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诺曼底号的创造者

诺曼底号的创造者

发布时间:2021-10-11 22:26:05

Ⅰ <<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是谁出自哪里

<<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是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Ⅱ 诺曼底号的详细资料

诺曼底号
30年代大西洋两岸各国建造大型邮船的热潮爆发之后,面对英国的不列颠女皇号、不列颠尼克号,德国的不莱梅和欧罗巴两姐妹,尤其是墨索里尼的骄傲——国王号,法国人也未能免俗。犹如主力舰建造问题上,英美法德意等国的军备竞赛一样,这个时期,大西洋上最大的邮船是56000吨级(英国的庄严号、伯伦加利亚号),法国人决定一劳永逸地结束吨位上的竞赛——建造一艘80000吨级的邮船。法国邮船界的首席设计师,曾经给沙皇陛下海军设计战列舰的俄国人弗拉基米尔·尤科维奇,被邀请担当这一光荣的任务。 给尤科维奇的硬性指标有三条:吨位超过80000吨;长度超过1000英尺;航速超过30节。在考虑多种线形之后,尤科维奇决定采用漂亮的大西洋型船首,即所谓“clipper bow”。这可以减少高速航行时的阻力。欧洲的大轮船公司在造船业都有自己的关系网,CGT的老搭档,圣纳泽尔的Penhoet船厂承担诺曼底号的建造任务。 还有一个技术难题。自从毛里塔尼亚和卢西塔尼亚号之后,大型邮船都用更经济、马力更大的蒸汽轮机作为动力。但是蒸汽轮机是单向转动的。结果这些邮船为了倒车,还需要安装一套小型的辅助动力。诺曼底号独有创新,仍然采用大功率蒸汽轮机,但是不由它来带动螺旋桨,而是带动一套发电—电动机,然后由电动机来驱动这80000吨钢铁。由于电动机可以反向运转,困扰邮船设计师们20多年的一个难题解决了。 技术难题解决了,但是经济难题到来了。1929年10月29日,大萧条爆发了。这个时期,正在建造或筹建的长度超过1000英尺的邮船有三条。其中只有英国白星公司的大洋号在贝尔法斯特的哈兰·沃尔夫船厂硬着头皮建造下去。但是这种愚蠢的行为使白星公司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最终导致它在1934年被英国卡纳德公司收购。大洋号最后也变成了废船壳出售掉了。而卡纳德公司正在克莱德班克建造的大船,则奉命搁置,等待经济状况好转。这一等待就是3年。这条搁置期间代号“534号船壳”的巨无霸,就是后来的玛丽王后号。 由于经济结构与英国和美国不同,法国在大萧条中比较幸运。但是幸运是暂时的,相对的。在全球经济萧条中,法国不能独善其身。1931年1月,CGT的新船开工后不久,大萧条的阴影就悄悄地光临了法兰西。CGT被迫向法国政府请求财政支持。以法国政府获得对公司的执导权为代价,CGT得到了资助,挺过了难关。 代号T6的新船建造成功,被命名为诺曼底号(这个名字是从拿破仑、林德伯格、本杰明·富兰克林、海王、美丽的法兰西等众多名字中挑选出来的)。1932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四发生3周年之日(呵呵,似乎不是个好兆头),新船下水。沿岸有20万名观众观看法兰西的超级巨轮下水,法国总统阿尔贝·勒布兰也出席了下水仪式。沿着涂抹了43吨肥皂和2.5吨猪油的滑道,诺曼底号的船体缓缓地滑入卢瓦尔河。 由于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根据船东的命令,诺曼底号下水之后的舾装工作比较缓慢。船内被装上一块块的地毯、镶板和艺术品。CGT召集了船舶装饰设计大师。给法兰西岛号设计了宏伟的三层门厅的荷兰人范·德·鲍扬、设计了大理石餐厅的法国人保罗·巴图,都被再次邀请装饰这艘海上宫殿。 法国人可能真的是要将它建设成一座宫殿。 许多前所未有的豪华装置都在诺曼底号上首次出现——第一和第二烟囱间的运动场和网球场;第一个邮船上的剧场,可以演出电影和轻歌剧;第一个大型室内游泳池;第一个采用柔光照明和室内广播系统;第一个在全体旅客舱室普及冷暖空调…… 不仅在当时,甚至直到今天,诺曼底号也被国际客船界评价为历史上最大、最漂亮、最豪华的邮船.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代的大型巡航游船已经是游览工具,而非交通工具,而且它们很多细节上的装饰装潢比不上诺曼底号)。 1935年5月29日,最隆重的一天到来了。5万人拥挤在勒哈弗尔码头上,观看诺曼底号首航纽约仪式。乐队奏起了《马赛曲》和《星条旗》。无数的飘带和彩色纸屑漫天飞舞。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诺曼底号起航了。处女航当中,它在第一天的平均航速达到了29.76节。根据它抵达纽约港之后的统计,平均时速达到了29.98节。新的横渡大西洋记录诞生了。在缓缓驶进纽约西50街法国邮船码头的时候,它骄傲地升起了一条长30英尺的蓝飘带——一英尺代表一节的时速,宣布法国参与争雄蓝飘带时代的到来。 崭新而豪华的诺曼底号很快就在邮船界赢得了好评。西行处女航6天之后,诺曼底号又以4天3小时28分钟的记录,抵达英国南安普敦港,以30.31节的时速破了德国的不莱梅号于1929年创造的东行速度记录。 这个时候,卡纳德公司的“534号船壳”正在加紧施工,于1935年9月下水,命名为玛丽王后号。英国人骄傲地宣布,81000吨的玛丽王后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邮船。法国人自然不甘心落后。CGT公司在同年将诺曼底号进行改造,增加到了83423吨,超出玛丽王后号差不多2000吨。玛丽王后号决定在速度上超过它,为英国夺回蓝飘带,尽管它的船头不如诺曼底号漂亮。1936年7月1日,从纽约返航的玛丽王后号胜利在望。但是南英格兰海岸的一场大雾耽误了它。玛丽王后号上的乘客们顿足捶胸,但是船长胸有成竹,于1936年8月以30.14节的记录赢得了西行蓝飘带。之后,蓝飘带的争夺战就在这两条豪华巨船中展开。西行速度被刷新到30.58节,东行速度被刷新到31.20节。事实上,在战前的这场和平竞赛中,诺曼底号虽然是速度的赢家,但是在经营上却输给了稳重的英国人。它那豪华而时髦的内部设施和装潢,吓走了许多保守的乘客。普通旅客也因为觉得那是一艘给电影明星和皇亲国戚坐的船而自觉地远离它。诺曼底号为名所累,载客量很少有超过60%的时候。 玛丽王后号则不满足于相对“大众化”的角色。它在1938年发起了新的冲刺。西行速度被刷新到30.99节,东行速度被刷新到31.69节。法国人决定另辟途径。也在这一年,鉴于搭乘诺曼底往返于北大西洋旅客的数量少得可怜,善领时尚之先的诺曼底号开始了所谓“巡游航行”——到世界风景名胜地区的巡游旅行。1938年冬季的时候,它满载兴高采烈参加巴西狂欢节的游客开到了里约热内卢,成为有史以来跨越赤道的最大船只。 1939年8月31日,完成了第一百三十九次航行的诺曼底号停靠在了纽约哈得逊河88号码头。由于欧洲战争的爆发,CGT通知诺曼底号,暂时不要在有可能满是德国潜艇的大西洋上航行,就地待命。它旁边的90号码头停靠的,就是老冤家玛丽王后号。随着德国战争机器不断转向高速运转,诺曼底号越来越变得前途未卜。 诺曼底号上只保留了200人留守。1940年3月,刚刚建成的伊丽莎白王后号也从英国秘密驶来,停泊在它和玛丽王后的旁边——它下水太晚,内部装潢都没完工,在苏格兰的克莱德河待命时,差点挨了多尼尔们、亨克尔们和容克们的炸弹 。1940年6月,普鲁士鹰战胜了高卢鸡。法国求和。美国立即宣布羁押诺曼底号。海岸警卫队负责担任保护和警戒任务,防止苏联特务或德国特务的破坏。对于美国来说,这艘船说不定另有用处. 1941年12月7日,用处来了。珍珠港被炸。美国参战。诺曼底号被美国海军征用。三色旗被降了下来。美国海军将其改名为拉法耶特号,准备作为运兵船使用。但是,纽约和新泽西的港口没有那么大的船坞能容纳下这条80000吨的船。于是改造工作就地在88号码头进行。数千名工人登上这艘法兰西的骄傲、浮动的海上璇宫,剥掉它的豪华装潢,拆掉它的娱乐设施,将其变成舱内光秃秃的运兵船。1942年1月15日,它被交给国防部。预计在二月开始执行首次任务,向太平洋诸岛,尤其是夏威夷群岛增援兵力。2月9日,灾难发生了。由于计划不久之后就出发,大批的粮食、食品、被服、衣物和救生设施被送上了船,四处堆放在原先豪华的船舱内。在头等舱沙龙,工人们正在切割原来用于支撑玻璃喷泉的钢柱。火花溅到了旁边堆放的一堆木棉救生衣上(这是官方调查的说法。根据 FBI 老大哥埃德加·胡佛自己的秘密调查,这是黑手党命令他们的工人故意放的火,以警告胡佛,在战时不要触动纽约的意大利裔黑手党势力)。大火忽地一下着了起来。 巧合的是,这天船上消防栓里没有水。更“巧合”的是,纽约消防局12分钟后才接到报告。迅速赶到码头的纽约消防队员开始向船内灌水,以扑灭大火。但是随着船身内积水的增多,消防队员们恐惧地发现,船身正逐渐地向左翻过去。 它的设计师尤科维奇赶到了现场,因为熟悉诺曼底号的内部构造,他要求指挥灭火工作,以便让船身平稳地坐沉在哈得逊河泥泞的河床上,方便今后的打捞。但是他被消防局和海军的人轰到了一边。 大火依然,人人都束手无策. 2月10日凌晨2点45分,它以79度角向左倾覆在哈得逊河中。12天之后,船内的余火终于被扑灭。经过一年半的打捞救援工作,1943年10月27日诺曼底号被捞起扶正,交给美国海军.不过这艘船到这个时候已经用处不大了。扶正后便一直弃置在88号码头.11月3日,仍然向左倾斜两度的诺曼底号残骸被拖到了布鲁克林海军基地。美国人提出了各种恢复计划。甚至还有人建议将其改造为航空母舰!但是经过反复权衡计算,改造的费用将比新建一艘航母还要高。至于罗斯福总统本人,则倾向于在战后将其修复,交还法国人。但是最终美国海军还是决定将其解体. 1946年10月,诺曼底号船壳以16万美元价格出售给新泽西州一家拆船公司。一年之后,它变成了一堆堆,一车车的废钢铁,曾是世界上最豪华的邮轮,就这样离开了人间.

Ⅲ 诺曼底号简介

“诺曼底”号长达1029英尺,仅比英国的“伊利莎白皇后”号短2英尺。“诺曼底”号的设计师魏德米.亚克维奇(Vladimir Yourkevitch)甚至认为,该船是有史以来建造的船只里防火性能最好的一艘。

诺曼底是法国西北部著名的历史和文化大区,它北临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遥遥相望,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600公里。连绵数百里的海岸几乎都是悬崖峭壁,盟军的登陆地点选在比较平缓的5个滩头。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次历史性的战役。1944年初夏,苏联军队在东线战胜德军已成定局,盟军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协议,决定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向纳粹德国的军队发起反击。

6月6日凌晨,以美国为主的盟军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以2万多空降伞兵为先导,近16万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从朴茨茅斯启航,横渡英吉利海峡,一举突破了德军防线——“大西洋壁垒”,置德军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这次登陆作战,盟军出动1200艘战舰、1万架飞机、4126艘登陆艇、804艘运输舰、数以百计的坦克和15.6万名官兵(7.3万名美军,8.3万名英国和加拿大军),分五路向诺曼底海滩发起猛烈的攻击并开始登陆。登陆的海滩从奥恩河的河口湾延伸到科唐坦半岛东南部。12日,盟军的登陆点已连成一片。7月5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人员已达100万。7月24日战役结束时,盟军共投入288万人,5300多艘战舰和13700多架战机。德军投入的兵力达51万人。战役中,盟军共消灭德军11.4万人,击毁坦克2117辆,飞机245架。盟军方面有12.2万将士献身疆场。此后,盟军继续向欧洲腹地推进,在3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解放了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并攻入德国本土。盟军的胜利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这场战役也被称为“霸王”战役。诺曼底登陆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都是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

为让人民永远铭记这段历史,1984年,下诺曼底首府卡昂市决定建立诺曼底战役纪念馆。1988年6月,纪念馆正式开馆。馆内用各种资料向观众再现了44年前那一幕幕惊心动魄和感人肺腑的历史画面。纪念馆的设计者颇具匠心地为其取名“和平纪念馆”。

参考资料:http://news.sohu.com/20050509/n225482076.shtml

Ⅳ 诺曼底号的介绍

S.S. Normandie,诺曼底号游船是划时代的有史以来最豪华的巨型邮船,至今仍然给人一种怀疑其是否确实存在过的如同梦幻一般的感觉。吨位83423吨,流线型球鼻艏,电力推进,全船空调,从巴黎克里荣饭店聘请的顶级厨师,温水循环的室内游泳馆,现代化音响设备的歌剧院,大理石墙面的教堂,全船的Art Deco艺术装饰……被誉为“震惊世界的最豪华最漂亮的游船”、“在世界客船史上享有不灭的名望”。

Ⅳ “诺曼底”号资料

30年代大西洋两岸各国建造大型邮船的热潮爆发之后,面对英国的不列颠女皇号、不列颠尼克号,德国的不莱梅和欧罗巴两姐妹,尤其是墨索里尼的骄傲——国王号,法国人也未能免俗。犹如主力舰建造问题上,英美法德意等国的军备竞赛一样,在横渡大西洋邮船上,这些老冤家对头也在争谁更大、更快、更豪华。这个时期,大西洋上最大的邮船是56000吨级(英国的庄严号、伯伦加利亚号),法国人决定一劳永逸地结束吨位上的竞赛——建造一艘80000吨级的邮船。法国邮船界的首席设计师,曾经给沙皇陛下海军设计战列舰的俄国人弗拉基米尔·尤科维奇,被邀请担当这一光荣的任务。

给尤科维奇的硬性指标有三条:吨位超过80000吨;长度超过1000英尺;航速超过30节。在考虑多种线形之后,尤科维奇决定采用漂亮的大西洋型船首,即所谓“clipper bow”。这可以减少高速航行时的阻力。欧洲的大轮船公司在造船业都有自己的关系网,比如卡纳德的轮船多由克莱德班克的约翰·布朗船厂建造,白星公司的轮船多由哈兰·沃尔夫船厂建造,北德的轮船多由汉堡的布洛姆-福斯建造。CGT的老搭档,圣纳泽尔的Penhoet船厂承担诺曼底号的建造任务。

“诺曼底”号长达1029英尺,仅比英国的“伊利莎白皇后”号短2英尺。“诺曼底”号的设计师魏德米.亚克维奇(Vladimir Yourkevitch)甚至认为,该船是有史以来建造的船只里防火性能最好的一艘 。

“诺曼底”号在1870年3月17日也就是它7岁的时候,与玛丽号相撞,最后,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动不动地和他的诺曼底号沉入大海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记叙了在从南安普敦到思恩西岛的航线上,“诺曼底”号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撞破,情况十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的感人故事。文章表现了船长在危难之时,首先想到的是别人、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品质。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出自语言大师雨果之手,语言看似简单实则蕴意非浅,字字句句都渗透着船长那高尚的人格魅力,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Ⅵ 《诺曼底号遇难记》它的作者是法国的维克多雨果体载的是什么

维克多雨果,还写过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Ⅶ 诺曼底号的资料

诺曼底号
30年代大西洋两岸各国建造大型邮船的热潮爆发之后,面对英国的不列颠女皇号、不列颠尼克号,德国的不莱梅和欧罗巴两姐妹,尤其是墨索里尼的骄傲——国王号,法国人也未能免俗。犹如主力舰建造问题上,英美法德意等国的军备竞赛一样,这个时期,大西洋上最大的邮船是56000吨级(英国的庄严号、伯伦加利亚号),法国人决定一劳永逸地结束吨位上的竞赛——建造一艘80000吨级的邮船。法国邮船界的首席设计师,曾经给沙皇陛下海军设计战列舰的俄国人弗拉基米尔•尤科维奇,被邀请担当这一光荣的任务。 给尤科维奇的硬性指标有三条:吨位超过80000吨;长度超过1000英尺;航速超过30节。在考虑多种线形之后,尤科维奇决定采用漂亮的大西洋型船首,即所谓“clipper bow”。这可以减少高速航行时的阻力。欧洲的大轮船公司在造船业都有自己的关系网,CGT的老搭档,圣纳泽尔的Penhoet船厂承担诺曼底号的建造任务。 还有一个技术难题。自从毛里塔尼亚和卢西塔尼亚号之后,大型邮船都用更经济、马力更大的蒸汽轮机作为动力。但是蒸汽轮机是单向转动的。结果这些邮船为了倒车,还需要安装一套小型的辅助动力。诺曼底号独有创新,仍然采用大功率蒸汽轮机,但是不由它来带动螺旋桨,而是带动一套发电—电动机,然后由电动机来驱动这80000吨钢铁。由于电动机可以反向运转,困扰邮船设计师们20多年的一个难题解决了。 技术难题解决了,但是经济难题到来了。1929年10月29日,大萧条爆发了。这个时期,正在建造或筹建的长度超过1000英尺的邮船有三条。其中只有英国白星公司的大洋号在贝尔法斯特的哈兰•沃尔夫船厂硬着头皮建造下去。但是这种愚蠢的行为使白星公司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最终导致它在1934年被英国卡纳德公司收购。大洋号最后也变成了废船壳出售掉了。而卡纳德公司正在克莱德班克建造的大船,则奉命搁置,等待经济状况好转。这一等待就是3年。这条搁置期间代号“534号船壳”的巨无霸,就是后来的玛丽王后号。 由于经济结构与英国和美国不同,法国在大萧条中比较幸运。但是幸运是暂时的,相对的。在全球经济萧条中,法国不能独善其身。1931年1月,CGT的新船开工后不久,大萧条的阴影就悄悄地光临了法兰西。CGT被迫向法国政府请求财政支持。以法国政府获得对公司的执导权为代价,CGT得到了资助,挺过了难关。 代号T6的新船建造成功,被命名为诺曼底号(这个名字是从拿破仑、林德伯格、本杰明•富兰克林、海王、美丽的法兰西等众多名字中挑选出来的)。1932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四发生3周年之日(呵呵,似乎不是个好兆头),新船下水。沿岸有20万名观众观看法兰西的超级巨轮下水,法国总统阿尔贝•勒布兰也出席了下水仪式。沿着涂抹了43吨肥皂和2.5吨猪油的滑道,诺曼底号的船体缓缓地滑入卢瓦尔河。 由于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根据船东的命令,诺曼底号下水之后的舾装工作比较缓慢。船内被装上一块块的地毯、镶板和艺术品。CGT召集了船舶装饰设计大师。给法兰西岛号设计了宏伟的三层门厅的荷兰人范•德•鲍扬、设计了大理石餐厅的法国人保罗•巴图,都被再次邀请装饰这艘海上宫殿。 法国人可能真的是要将它建设成一座宫殿。 许多前所未有的豪华装置都在诺曼底号上首次出现——第一和第二烟囱间的运动场和网球场;第一个邮船上的剧场,可以演出电影和轻歌剧;第一个大型室内游泳池;第一个采用柔光照明和室内广播系统;第一个在全体旅客舱室普及冷暖空调…… 不仅在当时,甚至直到今天,诺曼底号也被国际客船界评价为历史上最大、最漂亮、最豪华的邮船.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代的大型巡航游船已经是游览工具,而非交通工具,而且它们很多细节上的装饰装潢比不上诺曼底号)。 1935年5月29日,最隆重的一天到来了。5万人拥挤在勒哈弗尔码头上,观看诺曼底号首航纽约仪式。乐队奏起了《马赛曲》和《星条旗》。无数的飘带和彩色纸屑漫天飞舞。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诺曼底号起航了。处女航当中,它在第一天的平均航速达到了29.76节。根据它抵达纽约港之后的统计,平均时速达到了29.98节。新的横渡大西洋记录诞生了。在缓缓驶进纽约西50街法国邮船码头的时候,它骄傲地升起了一条长30英尺的蓝飘带——一英尺代表一节的时速,宣布法国参与争雄蓝飘带时代的到来。 崭新而豪华的诺曼底号很快就在邮船界赢得了好评。西行处女航6天之后,诺曼底号又以4天3小时28分钟的记录,抵达英国南安普敦港,以30.31节的时速破了德国的不莱梅号于1929年创造的东行速度记录。 这个时候,卡纳德公司的“534号船壳”正在加紧施工,于1935年9月下水,命名为玛丽王后号。英国人骄傲地宣布,81000吨的玛丽王后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邮船。法国人自然不甘心落后。CGT公司在同年将诺曼底号进行改造,增加到了83423吨,超出玛丽王后号差不多2000吨。玛丽王后号决定在速度上超过它,为英国夺回蓝飘带,尽管它的船头不如诺曼底号漂亮。1936年7月1日,从纽约返航的玛丽王后号胜利在望。但是南英格兰海岸的一场大雾耽误了它。玛丽王后号上的乘客们顿足捶胸,但是船长胸有成竹,于1936年8月以30.14节的记录赢得了西行蓝飘带。之后,蓝飘带的争夺战就在这两条豪华巨船中展开。西行速度被刷新到30.58节,东行速度被刷新到31.20节。事实上,在战前的这场和平竞赛中,诺曼底号虽然是速度的赢家,但是在经营上却输给了稳重的英国人。它那豪华而时髦的内部设施和装潢,吓走了许多保守的乘客。普通旅客也因为觉得那是一艘给电影明星和皇亲国戚坐的船而自觉地远离它。诺曼底号为名所累,载客量很少有超过60%的时候。 玛丽王后号则不满足于相对“大众化”的角色。它在1938年发起了新的冲刺。西行速度被刷新到30.99节,东行速度被刷新到31.69节。法国人决定另辟途径。也在这一年,鉴于搭乘诺曼底往返于北大西洋旅客的数量少得可怜,善领时尚之先的诺曼底号开始了所谓“巡游航行”——到世界风景名胜地区的巡游旅行。1938年冬季的时候,它满载兴高采烈参加巴西狂欢节的游客开到了里约热内卢,成为有史以来跨越赤道的最大船只。 1939年8月31日,完成了第一百三十九次航行的诺曼底号停靠在了纽约哈得逊河88号码头。由于欧洲战争的爆发,CGT通知诺曼底号,暂时不要在有可能满是德国潜艇的大西洋上航行,就地待命。它旁边的90号码头停靠的,就是老冤家玛丽王后号。随着德国战争机器不断转向高速运转,诺曼底号越来越变得前途未卜。 诺曼底号上只保留了200人留守。1940年3月,刚刚建成的伊丽莎白王后号也从英国秘密驶来,停泊在它和玛丽王后的旁边——它下水太晚,内部装潢都没完工,在苏格兰的克莱德河待命时,差点挨了多尼尔们、亨克尔们和容克们的炸弹 。1940年6月,普鲁士鹰战胜了高卢鸡。法国求和。美国立即宣布羁押诺曼底号。海岸警卫队负责担任保护和警戒任务,防止苏联特务或德国特务的破坏。对于美国来说,这艘船说不定另有用处. 1941年12月7日,用处来了。珍珠港被炸。美国参战。诺曼底号被美国海军征用。三色旗被降了下来。美国海军将其改名为拉法耶特号,准备作为运兵船使用。但是,纽约和新泽西的港口没有那么大的船坞能容纳下这条80000吨的船。于是改造工作就地在88号码头进行。数千名工人登上这艘法兰西的骄傲、浮动的海上璇宫,剥掉它的豪华装潢,拆掉它的娱乐设施,将其变成舱内光秃秃的运兵船。1942年1月15日,它被交给国防部。预计在二月开始执行首次任务,向太平洋诸岛,尤其是夏威夷群岛增援兵力。2月9日,灾难发生了。由于计划不久之后就出发,大批的粮食、食品、被服、衣物和救生设施被送上了船,四处堆放在原先豪华的船舱内。在头等舱沙龙,工人们正在切割原来用于支撑玻璃喷泉的钢柱。火花溅到了旁边堆放的一堆木棉救生衣上(这是官方调查的说法。根据 FBI 老大哥埃德加•胡佛自己的秘密调查,这是黑手党命令他们的工人故意放的火,以警告胡佛,在战时不要触动纽约的意大利裔黑手党势力)。大火忽地一下着了起来。 巧合的是,这天船上消防栓里没有水。更“巧合”的是,纽约消防局12分钟后才接到报告。迅速赶到码头的纽约消防队员开始向船内灌水,以扑灭大火。但是随着船身内积水的增多,消防队员们恐惧地发现,船身正逐渐地向左翻过去。 它的设计师尤科维奇赶到了现场,因为熟悉诺曼底号的内部构造,他要求指挥灭火工作,以便让船身平稳地坐沉在哈得逊河泥泞的河床上,方便今后的打捞。但是他被消防局和海军的人轰到了一边。 大火依然,人人都束手无策. 2月10日凌晨2点45分,它以79度角向左倾覆在哈得逊河中。12天之后,船内的余火终于被扑灭。经过一年半的打捞救援工作,1943年10月27日诺曼底号被捞起扶正,交给美国海军.不过这艘船到这个时候已经用处不大了。扶正后便一直弃置在88号码头.11月3日,仍然向左倾斜两度的诺曼底号残骸被拖到了布鲁克林海军基地。美国人提出了各种恢复计划。甚至还有人建议将其改造为航空母舰!但是经过反复权衡计算,改造的费用将比新建一艘航母还要高。至于罗斯福总统本人,则倾向于在战后将其修复,交还法国人。但是最终美国海军还是决定将其解体. 1946年10月,诺曼底号船壳以16万美元价格出售给新泽西州一家拆船公司。一年之后,它变成了一堆堆,一车车的废钢铁,曾是世界上最豪华的邮轮,就这样离开了人间.

Ⅷ 关于诺曼底号的资料

有史以来最豪华的邮船——诺曼底号

30年代大西洋两岸各国建造大型邮船的热潮爆发之后,面对英国的不列颠女皇号、不列颠尼克号,德国的不莱梅和欧罗巴两姐妹,尤其是墨索里尼的骄傲——国王号,法国人也未能免俗。犹如主力舰建造问题上,英美法德意等国的军备竞赛一样,在横渡大西洋邮船上,这些老冤家对头也在争谁更大、更快、更豪华。这个时期,大西洋上最大的邮船是56000吨级(英国的庄严号、伯伦加利亚号),法国人决定一劳永逸地结束吨位上的竞赛——建造一艘80000吨级的邮船。法国邮船界的首席设计师,曾经给沙皇陛下海军设计战列舰的俄国人弗拉基米尔·尤科维奇,被邀请担当这一光荣的任务。

给尤科维奇的硬性指标有三条:吨位超过80000吨;长度超过1000英尺;航速超过30节。在考虑多种线形之后,尤科维奇决定采用漂亮的大西洋型船首,即所谓“clipper bow”。这可以减少高速航行时的阻力。欧洲的大轮船公司在造船业都有自己的关系网,比如卡纳德的轮船多由克莱德班克的约翰·布朗船厂建造,白星公司的轮船多由哈兰·沃尔夫船厂建造,北德的轮船多由汉堡的布洛姆-福斯建造。CGT的老搭档,圣纳泽尔的Penhoet船厂承担诺曼底号的建造任务。
参考资料:http://www.no1190.com/bbs/cgi-bin/topic.cgi?forum=57&topic=47

Ⅸ 诺曼底号的建造概况

自从毛里塔尼亚和卢西塔尼亚号之后,大型邮船都用更经济、马力更大的蒸汽轮机作为动力。但是蒸汽轮机是单向转动的,这些邮船为了倒车,还需要安装一套小型的辅助动力。诺曼底号独有创新,仍然采用大功率蒸汽轮机,但是不直接带动螺旋桨,而是带动一套发电机--电动机,然后由电动机来驱动80000吨的邮船。由于电动机可以反向运转,困扰邮船设计师们20多年的一个难题解决了。
1932年10月29日,有20万名观众到场观看这艘法兰西的超级巨轮下水,法国总统阿尔贝·勒布兰也出席了下水仪式。诺曼底号的船体沿着涂抹了43吨肥皂和2.5吨猪油的滑道缓缓地滑入卢瓦尔河。由于经济状况还没有完全恢复,诺曼底号下水之后的舾装工作比较缓慢。船内被装上一块块的地毯、镶板和艺术品。CGT召集了船舶装饰设计大师——给法兰西岛号设计宏伟的三层门厅的荷兰人范·德·鲍扬、设计大理石餐厅的法国人保罗·巴图——都被再次邀请装饰这艘海上宫殿。许多前所未有的豪华装置都在诺曼底号上首次出现——第一和第二烟囱间的运动场和网球场;第一个大型室内游泳池;第一个邮船上的剧场可以演出电影和轻歌剧;第一个采用柔光照明和室内广播系统;第一个在全体旅客舱室普及冷暖空调……不仅在当时,甚至直到70年后的今天,诺曼底号也被国际客船界评价为历史上最大、最漂亮、最豪华的邮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代的大型巡航游船已经是游览工具,而非交通工具,而且很多细节上的装饰装潢比不上诺曼底号)。

Ⅹ 《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资料

《“诺曼底”号遇难记》(法国:雨果)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
雨果天资聪慧,9岁就开始写诗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了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写有大量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出小说。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
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之后,法国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为首的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断对雨果进行拉拢,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雨果创作中的斗争热情减弱了,1843年,他写了一个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遭到了失败。雨果为此沉默了将近10年没有写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举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国。开始雨果对革命并不理解,但当大资产阶级阴谋消灭共和国时,雨果却成了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路易"波拿巴上台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实行恐怖政策,对反抗者无情镇压。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
流亡期间,雨果一直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的斗争,他写政治讽刺小册子和政治讽刺诗,猛烈抨击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这时期,他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在色当兵败之后,普鲁士军队直逼巴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他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起来抗击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他还用他的著作和朗诵诗歌得来的报酬买了2门大炮,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
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并不理解这次革命。但当公社失败后,反动政府疯狂镇压公社社员时,雨果又愤怒谴责反动派的兽行,他呼吁赦免全部公社社员,并在报纸上宣布将自己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住宅提供给流亡的社员作避难所。为此,他的家遭到反动暴徒的袭击,他自己险些丧命,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
1885年,雨果逝世。法国人民为这位伟大的诗人举行了国葬。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首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与1901年,但雨果死于1885年,所以尽管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可还是无缘诺贝尔。
【大事记】
1802年 2月26日生于法国东部的贝桑松城(Besancon)。
1819年 同浪漫诗人维尼等人共同创办《保守文艺双周刊》。于期刊发表第一首诗。
1822年编成第一本诗集《颂歌与杂诗》。与艾德娜在圣苏比士大教堂结婚。
1825年 被授与荣誉勋章,参查理十世的加冕典礼。
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著名浪漫主义宣言,成为浪漫主义运动领袖。
1831年完成浪漫主义文学杰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即钟楼怪人)。
1841年 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公开表示拥护君主立宪制度。
1843年 剧本《老顽固》(Les Burgraves)失败及女儿列欧波汀意外死亡,停止新作,转向政治舞台。
1845年 晋身贵族,封为雨果伯爵。
1848年 创办《大事纪报》。
1850年 被捕入狱,雨果化名兰文逃离巴黎。
1851年 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宣布帝制,雨果被迫流亡国外。
1853年 充满讽刺政治意味的诗集——《惩罚集》出版。
1862年 出版不朽的名著长篇社会小说《悲惨世界》。
1868年 雨果夫人艾德娜去世。
1870年 第三共和政府成立,结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
1871年 当选国民大会代表。
1876年 雨果当选参议员。
1883年 完成《世纪的传奇》第三卷。
1885年 5月22日,病逝巴黎。 6月1日,雨果灵榇置于凯旋门下,供万民瞻仰,旋葬于巴黎伟人墓园。
【主要作品】
1827: 《克伦威尔》(Cromwell) (剧本)
1829:《东方诗集》(les Orientales) (诗)
1830:《欧那尼》 (Hernani) (戏本)
1831:《钟楼怪人》(即《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 (小说)
1838:《吕布拉》(Ruy Blas) (剧本)
1853:《惩罚集》 (les Chatiments) (诗)
1856:《沉思集》 (les Contemplations) (诗)
1862:《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 (小说)
1869:《笑面人》 (L’Homme qui Rit) (小说)
1859-1883:《世纪传说》(la Legende des siecles) (诗)
1874:《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 (小说)

附: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1861年写给当时参与焚毁北京圆明园的法军上尉巴特莱的一封信。雨果在信中高度赞美了圆明园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怒斥英法侵略军的罪行。其实我们通过这份资料,可以理解一段法国与中国的历史。读来不禁使人心潮波海洋,久久不能平静。 信的一开始,他写道:先生,您问我对这次远征中国的看法,您觉得这次远征值得称誉,干得漂亮而且您很客气,相当重视我的感觉。近照您的高见,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对中国的远征,是英法两国的光荣;您想知道我参英法两国的这一胜利究竟赞赏到何等程度。既然您知道你的看法,那么我答复如下: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个近乎超人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市汇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长期劳动。那么这座像城池一般规模巨大,经过几世纪营造的园究竟是这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只都市知道圆明园。伏尔泰曾谈到过它。它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竟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它仿佛在遥远的苍茫暮色中隐约眺见的一件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宛如亚洲文明的轮廓崛起在欧洲的地平线上一样。这个神气的世界现在已经不见了。 有一次,两个强盗撞如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异常掠夺。胜利者盗窃了圆明园全部财富,然后彼此分赃。这一切所作所为,均出自额尔金之名。这不禁使人油然想起巴特农神庙的事。他们把对待巴特农神庙的手法搬来对待圆明园,但是这一作得更是干脆,更是彻底,一扫而光,不留一物。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又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接触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这真是一桩了不起的汗马功劳和一笔十分得意的外快!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的口袋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的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一个个箱子。之后,他们双双才手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我们欧洲人,总认为自己是文明人,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然而,文明却竟是这样对待野蛮。在将来交付历史审判的时候,有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对他们我要提出抗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绝对不能把统治者犯下的罪行跟受他们统治的人们的过错混为一谈。作强盗勾当的总是政府,至于各国人民,则永远不会。 雨果站在历史的高度,在怒斥践踏人类文明的侵略者的同时,曾经预言:法兰西帝国侵吞了一半宝物,现在,她居然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还以所有的身份把圆明园的这些美仑美奂的古代文物拿出来公开展览。我相信总有这样的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掠的中国。 我暂且就这样证明:这次抢劫就是这两个掠夺者干的。先生,您现在总算知道了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赏。
文章引用自: 【名言】
人生至福,就是确信有人爱你,有人为你的现状而爱你,说得更准确些,有人不问你如何就爱你。——《悲惨世界》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
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笑声如阳光,驱走人们脸上的冬天。
勉强应允不如坦诚拒绝。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
生活就是面对微笑。
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人类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
不认识痛苦,就不是一条好汉。

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他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1827),“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

阅读全文

与诺曼底号的创造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