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汉字是谁发明的
有史料记载仓颉造字,但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同时汉字不断在演变,所以无法确定具体是谁发明的。
《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汉字起源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1)谁发明了中文扩展阅读:
相关的汉字类型:
1、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是指铸刻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始于殷商时期。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3、大篆:大篆为汉字书体的一种。相传为周宣王时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 秦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
㈡ 是谁发明的汉字
高中历史老师回答您:以上的答案都不正确。不错,在远古的传说中仓颉 正是发明汉字的人!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汉字不像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不像电话是贝尔等人发明的。文字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汉字是从刻画符号发展到类似于甲骨文一样的文字,然后定型的。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悠久的历史过程。如果真的像传说那样(司马迁的《史记》在这部分仍然是对传说的记载)仓颉造字,那么在几千年以后的商朝为什么还有不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呐?
还有我要向你指出的是这些远古传说是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说你问我:“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陶器是谁发明的?”传说中也有答案。但是我的回答也是一样的:“没有具体的人,而是远古人类长期摸索的结果。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查看全部7个回答
2000元左右组装电脑主机配置清单...
关注组装电脑的人也在看
京东自己组装电脑主机配置清单,电脑配件,性能强劲,品质保障,好礼享不停!
m.jd.com广告
华为手机哪款性价比高?华为哪..
华为哪个手机性价比高「京东」手机通讯,快速充电超级续航,智能语音高清护..
m.jd.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最早发明汉字的人是谁
想知道汉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吗?快来和我一起听汉字的故事,了解汉字的来由吧
405 浏览2682019-02-04
中国的汉字是谁发明的?
想知道汉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吗?快来和我一起听汉字的故事,了解汉字的来由吧
407 浏览140632019-02-04
汉字是谁发明的
想知道汉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吗?快来和我一起听汉字的故事,了解汉字的来由吧
409 浏览8962019-02-04
中国汉字到底是谁发明的?
中国汉字的起源说法较多,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吕氏春秋》和《世本》等古籍中都有仓颉造字的记载,仓颉是皇帝的史官,因而中国文字应当起源于黄帝之时。但是历史学家认为,仓颉只是传说中的人物,现知最早的汉字是商代的甲骨文。新石器时代半坡等地发现的图画符号,与甲骨文中的写法近似或者相同。 (2)谁发明了中文扩展阅读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 中国汉字流行使用数千年,最早的文字、符号可以追溯到结绳时代。早期的文字有许多是简化字,而繁体字中又有许多不适合于文字使用流传规律的文字,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甲骨文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 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人们把字铸刻在青铜器上,这就形成了金文。因为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和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又叫钟鼎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象形程度更高,更形象生动逼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文字
3 浏览3552019-10-29
中国汉字是谁发明的?
有史料记载仓颉造字,但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同时汉字不断在演变,所以无法确定具体是谁发明的。 《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汉字起源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2)谁发明了中文扩展阅读: 相关的汉字类型: 1、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是指铸刻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始于殷商时期。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3、大篆:大篆为汉字书体的一种。相传为周宣王时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 秦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仓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汉字
11 浏览54652019-09-29
评论两句26
㈢ 中文是谁发明的
简单的回答:中国人发明的。
复杂一点的回答:是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进化出来的早期人类使用龟甲、骨片等刻上象形符号作为记事方式逐渐发展而成。中文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发明”的。
㈣ 现代汉语是谁发明的
福州是中国近代新文化的传播地。船政大学实行开放型的教育方式,推动了中学西传、西学中传和中西文化的融合,成为近代新文化的传播地。如陈季同把《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书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林纾、王寿昌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林纾还译过英、法、日、俄等10多国小说184部,自著10多部小说);严复翻译世界八大名著《原富》、《法意》、《天演论》等;马建忠撰写第一部古汉语语法专著《马氏文通》;日意格编撰《法汉袖珍词典》等。
1899年,福州蒙学堂成立了,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的摇篮。蒙学堂的创办者们满怀爱国热忱,林白水主张:“救国的第一要义是教育,要唤起全国人对国事的关注,才能谈革命。”黄展云认为:“今日之事,需革命以救国,而从事革命又莫先于教育为革新。”另一位创办者郑权(字仲勤),也常与革命同志“讨论开通风气,疏浚民智诸要著”,所以人称仲勤是“福建输入革命之第一人。”其他几位创办人员或兼任教员,如方声涛、陈与年、林志烜、何琇先等,都是当时的民主革命者。这些革命志士以革命精神指导办学,又以办学推进革命、培育革命志士。蒙学堂的创办者都是具有新思想与大志向的革命者。是近代中国创办白话报与革新教育的先驱者,具有强烈的民主革命思想。
现代汉语来自福州。从福州〝闽都别记〞书里,可以看到福州在乾隆年间,已经有半口语半文言的书了,已经完善了一整套书写系统。到了船政大学的改革,推动了中学西传、西学中传和中西文化的融合,近代中文在此诞生了。1899年再经过蒙学堂先驱们,以白话报和革新教育的推广,改变了整个中国。除了船政大学,福州是中国最早兴办近代教育的城市,近代中文也是经过近代福州其他学校的改革,两者相辅相成,成就了近代的中文。
㈤ 中文是谁发明的
人类发明使用文字的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到10000年前,这与我们如何判断什么样的符号属于文字的标准有关,当然也与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有关,而且也与古文字信息载体的耐久性有关。事实上,人类文明是一种存在的过程,而记录这种过程的信息及其载体,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来说,人类文明的信息记录,包括主观记录和客观记录两大部分。所谓主观记录,是指人类用符号记录自己的生存信息,用实物保留自己的生存信息。所谓客观记录,就是人类无意间留下的生存信息,例如遗弃的石器、用火的痕迹、吃剩的兽骨,以及由于人类的生存而对自然环境及其生物的物种结构所造成的可以察觉的变
对于中国来说,在先夏时期(4200年前至10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相当多的文字符号或类似文字的图画、图案、符号。不过,我们今天通常只能够在陶器、骨器、玉器、青铜器、岩石等耐久性的载体上,看到这些文明信息的符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代先民不曾在其它载体上留下过文明信息符号,因为许多不耐久的载体可能已经消失了。例如,远古神话传说就是一种人类早期记录信息的载体,在中国的远古神话传说中就记有伏羲时代创造的复杂符号体系(八卦符号),黄帝时代创造出完整的文字体系(苍颉造字)。
以下是简体字的发展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
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营”、“寿”、“尽”、“敌”、 “继”、“烛”、“壮”、“齐”、“渊”、“娄”、“顾”、“献”、“变”、 “灯”、“坟”、“驴”,等等。
唐代颜元孙著《干禄字书》和王仁〔日句〕著《刊谬补缺切韵》,都收了极多的俗体字。
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根据《宋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合为繁体字共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个不同的简化字,与今天使用的简体字完全相同的有“实”、“宝”、“听”、“万”、“礼”、 “旧”、“与”、 “庄”、“ 梦”、“虽”、“医”、“阳”、“凤”、“声”、“义”、“乱”、“台”、“党” 、“归”、“办
㈥ 汉字是谁发明的
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
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
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6)谁发明了中文扩展阅读: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汉字是意音文字,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音、形、义统一的特点。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所以又叫方块字。
如“车”“上”“明”等,“车”“上”“明”用字的形体来直接表达语言里的词义;“问”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门”表音,“口”表意。
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㈦ 中国汉字到底是谁发明的
中国汉字的起源说法较多,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吕氏春秋》和《世本》等古籍中都有仓颉造字的记载,仓颉是皇帝的史官,因而中国文字应当起源于黄帝之时。但是历史学家认为,仓颉只是传说中的人物,现知最早的汉字是商代的甲骨文。新石器时代半坡等地发现的图画符号,与甲骨文中的写法近似或者相同。
(7)谁发明了中文扩展阅读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
中国汉字流行使用数千年,最早的文字、符号可以追溯到结绳时代。早期的文字有许多是简化字,而繁体字中又有许多不适合于文字使用流传规律的文字,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甲骨文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
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人们把字铸刻在青铜器上,这就形成了金文。因为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和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又叫钟鼎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象形程度更高,更形象生动逼真。
㈧ 中国汉字是谁最先发明出来的
仓颉最先发明的。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
相传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 。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8)谁发明了中文扩展阅读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
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
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