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水渠发明人

水渠发明人

发布时间:2021-10-10 08:37:25

A. 在古代,是谁发明前所未有耕种术

在索取时代,人类主要是靠天生活,对大自然提供的食物只是拿来,而缺乏认识。神农时代,“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行虫走兽,难以养民”的客观现实要求必须改变靠天吃饭的状态,实现人类依靠自身耕种获得食物的目标。炎帝率领众部落发现那些可以食用的植物,并掌握了它们的生长规律,从而发明了最早的耕种业。《管子·轻重篇》载:“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又云“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逸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新语·道基》载:“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搜神记》卷一记载:“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
农作物栽培历史各有不同,近东和欧洲开始于公元前6500-3500年;东南亚,开始于公元前6800-4000年;在中美洲和秘鲁,大约开始于在公元前2500年。在古代,人们先是到处打猎和采集果实,后来发展到可以栽培植物,有了可靠的食物供应后,人们就建立村庄和城镇,更多的人可以去发展新技术、提供服务,进一步促使了这种转变,最后,一个农业文明就形成了。中国古代,各个江河流域的人们就种植大豆、柑橘、桃、梨、大麻和茶树等,还饲养动物,精通园艺,特别是花卉。 现在的伊拉克一带地区很早就开始种植作物,他们发明了轮子,用滑轮来从人工渠里汲水,他们还建设了相当复杂的灌溉系统,他们驯化了骆驼、猴子和马等动物。在古代埃及,人们利用尼罗河的水和肥沃的土壤,种植小麦、大麦和蓖麻等,埃及人还栽培棕榈,除了公牛和马外,他们还饲养家禽、绵羊、山羊和猪。在印度北部的印度文明(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50年)时期,他们种植小麦、大麦和水稻,还栽培棉花、芝麻、茶树和甘蔗。 还驯化了鸡,水牛等用来耕种田地。农民使用犁,修建了很好的灌溉系统和很大的谷仓。
在古代中美洲---现在的墨西哥等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玉米驯化前,中美洲的人还是到处打猎,耕种只是随便种种而已。公元250年到1600年,墨西哥和中美洲等地产生了玛雅-托尔铁克-阿芝特克文明,人们用玉米做杂交来提高产量,还种植豆类、南瓜、胡椒、鳄梨、烟草和棉花。他们建有水渠和水上花园。还发展了干旱农业,发明了保持水分的耕作技术。
公元1200年左右,印加人在安第斯山脉的恶劣环境中建立了一个国家,他们使用石器,修建了梯田、灌溉和排水系统。给土地施用肥料,还建造了石仓来贮藏粮食。印加人种植玉米、白甜马铃薯和南瓜等,还驯化了美洲驼做工,羊驼取毛。

B. 古罗马人发明了什么

西古罗马帝国的没落已过去近1500年,但其在创造发明方面所留下的富饶的文化遗产依然鲜活如新。罗马人乃令世人惊讶的建设者,更是土木工程界的资深专家,其蓬勃发展的社会文明使古罗马帝国数个世纪以来在科技、文化、建筑等方面都保持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从修建大型输水道到创立报刊,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古罗马的10大创新之举。

10.战地外科

罗马人发明了许多外科手术工具,并率先进行了剖腹产手术,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医学上最有价值的贡献都是在战场上。在奥古斯塔斯的统领下,他们组建了一个军队医疗队,这是最早致力于专业领域的一支医疗队伍。这些经过特殊训练的医务人员使用止血带止血,使用动脉手术钳抑制术中出血等,通过这些医疗创新手段在战乱中拯救了无数条濒临死亡的生命。罗马的战地医生还为新入伍的军人进行体检,并监管军营的卫生条件以遏制疾病的传播。他们甚至知道在使用医疗用具之前需要在热水中对其进行消毒,开创了抗菌手术的先例,尽管这种手术形式直到19世纪都没有完全被世人接受。罗马军事医学鲜明的证实了其在愈伤及保健方面技术的先进性,以至于士兵尽管饱受战争之苦,却依然比平民百姓的寿命要长。

9.十二铜表法及罗马民法大全

传票,人身保护权益,义务法律,证词,所有这些条款都出自罗马的法律制度,几个世纪以来,该制度在西方法律和政府管理中都占有重要的统治地位。最初的古罗马法律起源于十二铜表法,该法则为共和党时期制定的宪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十二铜表法于公元前450年首次通过,详述了财产、宗教和离婚方面的相关条例,并列出了从盗窃到巫术等所有罪行的刑罚措施。然而,同十二铜表法相比,罗马民法大全更具影响力,这是一部雄心勃勃试图融合整个罗马史法律的网络全书。民法大全由拜占庭国王查士丁尼(公元529-535)起草,涵盖了很多近代法律原理,比如“除非被告被证明有罪,否则就无罪释放”这样的概念。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其成为世界众多法律体系的基石。之后,英国普通法和伊斯兰教教法相继颁布,但古罗马法典仍发挥着其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在一些欧洲国家以及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等地的民事法案上依然奏效。

8.罗马儒略历(公历)

现代的公历与2000多年前的罗马儒略历极为相似。而罗马早期的日历又极有可能是抄袭自古希腊月亮运行周期的模型。由于罗马人认为偶数是极不吉利的,于是他们改写日历,使每个月都变为奇数天。这一做法在儒略历出现前一直被延用,直到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与天文学家索西琴尼(Sosigenes)一起,创立了同阳历相符的儒略历。凯撒将当时的一年355天改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一年365天,并最终将一年划分为12个月。儒略历几乎可以说是完美的日历了,但美中不足的是,我们实际一年的时长是同365天相比存在11分钟的误差。于是人们最终采用了1582年设立的公历日历,该年历考虑到了由于闰年改变所存在的误差,使得日历更为精确。

7.罗马凯旋门

凯旋门从建立之初至今,已有将近4000年的历史了。古罗马是首个充分利用自己的力量来建桥、建纪念碑、建房的国家。凯旋门的拱门设计极为巧妙,使得建筑的重量均匀分散在拱门上。正是因为有了这巧妙的设计,像罗马斗兽场这类的大型建筑才不至于被自身的重量压垮。古罗马的建筑师致力于改良拱门的设计,最终设计出了形状更为扁平的“平圆拱”,并将它运用到桥梁和渡槽的建造中。多个不同间距的平圆拱合在一起能构成更稳固的支承,可以加大桥梁和渡槽的跨度。于是,圆柱、圆屋顶和拱形天花板成为了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典型特征之一。。

6.马路和高速公路

在其鼎盛时期,罗马帝国包含近170万平方英里,甚至覆盖了欧洲南部的大多数地区。为确保这个庞大领域的管理高效有序,罗马人建造了古代世界最为复杂的道路系统。这些罗马公路至今仍被大量使用,它们由花岗岩或硬化火山熔岩形成的泥土、碎石和砖构造而成。在设计公路时,罗马工程师秉持严格的设计标准,创建笔直的道路,以便排水。到公元200年,罗马人已经建造超过50000英里的道路,主要是服务于军事征服。高速公路允许罗马军团每天步行25英里,一系列的网状驿站使得信息和其他情报以惊人的速度广为传播。这些道路通常以现代高速公路的模式被管理:石碑上的英里标记和标志告知旅客距离到达目的地的里程数,与此同时,被民众广为歌颂的士兵也成为了“公路巡警”。

5.纸质书

在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期,文学作品都采用在笨拙的泥板和卷轴上创作的形式。罗马人通过创造法典(被认为是最早的书的原型),使这种形式得以简化。首部法典由蜡质的纸制成,随后就被动物的皮毛羊皮纸所取代,因而能更清晰的显示纸页。古历史学家指出,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创造了早期的莎草纸页形式的法典版本,但这种纸质法典直到公元一世纪左右才被推广。早起的基督教徒成了首批利用此项革新的民众,他们运用此技术大批量的印制圣经。

4.福利事业

现代政府的很多福利事业,其雏形都起源于古罗马,包括为救助贫困居民所制定的发放粮食补贴标准、教育经费以及其他费用补贴的发放标准。这些福利项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2年,当时的保民官盖约·格拉古(Gaius Gracchus)设立《粮食法》(lex frumentaria),要求国家政府实现罗马公民低价购进谷物的需求。罗马皇帝图拉真(Trajan)在位期间,保留了这些福利项目,还实行一项“供给”(alimenta)福利,用以养育贫苦无靠的孤儿,确保他们衣食无忧,还可以接受教育。同时,为了控制物价,颁发了一种“代币券”(tesserae),包括玉米,粮油,酒品,面包和猪肉在内的物品价格都得以控制。图拉真皇帝这些慷慨的行为深受罗马民众爱戴,但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正是他如此慷慨的行为才导致了罗马经济的衰落。

3.报刊雏形

古罗马会发布《罗马公报》(或称《每日纪闻》),里面会涉及到处理军事、法律和民事的问题,让民众通过文章了解这些事项的结果;这些内容,会写在金属或刻在石头上,放在诸如古罗马广场这样的闹市区,供民众浏览,这便是报纸雏形。据考证,《罗马公报》最早出现于公元前131年,设及内容相当广泛,包括罗马军事捷报、比赛事项、格斗回合场次、出生喜讯和讣告等,甚至还会写些民众喜欢的故事。此外还有《元老院记事录》,用来记录叫罗马元老院会议的讨论和决议,虽然也算报纸雏形,但其内容保密,禁止公诸于众。直到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政官尤列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在第一任期内实行民主改革,下令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这些内容才得以流传开来。

2. 混凝土

罗马混凝土的出现使得许多古罗马建筑,诸如万神庙、斗兽场、古罗马广场屹立至今。罗马人首次利用混凝土建造房屋大约源于2100年前,那时,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地中海地区所有的建筑中,包括引水渠、桥梁以及纪念碑等等。罗马混凝土在强度上远不如现代混凝土,但罗马混凝土独特的成分使其更加持久耐用。罗马混凝土是罗马人利用熟石灰和一种在维苏威火山地区发现的粉尘物(Pozzolana)与水混合制成的具有高粘性的糊状物。加入了火山凝灰岩的罗马混凝土具有超强的抗化学腐蚀性,而维苏威火山地区的粉尘物(Pozzolana)使得罗马混凝土即使在海水中也能够迅速凝结硬化,得益于此,罗马人精心建造了浴场、码头和港口。

1.引水渠

古罗马拥有大量的公共设施,诸如公厕、地下排污系统,喷泉和公共浴池等等,大大方便了罗马人的生活。但是如果没有罗马引水渠的发明,一切与水有关的创新设施都将无法实现。第一条引水渠建造于公元前312年,在重力作用下,以石管、铅管和陶管作为输水管道把水引入城区。引水渠解决了罗马城的用水问题,对城市公共健康和卫生设施的发展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引水渠出现之前,埃及、巴比伦和亚述人用原始运河引水灌溉,而罗马人则利用土木工程技术对运河进行改进,从而发明了引水渠。罗马帝国时期,数百条引水渠遍布整个帝国,其中一些水渠甚至长达60英里。水渠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历经千年岿然不动,时至今日,部分水渠仍在发挥作用,令人叹为观止。罗马著名的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正是位于古罗马十一条大型水渠之一的维戈水渠(Aqua Virgo)的水源所在地。

C.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有哪些 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

在古时人们就有各种研究和发明,而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如今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有哪些呢?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 城市文化 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
灵渠
灵渠在 广西 壮族 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发挥着功用。
灵渠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南北渠、秦堤、陡门等,完整精巧,设计巧妙,通三江、贯五岭,沟通南北水路运输,与长城南北呼应,同为世界奇观。
漓水源于广西兴安西北,与源于广西东北兴安海阳山之湘江相距不远,分水岭炮台山很低。秦始皇略取百粤,乃命史禄开筑湘水使通漓水,称为“灵渠”,故有“湘漓同源”之说。灵渠乃贯通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间重要水上交通孔道,今名“兴安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条运河。在近代铁公路未建设起来以前,灵渠是沟通中国南方与北方内河航运的孔道。如由广州乘船出发,溯珠江而上,经漓水,穿灵渠,沿湘江而下,接长江,转京杭大运河直上北行,最后可达 北京 。灵渠水位高出湘江,开凿工程极为艰巨,并利用“陡门”闸水,以通船运,使原属殊途的湘漓二水,连通一气,其所用的原理,与近世著名的巴拿马运河(连通太平洋与大西洋)完全相同,不过却早了二千余年。灵渠除航运外,亦有灌溉之利,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中较少人知的一项瑰宝。

都江堰
在四川成都西侧灌县境内。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领有蜀地。秦昭王在位后期( 公元前276~前256年),蜀郡守李冰(公元前四世纪时人)在蜀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于成都平原顶点,岷江刚出山口的江心中“造堋雍水”,叠砌分水鱼嘴,把岷江一分为二。“外江”为岷江正流(南江),泄洪排沙;“内江”为灌溉水渠(北江),导水灌田,使成都平原平畴万顷,沃野千里,成为我国著名的天府之地。内江乃傍玉垒山脚人工开凿之渠道,由凿开坚硬岩石所成“宝瓶口”引水,以供航运灌溉之用。宝瓶口上游内外江之间则有“飞沙堰”,可以将拦阻在宝瓶口外的过量洪水和沙石泄入外江。成都平原在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脉和龙泉山之间,乃由岷江、沱江及其它河流冲积而成。都江堰的建成,使外江成为洪水和沙石的排泄信道,使内江水系范围内的政经中心成都不仅解除了旱涝之害,同时又引进水源,满足了灌溉、通航和漂木的需求,是古代一个综合水资源开发最成功的典范。后魏郦道元《水经注》引南北朝《益州记》说:蜀郡“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时人称为“天府”。如今我们仍称四川为天府之国,那么都江堰恰是天府中的一道“银河”。
都江堰灌溉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前后历经二千二百多年,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稀世珍宝,有防洪、灌溉及航运三利。 四川 人民世世代代经营都江堰,不竭不休,使都江堰久而愈振,生机蓬勃,滴滴点点,润泽天府。都江堰不仅为我国水利史上的伟大成就,也是世界水利史上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的典范。

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是沟通中国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由多条运河组而成,可由南方的 杭州 北上直通北平,全长174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一条大运河。
地之南北距离为“运”,《国语》“越上”“句践之地,……广运百里”,注“东西为广,南北为运”,所以大运河是以人工沟渠连通天然水系,结合人力与自然条件修凿的一条南北向巨大输运航道。大运河北起北平,南迄杭州,纵贯冀、鲁、苏、浙,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0公里。开山凿渠,引水通漕,贯通南北,有灌溉通运两利。大运河亦称京杭运河,其历史可上溯春秋末吴王夫差(公元前495至前476在位)始凿“邗沟”(公元前486年)沟通。

D. 伟大发明

1826年,照相

1826年,一扇窗户缓缓打开,它比以前任何一扇窗都开得更为宽敞,向人类展示了一种新的“看”的方式。这扇窗户坐落在勃艮第一所房子的阁楼上。正是从这个乡村小楼的有利位置,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厄普斯拍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一个模糊的画面,上面有一座庭院和一个谷仓,两边分别是鸽舍和一个面包烘炉的烟囱。这位马上要与聪明的改进者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携起手来的尼厄普斯是固定影像的第一人。从这些毫不起眼的起点开始,摄像改变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察方法。最为重要的是,尼厄普斯的发明使我们能够在很远的地方或与人们熟悉的名人一起留下自己的身影,以便与朋友、陌生人以及后代共同分享。

1844年,电报

没有任何一项发明可以和电报一样使世界一下子变得这么小,因为电报可以以每秒一万六千英里的速度穿越陆地和海洋。所以1844年5月24日当塞缪尔·F�B�摩尔斯启用他的第一条电报线由华盛顿特区至巴尔的摩时,他拍了一条引自圣经上的感叹:“看上帝创造了什么呀”

电报刺激了跨国公司和洲际铁路的发展,也帮助改变了战争的速度和规模,大大繁荣了新闻业。1848年,六家报社组成了美联社的前身,并和电报来收集和发布报道。不久,世界各地的人们就能够看到当天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重大事件了。

1851年,缝纫机

1830年,当法国裁缝巴台勒密·莱蒙尼埃为第一台缝纫机申请专利的时候,他的同行们觉得自己会因此变得过时;这种新机器每分钟可缝200针,而手工缝每分钟只能缝30针。1841年他们洗劫了蒂蒙尼埃在巴黎的商店。因此带领服装业自动化的荣誉落在了一个德裔美国移民的儿子头上,他就是以萨克·梅里特·辛格,他在1851年时改进了艾利亚斯·豪的早期设计。1856年,辛格又第一个提出分期付款的方法,使人们买得起缝纫机。
1854年,吹氧法

瑞典人从13世纪起就开始在坩锅里靠熔化铁来小规模地炼钢。但是,直到1864年,当英国发明家亨利·倍斯麦着手为拿破仑三世制造一种更坚固的大炮时,才有人找到制造足以承受炮弹爆炸或支撑起桥梁的高强度钢的方法。倍斯麦的方法就是用一股氧气烧去熔铁中多余的碳。从此人类迈进了钢铁时代。

很快,钢铁搭起了高楼,在空中勾勒出了建筑物的轮廓。它在河面上撑起了桥梁,在全世界铺上了铁轨,并使美国成为了汽车的王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厂钢的年产量达到了850万吨。

1854年,电梯

一个四十岁的事业不成功的机械师,留着整齐如划的小胡子,戴着高顶礼帽,站在一个平台上。那个平台由一根缠在驱动轴上的缆绳高高地吊着,悬在参加1854年纽约市博览会的观众们的上方。突然艾立沙·格拉弗斯·奥迪斯下令砍断缆绳。观众们屏住了呼吸。平台在落下几英尺后又停住了。奥迪斯脱下帽了欢呼道:“完全安全,先生们,完全安全”电梯就在这座城市里诞生了。

在此之前电梯就已经出现了。但奥迪斯设计了一种弹簧,把两个钢齿嵌到滑道的V型切口中以防缆绳受到断裂,这样他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安全电梯。

1867年,炸药

如果阿尔弗莱德·诺贝尔没在1867年发明炸药,人们可能要花上几个世纪的时间来开凿那条通向洛杉矶的九十二英里长的水渠,而现在人们只花了七年。有了炸药,堤坝、铁路和公路造起来了,巴拿马运河得以开凿,地球也被炸开,挖出了丰富的矿源。诺贝尔的发明是用一种作为吸收剂的沙子与硝化甘油相混合并做成棒状,这一发明使爆炸品可以安全地送到任何一处战场和建筑工地。一时间,人类可以重新规划其环境,然后再毁掉其先前亲手做下的事情。

1876年,电话

1876年3月10日,世界上第一次用电话传输的是一条简单的信息:“华生先生到这儿来我需你”但是亚历山大·格兰汉姆·贝尔的发明却永远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贝尔在20年的时间里一直梦想着用电线来传递话音。当他努力尝试发明一种改良的电报时,他发现了这样的一个使电话成为可能的现象:被吸收到鼓状薄膜里的声音要先被转化为电磁波。

靠着技术助理托马斯·华生的帮助,贝尔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把那些电磁波发送到一个接收器,再把他们还原成声音。他所参与建立的公司后来成了“AT&T”,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

今天,世界上大约有7.5亿电话用户。计算机,包括1070万因特网用户分享着这个网络。写信进入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复苏阶段———但这一次是在电话互上,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的。

1876年,灯泡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76年在曼乐公园造了一栋两层的四方楼,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家用来发明而不是生产的工厂。1879年,曼乐公园的研究小组试验了一种卡纸板做的细丝,经过炭化后,这种细丝可能连续几天发出光亮。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成功了,他发明了用途广泛的白炽灯泡。他的目标并不是要发明电灯———早在好几年前就已有人发明了电灯,他要发明一种持久、便宜的灯泡,以及从发电厂到插座等一整套电力系统,从而使电灯得到广泛应用。而在爱迪生之前,人们只能生活在刺眼、闪烁、短暂和危险的人造光中。

1895年,X光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突破,X射线也被一位叫做威廉·伦琴的德国物理学家在他研究电的特性时偶然地发现了。1895年11月8日那天,他得到了这个意外的收获。他把一支一头带有电线的真空试管放进一个暗盒里,然后关掉了实验室的灯。

当他给试管通上电时,一种神奇的荧光开始发光了,他把自己的手伸到屏幕前,成了第一个看到自己骨头阴影的人。

两个月后伦琴公布了他的这一发现,立刻引起了轰动。杂志上刊登了有关X射线的诗歌,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商店贴满了防X射线的服装广告。几个月内,医生们开始用这一新技术查看伤员体内的裂骨和子弹。后来,这一技术经过完善,减少了灼伤和脱发等副作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X光摄影缩短了曝光时间,从而降低了致癌的危险性。随之而来的相关技术,从CAT扫描到MRI,都为探究事物的结构和进行人体研究打开了窗口。

1901年无线电

20世纪初期,几乎没有人能够想象一种电磁波可以在没有任何金属线或电缆作导体的情况下穿行任何有意义的距离。那么无线电信号怎么可能沿着地球的表面行进呢当然它可以沿着一直线射离地平线。但是古格里尔莫·马可尼认为,如果提供一些条件的话,无线电波是可以沿着地球表面行进的。1895年,在他的出生地意大利,他发射了一个无线电信号,穿行了1�5英里;6年后,即1901年12月12日,年仅27岁的马可尼创造了奇迹,他将无线电天线牢牢地系在高飞的风筝上,发射了一个摩尔斯电码“S”。它穿行了约2000英里,横跨了大西洋。这个信号从英国康沃尔郡的波尔德胡镇发出,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就到达了接收地纽芬兰的圣约翰,马可尼听到了三声微弱的滴答声。这是通讯事业宣告诞生的声音,是电子时代到来的第一道冲击波。这个时代包括了无线电广播、电视和蜂窝式电话———因此这是一项将会打开我们想象力的发现。

1903年飞机

1903年12月17日,在太阳下山以前,奥维尔·莱特和威尔布·莱特已经能使他们用木头、电线和布料制成的飞机飞行59秒钟了。但却很少有报社愿意对这件事作出评论,因为人类飞上天空成为当代的代达罗斯和伊卡洛斯的念头,被大多数头脑清醒的人认为是荒诞可笑的。可是一旦成功了,这项事业的发展就是极为迅猛的。事实上,仅仅在15年后,所有现代飞机的各种部件即使没有全都制造出来,那么至少关于它们的想法已经诞生了。

1928年青霉素

人们称青霉素是本世纪最有贡献的药品,它的发明者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1928年,这位发明家在一次细菌培养实验中偶然地发现有一种后来被称为青霉素的霉菌正吞噬他在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菌。根据弗莱明研究的成果,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者们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提炼这种霉菌的办法,并投入医学治疗试验。1943年,为了医治在二战中负伤的战士,盟军开始将青霉素投入工业生产。在半个多世纪中,青霉素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并促使人们开始重视抗生素家族的研究开发。
1923年电视机

电视机的发明者是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1923年他为自己发明的能产生8线图像的装置申请了专利。1930年底卖出了第一台电视机。1932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规范的电视节目。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今天,人们利用卫星等途径,将电视信号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1942年核武器

原子时代开始于1942年。为了打败轴心国法西斯,美国最高当局决定启动旨在研制原子武器的“曼哈顿工程”。年底,作为“曼哈顿工程”的一部分,第一个核反应堆在芝加哥大学一个体育设施下面建成并开始运行。1945年的7月16日,一团蘑菇云从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腾空而起,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将两颗取名为“胖子”和“小男孩”的原子弹投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日本天皇随后宣布无条件投降,原子弹似乎为赢得二战的胜利立了大功,但是人类从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阴影中。

1943年计算机

计算机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基础,但它是因战争而诞生的。1943年,为破译德国的密码,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设计了第一台名为“巨人”电动机械式计算机,虽然这仅仅是一台用于解码的假想计算机,但却开创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先河,从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1947年,晶体管计算机问世;1959年,集成电路计算机诞生;1970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产生;从80年代开始,新一代微型计算机异军突起。在此基础上,人类迎来了网络新时代。

E. 韩国称印刷术是他们发明,湖北臭水沟里发现了什么推翻了他们的说法

其实在我国古代时期,有无数伟大的发明与制作,但是要说令我们最最熟悉的,那就是“四大发明”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是,韩国人却称印刷术是他们发明的,更可恶的是还要将其申遗。

韩国专家的这脸皮的确是见识到了,不到黄河不死心啊。

F. 中国传承,研发太岁肉灵芝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第一人初真文是真的吗

给你转一篇文章看一看,中医教授写的,那些 炒作太岁的人最恨这种文章了。
特别申明:本人只看到过一次传说中的太岁肉灵芝,我更不可能对这东西仔细研究,这文章绝对不是我写的,我也没有这个能力,我仅仅是转载。

一段时间来,太岁这个神秘却并不陌生的事物被传的沸沸洋洋,众说纷芸,难以辨识。通过调查及科研结果取证,发现不少对太岁宣传可疑之处,同时不当的宣传及炒作也给公众健康带来隐忧,为正视听,现将科学性依据汇总,澄清疑问,卫护公众健康。
太岁非肉灵芝的历史依据
太岁没有明确的或者有科学验证的效果评断,好多只是传说或者偶尔的记载 ,有人说太岁在山海经中叫视肉,但山海经中只提到视肉两字,却并没有形态与功效描述,没有太岁的由来依据,就象西王母在山海经中是兽,但现在被大家传成了神仙,不能凭字义理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提到了肉灵芝,引用了葛洪《抱朴子》中的评断,但抱朴子中说的肉灵芝是万年蟾蜍及千年蝙蝠、千年灵龟,说到颜色“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说的却是石芝,而且有头有尾,附于大石,是生物,并不是现在一个肉团却称为太岁的样子;并且东晋之前已有太岁之说,只不过指天文,并没有说是肉灵芝。太岁之说由来已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只提到没见过肉灵芝,药名及别名并没有谈到太岁之说,他也不会不知道太岁。有人说秦始皇下令寻找的长生不老药是太岁,没有任何确定的历史记载,以讹传讹,仙山出仙药,只是古人的想象,何况仙药没有太岁之说。(具体见《山海经》《抱朴子》《本草纲目》片断)
太岁有关科研及报道
太岁的身份尚在研究,功效尚未明确,对人的作用传说有好有坏。中央台、河南台以及新疆电视台等都为此做过调查及论证,太岁及太岁水的科研结果看,普遍存在重金属、亚硝酸氮严重超标等,很易致癌,即使所谓的活性物质PPQ,也不比水果高什么,甚至也比不上一些蔬菜食品。当年陕西周至最早报道的太岁发现人,食用了太岁,结果二年后得癌去世,所以不能轻易食用。此外,目前市场上假冒伪劣很多,有跟风炒作之嫌,太岁及太岁水慎用。
太岁临床情况
太岁不是药物,没有临床使用证明,没有经过群体采样,古代也没有入药依据,所以有人宣称治癌治顽症等都是想象与虚构,明朝的李时珍也没在本草中列太岁是药物,更不是什么上品。有些炒作太岁的,把灵芝的功效复制过来,那是显而易见的误导。
太岁传闻及炒作
过去太岁报导少、物以稀,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其不祥,都在避祸放生,看见也装没看见,但近年来很多太岁在各地被发现,一个旧水渠都能出来七十多个,一个垃圾场就发现了近二十个,农村一个普通的粪坑就挖出来近三百斤,有心人多了,太岁就多起来的,全国各地时不时有发现,再看看淘宝上的成交记录,一个太岁能成交几百次,都宣扬的是未认定的功效,而且有嫁接之嫌。
就治病而言,私下传闻较多,有好有坏,保健的依据也不充分,所谓的功效没有切实依据,只是个人性的摘编及传说。如果有吃太岁肉的,一定要小心异常致癌(陕西周至最早发现人吃肉灵芝后两年得癌症去世),喝水还须防重金属、亚硝酸氮,这在中央电视台及地方台的系列报导中已有提示。就水质化验来说也仅是基本项,现在网上卖太岁的所谓水质化验报告,有的项目不全,有的是不是太岁泡的也难认定。有人说太岁不会死,那倒要小心在肚子里扎根繁殖哦,也是不可考究。有些人为迎合市场炒作,没真正考证太岁的由来,就抄录山海经与本草纲目中的内容,请大家认真查看原文到底是什么。如果食用及饮用太岁水发现异常,一定要停止,发现欺骗及虚假宣传品应当给国家医药卫生部门反映,进行整治。
慎用太岁
如果说收藏太岁只是稀奇倒也罢了,但现在出现了一股风潮,肉团成了包治百病的仙物,功效东拉西扯,科研论证中已经表明有害的,却只谈好不谈坏,更没有科学的、可靠的及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定,借陌生之物行利益企图,并在大网站占领舆论场所,随意编辑太岁定的定义、功效及作用,在贴吧里鼓吹太岁,删除事实求是的贴子,愚弄陌生者,炒作价格,让很多人上当,高价却买了事实出入很大的肉团,甚至还危害到公众健康,大家一定慎重看待。所以,要防着有些人唯利是图,虚假宣传,骗财谋利,甚至害人健康。

央视十套《太岁疑云》后半段,明确检测出几乎所有太岁肉灵芝泡的水都重金属严重超标,不信,你自己上网搜出来自己看!

G. 中国第一条地下水渠是如何建成的

大约在汉武帝元朔到元狩年间(前120~前111),有一个叫庄熊罴的人向皇帝上书,建议开渠引洛水灌田。他说临晋的百姓愿意开挖一引洛水的渠道以灌溉重泉以东的土地,如果渠道修成了,就可以使一万多顷的盐碱地得以灌溉,收到亩产十石的效益。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征调了一万多人开渠。

引洛水灌溉临晋平原,就必须在临晋上游的征县境内开渠。可是在临晋与征县间却横亘着一座东西狭长的商颜山(今铁镰山),渠道穿越商颜山,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最初渠道穿山曾采用明挖的办法,但由于山高四十余丈,均为黄土覆盖,开挖深渠容易塌方,渠岸修一段,塌一段。渠道要穿越十余里的商颜山,如果只从两端相向开挖,施工面较少、洞内通风、照明也有困难。若在渠线中途多打几个竖井,这样既可增加施工工作面,又能加快施工进度,同时也改善了洞内通风和采光的条件。

于是,当时的工人便发明了“井渠法”。所谓“井渠法”,即在洞线的山坡上,每隔300米打一眼竖井,使龙首渠从地下穿过七里宽的商颜山,开创了后代隧洞竖井施工法的先河。

龙首渠穿山隧洞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水工隧洞,“井渠法”无疑是隧洞施工方法的一个新创。同时,龙首渠的施工还表现了测量技术的高水平,它在两端不通视的情况下,准确地确定渠线方位和竖井位置,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在龙首渠的施工过程中,人们挖掘出了恐龙的化石,于是这条渠道被人们称为“龙首渠”。

龙首渠的建成,使4万余公顷的盐碱地得到灌溉,并使其变成“亩产十石”的上等田,产量增加了10倍多。这段穿过商颜山的地下渠道长达5公里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地下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井渠法在当时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域,直到今天,新疆人民在沙漠地区仍然用这种井渠结合的办法修建灌溉渠道,叫作“坎儿井”。中亚和西南亚的干旱地带也用这种办法灌溉农田。西汉龙首渠的井渠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为世界水利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至唐代,著名水利家姜师度在这一带重新兴建灌溉工程,姜师度不仅引洛,而且引黄河水灌溉,效益更加显著。此后引洛灌溉相沿不断,解放后洛惠渠进一步扩展,灌溉面积增长至60余万亩。

独特的沙漠灌溉方式

新疆的气候非常干旱,降水稀少,河流经常断流,可是为什么在这种极端不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下,会奇迹般长出绿油油的瓜果蔬菜和庄稼呢?这一切都源于坎儿井的滋润。

如今吐鲁番哈密盆地里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有的来自地表的防渗、防冲引水渠道,有的来自机井,还有的就是来白古老的坎儿井。这三种引水方式中,历史最悠久、与当地人民生活水乳相融、甚至成为了当地文化一部分的,就是坎儿井了。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融化的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新疆人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地下水渠里的水是从地下含水层中引出来的地下水,当山上的白雪融化以后,清泉会向盆地汩汩地流下,由于这里的山地大多为裸露的岩石,所以山上的融雪水很快聚流成河,向山下的盆地流去。然而好景不长,融雪水流到山下后又遇到了由粗砂和砾石组成的戈壁滩,水流迅速地渗入了地下,很多河流到了这里就消失了。消失了的融雪水全部汇入了地下潜水层。它们顺着缓缓倾斜的地下水渠自然流淌,一直流到地下水渠钻出地表的地方才“喷涌而出”。

新疆吐鲁番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在与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求生存的过程中之所以选择了坎儿井,不仅是因为它能够躲避日晒风吹对流水的侵蚀,更是因为它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惟一能够普遍施工的水利工程。吐鲁番盆地虽然埋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等矿产能源,但气候恶劣、交通不便,这对开挖坎儿井的经济技术条件上有着很大的限制。而人们在掏挖泉水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现坎儿井形式的地下渠道,不但可以防止风沙侵袭,而且可以减少蒸发损失,工程材料应用不多,操作技术也简易,容易为当地群众所掌握。因此,远在古代经济技术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各族劳动人民群众采用坎儿井方式开采利用地下水,就更加显得经济合理了。

根据1962年统计资料,我国新疆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总流量约为26米3/秒,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18米3/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H. 20世纪我国有哪些发明和发现(写出时间和发明人)

20世纪影响人类十抄大发明

无线电:格列莫·马克尼(意大利)、波波夫(俄国)发明时间:1901年

洗衣机:费希尔(美国)发明时间:1901年

电灯:约瑟夫·斯旺(英国)、爱迪生(美国)、米兰尔(美国)发明时间:1878-1913年

电视:费罗·法恩斯沃斯(美国)、约输·贝尔德(英国)、弗拉迪米尔·兹沃利金(俄国)发明时间:1908-1928年

磁带录音机:马文·卡姆拉斯(美国)、弗里奥默(德国)发明时间:1935年

电子计算机:阿塔纳索夫、莫奇利、冯·诺依曼(美国)发明时间:1946年

微波炉:美国雷声公司发明时间:1947年

机器人:乔治(美国)发明时间:1961年

试管婴儿:帕特里克·斯特培托、罗伯特·杰佛里·爱德华兹(英国)发明时间:1978年
除了这些,其他还有许许多多呢!

I. 龙首渠是中国哪类水渠的第一条

龙首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开发洛河水利的历史版上是首创工程,它是今洛权惠渠的前身。建于西汉武帝年间。从今陕西澄城县状头村引洛水灌溉今陕西蒲城、大荔一带田地。渠道要经过商颜山。这里土质疏松,渠岸易于崩毁,不能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劳动人民发明了“井渠法”,使龙首渠从地下穿过七里宽的商颜山。

J. 坎儿井是谁发明的拜托了各位 谢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库尔班的牧羊人!赶者羊群来到了吐鲁番一带放牧。牧羊人顶着漫天风沙,四处寻找水草丰茂的地方。他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处绿草如茵的洼地。可是洼地太小了满足不了羊群的需要。于是库尔班有开始找新的草场。终于找到了几块洼地。这几块洼地的面积不大和前面的一样。但长满了绿油油的牧草。库尔班想;有是挖一条小河连起所有的洼地,草越长越茂盛,这儿就会变成理想的牧场。于是他开始用铲子洼地上找水---当挖到两长多深的时候水从地下涌出来,他喝了一口,又凉又甜,真实救命的水呀~可是几片洼地相距较远,怎奈么样才把水沟通那?他开始挖渠,可是才挖了十来丈,中午的强烈的阳光照在渠里,水被蒸发了:风吹来漫漫黄沙,渠有被填上了。 库尔班开始挖底下暗渠,就这样再也不怕阳光和风沙了。挖了一段,为了世道暗渠挖道了什么地方,就向地面再挖一个口。他这样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天把几片洼地连起来了,数了数,露在地面的有几十个井口。据说着就是吐鲁番的第一口坎儿井。

阅读全文

与水渠发明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