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诗思维导图怎么写
学生时代我们背诵过许多古诗,但是记牢的古诗非常的少,那么,如何更好的记住古诗词呢?这就需要用到我们的思维导图了,跟着老师一起用一支笔,一张纸一起来绘制我们的思维导图,进行古诗记忆吧。
要说思维导图可是当年东尼博赞先生的一个人间伟大发明啊,思维导图副科只是一小小小部分的功能(当然这已经是很吓人的效果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思维导图如何背、古、诗!
以终南别业为例子,我们来背诵一下
第一步,我们先要诵读全诗,并理解诗的意思。
终 南 别 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边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那么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这首诗的含义吧。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诗文的意思大家现在都知道了吧,那么我们如何通过思维导图来学习古诗呢?重点来啦,大家要好好记录。
第二步
找提示性的关键词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边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找到关键词,划分好古诗的意群,确定好我们的核心主题和分支结构,我们就可以绘制一幅思维导图了,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他小朋友完成的古诗《中南别业》的导图吧!
如果你觉得样式图案太单调也可以加点不一样的颜色,易于理解和记忆,图案,插画,图表什么的,都可以加入到我们的导图中,帮助我们记忆。
第三步
通过情境联想的方式
根据文字的内容在脑海中展开画面想象
让自己对这首诗的内容更为熟悉
比如,中岁颇好道这句话,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到中年人想当道人,那么道人我们怎么想象呢,可以想象一下倚天屠龙记里的张三丰。
晚家南山陲,意思是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那么我们可以想象道人变成老头了,住在南山的边缘(陲的意思是边缘)
这样是不是就很好记了呢,来我们在一起看一下第一句诗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是不是已经背下来了呢?简单吧!
② 有什么适合画思维导图的古诗
文言文的话先归纳段意层意,注意写作顺序,如由远及近,由现象到本质,时间空间等,然后写出关键词。古诗也差不多。(最好读三遍,先慢后快再正常)
如送东阳马生序的
勤,艰:得书艰难—从师不易—学途艰难—生活清苦
③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背诵诗歌
以崔颢的“黄鹤楼”为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先了解内容的意思:
古代的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一座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头,而白云却千年不变悠悠地飘飞在空中。晴天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川水流经汉阳的林树,而鹦鹉洲上方的芳草也随着风摇曳着。傍晚时,暮色昏暗,看不清我的故乡,只见江上苍茫的烟波,让人徒增感伤。
2、画出诗中的关键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接着把这些关键字的意义,用思维导图分段表达出来:
4、再来,练习看着思维导图把文章内容背出来。
5、最后,不看思维导图,而是根据脑海中思维导图的印象把文章背出来。
比较长的诗词可以用另一种“句首字”的技巧来帮助我们快速记忆。同样的必须先将文章大声朗读、熟悉内容,接着按照顺序取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利用意义或谐音的联想方法,把这些字串成一个故事。
④ 怎么用思维导图画出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
《西江月·遣兴》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借醉酒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和自身处境的不满,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和愤慨,表现出词人的耿介、旷达的性格。上片写闲居中的饮酒读书生活,下片描写酔中情态。全词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体现了作者晚年清丽淡雅的词风。
⑤ 诗歌发展史 思维导图
发展顺序: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
(5)用思维导图创造诗歌扩展阅读:
近现代诗歌的主要流派有:五四派、新月派、现代派、湖滨派、九叶派等。
1、“五四”派
现代诗歌是五四以来的诗歌。现代诗歌的主体是以打破旧格律形式的白话新诗。最早尝试和提倡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它在1917年2月第6卷第二卷发表了胡适的八首白话诗。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这是第一部新白话诗集。
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是早期新诗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他在《女神》中的大部分作品创作于1920年左右,传达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开启了当时的诗风。
2、新月派
近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派,一般以1927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成立初期,从1926年春开始,以《北京晨报·诗娟》副刊为位置,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翔、饶梦康、孙道东、柳梦伟等。
3、现代派
“现代派”是指1932年以后在《现代》杂志周围出现的一群诗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费明、林耕等。何其芳的《预言》等诗歌华丽而细腻。
4、湖畔派
它是中国最早的新诗流派,因为它的诗人大多聚集在西湖附近。爱是湖滨学校歌唱的主要内容。
有代表性的诗人有冯雪峰、王敬之、应树人、潘墨华等。代表作:冯雪峰《一仔》、《花女》、王静之《慧峰》、《我是死海》、英秀《芽》、潘默华《离家》等。
5、九叶派
“九叶派”是20世纪40年代的又一诗派(又称“中国新诗派”),其代表诗人有辛迪、穆旦、郑敏、杜云谢、陈景荣、杭约和、唐琦、唐诗、袁克家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诗歌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诗歌
⑥ b思维导图——从汉代到唐代,几百年来诗歌发生了哪些形式上的变化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初唐诗歌】
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如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种激扬豪迈的格调,为唐初诗坛吹进一股新风。诗中表现了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望。宁可做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不想作书生老死窗下。继“四杰”而起的是陈子昂,他从理论上对南朝以来衰弱的诗风提出批评,认为这类诗专门玩弄华丽的辞藻,内容空虚,抛弃了《诗经》重视思想性的传统。对此他耿耿于心,提倡学习“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时代的诗风。他的38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影响很大。他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苍凉辽阔,哀而不伤,被认为是怀古诗的绝唱。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评价了他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沈佺期、宋之问的贡献主要在诗歌格律方面。他们总结了“永明体”以来诗人们探索诗歌格律的成果,以自己的诗作,促进“近体诗”最后定型。
鉴赏唐诗,首先要对“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别有个概要的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就能更好地领略其妙处。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这个概念和通常说的“古代诗歌”不同,是专用名词,专指唐代以前流行并在唐代继续流行的一种诗体,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上文讲到的《古诗十九首》及陶渊明等人的诗都是古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下面我们分别举例说明。如大家熟悉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五言绝句,它必须是四句20字。其次它必须依照用韵要选一个韵部的字作韵脚①,这首诗的“流”、“楼”两字就属“十一尤”韵。再次,它用的字必须合乎规定的平仄格式,这样读起来才抑扬间错,和谐动听。这首诗的平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用·标出来的字可平可仄,其余的字不能变通。平——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平声字;仄——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字。按现代汉语说,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字属平;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字属仄。绝句诗上下句之间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这首绝句全首对仗,后两句“欲穷”对“更上”,“千里”对“一层”,“目”对“楼”。
我们举《登鹳雀楼》这首诗来说明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此外五言绝句还有三种平仄格式,共四种格式。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都各有四种平仄格式。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只举上例作些提示,不再详细介绍了。如果不想创作这类诗,只是鉴赏前人作品,那么关于格律的要求知道得粗略些,也是无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