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谁发明了星系

谁发明了星系

发布时间:2021-10-11 08:57:45

Ⅰ 银河系是被谁发现的

17世纪时,伽利略首先用望远镜发现了银河。他发现,这是一个恒星密集的区域。后来,英国人赖特提出了银河系的构想,并具体描绘出了银河系的形状。他假定,银河系是个透镜,连同太阳系在内的众星位于其中。在中国境内,人们观测到的银河是从天蝎座起,经人马座特别明亮的部分,到达盾牌座而止。

18世纪时,英国著名天文学家赫歇尔父子对赖特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他们发现,银河系中心处恒星特别多,离中心越远越少。他们的观测表明,银河系的确是一个恒星体系,并且其范围是有限的,太阳靠近银河系中心。测量结果表明,银河系非常庞大,可容纳3亿颗恒星,其直径为8000光年,厚1500光年。

20世纪初,荷兰天文学家卡普亭对银河系的观测和赫歇尔的观测结果基本相似。1906年,他测出银河系直径为23000光年,厚6000光年。但1920年他对银河系测出的新数据变化很大,银河系直径为55000光年,厚11000光年。

以赫歇尔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提出,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1915年,美国天文学家卡普利研究了许多球状星团的变星,发现太阳仅仅是银河系内的一颗普通恒星,而不在银河系的中心,它距中心约5万光年并朝向人马座,银河系的范围大约有30万光年。

20世纪80年代,银河系又有了新的数据,即质量相当于2000亿个太阳的质量,直径为8万光年,厚2000光年,太阳距银河系中心距离为2.5光年。

关于银河系的观测一直在进行着。有科学家指出银河系是镶嵌在硕大无比的异常低密度的星系冕——银冕之中。天文学家从理论上论证了它的存在。由于银河系吸引仙女座星系以每秒300公里的速度向我们奔来,这就要求银河系质量至少不低于10000亿个太阳质量,进而说明,银河系至少应存在一个至少延伸到80000光年以外的星系冕。

Ⅱ 谁是宇宙万物的创造

总的来说是物质和能量具体解释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它是现代宇宙系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大爆炸宇宙学。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

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宇宙学
大爆炸宇宙学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与其它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冷到热,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很大的爆发。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模型能统一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又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大约为3K。这一结果无论在定性上或者定量上都与大爆炸理论的预言相符。但是,在星系的起源和各向同性分布等方面,大爆炸宇宙学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困难问题。

Ⅲ 最早发现草帽星系的人是谁

最早发现草帽星系的是法国天文学家梅襄,他于1781年发现了它。梅襄在给另外一位天文学家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在乌鸦座的上方发现了一个星云,它似乎不含有恒星。”

Ⅳ 星系天文学之父是谁

18世纪中叶,瑞典的斯维登堡、英国的赖特、德国的康德和朗伯提出,我们所见的银河和恒星构成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并提出在这个巨大的天体系统之外,在浩瀚的宇宙中还存在着无数这样的天体系统。18世纪下半叶,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用天文观测证实了前一点,并将这个巨大的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但在银河系之外是否存在别的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河外星系)的问题,在威廉·赫歇尔之后约一个多世纪中始终没有解决。直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哈勃才率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还对河外星系进行了形态分类,发现了河外星系退行速度与它离我们的距离之间关系的哈勃定律,探讨了河外星系的空间分布……这些成果开创了人们对星系世界的研究,因此他被誉为“星系天文学之父”。

Ⅳ 宇宙是谁创造的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没有谁创造宇宙这一说法。

宇宙起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37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瞬间产生巨大压力,之后发生了大爆炸,这次大爆炸的反应原理被物理学家们称为量子物理。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5)谁发明了星系扩展阅读

电脑演化宇宙产生的模型:

2014年5月,科学家制作出最为成功的宇宙演化的电脑模型,模拟宇宙以暗物质为起点诞生并演化的过程。

本次建立的电脑模型和真实的宇宙惊人得相似。这个电脑模型可用于测试有关宇宙构造和运转原理的理论。有关科研成果已经在《自然》杂志上发表。

电脑模型最初展示了虚空状态下分散在各处神秘的“暗物质”。几百万年过去了,暗物质集中起来,为早期星系的产生埋下种子。反暗物质随之出现,才有了将来的星球和生命。黑洞也在模型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们吸入并吐出物质,产生一系列爆炸,影响星球的形成。

Ⅵ 谁创造了银河系及太阳系

都说宇宙是一个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但这个奇点又是什么?是物质吗?物质又是什么产生的?非常奇怪,这么小的一个奇点,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能量,行成那么大的宇宙?宇宙大爆炸以后,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一个个的星系逐步行成,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的一个小星系,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我们又是地球的一个小小的单元。万有引力是星系行成的真正的因素,而物质包括宇宙前奇点的物质,才是宇宙行成的最重要的因素。奇点中的物质,应该是物质的最小微粒,什么介子夸克还小多少倍的微粒,这都是天文学家与物理学家的事,我们这些爱好者弄不明白。

Ⅶ 宇宙是谁最先发现的呢

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有思想,所以当人类诞生的时候,人类就开始发现宇宙,思考宇宙的问题.

因为宇宙是指所有的物质空间及时间的总和,时间是无限的.
“宇宙”一词,最早大概出自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墨子(约公元前468-376)。他用“宇”来指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空间,用“宙”来指古往今来的时间,合在一起便是指天地万物,不管它是大是小,是远是近;是过去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是认识到的,还是未认识到的……总之是一切的一切。
从哲学的观点看。人们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不过,对这个深奥的概念我们不打算做深入的探讨,还是留给哲学家们去研究。我们不妨把眼光缩小一些,讲一讲利用我们现有的科学技术所能了解和观测的宇宙,人们把它称为“我们的宇宙”或“总星系”。

Ⅷ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了多少星系

银河系中有约4000亿颗发光的恒星,现在已经发现的宇宙中类似银河系的星系约1500亿个。
谢谢采纳!!呵呵呵!!

Ⅸ 最早提出宇宙有无数星系的人是谁

很多人都曾提出过。
就目前资料看,最早提出宇宙中存在无数个星系的人应该是一位18世纪的英国人,叫赖特(Thomas Wright)。1750年,赖特出版了一本书,叫《最初的理论或关于宇宙的新假设》。在这本书中,赖特说:“就像可见的宇宙里满布着恒星系统和行星世界一样,无边的太空中也有着无数个与已知的宇宙类似的宇宙。”(注:他把当时仍处于猜测中的银河系叫做“宇宙”)“可能是外部的宇宙与已知的这个[银河系]类似,但是太遥远,而非望远镜的能力所及。”赖特的这些话,被认为是认为银河系和宇宙本质的思想火花。
然后,是东普鲁士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和说不清是哪国人的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此人也是天王星的发现者)。1755年,康德在他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中说:“让我们想像一个聚集在平面上的恒星系统,它很像银河,但离我们很远,以至于用望远镜也不能分辨出组成它的恒星。。。。这样一个恒星系统对遥远的观测者将只表现为一个光斑,既很暗弱,又只有很小的张角。如果该系统的平面与观测者的视角相垂直,它看上去就是圆形的;如果相倾斜,就是椭圆的。它的暗弱光芒、形状和可见直径,显然使它能与单个恒星相区分。”
1784年,法国的梅西叶(Charles Messier)出版了著名的梅西叶星云表,标示出了天空中110个星云(云雾状的光斑)。身在英国的赫歇尔利用这张星云表,开始了对“宇宙中最暗弱的天体”的观测(其实这个观测在梅西叶星表出版前就开始了,星云表的出版让赫歇尔更加方便了)。到1802年,赫歇尔和他妹妹卡罗琳编出了一份包含2000多个星云的新表,到1820年,新表的长度达到近3000个。同时,兄妹俩已经用自制的望远镜把好几个星云的边缘分解成了一颗颗的恒星。至此,宇宙中存在无数个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已确定无疑。
赫歇尔还认为,星系的形成是宇宙中弥散的恒星会在引力作用下聚集成团。这个观点是错的。
此外,他也没能区分出星云有两类,一类是遥远的星系,还有一类是银河系内的星际气体云。后一类星云不可能分解成星,而赫歇尔一直认为是他的望远镜性能不够好。

参考资料:《大爆炸探密》-[英]约翰·格里宾

阅读全文

与谁发明了星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