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谁发明,发明家叫什么名字
隐姓埋来名30年!她是中国的王承自书!因为在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5个国庆节后半个月刚刚平静下来的中华大地又沸腾起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成叔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不禁热内容满面为了儿女扬眉吐气虽然他为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不折扣不折不扣的工程虽然他没能上台领奖报刊中的喜讯也没有提到她的名字但他还是心甘情愿继续隐匿自己的姓名继续为祖国和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王承书为祖国心隐姓埋名30年直到逝世那年人们才在报纸上读过他的业绩知道他的名字王承书这个书香气十足的名字将永远在共和国的历史画卷上熠熠生辉! 1 · 因为王承书是在1956年放弃名利从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是1961年隐姓埋名一心投入祖国研制原子弹工作直到去世。 2、虽然他没能上台领奖但他还是心甘情愿隐若自己的姓名继续为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3、这些主要记述了著名女课学家王承书为祖国和武器研制默默无闻工作的感人事迹, 热情地歌颂了他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祖国服务的奉献精神 !
2. “天河一号”是由哪个单位研制成功的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由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部署在天津的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其测试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570万亿次。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使用由中国自行研发的“龙”芯片。而每秒钟1206万亿次的峰值速度,和每秒563.1万亿次运行速度的Linpack实测性能使这台被命名为“天河一号”的超级计算机位居同日公布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前100强之首。
(2)天河一号的发明者是谁扩展阅读:
国内排名:
2010年10月28日,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排名榜首。曙光“星云”超级计算机仅次于“天河一号”,位居第二。“天河一号”无论是实测速度还是峰值速度,都超过了国内其他超级计算机很多。
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此外,在理论上,峰值速度越快,其效率值就会越低,而“天河一号”在这方面也有所突破,在效率方面也远远领先国内其他的超级计算机。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由6144个CPU和5120个GPU装在103个机柜组成,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其总重量达到155吨。这个“超级大脑”将在资源勘探、生物医药研究、航空航天装备研制、金融工程、新材料开发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向国内外用户提供超级计算服务。
3. 嫦娥一号的发明者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的古老的神话故事。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嫦娥一号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嫦娥一号工作寿命1年,计划绕月飞行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国家、地区。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嫦娥一号星体为一个2米×1.72米×2.2米的长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能电池帆板,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嫦娥一号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嫦娥一号的工程目标包括:研制、发射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建设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嫦娥一号负担的任务包括4项科学任务:拍摄三维月球地形图;探测月球上特殊元素的分布;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以及氦-3的储量;探测距离地球40万公里的空间环境。“嫦娥一号”卫星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根据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四项科学任务,在嫦娥一号上搭载了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测仪系统、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CCD立体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
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两颗初样星进行整星测试。整个初样测试阶段持续到2007年6月份,随后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
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对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
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2007年12月12日上午10时,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4. 天河一号研制成功对我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从生活视角出发,超级计算机和一般人隔得较远,因其高端性,也并不像其他技术可以高度产业化。但这仍然不影响我们对它的诞生作一个价值判断:这是令人振奋的成果,也是令人骄傲的成就,更是一个让人深受启发的标志性科学事件。
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等领域,这种高端性计算设备承担有重要功能。根据专业人士的说法,计算能力每提高一个量级,需要体系结构的创新和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新突破,“天河一号”研制成功,因此被认为是自主创新的一次成功实践。这也让我们从中得到启示,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如何使原创性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创造行为中充分体现,如何使原创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气质与禀赋。
基础技术研究都有一个基本特点,它们并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它们具有某种神秘性,民众并不了解其研发过程,但它们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盼望出成果的社会期望永在。30年科技发展的主线是,我们逐渐从模仿和跟踪向自主创新过渡,然而实践也表明,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在国家当中的基础作用还没有充分展现。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但自身造血贫乏,创新能力缺乏,出不来东西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国家创造力并不单单体现为自然科学方面的创造力,它也包括社会科学方面的创造力。在这一方面,国家需要的直接性可能不是那么明显,但知识的原创性、思想的原创性依然不可或缺。如果说在技术领域,我们在产业标准的创造力上还需要增强,在自然科学领域,阐明某一新规律,创建一个新理论,还要有更多的突破,那么在社会科学领域,千篇一律、复制、照搬、虚假的因子还是太多,思考、感受、判断、行动,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同样需要有更明显的表现。
中国已把创新型国家写在发展蓝图上。我们提出这样一个理念,一个致力于追求创新的国家,一个在现代世界格局中发挥重要影响的国家,应当有更多标准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想创造力,需要在方方面面使社会深处埋藏的创造活力激发。有一些领域需要国家加大投入,进行更大支持;有一些领域需要一种开放机制,没有束缚,各种想法就会出来,有了想法,各种原创就不是难事。万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阳光和雨水,对任何创造而言,也都需要一些合宜的条件才能发挥作用。
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某一项创造我们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它的价值与意义。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如果这些创造力之间存在一种共同性,那就是新颖性和独创性,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成为习惯,国家的创造力就能在最大限度上得到释放。
5. 卫星的发明者是谁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工程师:谢尔盖.科罗廖夫,苏联人。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内·科罗廖夫容(俄语: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乌克兰语:Сергі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ьов,1907年1月12日-1966年1月14日),前苏联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美国与苏联太空竞赛时火箭工程师与设计师领导;即便他是位飞行器工程师,科罗廖夫众多优点里最被人称道是他能集成各样科技设计、组织化及战略应用。
人物简介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前苏联人,物理学家、发明家,人造卫星的发明者,火箭专家。
6. 中国原子弹、氢弹发明者是谁
不能说是由哪一个人发明的。 都是科学技术组合作的成绩
两弹元勋是邓稼先
7. 横空出世的天河一号 阅读答案
2009年10月29日,随着第一台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在湖南长沙亮相,作为算盘这一古老计算器的发明者,中国拥有了历史上计算速度最快的工具。
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每秒钟1206万亿次的峰值速度,和每秒563.1万亿次的Linpack实测性能,使这台名为“天河一号”的计算机位居同日公布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前100强之首,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自主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这个速度意味着,如果用“天河一号”计算一秒,则相当于全国13亿人连续计算88年。如果用“天河一号”计算一天,一台当前主流微机得算160年。“天河一号”的存储量,则相当于4个国家图书馆藏书量之和。
2010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在“天河一号”的基础上,对加速节点进行了扩充与升级,新的“天河一号A”系统已经完成了安装部署,其实测运算能力从上一代的每秒563.1万亿次倍增至2507万亿次,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2010年11月,天河一号创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快的计算机世界纪录。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使用中国芯片 粘贴的啊~~~~~~~~~~~~~~~~~~~·
8. 天河一号是什么听说只有中国 美国能研制
超级计算机
2009年10月29日在湖南长沙亮相,作为算盘这一古老计算器的发明者,中国拥有了历史上计算速度最快的工具。
每秒钟1206万亿次的峰值速度和每秒563.1万亿次的Linpack实测性能,使这台名为“天河一号”的计算机位居同日公布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前100强之首,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自主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这个速度意味着,如果用“天河一号”计算一秒,则相当于全国13亿人连续计算88年。如果用“天河一号”计算一天,一台当前主流微机得算160年。“天河一号”的存储量,则相当于4个国家图书馆藏书量之和。
9. 天宫一号的发明者是谁
人民网说天宫一号的总设计师是张柏楠。而中国网络电视台有一个视频“专访天宫总设计师杨宏”
想必设计师也不止一人。
还有,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肯定不是他们两个人的功劳,还有一个大的团队在做着研发实验测试的工作呢!
要说发明的话,是中国航天人共同发明的。
(网络是这样说的,天宫一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所以说是很多人一起研发的,只是负责的地方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