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嘻哈的发明

嘻哈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10-12 12:04:23

『壹』 hiphop的创始人是哪位

HIP-HOP是欧洲的贫困黑人在美国没的玩 而发明出来的东西。

Hip-Hop RAP起源于60年代,而作为音乐理解的Hip-Hop则起源于70年代初,它的前身是RAP(有时候会加一点R(B)。

Hip-Hop从字面上来看,Hip是臀部,Hop是单脚跳,加在一起就是轻扭摆臀,原先指的是雏形阶段的街舞(也就是我们以前说的霹雳舞),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一种巨大的概念——我们现在说的Hip-Hop文化还包括了那些宽大的衣服、沉甸甸的纯金饰品、平时说起话来就“YoYo�what’s up?”的口语习惯——总之就是那种美国贫民街区里黑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范儿”。

Hip-Hop的起源用一个“穷”字即可概括。为什么要穿大一号的衣服?除了方便运动之外,黑人家庭多是人数冲多而收入甚少,所以哥哥穿小了的衣服就会给弟弟穿,这才形成了巨大衣服的风格;为什么会有涂鸦?这东西最早是街区内各个帮派之间划分势力范围的标志,后来才越来越漂亮精致,发展成了民间艺术;为什么会有街舞?因为他们没钱去舞厅,而且当时种族歧视问题依然存在,有钱也不一定能在白人的舞厅里玩儿得高兴;为什么纯正的Hip-Hop作品以黑色为主且必带粗口?因为这帮街头黑人青年没前途没希望,他们憎恨的比他们爱的要多得多。

『贰』 嘻哈文化到底是怎样的由何而来

Hip-Hop这个词最初是爱虫斯塔尔斯基在说唱中用来押韵的,Hip的意思是屁股,Hop的意思是跳动,连起来可以解释为跳动的屁股,这倒是非常形象地刻画出比波舞(B-Boying)舞者、DJ、MC在俱乐部里面表演的样子来。而美国早期的舞蹈林迪舞(lindy-Hop)或许也对嘻哈的发明者有所启发。这样看来,嘻哈这个词和舞蹈的关系还是非常大的。20世纪80年代初,“嘻哈教父”阿弗里卡·班巴塔(Afrika Bambaataa)借用嘻哈这个词来统称以上述四种文化形式为代表的黑人城市文化运动,很快被广泛接纳,而上面四种文化就成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嘻哈四大元素了。

由于嘻哈这个词诞生于纽约,所以它就历史性地成为了美国东海岸四种黑人文化的传统。但在同一时期,美国西海岸也活跃着非常发达的黑人舞蹈文化,后来西海岸的舞蹈影响到东海岸,被吸收成为嘻哈文化的一部分,与比波舞合称Hip-Hop Dance,或者Street Dance,即街舞。

嘻哈并不是四大元素简单的结合体,30多年的发展使它成为一种全世界流行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精神象征,代表了自由表达、张扬个性、享受生活、勇于挑战的生活观。爆炸头、肥仔裤、斗技(Battle)、纹身、运动鞋、俱乐部派对……这些都是其中的表现,所有这些东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是一种生活。嘻哈的生活是积极的,每个生活于其中的人都在不断的探索和提高其中一种或几种技能,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听到或看到他的才华,不断突破生活的局限,从而使整个嘻哈文化更具生机。

『叁』 嘻哈 历史

以嘻哈圈来说,不安全感源自嘻哈音乐诞生于纽约,不容否认;而自鸣得意,令全世界都讨厌嫉妒纽约人,从不忘记提醒世人嘻哈是他们发明的拿东西岸对抗来比喻这种情绪,是太过狭隘。自始至终,它都是较松散的美国广大都会实体对抗纽约,也是一长美学品位的对垒——粗厉强硬的乡野黑人杠上自我中心、双重标准的纽约人。ICE 并不光是为加洲中南区说话;他生动描述了纽约的傲慢吸引力远比饶舌音乐还大。

在非洲裔美国人的历史里,此种紧张对峙弥漫了整个二十世纪。Langston Hughes便捕捉了这种以乡村与都市的对比,在他以Jesse B.Semple(注3)为主角的系列小说中,描绘一个南方人来到纽约哈林区,以天真眼光观察一切,发现这个大城市聪慧与愚蠢并存。50年代,Ad Libs合唱团演唱的do-wop风格的陈腐之作“The Boy form New York City”边代表了纽约市可以引为表徽的酷风格。纽约与蓝调,爵士乐手印记在纽约市的DNA里,蓝调音乐却始终得不到拥抱。蓝调过于简单,内容过于乡野,表面过于粗糙,简言之,就是太土。

同样的二元对立也出现在70年代,当时纽约是DISCO世界的中心,黑人自有的WBLS电台强力拥护Donna Summer、Bee Gees等乐手。但是带有粗糙草根气息的大型放克乐队如Bar-Kays、Maze(以Frankie Beverly为主唱)、Cameo、Meters、Con Funk Shun虽然在美国内陆拥有广大支持者,却很难打入纽约。P-Funk(Parliament-Funkadelic)与Bpptsy Collins后来实在太红,纽约电台无法继续忽略,但是纽约拥抱探明的速度仍无法和华盛顿、底特律、洛杉矶所掀起的狂潮相提并论。纽约就是无法像美国其他地方,拥抱未经雕琢的放克音乐。诸如种种,加上纽约在各方面的优越感,形成了一种很早便影响嘻哈音乐的品位与态度。

以嘻哈音乐的脉络来说,纽约人对“非纽约饶舌帮”的不屑自曼哈顿人瞧不起纽泽西洲的Sugar Hill Gang。位于布朗区的Boogie Down Proctions和皇后区的MC hang针对嘻哈音乐的诞生地,在“The Bridge”与“The Brodge is Over”(注4)两首歌展开论战。纽约瞧不起费城,费城和纽约又一块瞧不起“非东北部”的饶舌音乐。这种“东北部态度”——东部走廊地区以外的音乐都是次等——也是第一代嘻哈乐迷普遍抱持的观感。

第一批拥有全国知名度的非纽月MC来自费城,狂暴的“感化院童D”、态度温和的Jazzy Jeff & the Fresh Prince、粗野的Roxanne Shante靠着一些深夜电台节目的推广(尤其是WHAT电台的女主持人Lady B,她在费城的地位就有如纽约的Mr.Magie)跨出费城疆界,获得全国拥抱。

1984年,Fresh Fest与Run-D.M.C 挂头牌的全国巡回演唱,将嘻哈音乐的疆界推向西部,这些大型演唱会让艺人变成嘻哈音乐的传道士,吸引全国听众叛教皈依。不管是在风靡go-go音乐的华盛顿特区、文化丰富多样的奥克兰,或者是盛行DISCO流动舞会的洛杉矶,这些来自皇后区的饶舌皇帝都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一观。这些观众不仅皈依饶舌乐迷,还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嘻哈艺人。

1988年,我为《村声》杂志写了一篇名为“从南到北:美国饶舌回来”。我在文章中提出“饶舌音乐变成全国性音乐。也逐渐走向区域化。听起来似乎矛盾,但道理很剪刀。饶摄音乐从纽约蔓延,吸引全国忠实听众,现在美国各地正在‘饶舌’回来”我列出一些数据“譬如休士顿的Rap-A-Lot唱片捧红了Geto Boys;迈阿密的Luke Skyyawlker(后来更名为Luke Records)唱片发祥地了2 Live Crew。事实上,在达拉斯、休士顿、克里夫兰、底特律、费城、迈阿密、洛杉矶等地,有些饶社唱片卖得比纽约市还好,显示区域性品位正逐渐形成,各地也逐渐建构出饶舌音乐的支持系统,譬如休士顿有大型的饶舌舞厅Rhinestine’s、Spud’s;克里夫兰的电台主持人Lynn Tolliver也非常前卫,在节目编排上相当有野心,将饶舌音乐与传统节奏蓝调串连混接。

最特殊的一点是地方性饶舌歌手表现区域特色的能力(或者缺少这种能力)。以后者而言,Boston Goes Def合辑收录十五个饶舌歌手的作品,只有两首提到比恩城(Beantown)(注5),没有一首特别提到波士顿,而且整体制作风格很想纽约的饶舌乐,没什么特别的波士顿味。

又譬如洛杉矶地区最有名的饶舌歌手是出生纽泽西洲纽华克的ICE-T(本名Tracy Morrow),他是擅长押运的梦想家,1987尼按的首张专辑Rhyme Pays在Sire唱片旗下发行,融合了旧派韵词的监狱吟唱,歌词风格令人遥想专门描写骗子行径的小说家“瘦子冰块”,搭配上自成一格的洛杉矶黑暗世界故事,让Rhyme Pays兼具华丽的词藻与种族色彩,一共卖出三十万张,以首张专辑而言,这个成绩尚称不错,大比起纽约饶舌歌手动辄上百万张的销售,还是差很远。就我来看,这儿张作品之所以未能打入今日所谓的“洛杉矶饶傻派”广大群众,是因为它太纽约味了。Rhyme Pays又ICE-T的好友——“祖鲁国家”成员Afrika Islam——制作,录音地点在纽约。所以ICE-T虽然号称第一个大唱片公司发行的“洛杉矶”嘻哈歌手,区域特色的可信度却打了折扣。他的作品未能挑起隐伏欲全国嘻哈迷的反纽约情绪。

迈阿密的2 Live Crew在1998年发行的2 Live Is What We Are创下历史,成为第一个专辑销售超过五十万张的非纽约饶傻团体。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听起来一点都不像纽约的饶傻乐,还是颇具挑战姿态的“土味”。针对此张唱片,我曾在《村声》杂志上发表如下观察,至今立论仍站得住脚。

就我听来,这张作品各方面都很粗朴;歌词毫不机智(如“Throw the D”),韵词朗诵邋遢、录音品质极糟,但是它的速度极快(显然源自迈阿密人对DISCO音乐永志不渝的爱)、歌词赤裸粗暴,加上一股家乡土味,让它成为今春南方最热的一张唱片。或许这就是重点,南方(或中西部与西岸)的饶舌乐不该对它的源头——纽约——铭感五内。就像嘻哈音乐藐视DISCO音乐与FUNK音乐,非纽月地区的嘻哈乐如果想要有些意义,就应当有自己的声音、自己 的霹雳男孩智慧。

西岸!西岸!

虽然纽约是嘻哈的诞生地,但此种文化的部分根源显然来自洛杉矶。60年代末,一个洛杉矶三人组Watts Prophets以充满诗意的“领唱应答”(call-and-response)风格吸引许多当地歌迷。对许多爱诗人而言,他们在1971年出版、现在已经很难买到Rappin’ Black in a While专辑是经典,足以和知名度较高的东岸对手如Last Poets、Gil Scott-Heron相提并论。不幸,这个三人组唯一的主流曝光机会是替昆西琼斯的1975年专辑Mellow Madness唱了一首情歌。

霹雳舞实在钮约焠练精致,却深受locking和poping两种舞蹈风格音响。这两种舞蹈均发展于洛杉矶,而后70年代在Soul Train节目得到全国关注。Locking与poping是一种直立式舞蹈,舞者运用他的手臂、腿与躯干做出各种类似机械人的分离动作。这需要极高的肢体控制能力。80年代初霹雳舞狂潮时,加洲拍摄的许多低成本电影里都可看到这两种舞蹈。当时,洛杉矶闹区的Ri舞厅与黑人霹雳男孩一起跳舞,locking和poping是当时的热门舞蹈。舞厅的DJ则来自东西海岸,有纽约的Afrika Islan,有以“Rockit”一曲闻名的Grandmixer DST,也有洛杉矶的Evil E(堂堂正正后来成为ICE-T的DJ)与后来在摩城唱片出版过单区的Chris “the Grove”Taylor。

相较于Roxy,Uncle Jam’s Army则较草根味,它是一个DJ与舞会筹办人的联合组织,经常在大型场地办舞灰,譬如可以容纳一万六千人的洛杉矶运动馆。但不管是Uncle Jam’s Army或Radio的舞厅的舞会,都以纽约艺人为主。即便当地MC表演,也以东岸的演奏曲为底搭唱词。第一个真正的洛杉矶嘻哈之声是受“非洲邦巴塔”早期作品影响的“电子流行乐(electro pop)。Dr.dre与他的第一个乐团World Class Wreckin’ Cru的作品听起来像“非洲邦巴塔”的“Planet Rock”,譬如“Surgery”单曲便是以电子流行乐为底,搭配摩擦唱片声。就连Dr.dre、DJ Yella(本名Antonie Carraby)以及团员的衣着也像“非洲邦巴塔”的翻版——皮衣、长及脚踝的大衣、脸上化妆。不过这种造型也令人联想到西岸的乐团如Earth,Wind & Fire。后来Eazy-E与Dr.dre闹腾,还把他的照片印在衣服上,以示嘲讽。

80年代,洛杉矶的嘻哈场景其实是有一点比纽约强。当时一家AM电台KSAY急着要在拥挤的广播时常建立自己的特色,在节目总编排Greg Mark的掌舵下,采用嘻哈模式。纽、约的嘻哈音乐当然占多数,但是迈阿密、费城、西雅图、奥克兰与洛杉矶的混音,包括Dr.dre与他的搭档DJ Yella。聆听KDAY的节目、吸收全美各地的嘻哈音乐,影响了Dr.dre的制作风格,从早年他和World Class Wreckin’ Cru合作饿电子流行曲风(他们曾在1984年推出畅销单曲“Turn Out the Light”),转变成黑暗、复杂、以放克为基调。

这时,Dr.dre与DJ Yella开始与聪明、矮小、很矮小的Eazy-E(本名Erci Wright)往来。Eazy-E的母亲在康普顿有栋房子,他在车库里搞了小型录音室,并成立自己的音乐厂牌Ruthless。这个基地附近有个孩子Lorenzo Patterson(后来艺名MC Ren)很有押运天分,他的老哥与渴望成为唱片大亨的Eazy-E颇熟。Eazy-E答应提他灌录唱片。另一个孩子则很会将饶舌畅销曲改成猥亵歌词,也曾想加入地方乐团CIA,与Dr.dre颇熟,开始替他的作品写词。这个孩子本名O’Shea Jackson,后来艺名为Ice cube,除了这个核心团体外,出入Eazy-e基地的熟面孔还包括来自德洲、声音低沉粗哑的写词者D.O.C(本名Tracy Curry);替MC Ren做DJ的MC Tarin(他集资替J.J Fad出版了Supersonic专辑,后来有替Ice cube的Wicked专辑打碟)。此外还有Sir Jin,他后来成为Ice cube的DJ与制作伙伴。以及饶舌歌者兼制作人Arabian Prince,他后来脱离了这个团体,自己出版个人专辑。

他们全集中Eazy-E的车库。Eazy-E是和异常迷人、有着讽刺扭曲幽默品位的人,愿意把卖毒品的钱投资在饶舌新风潮上。他认为纽约饶舌在西岸有时常,特地从纽约市搞来一支团HBO,打算在康普顿替他们灌录唱片。没想到HBO对西岸风味的歌曲与韵词有点由于,最后是Dr.dre说服Eazy-E自己上场。

因此,Ruthless唱片的1988年创业名副其实,取名“Boyz N the Hood”(邻家少年),由Eazy-E主唱。接着又推出两首Ice cube作词、Eazy-E演唱的作品“Dopeman”与“8 Ball”。就在那一年,Eazy-E与Jerry Heller牵上线。Heller是唱片圈资深老人,算是“永恒事业”
的一员,与不少70年代重量级艺人如Pink Floyd、Elton John、Journey都有关系。但是他经营的一支洛杉矶饶舌团体运气似乎不好。就在1988年,Heller要改运了。

帮派国度里的披头四

当我们成立NWA时,我们想纽约有那么多超强队伍,高层饶舌版图之首。当时我的想法是——我不讲假话,不管其他团员怎么说——我们也想把洛杉矶。康普顿的名字挤上饶舌地图。KRS-One唱“South Bronx”,“人民公敌”唱他们的故乡长岛,Run-D.M.C描写皇后区,ICE-T唱有关洛杉矶的歌。我们的想法是“天杀的,干他妈的,我们来自康普顿。”

————MC Ren,Source杂志,1994年

1988年,Jorge Hinojosa陪我走过Sire唱片的办公室。他是和口若悬河的演唱会筹办人,也是ICE-T的第一任经济人。我曾做过一篇ICE-T的专访登在《告示牌》杂志上,但是他现在嘴里兴奋诉说的是一支新团,我猜是他的新客户。他将“Straigh Outta Compton”放上唱盘,连放两次。一次是让我适应他的速度,一次是让我可以真正聆听。

但是我听了不止两次,才真正明白NWA在唱些什么。一开始,我不认为这些笨蛋可以真正“饶舌”。或许那个艺名叫Ice cube的孩子押起韵来有点流畅感,MC Ren也还可以,但是他的高音唱腔好象有什么怪胚缩影,即不流畅也没韵律感,只有刺耳恼人。歌曲本身还可以,有点戏剧张力。但听起来好象掺了水的“人民公敌”。而且,到底康普顿是什么东西?

我的耳朵属于旧派纽约嘻哈,认为“人民公敌”是上帝,当时还无法真正品味NWA。它太亵渎、太激进,如果这就是“康普顿”的特色,那么,NWA也太康普顿了一点(不管天知道康普顿在哪一洲)。但是没多久,我和全美国(甚至全世界)歌迷便发现这几个卷发烫直真的拙蛋真的值得尊敬。如果是Eazy-E早期的单曲是这家车库唱片公司的创业喝彩作,那么“Straight Outta Compton”便是一场成熟的声音革命。

他们剥掉东岸饶舌歌“正面积极”的歌词,换上ICE-T所写的黑街劫掠故事,勾勒快克毒品横扫黑暗洛杉矶的邪恶力量,NWA的作品让纽欲饶厍界陷入痉孪,持续排拒它五年。经过多年的道德谴责、好莱坞大拍黑帮电影,再加上许多拙劣的模仿之作,大家都快记不得NWA当年的作品多么新鲜。它姿态剽悍、韵脚鲜活(由最棒的两个填词者Ice cube与撰写|,而Dr.dre的制作功力一张比一张进步。

全美的购买者——参加Run-D.M.C大型演唱会、种族混杂的观众;社区日益遭受快克侵犯的都会孩子;把饶舌当作摇滚叛逆的郊区青少年——纷纷拥抱NWA。他的成功打开了年轻黑人歌手的黑暗想象力,释放他们自由选择粗糙的语言,去勾勒前一辈的非洲裔美国人不敢公开表达的事物。

从1988年秋天NWA推出首张专辑Straight Outta Compton到1990年底,大唱片公司纷纷推出西岸“写实”饶舌团体,包括Above the Law、Boo Yaa Tribe、Too Short、Mob Style、Compton’s Most Wanted、King Tee等。随着美国西南部与中西部的独立唱片公司越来越剽悍,他们地纽约的敌意也越来越深(纽约对他们亦然),因为他们发现纽约的艺人、电台、现场演唱会观众似乎颇瞧不起他们。

纽约的不安感充分显露在Tim Dog 1991年的单曲“Fuck Compton”。Tim Dog是布朗区地下饶舌乐团Ultramagnttic MCs的成员,自以为发行了史上超强“吐槽”歌曲,其实反而透露出嘻哈的诞生地对其他地方的闯入者充满嫉妒与畏惧。

NWA与迈阿密的Luther Campbell、休士顿的Geto Boys、奥克兰的Too Short,联手改写了“好”饶舌唱片的定义。纽约的仲裁者不再是唯一的标准。现在,从吉普车与手提音响流出来的饶舌歌不再说只有纽约歌手那种粗硬的鼻音唱腔,还有来自其他地方的口音。有德洲路易斯安那洲的南方鼻音,加上长堤海岸的啦啦唱腔、少见的克里夫兰于西雅图地区的切分音。这些黑人大城市的乐手高歌自己的街头与城市故事。在灵魂乐巅峰时代,地域性的生意与地方乐手总是以他们的“正宗”味道丰富音乐传统。现在,饶舌乐也开始尝到全国化之后的“副作用”。

现在,不管是康普顿明星DJ Quick、Too Short,或者是奥克兰的“性学专家”饶舌歌手都不需要在纽约销售拉出长红,或者在纽约开演唱会,照样能创造白金唱片佳绩。被纽约人视为饶舌救星的艺人如Poor Righteous Teachers,Brand Nubian却无法跨越南北分界线(Mason-Dixon line),越发让纽约饶舌界变得心胸狭隘与防卫心十足。诚如Tommy Boy唱片的总裁Monica Lyuch在1991年于Break Beat(现已停刊)杂志发表评论,标题写着“纽约已经,干,沉沦了吗?”

但纽约的饶舌并未全然趋于疲软。Native Tongues唱片旗下充满波西米亚风、多姿多彩的霹雳男孩如De La Soul、A Tribe Call Quest、Jungle Brothers、Monie Love、昆琳拉提法,以贫民窟融合格林威治村风格,为饶舌音乐注入新貌。他们就像流行岳界的Tracy Chapman、摇滚乐界的Living Colours,显示出高教育程度的年轻黑人品位十分多样化。此外,De La Soul的插科打诨、A Tribe Called Quest的爵士酷感,都为当时充满枪支意象的饶舌乐注入新意。

1988年,NWA开始分裂,先是Ice cube求去,接着Dr.dre在第二年跳槽。分裂充斥在他们怨恨的歌词里。NWA在100 Miles and Runnin’迷你专辑里吐槽Ice cube,后者则在Death Certificate专辑里以“No Vaseline”还击。Eazy-E在It’s On (De.dre) 187 umKilla专辑里以同名单曲痛骂Dr.dre,后者则以一整张专辑The Chronic回赠。NWA的分裂是饶舌界最有趣的连续剧,这些互相垢骂的作品就想连载的回目。

就商业层面而言,NWA给饶舌界带来的最大冲击不是分裂,人才鸟兽散,反而让它的影响力更加扩散。NWA不是康普顿的成就颠峰,只是开始。从Ice cube的1990年经典专辑AmeriKKKa’s Most Wanted到Dr.dre1996年推出的The Aftermath,这些NWA前团员创下的嘻哈史上前所未见的销售佳绩,史上没有任何一支解散的黑人乐团比得上。Dr.dre的The Chronic专辑卖出三百万张;Eazy-E的三张专辑5150 Home 4 Tha Sick、Its On (Dr.dre) 187 unKilla、Eazy-Duz-It共卖出五百万张;Ice cube的六张专辑AmeriKKKa’s Most Wanted、Kill at Will、Death Certificate、The Predator、Bootleg & B-Sides、Lethal Weapon共卖出六百万张;MC Ren的Kizz My Black Azz专辑则卖出一百万张。如果你把那些曾经和NWA一起做过唱片,但非NWA成员的艺人算进去,成绩更为惊人,譬如D.O.C的1989年专辑No One Do It Better卖了五十万张。此外,曾是Ice cube门徒的Da Lench Mob的Guerillas in the Mist专辑成为金唱片;Dr.dre的作词伙伴Snoopy Doggy Dog的Doggystyle卖了四百万张;Eazy-E发掘的Bone Thugs-n-Harmony推出又恩师制作的Creepin’ on ah Come Up也卖了三百万张。在引人错觉的分裂混乱表象下,这是极为惊人的成就。

莱利创建了“新贵摇滚”,Dr.dre则主宰了黑街饶舌。就算不是他操盘制作的唱片,他的电脑取样方向、强调放克音乐的畅快感、高音键盘乐器的背景声部都普现于西岸的嘻哈乐。虽然他也做了一些“非黑街饶者”(譬如Michel’le1989年同名专辑便充满了灵魂乐的味道),但是Stright Outta Compton、他自己的专辑Chronic与Snoopy doggy的Doggystyle这类风格才是他的注册商标。后面两张作品收音干净利落,使用真人现场弹奏的贝斯、键盘乐器,加上Dr.dre优秀的编曲触感,娓娓道来黑人兄弟自相残杀的街头故事

Dr.dre优秀的音乐感及其音乐所支持的黑暗丑恶魅力,才是真正的饶舌宣言,充满天才气息、痛苦与矛盾的价值观,他也身兼音乐录音带导演,展露同的敏锐才华。以身穿比基尼的派对俏女郎、驾驶凯迪拉克轿车的家乡大人物,以及欢乐气氛来掩盖暴力歌词,看起来“海滩男孩”(Beach Boys)(注6)歌曲中的加洲,而非“大麻帮”(Crips)(注7)横行霸道的加洲。许多金发女郎与大学男生跟着Dr.dre的音乐起舞,却丝毫不明白歌词意涵。

同样充满矛盾魅力的是Ice cube逍遥漫游的事业途径。他最好的专辑AmeriKKKa’s Most Wanted灌录于纽约,几年后,却在Source杂志的专访上痛骂纽约。他剃掉了烫直的卷发,宣誓效忠于“伊斯兰国家”的自助、自尊信仰,却在贫民窟促销St.ldes麦芽酒,大发其财。他在好莱坞发展顺遂,内心却渴望饶舌硬派形象。总之,“一以贯之”不是Ice cube的风格。

但是Ice cube的分析能力特强、叙述手法细腻如小说家,加上流畅无比的押韵能力,成为史上最有趣的饶舌歌手之一。他的创作能力多元,而且不肯定格。Ice cube是个行动派,譬如他不爱演电影,但是包办电影执导、剧本写作与影片制作。1995年的“星期五”(Friday)是他剧本首度被拍成电影,充满趣味却又不失硬派作风。结实了他后续电影作品的自律风格。接着他执导电影“玩家俱乐部”(Players Club),故事场景设于脱衣舞俱乐部。至于挖掘新人方面,Ice cube的眼光不及Dr.dre或Eazy-E锐利{虽然他力捧女饶舌歌手Yo-Yo还满酷的},但是他请来音乐录音带导演F. Gary Gary执导“星期五”,却让这位年轻黑人导演名声大噪。

在NWA的三名大人物中,Eazy-E最忠于他的原旨。他说他之所以进入嘻哈音乐圈是为了满足自大,赚钱与泡妞。他也的确做到了。贪婪见证了他的走下坡。如果不是他疏离Ice cube与Dr.dre,与经济人海勒一气对抗前两者,他的公司Ruthless或许能一路长红。但他还需要向世人证明他的眼光吗?捧红Dr.dre、Ice cube、D.O.C、MC Ren、Bone Thygs-n-Harmony,他已经证明他说嘻哈圈中最具慧眼的人。或许因为深谙黑街法则,他知道没多久,合作伙伴也会剥削他,何必分享一切?

Eazy-E的王国崩盘在一个比他更像黑道的恨角色手里。根据传说,Denth Row唱片的老板奈特与七名大汉手持棒球威胁Eazy-E,提出一项他无法拒绝的提议。会晤结束后,Eazy-e自动放弃他与Dr.dre的合约。这则恐怖故事曝光后,人们还是很难同情Eazy-E或海勒,毕竟他们公司叫做“无情”(Ruthless),而且他也在唱片里得罪了一大堆兄弟,让人误以为他罩得住一切狠场面。到头来,一个比他更狠的角色一威胁手段瓦解了他的王国。1995年3月26日,Eazy-E死与艾滋病,但世人对他的追念之爱远不及2PAC。对许多人来说,Eazy-E只是一则值得警惕的故事,而非烈士。

下台一鞠躬

1992年,奈特、律师(也是贩毒代言人)大卫坎纳(David Kenner)与Interscope唱片的富豪老板泰徳费而德兹(Ted Fields)达成一笔交易,将Death Row唱片于Interscope结盟。这是继Def Jam在1986年与割伦比亚唱片结盟后,另一个永远改变嘻哈音乐圈景观的大动作。Def Jam唱片的交易让野心勃勃的嘻哈音乐推广人席蒙斯、顶尖制作人鲁宾大财团挂钩。同样的,Death Row与Interscope联姻,也让手段强硬的奈特、杰出的创作者Dr.dre与财力雄厚的唱片公司连成一线,将Eazy-E与NWA一手创建、颂扬虚无主义精神的洛杉矶黑街饶遮变成纯流行音乐。

奈特与费而德兹投资大把钞票拍摄高成本音乐录影带、推出大规模行销与广告活动。不管当时Interscope的发行公司是大财团/华纳公司,或者后来跳槽至MCA-Universal,他们的策略都一以贯之——帮派分子的趾高气扬、魅力四射的明星,以及符合嘻哈伦理守则的“对抗全世界”态度。不同的是,Eazy-E赚饱了钱,揣在怀里偷笑;骄傲的奈特却得意满足于以暴力建立王国。

美国资本主义的一个优点是“健忘”。一个家族可以仅隔一代,便由犯罪行径当迈入白宫(乔甘西迪是私酒走私犯,约翰甘西迪是总统)美式资本主义另一个优点是大公司透过子公司或合伙投资形态,可以与大众“厌恶”的行当保持距离,这也是总统们最爱的否认伎两。因此,Death Row可以为所欲为搞黑街饶舌,Interscope可以躲过外界的严厉批评。费而德兹是民主党大金主,同时资助Death Row唱片成立。当柯林顿总统在1992年痛批琐卖姊妹(Sister Souljah)挑起了种族主义(注8),他的金主却与嘻哈圈最大的黑街唱片公司往来密切,后者的出品比索卖姊妹说过热任何话,都更能邪恶影响年轻人。

东岸与西岸对峙

想象一个画面。拳击台上,Death Row唱片、奈特、2PAC代表西岸身穿红色运动短裤;Bad Boy唱片、“吹牛老爹”、“恶名昭著大人物”代表东岸,穿凡塞斯名牌短裤。根据Vibe与Source杂志编辑所勾勒的画面,这场90年代中期的东西岸伟大对垒,结果一如泰森/荷利菲德那场拳王赛般荒谬。若依我的评判,冠军腰带应属于“吹牛老爹”康布思,他不仅存货下来,还茁壮到不可思议的规模,但这场东西岸对决的确血淋淋。现在回顾起来那场争执根本不是真正反目,而是Death Row阵营偏执心态下的虚构产物。但是好一阵子,它给嘻哈圈带来的摧毁力量不亚于快克对黑人社会的冲击。

1994年11月30日,2PAC在时代广场的Quad录音室大厅遭到枪击,这条新闻登上所有媒体。这是“所谓”东西岸对决的关键时间,至少也称得上是最具象征意义。当时,2PAC因涉嫌1993年强暴一个女歌迷,正在接受审判。打从他1991年自Digital Underground崛起,在Interscope旗下成为巨星,几年下来,面临无数刑事官司缠身。遭到枪击时,他正前往录音室替上城的歌手Littke Shawn客串配唱一曲,可以轻松赚进七千美元。那天齐聚Quad楼上三间录音室的是海勒、“臭名昭著大人物”与“吹牛老爹”,等在楼下电梯口的是两名持枪大汉,一共对2PAC开了五枪,抢走四万美元的珠宝,弃2PAC于血泊中等死。

但是2PAC没死。第二天他坐着轮椅被推进曼哈顿法院,聆听判决。他被判性侵犯罪名确立,刑期为一年半到四年半。由于许多人认为这项强暴告诉颇可疑,加上近距离中枪未死,2PAC迅速从一个魅力歌手爬上偶像地位。

在判刑与入监服刑这中间,2PAC不知为什么认为“吹牛老爹”、“臭名昭著大人物”与其他纽约饶舌圈人物(如海勒、Little Shwan,以及M.A.F.I.A的Little Caescar)共同设局,找人枪杀他。这个毫无根据的狂想本来只适合登在八卦小报,但是奈特与坎纳走访监狱,筹了一百四十万美元让他交保,为他提起上诉。然后他们安排2PAC从Interscope转到子公司Death Row。就像Dr.dre事件重演,奈特也是在2PAC危急关头伸出援手,赢得对方的效忠,将自己勾勒成拯救“误入歧途的黑人明星”者。

就像克林伊斯威特饰演的“无名者”(注9)角色,奈特也将自己定位为“保安团员”,矢志压制威胁小镇治安的坏胚。问题是这个“无名者”解除你的威胁后,你才发现他要的是什么。2PAC渴望以歌曲展开报复、奈特则在旁煽风点火,加上两人过热的西岸沙文心态,其结果非常惊人。

2PAC在尚未加入Death Row前,就已经是个明星。他的前一张专辑Me Against the World以两首亲善女人的单曲“Dear Mama”、“Keep Ypur Head Up”打头阵,一共卖出两百万张。与Death Row挂钩,使他的形象与歌词都转趋强硬,降低他的复杂度,更容易被归类为黑街饶舌歌手,或者如他喜欢人家称呼他的——恶棍。他在出狱推出嘻哈史上第一套CD All Eyez on Me,共卖出四百万张。

2PAC成为Death Row唱片的主要

『肆』 中国hiphop怎么发明的

HIPHOP起源不是中国,也不是中国发明的
嘻哈运动从1970年代诞生于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区,到今天已经有差不多45年的历史了。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嘻哈运动起初的目的是美国黑人群体寻找自身的身份认同。在嘻哈运动诞生之前,美国黑人在1920年代、1960年代已经有过两次文化运动,嘻哈是第三次,从这三次文化运动的纵向比较来看,嘻哈运动影响最大,也最为成功。

不过,嘻哈运动在1970年代的蓬勃兴起,是有其自身特殊历史原因的,最直接的就是当时的黑人青少年正面临着一个转型,也就是过去的种族主义隔离转型为现实的贫富差距隔离。简单来说,就是当时的黑人失业率高,犯罪率也高。从1970年到1982年,美国中心城区的黑人失业率是白人的2倍以上,黑人青少年的凶杀犯罪率是白人的9倍以上。

而在美国嘻哈诞生地的纽约布朗克斯区,这个区当时很多都是纽约下层黑人和拉美移民,当地黑帮盛行,毒品泛滥,又加上197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济不景气,纽约市政紧缩预算,砍了不少公共服务项目,导致主要靠这些吃饭的黑人青少年群体更加穷困潦倒,这一切都加剧了布朗克斯区的紧张局势。按照现在的一些回忆,当时布朗克斯区帮派横行,惹事生非,路人随便擦碰一下,或者多看上某人几眼,立即就会招来“你瞅啥”的质问,随后就是一群人上来围攻,这时候如果再硬刚几句,那就是一场帮派大火并的导火线。

作为这种激烈冲突的注解,大锤在这里说一个案例。嘻哈火爆美国之后,当年纽约布朗克斯的不少嘻哈高手都出人头地了,但是当时嘻哈界的一位著名前辈,因为在后来的一次酒吧斗殴中双手被刺伤,就没有跟那些人一样成“腕”。
目前嘻哈文化所包含的四大要素,MC、DJ、街舞和涂鸦中,当时的MC本来就是布朗克斯区一个街头帮派首领为了“平事儿”而采取的一种音乐方式,相当于要文斗不要武斗,通过MC组织大型的街区派对,来缓解青年帮派之间的矛盾,疏解压力。

DJ的字面意思则是唱片操作员,起初的主要工作只是在派对上播放唱片,但是后来伴随着嘻哈工具和操作记忆的翻新,DJ正是成为了配合MC来完成派对的技术支持。

街舞的出现起初是霹雳舞形态,后来融入嘻哈文化。至于涂鸦,本来这玩意是布朗克斯区各个帮派在墙上涂刷来宣誓本帮地盘的,起初涂刷的大部分仅仅是帮派旗帜或者logo或者标语之类,后来逐渐融入艺术成分,成为一种自由的创作形态,并最终成为嘻哈文化的一部分。

当然,这个涂鸦既然诞生在这样的地方和场合,并且起初是这样的用途,也就必然具有这些地方的“特色”。最简单的一个例证就是,最初的涂鸦都是没有作者的,因为这些作者往往是盗窃当地店铺的油漆颜料来完成这些艺术涂鸦,因此他们留下的签名往往是化名或者代号。公认的涂鸦之父TAKI 183,到现在他的全名还无人知晓,就是因为上面的原因。

嘻哈运动从1970年代发展到1980年代,在英国人的帮助下终于在美国流行开来。这也仿佛是一个历史性的玩笑,这是因为嘻哈运动的诞生就涉及美国种族纠纷,嘻哈运动能够蓬勃发生,也多少是因为这一点,而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因为涉及种族纠纷,在美国的进一步推广又反而受到了这个限制。当时的这种瓶颈的表现之一,就是一些展露头角的黑人嘻哈团体在公开表演时会遭遇某些白人投掷的臭鸡蛋。不过这时候英国人跳出来了,因为英国人没有美国这方面的大规模种族矛盾的历史负担,反而能够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上拉嘻哈一把。

London Posse专辑《Gangster Chronicles》
当时,连续几只英国顶级的朋克乐队在美国巡演时都会主动联系当时的著名嘻哈团体来助演,这才让嘻哈逐渐克服了发展瓶颈,而且英国朋克不只是去美国巡演带着嘻哈,还邀请嘻哈走向欧洲,结果就是终于让嘻哈逐渐成长为一种新的大众流行,并成为朋克的继承者。

皇后乐队
到1990年之前,美国嘻哈已经完成了商业化的基础工作,开始正式变为大众的流行。
至于嘻哈从什么时候由美国本土走向全球,这还要从大历史角度来解读一下。从1995年到21世纪初年,伴随着全球化和许多国家的去工业化,导致全球范围内不少国家失业率升高,就是在这样的土壤条件下,嘻哈开始走向全球。而我国的嘻哈文化,起初因为霹雳舞在1980年代中期的引入而开启,在19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的这一轮全球嘻哈浪潮中,我国青少年受到邻国日本韩国的影响,也开始全面接触嘻哈文化,中国第一批本土嘻哈团体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

而我们目前所接触的嘻哈,实际是进入21世纪之后,由港台嘻哈歌手近距离传播,内地更多嘻哈团队涌现的第三波甚至第四波嘻哈流行浪潮。相比于美国的原汁原味的嘻哈,中国的嘻哈更年轻,同时也比美国嘻哈的脏话粗口出现率要低不少,这些还只是表面的差异,由于在诞生背景、社会条件和传统文化方面有不少差异,中国未来的嘻哈发展之路怎么走,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

『伍』 什么是HIPHOP.什么是HIPHOP文化,历史,起源

简单说吧 HIP-HOP其实说白了 就是一种嘻哈 早期是一些美国较贫困的人的生活方式 动作较复杂但又好看也是80 90后的一种热舞

『陆』 说唱的起源和发展

大家都知道说唱起源于黑人,是贫民窟的艺术,最能直接反应社会现象的音乐!其实,说唱即rap,可以追溯到黑人吟咏的段落中,到了70年代,才形成特有固定的风格

黑人本身音乐节奏感就很强,给他们一个鼓点,就会不自然的哼起来,跳起来,随着旋律摆动。那时候,DJ打碟很普遍,那些街头黑人开始衍生出说唱,说唱也因此被街头黑人广为流传。随着日后的发展,说唱也衍生出许多分支,old school(老派说唱)、gangsta rap(黑帮说唱)、east coast rap(东海岸说唱乐)、west coast rap(西海岸说唱乐)

在中国以old school(老派说唱)和pop rap(流行说唱)比较受欢迎,新说唱以吴亦凡为代表迅速在年轻人当中走红!但其实中国说唱本身就没有外国的文化和生活,想要完全的模仿想必也要经历一番曲折。

外国说唱多以反映社会现象,亲身经历为灵感,用说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在90年代初期,很多人对这种脏话连篇,带有攻击性语言,裸露刺骨的词句不看好,认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不过,在日益更新的发展下,说唱也千变万化,走在世界的潮流当中!

只是将自己所了解的说唱分享给大家,看了这么长时间的《中国有嘻哈》和《中国新说唱》后,小编也有一些想法想要表达,希望大家千万不要被中国说唱综艺节目所洗脑,因为那毕竟只是电视上的说唱,只是迎合市场的产物

『柒』 HIPHOP是谁发明的

没有谁发明的啦。。。。HIP HOP是源自美国纽约的黑人社区BRONX 起源于80年代,B.P.M约在90-110拍,中文翻译为嘻哈。 Hip-Hop前生是Rap加上一点点的R&B

『捌』 HIPHOP是谁发明的,,

嘻哈/黑浩普/协合/嬉蹦(hip hop)是一种源自非洲原始部落的流行文化。它首先在纽约市市区的非裔及拉丁裔青年之间兴起,继而发展壮大,并席卷全球。嘻哈文化包含Rapping、DJ、涂鸦、霹雳舞四大元素。

『玖』 HIPHOP的起源是

1973年11月12日,Bambaataa成立了街舞团体Zulu Nation。该团体成员共六人,由一名DJ和两个小街舞团体组成。Zulu Nation中的一位成员Love Bug Starski发明出“嘻哈”(hiphop)一词,并用它命名了自己的派对。

而Zulu Nation开创了街头斗舞的新玩法,为自己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也吸收了一部分地铁涂鸦爱好者的加入。

相关介绍:

嘻哈运动从1970年代诞生于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区,到今天已经有差不多45年的历史了。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嘻哈运动起初的目的是美国黑人群体寻找自身的身份认同。

(9)嘻哈的发明扩展阅读

嘻哈运动在1970年代的蓬勃兴起,是有其自身特殊历史原因的,最直接的就是当时的黑人青少年正面临着一个转型,也就是过去的种族主义隔离转型为现实的贫富差距隔离。

嘻哈文化所包含的四大要素,MC、DJ、街舞和涂鸦中,当时的MC本来就是布朗克斯区一个街头帮派首领为了“平事儿”而采取的一种音乐方式,相当于要文斗不要武斗,通过MC组织大型的街区派对,来缓解青年帮派之间的矛盾,疏解压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hiphop

『拾』 嘻哈音乐的起源

嘻哈这种活动源于美国年青人(主要来自美国黑人,但并不完全来自于他们),并由此蔓延至全世界。嘻哈的四个主要元素是:说唱,DJ,涂鸦艺术和街舞。后来,这个词变成了饶舌乐的委婉语,当时过种音乐极受年青人的追捧,但是这两个词却不可以混为一谈,因为饶舌乐(说唱乐)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口中念着歌词的一种音 乐. Hip-hop Music 嘻哈音乐
嘻哈乐与西非的传唱者联系紧密,这些人既是歌唱家又是诗人,他们的音乐其实可以说是嘻哈文化的回忆录。非洲传唱者们的传统文化后来随着奴隶们来到了“新大陆”。嘻哈乐的创造所带来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牙买家风格的音乐“Dub”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像King Tubby类的Dub音乐家(他被认为是Dub音乐的创始人)把打击乐单独抽离出来,因为酒吧里的舞者都非常热衷于这种带着短促停顿的强烈节奏。很快,表演者开始和着节拍说唱起来。1967年,像Kool Herc这样的DJ从牙买加移民到纽约,把Dub音乐也带到了那里。随后,Dub音乐逐渐演变成了嘻哈乐。
Herc是70年代早期纽约最有名的DJ之一,常常在街坊聚会上(街区聚会)表演,他起先使用雷鬼乐,然后迅速转向放克乐、摇滚乐,最后是迪斯科音乐,因为当时的纽约听众不怎么喜欢雷鬼乐。Herc和其他DJ一起发展了敲击乐,他们利用了各种音频混音和打碟技术,自此,各种各样的混音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只要音乐响起,演唱者就会和着音乐说唱起来,这种人最初被称为MC(晚会主持或操控者),后来才被称为饶舌歌手。起初,饶舌歌手们主要是在即席音乐和简单的四重奏伴奏下介绍自己或观众席上的人,通常还有合唱陪衬。后来,MC们加入了复杂的歌词,通常是些幽默语言和有关性的内容。20世纪70年代末,嘻哈乐开始成为商业和艺术的中坚力量,在全美得到迅速传播。到了20世纪80至90年代,嘻哈乐逐渐成为美国音乐的主流(其过渡期被认为于1992年结束),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只是流行程度要略低一些。

阅读全文

与嘻哈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