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创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想像力
2.必要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智商
3.可行性
4.永不止息的热情
B. 新创造出来的词语及意思或之前的词语有新的含义
新创词语往往是网络词语,更形象直观,便于人接受,往往与原意相差十万八千里。
C. 新媒体十大新词语造词特点
如果想从事新媒体行业,我觉得还是使用企鹅号比较好,自媒体号目前的话应该企鹅号待遇最好(它有推广活动),你随便找个搜索引擎去搜索一些企鹅号,找到它的官网,按照提示去注册就行了,有了企鹅账号就可以通过广专告分成(流量主)基本条件要满足才可以开启.满足条件后,可以看到自己的左侧有个收益,点击流量主,通过流量主,说明了你在平台上有收入了,达到开能流量主的标准就可属以了。“收益的高低”,只要过了流量主后,收益是每天都会显示的。
D. 新词语与流行语的区别
1. 新词
1.1 新词定义
(1) 最近被创造了的,经常使用的新的概念;
(2) 通过综合已存在的概念,而形成的新的概念;
(3) 旧的术语承担了新的文化背景。
1.2 新词来源
(1) 科学:用于表述新的科学发现或科学假说,例子:夸克;
(2) 科幻:表述新的未来派想法,例子:飞碟;
(3) 文学:作者的名字变成新词等,例子:阿Q;
(4) 政治:某一种类政治或修辞观点,例子: 赞成生活;
(5) 流行文化:从大众传播媒体内容或使用描述普遍的文化现象(这些也许被认为俗话的分部),例子:超女;
(6) 商务&广告:商标,例子:柯达;
(7) 进口词:发起于其它语言,例子: 大富翁。
1.3 新词特点
(1) 词频特点:当前时段高频出现,历史不曾出现,或出现很少;
(2) 构词特点:合成词占大多数,一般是“多字词+后缀”或“前缀+多字词”;
(3) 词类特点:名词性新词和动词性新词占大多数;
(4) 位置特点:书名号和引号中出现新词的概率大于其它位置。
2. 流行语
2.1 流行语定义
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词汇的分类研究。流行语的本质特性是“流行”,因此流行性是流行语的本质属性。
2.2 特点
(1) 时间性:有一个从不流行到流行的过程,昨天的流行语不等于今天的流行语;
(2) 阶段性:生存周期比较短暂,或者消失,或者称为一般词语被接受;
(3) 高频性:使用频率比一般词语要高,是一段时间内群众所喜闻乐用的;
(4) 新型性:流行语必然都是新词,或者说新词是流行语的基础,但不能反推;
(5) 稀疏性:一定时期的流行语数量有限;
(6) 层次性:存在两个层次,一个是普通话层次,具有全民性;一个是方言层次,具有地域性;
E. 现代汉语中词的特点是
现代汉语词的特点:
首先,除了少数异读词以外,词的语音形式是固定而单一的,比如“血”、“给”作为语素既可以读成xue51、ji214,也可以读成xue214、gei214,但一旦构成词以后,其读音是固定而单一的。比如:血(xue214)肉模糊、血(xue214)淋淋,血(xue51)色素、血(xue51)小板;给(ji214)予、供给(ji214),给(gei214)以,交给(gei214)。由此可见,语素进入词以后,语音是确定的。
其次,词的意义是明确而融合的。有相当一部分词的意义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有的语素义缺损了,如:干净、质量,有的转化了,如:千金、笔墨,有的融合了,如:眼红(羡慕而妒忌)、眼热(羡慕而希望得到),而所有这些词义都是在词这级单位土体现出来的,它们同语素义既有关又不同,所以说词义都是整体而融合的。
再次,词的功能是定型而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功能类型只有到词这一级才完全定型下来。实词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都可以表示相关的语法意义。而在语素这一级,其功能是不太明确的。比如“口”、“学”、“快”作为语素的功能是不确定的,它们可以是名素、动素、形素,也可以是量素、名素和副素。再比如“关”作为一个动素,加上“心”之后就成了一个动词,加上“于”之后,就成了一个介词,就“关”本身而言,也可独立成词,所以,语素的功能是不确定、不完整的。当然,汉语中兼类词的功能同语素也有相似之处,必须进入更高一级语言单位才能确定。
F. “创造”一词和“塑造”一词的根本区别
创造是动词,塑造是形容词创造是可见的,塑造是不可可见的
G. 每个时期新词语的特点是什么新词语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温文尔雅 [wēn wén ěr yǎ]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褒义
出 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例 句
亚运会开幕式上,~的礼仪小姐给中外来宾留下美好的印象。
近反义词
H. 创造有什么特点
创造在其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了以下特点。
创造的特点新颖性 创造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最大区别是其具有新颖性。新颖性主要表现在创造活动的结果上
目的性 任何创造性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人们总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从事创造活动
过程性 任何创造活动都是一个在时间甚至于空间有一定持续性并且有资源消耗的过程
持续性 持续性是指创造活动能够且不断进行下去的特性
否定性 “新”事物总是对“旧”事物有一定程度的否定,创造活动是新事物的产生活动
主体依赖性 从事同一研究发明,相同的实验条件,有些人做出来了,有些人没有做出来,这就是主体依赖性的最好佐证
实践性 实践性一方面指满足实际需求而产生新的事物,另一方面指创造过程是一个实践性过程续表创造的特点普遍性 创造活动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各种活动之中,并不是某些地区、某些时间或某些人所独具的活动
经典案例:不要忘了创造的目的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失去眼前的目标,而把自己迷失在追求完美的奔波之中。有一则故事说来让人回味。
1.这样钉才更好
有一天老李要在客厅里钉一幅画,请邻居老王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钉钉子,老王说:“这样不好看,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上面。”老李遵从他的意见,让他帮着去找木块。
2.在追求完美的奔波中迷失自己
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时,老王说:“等一下,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点。”于是,为了美观,他便四处找锯子。找到锯子,还没锯两下,“不行,这锯子太钝了,锯出来的断面不好看”老王说,“得磨一磨。”自家有一把锉刀,便回家去拿,结果他发现锉刀没有把柄,使不上力,无法把锯子锉得更锋利。为了给锉刀安把柄,他又去校园边上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
开始砍树,他发现那把生满铁锈的斧头实在是不好用。于是找来磨刀石,在固定住它时,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用的木条。
为此,他去校外找一位木匠,说木匠家有现成的木条。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见他回来。
3.走不回来的创造者
老李家的那幅画,最终还是一边一个钉子钉在了墙上。下午再见到热心的邻居老王时,他正在街上帮木匠运一台笨重的电锯。
工作和生活中有好多种“走不回来”的人,他们认为要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完美,就必须先去做好前一件事,而且也要做完美。他们逆流而上,发现每一件事都不那么完美,于是便一级一级的往上追求完美,奔波于追求完美和实现完美“前提”的忙碌之中丧失自我,直到把那最初的目的忘得一干二净。
4.永远无法去实现创造的完美主义者
创造,是要防止这种“走不回来”、“越走越远”的现象。创造,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不要为了追求完美而忘记了目的。
I. 新词新语的特点
新词新语体现网络文化对日常词语的冲击,任何一个新词语的出现均伴随一些网络现象或事件.
有新颖生动、衍生能产、形式简洁、语义的动态性以及中外语言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