一片混沌?关于这一点,科学研究还真有显示,证明婴儿期的听力辨音能力强,有人说9个月以后呈现逐步退化的趋势。对于任何一项研究成果,我都无意于去追究其科学性到底几何。相比于研究成果,我更看中的是自己对于孩子的观察和体验。当安妮在四岁刚到加拿大就可以完整复述一段非常快的歌词之后,我相信,所有前期对于语音方面的积累都是有回报的。孩子的语音识别能力,不依赖于她对语言含义的理解。
第二,语言的互动交流。这个方式应该说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也因为缺少这个,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如果不出国就没法学好英语。很多妈妈基于这样的认识,想弥补,于是在家里千方百计和孩子来用英语对话。也有的妈妈觉得自己的发音不够好,所以不敢和孩子对话。但是总还是有很多的纠结。因此这个问题也是群里论坛讨论比较多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能交流自然好,但是对于孩子来讲,成人是他们语言的样板,对的错的都来自于成人。这里的对错,口音问题还算可以弥补,因为大量的原版听力资料的介入可以弥补这一点。就好比家长讲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孩子听收音机电视都用普通话,可以自行矫正过来。
这里面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中式英语对孩子的误导。我们这一代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真正的英语环境中生活过--注意,这里是说生活过,知道英语母语的人常用的生活词汇,和我们工作中的词汇是有区别的。如果没有,那么我们的英语都来自于书面。而这些表达方式中地道英语的比例非常小。记得前几天论坛讨论大家刚刚拿到的 k 级 phonics 教材配套的绘本,有人就说了,这么简单的一本书,那么几个词,可是我有非常多的不知道,有些查字典还是理解不了。问题在哪里?我感觉就是我们从来没听过没看过原汁原味的表达方式,没有接触人家大量使用的很生活化的词汇。我们中国人学的都是课本上被语言学家设定好的句型,而这些句型,恰恰远离人们的生活,或者说远离国外的真正日常生活,最后造成我们的哑巴英语。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感觉,在你不能确定和孩子对话说的是正确的英语之前,还是让孩子大量地吸收、输入吧。互动的问题,可以在孩子有了足够输入之后,为孩子创造一个英语的互动环境来解决。或者是和英语母语的孩子一起交流,或者是和英语母语的老师交流。总之,我还是那个观点,当孩子能够有比较强的辨音能力,对应一定的情景模式之后,输出会是很快的一个过程。就好比安妮讲中文,2 岁半了才开始,但是一开始就是整句话。想想说英语的问题,是早开始一两年的中式英语重要,还是晚一些讲了就讲正确的好呢?
第三,语言的情境对应。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我前面提到的中国孩子到国外学英语的成果也正说明了它的作用。实际上,这个过程和语言互动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在目前我们互动交流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我感觉更应该重视其他方面的情景对应。比如说动画片,很多人说孩子看动画片,不知道看明白了没有。我觉得,明白没明白,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对整个故事、情节是否明白,一个是对句子、词是否明白。很多家长看到每个句子中都有孩子不认识的词,甚至不只一个,就认为孩子一定是没看明白,读书就是读天书。我觉得,是否明白取决于表达与语境的对应,看懂了语境,并且能够在这个语境下联想起来这个表达,那就是理解得非常好!对于段落、句子,故事情节和场景就是语境;对于单词,那整个句子就是语境。这种对应关系积累下来了,孩子就开始输出,开口就是地道的表达方式和用词。看动画片是这样,读绘本也是这样。
目前论坛讨论比较多的问题也是怎样带孩子读绘本的问题。很多人纠结于自己的英语不好、发音不好,其实我觉得这都不是主要的。就好比说妈妈不会弹钢琴,但是一样能辅导孩子,能听出来哪里有问题。读绘本也是一样的道理。引导孩子读绘本,最有价值的方法应该是让孩子能够通过画面和单词、句子来对应。这样的情景对应,会让孩子摆脱对单词中文含义的依赖,当阅读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出现一个表达方式,孩子想到的是某些场景,而脑子中的这个场景,就是这种表达方式被正确运用的场合。出现一个单词,孩子想到的是在哪些表达中、什么场景下用到了这个单词,这个过程的积累,也就是英文思维的训练过程。按照这样的过程,孩子一定不会是看到一个单词,先想中文,然后用中文去想和它搭配的英文单词,再把孤立的单词组合在一起的过程。而且,孩子对单词的理解,一定超过我们这些家长们。其实,地道老外,如果没有读过多少书,单词量并不比中国人苦学十多年的单词量大,但是我们的词汇量,是用中文翻译的词汇量,只知道对应的中文意思,结果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我们自己的实际词汇量远远比我们自己认为的要小很多很多了。这也从安妮身上得到验证:她的词汇量并非天大,甚至不如宝爸,但她运用英语的自如比宝爸强太多了!
曾经有妈妈问,说孩子学校学英语,就是中英互译的过程。说实话,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咱们作为草民能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呢?但是,我相信,就像听力你听正确的东西多了,会有自我矫正的能力一样。很多孩子从小听原版的东西,妈妈或者中国老师读英语的时候,孩子会很快反应出对方的错误,并且不会跟着大人的错误跑。
读也是一样。当你读了千八百本原版读物之后,你说什么的时候,脑子里一定能找到她的英语语境。这个时候,因为英语语境的存在,你对一个词的用法几乎可以脱口而出了,那还要回头找中文意思来帮忙吗?
语境语境,说到底,就是大量接触原汁原味的东西。听是这样,读也是这样。输入到了一定程度,再学习输出,相信也会是事半功倍。说出来、写出来的语音语调以及表达方式也会是最接近人家的东西,即使看起来词汇量不太大但是运用自如。
Ⅱ 如何给一岁宝宝创造一个正确的英语环境
如果父母都会英语的话可以每日用英文与他对话,虽然他现在还不会说话,但是已经可以用心听了,祖父母要坚持用中文,不然就只会说英文了,这样的交流是最佳的;如果父母不会的话,可以等稍微大一些的时候送他到双语幼儿园,现在在家可以放一些英文的动画片给他看,还是那句话虽然看不懂,但是重在感觉。
Ⅲ 宝宝两岁了,想给宝宝创造一个英语学习环境,有没好的建议呢!
看电视只让看国际台英文频道, 在家里禁用中文全部用英语讲,隔离出一个全英文的环境。
Ⅳ 对于一岁的宝宝,如何给孩子创设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
幼儿学习英语不像成人那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而是需要父母和老师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理想化的做法是,为婴幼儿请位只会说英语的老外作保姆,或者送孩子去只讲英语的国际幼儿园,甚至把幼儿带到英国或美国生活一段时间,但这对绝大多数的幼儿来说是不现实的. 比较现实和可行的做法是主动为幼儿提供一些英语娱乐和学习的材料.让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听一些适合孩子心理生理特点的英语小故事、短剧、童话、歌曲、歌谣,每一次听的时间不要太长,声音也不要太嘈杂,音量要小一些.孩子长大一些后,家长、幼儿园的老师有计划地为孩子播放那些情节引人、活泼有趣、贴近儿童生活的英语VCD教学片,片中的人物最好是以英语为本民族语的小朋友,这样孩子就会不自觉地跟着自己的同龄人学说.看VCD时,不要急于问看懂了吗,这句话怎么说?而要多鼓励孩子张开嘴巴大胆地模仿.要有计划地给孩子重复播放,孩子喜欢温故知新.还可以根据VCD中的内容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如模仿VCD中的人物说话,模仿其中动物的姿态和叫声.在孩子玩耍、洗漱、吃饭、睡前等时间也可以播放英语录音,看起来好像孩子没有在意,也许有一天孩子会像说广告词一样说出英语来.可以在墙面上布置上一些与学英语有关的图画,营造出一种学英语的气氛,使孩子感到始终处在一个英语氛围中. 会说英语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与幼儿说英语.上面说过,幼儿可以自然习得多种语言.国内的一些家长对孩子从小实行汉英双语养育,结果孩子的英语好得惊人.在深圳有一位叫汤北辰(英文名为Rubie)的小女孩,当时只有三岁,但已经有接近1600个的英语单词量,对于生活中的语言,凡是汉语能理解的,英语全部都能听懂,还能轻松看懂香港英文台的适龄幼儿英文节目;在当地荔枝公园外语角,老外与她说的英语也全能听懂.小北辰没有出过国,也不是智力超常的神童,也从未参加过任何英语训练班.小北辰的母亲罗女士说?quot;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自打孩子一出生,孩子她爸就坚持跟她100%用英语说话,我与孩子大约有20%使用英语,80%使用汉语.奶奶也有时给她念幼儿英语故事.如果说教孩子学钢琴、学书法时需要大人和孩子付出很多努力的话,跟孩子在生活中说英语是不需要付出任何特别努力的,因为做父母的反正要跟孩子说话.小北辰的父亲是学工科的,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以前曾教过高中英语,都不是英语专业人士,在与孩子说英语的过程中遇到不知道的单词就查词典.很多人也许担心自己的语法和发音不够标准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只要孩子能听懂或说出英语来,就会在不断的交际和听磁带、电视里的标准英语中,使自己不标准的英语语法和语音得到矫正. 良好的英语环境是儿童学习英语的最好老师.在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纳米比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儿童从一出生就是在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中自然轻松地习得了英语.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能太注重结果,急于求成.不要不切实际地期望孩子看了一段时间的英语VCD、听了几句你说的英语,就能够说出很多英语来.小北辰的父母对双语养育所抱的态度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语言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成年人对孩子的英语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Ⅳ 怎样给孩子创造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
孩子求知若渴,非常渴望自己能拥有一口自然流畅的口语。与此同时,他也在羡慕别的孩子拥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寒暑假期间可以自由飞往国外,接受当地的语言熏陶;可以参加各种口语速成班,跟很多口语水平比自己高的人自由交流;或者有很多外国朋友,电话书信邮件频繁往来,英语日渐增长。无疑,这是孩子学习英语的理想条件,家长也非常渴望自己能给孩子提供如此好的条件。但幸运并不是平衡地分布在每个人头上的,作为家长,也有很多爱莫能助的地方。那么,是不是没有如此好的语言环境就一定学不好英语呢?事实并非如此,更何况,环境和条件是由人所造,我们一样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怎样才能创造呢? 首先,我们需要让孩子避免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一般孩子都认为练英语口语一定要找水平比自己高的人才会有帮助,最理想的是找外国人或高年级孩子。与语言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交谈固然能够提高得更快,但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和年龄、水平相仿的同学一起练习口语同样能够达到目的。因为彼此有相似的背景、经历、爱好等,这样交谈起来既可以共享谈话内容,又有较好的理解基础,从而避免文化背景与知识水平差异过大带来的交际困难。 同时,一般的学校都有开设“英语角”,可以让孩子通过参加英语角来接触学习英语的新朋友,能在英语角结交口语伙伴、练习口语,在一种浓厚的语言交际氛围中使孩子的口语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如果没有“英语角”,怎样创造口语练习的小环境呢?很多学习英语的孩子到处打听哪里有英语角,不顾路途遥远到英语角练习口语。但是我们也常常听到孩子这样的抱怨“我们学校没有英语角”。学校是学习英语的孩子最集中的地方,因而如果孩子想学习英语,完全可以通过自发的约集一批想学英语的伙伴,只要愿意并能确定时间和地点,在任何学校、任何班级里都可以自发地组成英语角。两个人就可以交谈,三四个人就能说得很热闹。也许正是这样的小天地,在这样彼此熟识的环境里,可以让孩子克服最初对开口讲英语的恐惧。 同样在家庭中也能如此,如果家长英语不错的话,完全可以在小家庭中开展“英语角”,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不错的环境,比如英语电影里边的经典对白,播放英文歌曲,设计话题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互相指正,形成融洽的学习英语的家庭氛围。 正所谓“境由心造”,只要留心用心,处处都可以找到学英语的好处所,好环境;在客观环境不具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与孩子一起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
Ⅵ 如何在家中给孩子创造英文环境呢
利用英语卡片。这个方法我没有用过,但是我觉得也很有用。比如说在屋版子里,各种家具,各权个用品上,用英语写上他的名称,写上一些英语单词,或者是写上英语的句子。然后边走边记忆,时间长了,背熟了,记住了,就再换一批,这样跟做游戏似的,能够提高词汇的积累,增进英语的学习。
Ⅶ 如何给儿童创造学英语的环境
幼儿学习英语不像成人那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而是需要父母和老师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理想化的做法是,为婴幼儿请位只会说英语的老外作保姆, 或者送孩子去只讲英语的国际幼儿园,甚至把幼儿带到英国或美国生活一段时间,但这对绝大多数的幼儿来说是不现实的。 比较现实和可行的做法是主动为幼儿提供一些英语娱乐和学习的材料。让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听一些适合孩子心理生理特点的英语小故事、短剧、童话、歌曲、歌谣,每一次听的时间不要太长,声音也不要太嘈杂,音量要小一些。孩子长大一些后,家长、幼儿园的老师有计划地为孩子播放那些情节引人、活泼有趣、贴近儿童生活的英语VCD教学片,片中的人物最好是以英语为本民族语的小朋友,这样孩子就会不自觉地跟着自己的同龄人学说。看VCD时,不要急于问看懂了吗,这句话怎么说?而要多鼓励孩子张开嘴巴大胆地模仿。要有计划地给孩子重复播放,孩子喜欢温故知新。还可以根据VCD中的内容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如模仿VCD中的人物说话,模仿其中动物的姿态和叫声。 在孩子玩耍、洗漱、吃饭、睡前等时间也可以播放英语录音,看起来好像孩子没有在意,也许有一天孩子会像说广告词一样说出英语来。可以在墙面上布置上一些与学英语有关的图画,营造出一种学英语的气氛,使孩子感到始终处在一个英语氛围中。 会说英语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与幼儿说英语。上面说过,幼儿可以自然习得多种语言。国内的一些家长对孩子从小实行汉英双语养育,结果孩子的英语好得惊人。在深圳有一位叫汤北辰(英文名为Rubie)的小女孩,当时只有三岁,但已经有接近1600个的英语单词量,对于生活中的语言,凡是汉语能理解的,英语全部都能听懂,还能轻松看懂香港英文台的适龄幼儿英文节目;在当地荔枝公园外语角,老外与她说的英语也全能听懂。小北辰没有出过国,也不是智力超常的神童,也从未参加过任何英语训练班。小北辰的母亲罗女士说?quot;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自打孩子一出生,孩子她爸就坚持跟她100%用英语说话,我与孩子大约有20%使用英语,80%使用汉语。奶奶也有时给她念幼儿英语故事。如果说教孩子学钢琴、学书法时需要大人和孩子付出很多努力的话,跟孩子在生活中说英语是不需要付出任何特别努力的,因为做父母的反正要跟孩子说话。小北辰的父亲是学工科的,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以前曾教过高中英语,都不是英语专业人士,在与孩子说英语的过程中遇到不知道的单词就查词典。很多人也许担心自己的语法和发音不够标准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只要孩子能听懂或说出英语来,就会在不断的交际和听磁带、电视里的标准英语中,使自己不标准的英语语法和语音得到矫正。 良好的英语环境是儿童学习英语的最好老师。在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纳米比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儿童从一出生就是在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中自然轻松地习得了英语。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能太注重结果,急于求成。不要不切实际地期望孩子看了一段时间的英语VCD、听了几句你说的英语,就能够说出很多英语来。小北辰的父母对双语养育所抱的态度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语言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成年人对孩子的英语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Ⅷ 家长怎样给2-6岁孩子创造一个英语学习环境
孩子学语言,一般0—7—12岁最关键,这是一个“关键期”。关键期内的孩子,对语言的语容音特别敏感,识别语音能力特别强,再大点后这种能力慢慢就退化了。不过这需要人对孩子说,而且最好是能在参照具体事务情况下,慢慢给孩子说清楚,如果只是天天让孩子听英语录音的话就不行。和学中文一样,先教说话,在去学习如何认字,会说话之前自然是要让其学会听力!所以怎样让你的孩子接触这方面,就看你自身条件了!
Ⅸ 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理想的英语环境
首先,我们需要让孩子避免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一般孩子都认为练英语口语一定要找水平比自己高的人才会有帮助,最理想的是找外国人或高年级孩子.与语言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交谈固然能够提高得更快,但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和年龄、水平相仿的同学一起练习口语同样能够达到目的.因为彼此有相似的背景、经历、爱好等,这样交谈起来既可以共享谈话内容,又有较好的理解基础,从而避免文化背景与知识水平差异过大带来的交际困难。
同时,一般的学校都有开设“英语角”,可以让孩子通过参加英语角来接触学习英语的新朋友,能在英语角结交口语伙伴、练习口语,在一种浓厚的语言交际氛围中使孩子的口语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孩子播放那些情节引人、活泼有趣、贴近儿童生活的英语DVD教学片,片中的人物最好是以英语为本民族语的小朋友,这样孩子就会不自觉地跟着自己的同龄人学说。看DVD时,不要急于问看懂了吗,这句话怎么说?而要多鼓励孩子张开嘴巴大胆地模仿.要有计划地给孩子重复播放,孩子喜欢温故知新。
如果没有“英语角”,怎样创造口语练习的小环境呢?很多学习英语的孩子到处打听哪里有英语角,不顾路途遥远到英语角练习口语。但是我们也常常听到孩子这样的抱怨“我们学校没有英语角”。学校是学习英语的孩子最集中的地方,因而如果孩子想学习英语,完全可以通过自发的约集一批想学英语的伙伴,只要愿意并能确定时间和地点,在任何学校、任何班级里都可以自发地组成英语角。两个人就可以交谈,三四个人就能说得很热闹.也许正是这样的小天地,在这样彼此熟识的环境里,可以让孩子克服最初对开口讲英语的恐惧。
同样在家庭中也能如此,如果家长英语不错的话,完全可以在小家庭中开展“英语角”,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不错的环境,比如英语电影里边的经典对白,播放英文歌曲,设计话题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互相指正,形成融洽的学习英语的家庭氛围。
正所谓“境由心造”,只要留心用心,处处都可以找到学英语的好处所,好环境;在客观环境不具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与孩子一起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