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东汉水排的作用
东汉时期发明的“水排”作用在于提高冶铁质量
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利鼓风装置。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皮囊。一座炉子用好几个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动这些排囊,就叫“水排”。水排发明于东汉早期,是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
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基础上发明的。因为它“用力少,见功多”所以大家乐于使用。三国时期的韩暨把它推广到了魏国官营冶炼作坊中,用水排代替过去的马排、人排,四季不歇。水排不但节省了人力、畜力,而且鼓风能力比较强,因此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水排在我国沿用了很长一个时期,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一些地方还在使用。
汉代的水排由同一时期的水碓和翻车结构推测,也是一种轮轴拉杆传动装置、我国古代水排构造的详细技术最早见于元代的《王祯农书》,依水轮放置方式的差别,分为立轮式和卧轮式两种。都是通过轮轴、拉杆及绳索把圆周运动变成直线往复运动的,以此达到起闭风扇和鼓风的目的。因为水轮转动一次,风扇可以起闭多次,所以鼓风效能大大提高。
❷ 东汉发明的水排主要用于
C冶铁
《后汉书》李贤注: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
水排就是以水为动力,通过滚动机械,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从而提高效率.
❸ 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什么用处
所谓“水排”,就是利用水力推引鞲鞴鼓风的器具,用于冶金。生铁的早期发明,是中国对世界冶金技术的杰出贡献。要获得液态生铁,需有较高的炉温。有风就有铁,鼓风技术对于生铁冶铸的发展有着极重要的意义。《礼记》说:“良冶之子,必学为裘。”从商周以来,都用皮囊鼓风,子继父业,年轻工匠必须学会缝制皮囊的技巧。说明早期冶铸匠师高度重视鼓风器具的制做。鼓风装置由人力驱动(人排)发展到用畜力和水力驱动(马排、水排),是东汉冶铁技术的重大创新。由于杜诗的倡导,水排至迟在公元1世纪上半叶于南阳地区已较多地使用。《后汉书·杜诗传》说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的功效不仅比人排,就是比马排也高得多,《三国志·魏志·韩暨传》写道:“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以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鉴于杜诗的功绩,河南南阳老百姓把他比之召信臣,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元代《王祯农书》详细记述了立轮式和卧轮式水排的形制,并绘有图形。
❹ 东汉时期在生产上使用“水排”的进步意义在于什么
显示了中国古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欧洲,使用水力鼓风设备的鼓风炉到公元十一世纪才出现,而普遍使用却是十四世纪的事了。
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里的穿透能力。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冶炼强度,另一方面可以扩大炉缸,加高炉身,增大有效容积。这就大大地增加了生产能力。足够强大的鼓风能力,足够高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欧洲人能在十四世纪炼出生铁来,和水力鼓风的应用是有一定关系的。水排的发明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次伟大胜利。
❺ 东汉发明的水排主要用于
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当时不是灌溉工具,而是水力鼓风机,用水作动力用来冶铁。
❻ 东汉时期发明的“水排”作用在干什么
水排是一种依靠水来鼓风,进行冶铁的工具。
早期是用人力鼓风,叫人排,后面发展为回用马来拉动进行鼓风答,叫马排,最后杜诗发明改用水力,所以叫水排。
水排的运用,大大减少了人力畜力的投入,而且是免费的、不会中断的连续工作,这给古代冶铁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
❼ 东汉时期由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作什么用的
C冶铁 《后汉书》李贤注: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 水排就是以水为动力,通过滚动机械,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从而提高效率。
❽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它的作用是() A. 鼓风冶铁 B. 灌溉 C. 纺织 D. 运输
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其重要作用是用来鼓风冶铁.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冶炼质量.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