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创造望闻问切的是谁
【出处】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❷ “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是谁所创
望闻问切这句话相信大家也非常耳熟,医师们特别是我们看的一些古装剧当中,就是用这些方法诊断出病人的症状来医治的。
中医其中蕴含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就算到现在也受到很多国家还有社会的高度重视,尽管这个里面有很多大家可能都琢磨不透的玄乎内容。
人的姿态确实是可以从外表来判断的,就像如果病人的四肢颤动就说明元气虚,那如果脸部气色不好发黑没有光泽度的话,有可能就是寒症淤血等等表现,还有一些患者如果脸色特别发白,一般就是气血不足等等。
而望神就是说,观察一个人的神态,这些都是可以观察出来的。
闻诊是可以通过听到病人所发出的一些声音,从而来判断疾病。因为人体内会产生各种声音还有气味的,而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把人一些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也反映出来的。
比较重要的就是脉诊,因为麦作为人的血蝠,全身的气血都是要通过血脉来流传到我们身体每一个部位的,所以医生就可以通过身体的变化而了解到脉位的一些快慢压强弱等等情况。
❸ 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的名医是谁
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含义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four diagnostic methods)。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临床应用
在治疗方面,扁鹊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综合疗法为扁鹊行医时的主要治疗措施。先秦时期,在临证中,医学尚未明确分科。尽管《周礼》中已有兽医、食医、疾医和疡医之分,但这仅仅是在宫廷中的设置。兽医、食医、疡医分别管理牲畜疾病、宫廷饮食调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项。
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证,都属疾医的范畴。扁鹊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扁鹊还能根据当地的需要,随俗为变地开展医疗活动。据记载,扁鹊还精于外科手术,而且应用了药物麻醉来进行手术。
医学主张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蔡桓公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需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里,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曾颇有感触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
(3)望诊谁发明扩展阅读:
现代传承
大量史料、遗迹证实,内丘蓬鹊山为扁鹊学医、行医、采药,赵简子赐田、封赠食邑,虢太子从师、学医之地。现保存着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弘大的扁鹊祠。司马迁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之《扁鹊传》,通篇多依据蓬鹊山遗闻而作。宋嘉祐初年(1056年),宋仁宗敕封内丘扁鹊祠中奉祀之扁鹊“神应候”(宋代碑记)。
内丘乃扁鹊文化发祥地,扁鹊文化之乡。扁鹊的活动痕迹在内丘有着完整的链条可以串联起来,其黄老医道之术在扁鹊祠世代传承不断。尤其元代,太医院提点颜天翼(1191—1254年)、颜伯禄父子不但重修扁鹊祠,还将扁鹊祠作为传承中医药的医馆。蓬鹊山也因扁鹊而灵性,与之蓬莱山齐名,曾出现海市蜃楼。
望诊
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 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如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後,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闻诊
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诊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均要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切诊
指摸脉象。望闻问切,合称四诊。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桡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
❹ 望闻问切谁提出的
望闻问切是扁鹊提出的。
望闻问切最早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
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渤海郡郑州(现河北省任丘县)人,战国时期有名的民间医生,人们都称他为神医。望、闻、问、切四诊,最早的奠基人就是扁鹊。
(4)望诊谁发明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要有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待病人,态度既要严肃又要和蔼可亲,要细心询问和耐心听取病人叙述病情。
问话要通俗,不要使用病人不易听懂的医学术语。如问肝郁气滞的病人“胁痛吗?”问感冒的病人“恶寒吗?”这里所问的“胁痛”、“恶寒”都是医学术语,没有中医专业知识的患者是不容易听懂的,所以,医生问诊时要注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在需要询问时可分别问其“两肋叉痛不痛”、“怕不怕冷”等通俗易懂的语言。
要重视主诉。因为主诉常是病人自觉最痛苦的病情。根据主诉,再深入询问,有助于医生全面准确地掌握病情和辨证。
要善于抓住重点询问,启发诱导,但不能依主观意愿套问病人,这样才能抓住要领,获得可靠资料。
对危急病人,要扼要询问,不必面面俱到,便于迅速进行必要的诊察,及时抢救治疗,以免失去抢救时机。
❺ 望闻问切是张仲景发明的哪个医生是创始望闻问切
不是,是战国时期的扁鹊
❻ 谁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扁鹊
❼ 望闻问切是谁提出的
扁鹊。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合称四诊。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所内著《难经》第六十一难容。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7)望诊谁发明扩展阅读
诊断方法:
1、问诊:通过问诊了解既径病史与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
2、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3、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
4、切诊:用手指按腕后桡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
参考资料
网络-望闻问切
网络-扁鹊
❽ 望闻问切是古代名医( )发明的
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内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容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❾ 四诊法是谁发明的
由扁鹊发明的
四诊法,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根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和他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总称“四诊。
望诊
是用肉眼观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如痰、粪、脓、血、尿、月经和血带等),来推断疾病的方法。
闻诊
是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等材料,作为判断病证的参考。
问诊
是医生通过跟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人的主观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等情况,作为诊断依据的方法。
切诊
主要是切脉,也包括对病人体表一定部位的触诊。中医切脉大多是用手指切按病人的桡动脉处(腕部的寸口),根据病人体表动脉搏动显现的部位、频率、强度、节律和脉波形态等因素组成的综合征象,来了解病人所患病证的内在变化。
以上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彼此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中医历来强调“四诊合参”,这就是说,必须将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作出由表及里的全面的科学判断。
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做出判断。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联系,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
据《史记·扁鹊传》记载:有一次扁鹊行医到晋国,正遇上赵简子患重病,已经昏迷5天,不省人事。他的亲人和幕僚非常担心,请扁鹊来给赵简子治病。扁鹊通过切脉,察觉赵简子的心脏还在轻微跳动,又通过问诊,了解到当时晋国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于是断定赵简子是由于在政治斗争中用脑过度,一时昏迷,并没有死。经过扁鹊精心治疗,3天之内,赵简子的病就好了。这说明,扁鹊非常精通四诊法。 四诊法有深刻的科学基础。中国古代医学经典《内经》上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就是说,人与外界环境是统一的,外界环境对人体机能的活动有影响。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一定的自然环境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有着物质的同一性。自然环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涉及到许多方面,如季节气候的变化,区域环境的差异等等。就连一天24小时的变化对人体机能的活动也产生一定的作用。《内经》指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也就是说,人体内阳气的活动呈现出规律性的昼夜波动。而这一变化趋势与现代生理学研究所揭示的人体温度日波动曲线是十分吻合的。现代时间生物学研究表明,几乎人体所有的机能活动都有着似昼夜的节律性变化。科学事实证明,古代中医学的认识是很正确的。至于剧烈的社会环境对人身心机能的影响就更大。上面谈到的那个赵简子,因为在政治斗争中用脑过度而昏迷不省人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所以,中国古代医学家很重视问诊,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生病的外界环境,有助于寻找到病证的根源和病变的本质,从而确诊。
❿ 【开心学国学】望闻问切四诊法,是谁发明的
B.扁鹊
名医扁鹊:战国时代名医,后代奉他为“脉学之宗”。采用望、闻版、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权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勃海郡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或齐国卢邑(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也有记载为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县北)人。战国时代名医。《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 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发明创造:《内经》和《外经》,四诊法(即望、闻、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