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苗族

发明苗族

发布时间:2021-10-11 07:03:06

① 苗族刀法是什么时期发明

苗刀的发明创造,最早可以追溯至上古代苗族先祖蚩尤时期,蚩尤率族人开掘葛卢山铜矿,研制发明了剑、刀、矛、戟、大弩等兵器。苗族先民在蚩尤率领下,不仅开冶炼兵器之先河,而且创制了刑法和宗教。俗称苗族的“三大发明”。

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联盟首领蚩尤的配刀,被后世命名为“苗刀之祖”。《苗刀考证》上记载:“苗刀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他短兵。”

② 苗族发明了什么

您好,在我国苗族的苗药是很出名的,希望可以帮到您,感谢您的采纳

③ 苗族人的祖先是谁

蚩尤。

苗族原本生活在黄河流域(下游)后经炎黄部族的征讨向南迁移到长江流域,后来在商周的时候,商朝、周朝的征讨以及百越的侵犯使得他们进入四川,并且他们击败了巴蜀文明(三星堆那个文明)。

在汉朝的时候,历代对少数民族实行高压政策,尤其是诸葛亮南征,将苗族赶往云南一带。而传说至今苗族的歌谣还是有歌颂蚩尤的,也就是说,他们就是历史上与炎黄大战的那个蚩尤部族的后人。

蚩尤是汉人的战神——兵主:

汉族神话传说一直有崇拜蚩尤的传统,华北地区的河北、山西一带有相关的崇拜活动。如南朝任昉的《述异志》记载冀州(今河北)有乐名《蚩尤戏》,人们头戴牛角而相抵;在太原的村落中人们祭蚩尤神。

在蚩尤死后,黄帝及其后代帝王都把蚩尤奉为“兵主”,视为“战神”来崇敬和缅怀。《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说“后世圣人著其‘像于尊彝,以为贪戎’。”‘罗萍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戎”。

《龙鱼河图》说:“灵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状。”由此可见,蚩尤在九黎部落联盟战略被擒杀而死以后,黄帝及其族人们就将蚩尤的形象用来威吓天下八方,从而将蚩尤变成了自己的保护神,并对蚩尤加以崇敬和缅怀。

有相当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长期怀念着蚩尤。民间传说,一直在说蚩尤是一位长期受人怀念的历史人物。

《苏氏演义》说:“冀州人把蚩尤称为神,民间人常作戏;齐魏之间,太原村落中祭蚩尤神;汉武帝时,太原人还为蚩尤立祠;。如今,河北省涿鹿县仍有蚩尤墓、蚩尤碑、蚩尤祠、蚩尤庙等,深绶当地人民的怀念和祭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蚩尤

④ 汉字是苗族人发明的吗

不是
仓颉是汉字发明者。陕西白水县仓颉庙,2001年6月,国务院将其定为国家级文物。陕南、河南、山东都有类似的仓颉庙,此乃唯一“国家级保护单位”。

古人一向观点明确,太史公曰、异史氏曰……责任分明。最早记述仓颉的是荀况的《荀子》,吕不韦《吕氏春秋》、韩非《韩非子》也提到此公,赞他“双瞳四目”。中国古书上有三人“目有重瞳”:虞舜、项羽、仓颉。唐尧眉分八彩,把天下禅让给目有重瞳的虞舜,“重瞳”特指帝王之相。项羽是“武霸王”,仓颉是“文圣人”。

炎帝(神农氏)国家衰败,各部落不听号令。黄帝代表北方游牧民族,比农耕文明更擅长武力,他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貔、貅、豸、虎,与炎帝决战于大阪泉之野,三战方得其志。战败的炎帝退出黄河流域,远走南方。蚩尤不服黄帝统治,黄帝再战于涿鹿,杀蚩尤。诸侯尊黄帝轩辕为天子,取代神农氏。

这段历史被黄帝的史官仓颉记录下来,共用28个汉字,仓颉由此成为发明汉字的鼻祖。这28个汉字,老鸭一个都不认识。今天,中国大陆以外的港、澳、台、海外诸国,凡是使用传统繁体字的华人群体,最常用的键盘语言还是“苍颉码”。
满意请采纳

⑤ 苗族分为哪几种

按语言大致分是三种,湘西(东部)方言苗族,黔东(中部)方言苗族和川黔滇(西部)方言苗族。
其中也可以细分。
一、湘西方言(东部方言)苗族自称果雄,旧时称红苗,因为女性会穿红色百褶裙,男性在腰间系红丝带,清朝时期,受到满族服饰的影响现在没有这种服饰了。湘西方言内部分为东部土语和西部土语,东部土语苗族居住在湘西州古丈县东南部、泸溪县、吉首市东部(主要是丹青镇)、龙山县、永顺县、麻阳县,他们的服饰特征是挑花,以几何图案为主,无论衣服、头帕还是围兜上都有挑花的花纹,少银饰;西部土语分布较广,湘西州花垣县、凤凰县、保靖县南部、古丈县西南部、吉首市西部(矮寨、已略等地)、怀化麻阳、新晃、贵州松桃县、重庆东南部以及湖北宣恩县是主要分布地区。西部土语苗族服饰颜色以深蓝、黑色为主,上面有刺绣的花纹,以花鸟为主,银饰较多,特别是凤凰、松桃的苗族,银饰繁盛。
二、黔东方言(中部方言)苗族自称木、嘎闹、孟等,旧时称九股(鼓)黑苗,分布于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三州以及广西融水县、湖南怀化等地。黔东苗族的语言差别不大,放慢语速基本都能交流。黔东苗族支系多,服饰不下两百种,且银饰繁多,目前各媒体、旅游胜地中的苗族银饰和服装样式大多来自黔东苗族。
三、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数量最多,按语言可分为三个群体。
1、第一个是川黔滇次方言群体,这是西部方言苗族的主力,自称“蒙”,旧时所称的黑苗、白苗、青苗、花苗、小花苗、歪梳苗等都属于这个群体,广泛分布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云南全境、广西西部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地,后又因战争迁至美国、法国、澳洲等地,其中云南文山的影响力最大。这个次方言群体的语言互通性其实非常高,从贵州毕节到云南文山再到美国明州,三地的苗族只要听习惯了对方的发音是可以交流的,不存在某些人说语言差异很大,老挝一带的苗族发明了拉丁字母书写的苗文,后带到欧美,使用的范围很广泛。
2、第二个是滇东北次方言群体,旧称大花苗,主要分布在乌蒙山地区,即贵州毕节、云南东部昆明、昭通一带,自称“阿卯”,主要信仰基督教,有专门用来书写苗语圣经的苗文,字母符号比较特别,称为伯格里苗文。
3、第三个族群可以称为“麻山苗族”群体,包含了多个次方言群体(如惠水次方言、贵阳次方言、洛北河次方言等)。虽然他们的苗语划入西部方言,但实际上既像西部方言又像中部方言,正好分布在过度地带上,比如贵州的贵阳市、黔南州、安顺等地,自称接近“蒙”。西部方言苗族的银饰随着分布地越往西越少。
此外还有一些小的支系:
在湖南怀化东部、邵阳和广西龙胜一带的苗族,旧时称为青衣苗,苗语已经消亡,只有几种特殊的平话(比如城步平话、猫家话、龙胜平话,语言等)。这种平话,语言学上属于汉语,但在城步当地被称为“苗话”,和城步汉族的汉语无法沟通。目前已对比得出,城步平话的底层词汇接近苗语中部方言,但又夹杂着少量苗语东部方言和瑶语的词汇。这部分苗族在明朝时应征前往贵州西部,形成了当地的喇叭苗。
海南苗族,实际上是瑶族,说的是瑶语金门方言,划为苗族属于当年识别错误。
贵州、湖南、广西交接的清水江流域分布着酸汤苗、草苗、三锹人等文化相似的特殊族群,其中一部分识别为苗族。他们是苗、汉、侗等族群在清水江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以苗族的合款制度共同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相互融合形成的族群。比如酸汤苗的酸汤话是汉语方言;草苗的语言接近侗语,但认同苗族;三锹人的语言里则是汉语、苗语、侗语的混合语。
看到评论中有人说我刻意分裂苗族就很搞笑了,我说的都是相对客观的东西,苗族人数多,分布广,自然存在差异,提及旧时的称呼也只是让人了解下,方便不了解自己苗语是什么方言的同胞对号入座。每一种支系的文化都很值得了解,苗族各支系的融合应该是建立在互相了解各自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刻意回避差异。

此外,部分人可能听过的黑苗、白苗、青苗、歪梳苗、四印苗等称呼的说法。这是旧社会时期的分法,前缀主要来自于这支苗族服饰的颜色或者某种特征。我个人是不支持继续使用这种分类法的:
其一,苗族的服饰从旧社会到当代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湘西苗族以前叫红苗是因为女性穿红裙,男性系红腰带,但清末,湘西苗族女性就已经不穿裙子,男的也不系红腰带了,服饰的颜色也是青黑为主,再叫他们红苗合不合适呢?黔东南的苗族以前叫黑苗,服饰以深色为主,但如今黔东南一些地方的苗族服饰变成了红色。还有文山苗族,内部分为黑、白、青、花等七个支系,原本服饰不同,如今服饰已经趋于统一。这种分类法,显然已经与当下各支系苗族的特征名不副实了。
其二,有读者看了上面的介绍是不是发现,黔东南有黑苗,云南文山也有黑苗,但却是不同方言区的苗族,他们显然不是同一支苗族。西部方言里有大花苗、小花苗、文山花苗的等不同的花苗,也不是同一支。此外,贵州的歪梳苗,到了广西,却被叫做“偏苗”。这就是这种老分类的另一个缺点,没有科学性,明明是不同支系的苗族,被冠上同一个叫法;明明是同一支系的苗族,却被叫成两种称呼。迷信这种老分类的人,很可能被误导,一般只能作为参考。

⑥ 出名的苗族流行明星

1、沈从文(1902—1988)20世纪中国伟大的作家,杰出的文学评论家、文物考古学家。苗族,湖南凤凰县人。小学学历,自学成才。早年曾在暨南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任教。1938年后历任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50年起历任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著有1100多万字《沈从文全集》,是世界文明史上作品创作数量最多的文化巨人之一,被译成英、法、德、俄等世界几十种文字。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已决定授予沈从文,可惜该奖未颁发他就辞世于北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长河》,中篇小说《边城》《八骏图》,短篇小说《萧萧》《月下小景》《柏子》,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其中篇小说《边城》是一部享誉全球的世界名著;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被誉为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三大经典著作之一。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主持编写的国家级重点大学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等已将沈从文列入大师级作家进行重点讲授和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因研究沈从文的作品获得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2、李敖(1935—)20世纪中国杰出的作家、历史学家、政论家。苗族。远籍贵州威宁,生于哈尔滨。少年时代跟随家人住过北京、太原和上海,1949年移居台湾。高二时写成《李敖札记》;高三时休学创作《李敖诗集》。1954年考入台湾大学法律系,不久自动退学,1955年再次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系,1959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参军。1962年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1963年肄业.。一生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曾任台湾东吴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迄今已出版各类作品100多部,共2000多万字,是世界文明史上作品创作数量最多的文化巨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白话文作家”。其主要作品有《传统下的独白》、《胡适研究》《李敖回忆录》《李敖全集》等。2000年以长篇小说杰作《北京法源寺》进入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其文学成就已被国内外高校写入《20世纪中国文学史》等多部大学教材。2005年9月,已是70岁高龄的李敖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高校演讲访问,各大电视台均作了报道,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3、肖纪美(1920—)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金属材料科学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苗族,湖南湘西凤凰县人。1933年考入长沙私立明德中学;1938年考入江苏省立银行专科学校;1939年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唐山交通大学,1943年本科毕业后在湖南国立第八中学、湖南省立第十三中学等单位任教。1946年到南京民国中央标准局工作。1948年赴美国密苏里大学留学,仅两年就拿到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任教于北京科技大学。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第一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苗族人;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科学论文450多篇;出版专著《合金能量学》等15部,近600万字。肖纪美精通英语,许多科学论文均用英文写成,是20世纪苗族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4、熊希龄(1870—1937)中国现代杰出的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苗族,湖南湘西凤凰县人。1894年考取进士。曾到日本、德国考察。历任东北三省清理财政部部长,中华民国财政总长,民国国务院总理兼财政部部长,中华教育改进社董事长,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等职。1937年病逝于香港,终年67岁。著有300多万字《熊希龄先生遗稿》。
5、滕代远(1904—1974)20世纪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国家重要领导人。苗族,湖南麻阳县人。早年任红五军、红一军、红三军政委。1931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委武装部部长,同年获二等红星奖章。1935年到苏联列宁学院留学。1937年回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八路军参谋长,中共中央委员,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华北军区副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总司令兼政委。1950年出任铁道部部长;1954年兼任国防委员;1964年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滕代远一生为党为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6、朱早观(1903—1955)中国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苗族、湖南湘西凤凰县人。15岁参军,1922年到湖南讲武堂学习。早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干部团团长、中央独立三师参谋长兼旅长。1937年赴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1945年任中原军区参谋长兼中央中原局统战部副部长;1946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参谋长;1947年任西北军区副参谋长。1949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第五局局长,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等职。
7、钟哲明(1932—)中国当代杰出的政论家,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苗族,湖南武冈县人。“苗族钟氏兄弟三杰”之一。1952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留校,1956年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硕士研究生课程一年。历任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大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发表论文《马克思的主要历史功绩:关于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的几个问题》等60多篇;出版专著《科学社会主义专题讲座》;参加编写大学教材《邓小平理论专题讲座》等多部。
8、钟优民(1936—)著名魏晋文学研究专家、文学史家。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吉林大学教授。苗族,湖南武冈县人。“苗族钟氏兄弟三杰”之一。1954年于湖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长春市第一中学任教。1957年报送到吉林大学中文系深造,1962年本科毕业,并在该校进修研究生课程一年。1963年至1972年曾在国家教育部、吉林省高等教育局工作。1973年后长期在吉林省社科院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文学史方法论及其实践》《陶学发展史》等10余部,共500多万字。被誉为“中国陶学大师”。
9、钟良明(1943—)著名英语教育家、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苗族,湖南武冈县人。“苗族钟氏兄弟三杰”之一。1959年考入长沙雅礼中学高中部,1962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1966年本科毕业。时值“文革”被下放农村10年。1981年起先后在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任教。历任北京交通大学外语系主任,《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板)编委等。
10、滕久明(1944—)正部级高级领导,著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苗族,贵州松桃县人。1962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66年本科毕业后当过战士和重庆市第96中学教师。1973年5月后任重庆市大渡口区团委书记,区革委办公室主任;1979年2月后任大渡口区革委会副主任,区委副书记、副区长;1982年8月后任大渡口区委代书记、书记。1983年到中央党校研究生班进修二年。1985年8月后任重庆市北碚区委副书记、书记;1987年4月任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1988年8月兼任重庆市级机关党工委书记;1988年12月任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1993年4月任重庆市委副书记; 1997年重庆划为中央直辖市后,历任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以及中共中央纪委委员。1996年调往中央,任中央纪委、中组部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巡视组组长。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十五大代表。出版理论集《灯下漫笔》《征程言》《滕久明作品选》等。
11、宋祖英(女,1966—)中国当代著名歌唱家。苗族,湖南湘西古丈县人。1981年入古丈县歌舞团;1984年调湘西州歌舞团。1985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1988年毕业;1989年到中国音乐学院进修。1991年调入解放军海政部文工团。1998年到中国音乐学院攻读音乐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2009年攻读中国音乐学院声乐学博士学位。历任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海政部文工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有实力的歌唱家之一”“中国当今最负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2008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上,与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多明戈共同登台演唱,其演唱水平受到全世界上亿观众的高度赞扬。曾到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和举行个人演唱会。演唱歌曲录制成磁带、VCD向全国和世界出版发行,主要专辑有《宋祖英演唱歌曲精选》《中国百年电影歌曲经典:宋祖英百年留声》等。多次获国内外音乐大奖,宋祖英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最杰出的歌唱家之一。
12、张超伦(1918—)医学博士。著名社会活动家、正部级高级领导。苗族,贵州威宁县人。早年在“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贵州石门坎就读小学;初中到云南昭通宣道中学完成。1932年赴成都华西协和高级中学就读;1935年高中毕业因家境贫困无法考大学,被迫回家乡。1936年得到教会资助考入华西协和大学,经过七年的刻苦攻读,1943年获本校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现代史上获得博士学位几位苗族人之一。1944年回贵州石门坎初级中学任教;1945年到云南昭通福滇医院任医师。1949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1950年被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任命为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1951年被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任命为贵州省卫生厅厅长。“文革”时被迫害多年。1978年复出,当选为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直到1997年。1983年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是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农工党贵州省主任委员、第十届中国农工党中央常委。
13、姚绍斌(1956—)杰出的私营企业家,湖北八峰集团公司董事长。苗族,湖北鹤峰县人。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第七届至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峰村在姚绍斌的带领下艰苦创业,从人均收入只有40元上升到2007年人均收入8000多元。目前公司年销售额达20多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氨基酸生产企业集团。他创造性地在苗族地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其产品远销国内外,使八峰苗族人民彻底改变了贫困,看到自己的未来,增强了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曾荣获“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等称号。
14、龙咸灵(1911—1993)20世纪中国著名空间物理学。武汉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苗族,贵州锦屏县人。1935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1940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47年在物理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引起世界物理学界的关注。1954年任武汉大学物理系副主任;1956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武汉高空物理研究所所长;其科学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78年领衔创建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目前该系空间物理学已成为全国高校最强的学科。曾兼任中国科委电子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侧地及地理物理联盟秘书长。龙咸灵是20世纪苗族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15、潘爱华(1958—)中国杰出的生物技术科学家、企业家。苗族,湖南道通县人。1984年于湖南医科大学本科毕业;1986年考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攻读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攻读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提前毕业留校。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最大的生物工程集团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公司董事长(潘爱华是该集团主要创始人,2007年销售额达100多个亿),兼任深圳市北大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等。1997年被美国名人协会评为“世界500位最有影响力的领袖之一”;1998年荣获第三届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及北京大学科技产业杰出贡献金奖;1999年被中国科技部评为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跨世纪科技人才”;2001年获深圳市彭年科技奖一等奖(获奖金50万元)。
16、李振军(1920—2008)著名政治活动家,正部级高级领导。苗族,湖南湘西凤凰县人。1936年参军,1937年投入抗日战争。40年代初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团、旅、师政委及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85年后历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湖南省军区副政委,湖南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公安部党组成员,中国人民武警部总队政委等职。
17、侯钰鑫(1946—)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书法家、画家。笔名杨岩。苗族,贵州毕节地区黔西县人,少年时代在河南辉县长大。1965年高二时因家境贫寒而失学,靠绘画帮助父母维持家庭生活。197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大路歌》,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1980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1984年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进修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现为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河南太行书画院院长,河南大学兼职教授,河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著有长篇小说15部、中短篇小说50多篇(部)、影视剧本50多部(集),共1500多万字,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苗族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长篇小说《好爹好娘》被国家列为建党80周年十部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拍成电视剧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多次获全国文学大奖。
18、钱东(1967—)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纳米材料研究专家。苗族,湖南泸溪县人。1999年于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赴丹麦科技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一年。曾先后到德国、瑞典等国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2004年在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助剂的研发、纳米材料、催化与化工分离研究。
19、姜穆(1929—2003)20世纪苗族杰出的作家,著名文学评论家和编辑家。苗族,贵州锦屏县人。早年参军。1949年移居台湾。六十年代初于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历任《今日中国》杂志主编,源成文化图书供应社总编辑等。一生著有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2000多万字,是20世纪苗族文学史上作品创作数量最多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诗集《恰梦》,长篇小说《浩浩东流》《王安石全传》,中篇小说《奴隶们的怒吼》、《决堤》,短篇小说集《早落的太阳》、《不归鸟》,散文集《人生探索》、《寻梦》等。
20、杨汉先(1913—1998)副部级高级领导、著名学者。苗族,贵州威宁县石门坎人。小学和初中分别就读于威宁石门坎光华小学和云南昭通宣道中学;高中就读于成都华西协和高级中学。1933年考入华西协和大学社会学系,1934年因家庭困难休学,1935年返校,1938年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随后曾在贵阳大厦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四川省博物馆、云南昭通明城中学、省立昭通女子师范学校、贵州大学等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50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1951年任贵州省民委副主任兼贵州民族学院院长,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大学校长的苗族人;1959年任贵州大学副校长兼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所长;“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3年起历任第三届至第五届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是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苗族史述略》《黔西苗族调查报告》等。
21、王佳敏(女,1957—)著名舞蹈家,国家一级编导。国家级有突出贡献艺术家,文化部特殊津贴获得者。苗族,生于云南个旧市,籍贯云南富民县。高等自考大专学历。1990年到中央民族大学进修一年。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历任云南省红河州歌舞团团长,中国少数民族歌舞团艺术总监,云南省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第七届青联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等。是云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开幕式总导演。其舞蹈《看看》1998年获中国舞蹈界最高奖荷花杯银奖。曾应邀到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演出。
22、徐新建(1955—)中国当代杰出的文化人类学家,著名文学理论家。苗族,贵阳市人。1971年进贵阳市歌舞团任演奏员。1979年考入贵州大学中文系,1983年本科毕业,分配到贵阳市委宣传部,1985年调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92年赴南京大学进修一年。1998年调入四川大学,不久在四川大学攻读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该校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2002年曾到美国哈佛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至今已发表和出版论文、专著、编著等400多万字,出版专著《从文学到文化》《西南研究论》《苗疆考察记》等多部。先后获全国第四届民族文学“骏马奖”、全国第七届庄重文文学奖、贵州省第三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川大学成果奖等。被誉为中国三位最杰出的文化人类学家之一。
23、向本贵(1947—)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苗族,湖南沅陵县人。1967年高中毕业因“文革”爆发停止高考而回家务农,做过农村生产队队长、乡文化站辅导员、县文化馆文学专干等。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已发表和出版10余部长篇小说,40多部中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和散文,共600多万字,是文学湘军重镇之一。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湖南怀化市作家协会主席,湖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盘龙埠》、《苍山如海》,中篇小说《有病流行》、《这方水土》等。其中《苍山如海》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第六届文学“骏马奖”,被列为国庆50周年全国最优秀的10部长篇小说之一;《这方水土》获中国作协全国第七届文学“骏马奖”等。
24、周基堃(1917—2000)著名外国历史研究家、翻译家。南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苗族,湖北宣恩县人。从小随父母在武汉长大。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3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昆明美军顾问团任翻译。1946年被北京大学聘用,途径天津被南开大学外语系留用。一生发表和出版论文、专著、译著等共200多万字。主要译著有《美利坚合众国的成长》、《唯物主义历史观》等。周基堃精通英、德、俄、西班牙等四种外国语言文字。
25、杨占清(1951—)济南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兼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医学家。苗族,湖北宣恩县人。1969高中毕业后参军,在部队期间被保送到山东淄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深造,大专毕业后到济南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2002年51岁时考入第一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2005年以论文《山东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和流行病学研究》获医学博士学位。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26、吴廷桢(1924—)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兼兰州大学教授。苗族,湖南花垣县人。1951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1953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历任西北师大马列教研室主任、历史系主任等。有各类学术著作400余万字,主要编著有《西北史研究》、《河西开发研究》等。
27、滕久祥(1949—)著名中医学家。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969年考入湖南中医药大学,1973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主要从事中医内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中医消化系疾病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发明新药“九气拈痛交囊”等。曾兼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
28、田渠(1900—1957)20世纪中国著名物理学家。苗族,湖南麻阳县人。1922年于北京中法大学本科毕业后到法国里昂大学留学,1927年获法国国家天文学博士学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博士学位的苗族人。1937年回国后在云南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四十年代历任西南联合大学、贵州大学、湖南大学教授;五十年代历任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其重要著作《狭义相对论》自民国出版以来至今还不断重印出版,此书是我国第一部物理相对论大学教材。
29、李必雨(1936—2009)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苗族,生于贵阳。1959年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在昆明第八中任教。1969年去缅甸,1979年回国。历任昆明师专讲师,昆明文学院院长,昆明市文联主席,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野玫瑰与黑郡主》、《红衣女》(发行10万册)、《亡命异邦》,中篇小说《在遥远的大江彼岸》,学术专著《小说技法》等300多万字。其文学成就已写入我国部分大学教材。
30、龙庄伟(1956—)副部级高级领导。河北省副省长兼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汉语语言学家、政治活动家。中国民盟中央常委。苗族,湖北恩施县人。1971年下乡当知青。1974年进恩施师范学校读书,1976年中师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78年考入恩施师专中文系,1981年大专毕业后到恩施教育局工作。1983年考入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留校。1995年兼任中国民盟河北省委副主任委员。1996年该校与河北师范大学合并,继任河北师大西校区中文系主任、教授。1998年调任石家庄市副市长;2002年兼任中国民盟河北省委主任委员。2003年1月当选为河北省副省长;2005年兼任中国民盟中央常务、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2008年1月再次当选河北省副省长。

⑦ 苗刀是苗族人发明的吗

不是,只是长的像田里的禾苗,所以称之为苗刀,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发明,对抗日本倭寇的战刀,是汉人习武用的刀,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⑧ 苗族祖先是谁(听说是炎帝,但没得到证实)

我在大概几年前听到的关于民族迁移说的一种假说
是这样的:苗族原本生活在黄河流域(下游)后经炎黄部族的征讨向南迁移到长江流域,后来在商周的时候,商朝、周朝的征讨以及百越的侵犯使得他们进入四川,并且他们击败了巴蜀文明(三星堆那个文明),在汉朝的时候,历代对少数民族实行高压政策,尤其是诸葛亮南征,将苗族赶往云南一带
而传说至今苗族的歌谣还是有歌颂蚩尤的,也就是说,他们就是历史上与炎黄大战的那个蚩尤部族的后人
尤其是“盘古开天”这一产生、流传于中原地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为中原)的古老传说,竟与苗族的不谋而合便是佐证

⑨ 盘古是苗族的神在演变成中原的神

晕,这是个伪命题。
苗族在古代没有文字,所以不可能出现“记载”。而盘古的传说最迟在秦汉时期就有。
所以,最早记载盘古的是汉族而非其他民族。
至于盘古是哪个民族最早发明的传说,现在只有汉族文献记载,当然是汉族的了。呵呵。
为什么其他民族也有盘古的传说呢?因为是从汉族那里穿过去的。印尼人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呢,难道梁祝是印尼的?韩国还说端午节是韩国习俗呢,难道屈原是韩国人?呵呵。
口头相传的都是没有根据的,没有录音,没有文字记录,谁能证明苗族最早关于盘古的传说不是从华夏民族学习的呢?
==========
如果仅仅依靠口头传说,汉族也有啊,都是口头,怎么能说苗族的传说最早呢?况且,汉族的有文字记载为证据,而苗族的没有文字记载。更不能说苗族的传说更早了。
回到你文的问题。“记载”的意思,就是靠记录来储存“盘古神话”这个信息。口头传说是瞬时的,不能成为记录,而文字或录音是长久的,可以成为记录。所以,“记载”一词只能用于文字或录音,而口头传说不能称为“记载”。你看的那本书写错了。

⑩ 苗族先民是怎样创立苗族医药文化的

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而苗族医药见诸史籍的时间也很早。西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营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之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苗父”者谁?有的学者认为:“刘向《说苑》说上古有人名苗父,……这个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师(巫医),巫师治病主要是祈祷禁咒术,但也逐渐用些酒、草等药物”。

有的学者认为,汉族文献所记的苗父,就是苗族传说中的“药王爷”。湘黔交界的苗族人民说,药王爷是一个周身透明、状如玻璃、有翼能飞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披星戴月为人民“岔税岔嘎”(东部苗语即“寻找药方”),这个传说流传很广,苗族东西部地区均有“一个药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歌谣。

至今黔西南州安龙、贞丰、晴隆等地的苗医,还非常崇敬“药王”,在行医过程中治好病,就要以杀鸡祭祖的方式来敬祭“药王”。这个传说同《淮南子》记载的“神农尝百草”的传说非常类似,《山海经》云:“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其中“有翼”和“有翅”、“透明”的传说,均是神话时代苗族先民的特征,这说明苗族医药是起源于上古神话时代的。

由于苗族本身无本民族文字和史实的记载,故其医药的起源难于考证,但从众多的其他文献和传说、古歌中,仍可窥知其具体情况,其特点一是起源较早,历史悠久;二是起源于苗族人民生产和生活实践。苗族由于生活于药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较早地了解和掌握了植物的知识和药用价值。至今在苗族地区,几乎每人都能认识掌握几种甚至几十种药物治疗方法,有些地方家家户户门庭院落房前房后皆种植一些常用药物。

形成人们应用草药极为普遍的特点,具有“百草皆药,人人会医”之称,史载楚国巫师经常用苗药作巫具,《楚辞》中有不少记有被称为“苗药’、的“菖蒲”和“泽兰”,长沙马王堆一、二号汉墓把“泽兰”作为殉葬品,说明了苗药的历史悠久和广泛应用。苗族“古歌”中关于远古发现药物的故事也很多,如黔东南一首叫《垫哈》的古歌,说的是哈哥小时不幸被虎背去,十年未返,后被父母找回时,野性不改,声音嘶哑不能说话,一次他跑出去到河边吃了很多浮萍,哈哥不但能说话了,还改掉了野性,苗家因此积累了浮萍能治嘶哑病的经验。

阅读全文

与发明苗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