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早的摩托车是谁发明的
摩托车也叫机器脚踏车,是德国人巴特列布·戴姆勒(1834~1900)在1885年发明的。当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的汽车普遍行使在街头的时候,由于烟雾弥漫,时速不快等原因,已经由人开始试图利用其他燃料了。在奥托工厂任职的青年技术员戴姆勒决定研制一种小型而高效率的内燃机,毅然辞去工厂的职务,在另外组织的一个专门研制机构进行研制,终于在1883年获得成功,并于同年12月16日获得德意志帝国第28022号专利。1885年8月29日,戴姆勒巴经过改进的汽油引擎装到拇制的两轮车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并获得了专利。
当时的汽油发动机尚处于低级幼稚的状况,车辆制造尚为马车技术阶段,原始摩托车与现代摩托车在外形、结构和性能上有很大差别。原始摩托车的车架是木质的。从木纹上看,是木匠加工而成的。车轮也是木制的。车轮外层包有一层铁皮。车架中下方是一个方形木框,其上放置发动机,木框两侧各有一个小支承轮,其作用是静止时防止倾倒。因此,这辆车实际上是四轮着地。单缸风扇冷却的发动机,输出动力通过皮带和齿轮两级减速传动,驱动后轮前进。车座作成马鞍形,外面包一层皮革。其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为264毫升,最大功率0.37千瓦,仅为现代简易摩托车的1/5。时速12公里,比步行快不了多少。由于当时没有弹簧等缓冲装置,此车被称为“震骨车”,可以想象,在19世纪的石条街道上行驶,简直比行刑还难受。尽管原始摩托车是那么简陋,但是从此摩托车才能不断变革,不断改进,才有了100多年的数亿辆现代摩托车的子孙。
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两轮车名叫“家因斯伯车”,这是1885年德国巴德—康斯塔特市的哥特利勃·戴姆载制造的一种机动车,车架用木头制造。发动机为单缸264毫升四冲程,每分钟700转,最高车速为每小时19公里。出生于符腾堡王国(相当于今日德国的巴登—符腾堡邦之一部分)海尔布隆的勒文斯坦市的威廉·梅巴赫首次骑行该车。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早期的摩托车由于采取了当时的新发明和新技术,诸如充气橡胶轮胎、滚珠轴承、离合器和变速器、前悬挂避震系统、弹簧车座等,才使得摩托车开始有了实用价值,在工厂批量生产,成为商品。
20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摩托车生产又采用了后悬挂避凝震系统、机械式点火系统、鼓式机械制动装置、链条传动等,使摩托车又攀上了新台阶,摩托车逐步走向成熟,广泛应用于交通、竞赛以及军事方面。20世纪70年代之后,摩托车生产又采用了电子点火技术、电启动、盘式制动器、流线型车体护板等,以及90年代的尾气净化技术、ABS防抱死制动装置等,使摩托车成为造型美观、性能优越、使用方便、快速便捷的先进的机动车辆,成为当代地球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尤其是大排量豪华型摩托车已经把当今汽中先进技术移植到摩托车上,使摩托车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摩托车的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
㈡ 摩托车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第1辆摩托车是德国人戴姆勒在1885年发明的,它装有不完善的发动机和木制车轮,车速仅为12km·h-1。到1894年,经改进的摩托车,公路赛的最高速度为24 5km·h-1。
㈢ 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是谁发明的
戈特利布·戴姆勒。
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年3月17日出生于德国符滕堡雷姆斯河畔舍恩多夫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父亲是一位面包店老板。
1872年,戴姆勒设计出四冲程发动机。1883年,他与好友-著名的发明家威尔赫姆·迈巴赫合作,成功研制出使用汽油的发动机,并于1885年将此发动机安装于木制双轮车上,从而发明了摩托车。
(3)发明旧摩托扩展阅读:
1885年8月30日,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摩托车。他通常还被认为参与制造了世界第一台成功的内燃机。在造出摩托车前一年,戴姆勒就主张优先发展这种两轮装置。
但是,由发动机驱动的两轮车的创意最早并非来自于戴姆勒,也并不是戴姆勒第一个将这种装置变成现实。曾参加过美国内战的西尔维斯特·罗佩尔(Sylvester Roper)早在1867年就造出了“摩托车”原型。罗佩尔的支持者认为,他应该享受“摩托车之父”的殊荣。
但之所以将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真正”摩托车的头衔授予戴姆勒,是因为这辆车将汽油作为燃料。而罗佩尔在美国内战后发明的摩托车原型采用小型两缸发动机,由蒸气驱动。
戴姆勒制造的摩托车基本上采用木制自行车结构(脚踏板被拆除),由一台奥托循环发动机驱动,还有一个喷雾器类型的化油器。
㈣ 最早发明摩托车
古人以前如何绘制平面地图呢?
我国古代就有地图的绘制,以下是三国时期到元代的几个代表性演进史。由叙述中可以得知古人测量绘制地图的方法。
我国在宋代也有航海图绘制的能力,当然,元代之后的科学更是发展迅速(比如说,混天地动仪,可测量天文)。而在同时期的外国科学发展也是很神妙的…(比如说,荷兰人驾船绕行台湾绘制的台湾全图)。
………………………………………………………………………………………
第一部测算专著——《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是三国时期(西元三世纪)的数学家刘徽所著。他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写了《重差》一卷,附於该书之后。
唐代数学家李淳风将《重差》单列出来,取名《海岛算经》,并列为我国古代的数学经典《算经十书》之一。该书全部9个算例均涉及测高望远及其计算问题。9个算例分别是:测量海岛的高度(望海岛),测量山上的松树的高度(望松),测量城市的大小(望邑),测量涧谷的深度(望谷),居高测量地面上塔楼的高度(望楼),测量河流的宽度(望波口),测量清水潭的深度(望清渊),从山上测量湖塘的宽度(望津),从山上测量一座城市的大小(临邑)。
为解决这些问题,刘徽提出了重表法、连索法和累距法等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重差测量术。重差测量术是借助矩、表、绳的简单测量工具,依据相似直角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内在关系,进行测高、望远、量深的理论和方法。在刘徽之前,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曾作日高图,首先提出了重差测量理论。而刘徽在《海岛算经》中活用重差理论,巧妙地提出了多种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把重差测量理论推广开来。
《海岛算经》是一部影响久远的测算专著。它所详细揭示的重差测量理论和方法,成为古代测量的基本依据,为实现直接测量(步量或丈量)向间接测量的飞跃架起了桥梁。直到今天,重差测量理论和方法在某些场合仍有借鉴意义。
什麼是「制图六体」
制图六体,是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
裴秀(西元224~271年)字秀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省)人,晋武帝时官司空,后任宰相。他根据「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迂直」,校验了魏国留下的旧图。
由於旧图绘制粗略,加之地名改变,他在门客京相璠的帮助下,编制了我国最早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地形方文图》。他总结了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地图制图的六条原则,即「制图六体」: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裏」,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裴秀认为,制图六体是相互联系的,在地图制作中极为重要。地图如果只有图形而没有分率,就无法进行实地和图上距离的比较和量测;如果按比例尺绘图,不考虑准望,那麼在这一处的地图精度还可以,在其他地方就会有偏差;有了方位而无道裏,就不知图上各居民地之间的远近,就如山海阻隔不能相通;有了距离,而不测高下,不知山的坡度大小,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地图同样精度不高,不能应用。
这六条原则的综合运用正确地解决了地图比例尺、方位、距离及其改化问题。所以制图六体成为我国明代以前地图制图学理论的基础,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计裏画方
「计裏画方」,是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绘图时,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中边长代表实地裏数,相当於现代地形图上的方裏网格;然后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以保证一定的准确性。据文字记载,此法始于我国晋代裴秀提出的 「制图六体」原则,他曾以一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地形方丈图》。
唐代贾耽,以每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海内华夷图》。北宋沈括,以二寸折百里编制了《天下州县图》(又称《守令图》)。元代朱思本,用计裏画方的方法绘制的全国地图——《舆地图》,精确性超过前人。此法沿用1500余年,直到清初,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元代郭守敬在测绘上的建树
郭守敬在测绘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他首创的以我国沿海海平面作为水准测量的基准面。当时,郭守敬曾经从河套东头的孟门山(今陕西宜川至山西吉县一带)起,顺中条山往东,沿黄河故道测量地形,掌握了大河之北纵横数百里地区内地势起伏的变化。
这是在黄河中游的一次大面积地形测量。大面积测量必须解决各局部测量资料的统一归化问题。据《元朝名臣事略》记载,郭守敬「又尝以海平面较京师至汴梁地形高下之差,谓汴梁之水去海甚远,其流峻急,而京师之水去海至近,其流且缓,其言倍而有微,此水利之学,其不可得也」。
这是我国史书上第一次记载利用海平面作为基准来建立统一的高程系统,创立了「海拔」这一科学概念。这一工作,对於测量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我国大面积测量发展到一定水平所孕育出的杰出科学成果。
直到今日,世界各国的区域性测量,其水准测量成果均归化到以海岸某点的平均海水面作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中去。我国现就采用青岛港验潮站历年记录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基准面,并在青岛设有水准原点,全国的高程均以此为基准。这一科学方法。仍将继续沿用。
㈤ 二轮摩托车是那个国家的谁发明的
美国是最早制造摩托车的国家之一,著名的公司有哈雷-戴维森和印第安等。
哈雷摩托已成为一个怀旧时代的标志。1907年,哈雷-戴维森公司制造出了第一台V型双缸发动机,较传统单缸发动机,能为摩托车提供两倍的动力.
㈥ 最早的摩托车在什么背景下被谁发明的
摩托车也叫机器脚踏车,是德国人巴特列布·戴姆勒(1834~1900)在1885年发明的。当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的汽车普遍行使在街头的时候,由于烟雾弥漫,时速不快等原因,已经由人开始试图利用其他燃料了。在奥托工厂任职的青年技术员戴姆勒决定研制一种小型而高效率的内燃机,毅然辞去工厂的职务,在另外组织的一个专门研制机构进行研制,终于在1883年获得成功,并于同年12月16日获得德意志帝国第28022号专利。1885年8月29日,戴姆勒巴经过改进的汽油引擎装到拇制的两轮车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并获得了专利。
㈦ 谁发明的摩托
1885年,德国人戈特利伯·戴姆勒将一台发动机安装到了一台框架的机器中,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车诞生了。因此,摩托车是由德国人戈特利伯·戴姆勒在1885年发明的。
㈧ 是谁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辆摩托车
尔·本茨研制发明了世界第一辆汽车的同时,在同一国度上另一位工程师戈特利普·戴姆勒(1846—1900)和他的助手威廉·迈巴赫(1846—1929),也在从事以汽油为动力的车辆的研究,并也于1885年制造出一台气冷型垂直单缸二冲程,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容积为264ml,最大功率600转时达到3.7马力。两人把这台内燃机安装在以橡木为车架的单车上,而成为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戴姆勒于同年的8月29日获得专利,成为世界摩托车工业之鼻祖;而他的助手迈巴赫则是世界上第一位摩托车“骑士”。 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车名,也冠以发明者之名。该车车后轮26英寸,前轮34英寸。其马鞍式真皮坐垫,橡木车架,木制车轮,皮带传动,加一级齿轮变速。离合器的结构是借助皮带传动的压带轮来控制的,压紧压带轮,动力转向后轮,驱动车子前进;放松压带轮,皮带打滑,即切断动力传递,车子停止前进。该摩托车最快时速为11.2公里。遗憾的是这件世界第一辆摩托车唯一珍品在二战期间毁于战火。
㈨ 是谁发明摩托车
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车是谁发明的?
1884年,英国人埃德华·布特勒在自行车上加装一个动力装置,制成一辆三轮车,采用煤油发动力驱动。1885年,德国的“汽车之父”特利布·戴姆勒制成用单缸风式汽油机驱动的三轮摩托车,并于同年的8月29日获得了这一发明专利。
1885年,德国人戈特利伯·戴姆勒把一台发动机安装到了一台框架的机器中,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车就这样诞生了。因此,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是由德国人戈特利伯·戴姆勒在1885年发明的。
在当时,与摩托车相关的摩托车运动则是一种军事体育项目之一。以摩托车为器具的一种竞技运动。分两轮和三轮两种车型,每种车型按照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不同可以分若干个等级。按竞赛形式又可以分为越野赛、多日赛、公路赛、场地赛和旅行赛等项目。以行驶速度或驾驶技巧评定名次。
所以,戴姆勒被世界公认为是摩托车的发明者。戴姆勒的这辆摩托车是用四冲程内燃机作动力,气缸工作窖为264立方厘米,在每分钟700转时,功率可达0. 5马力,时速可达12千米。车为木质结构,后轮为皮带传动,两侧还有辅助支撑轮。
鉴于戴姆勒的这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德国工程师协会尤登堡分会在他去世以后,于堪的休塔特广场建立了他的纪念碑。因为他就是在这个广场里驾驶他的第一辆摩托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