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发明有哪些
1、指南针: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俗称吸铁石)。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
2、造纸术:蔡伦改进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喜欢读书,每次外出游学身后都跟着五辆装满竹简的大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
3、活字印刷术: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4、火药:火药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类爆炸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古代炼丹家们利用早在汉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药物硝、硫,经过长期的炼丹实践,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发明了火药 ,并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纵火用的火药兵器。
经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铳等各种火器已达到成热的程度。火药的发明对世界科技的发展曾起重大作用,现代黑火药就是由中国古代火药发展而来的。
5、孔明灯:相传五代(公元907-960)时,有一名叫莘七娘的女子,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相传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孔明灯。
2. 中国除了四大发明外,还有哪些发明
1、地动仪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2、铁犁
铁犁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和河南辉县都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铁犁铧。
铁犁铧的发明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也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汉代的农具铁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当铁犁在17世纪传入荷兰以后,引发了欧洲的农业革命。
3、耧
耧是古代的播种用的农具。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一次种一垄或,多垄,传统的最多达5垄。其农作工具为现在播种机的前身,用耧播种。
亦称“耩地”。耧 也叫耧犁。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耧犁是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所发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这种耧犁就是现在北方农村还在使用的三脚耧车。
4、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亦称“翻车”、“踏车”、“水车”,省称“龙骨”。汉族历史上的灌溉农具,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这种提水设施历史悠久。因为其形状犹如龙骨,故名“龙骨水车”。
其结构是以木板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小轮轴一。另一端有小轮轴,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带动槽内板叶刮水上行,倾灌于地势较高的田中。
后世又有利用流水作动力的水转龙骨车,利用牛拉使齿轮转动的牛拉翻车。以及利用风力转动的风转翻车。广东等地用手摇的较轻便,施于田间水沟,称“手摇拔车”。
5、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3. 有哪些发明家,分别发明了什么东西
1、毕升——活字印刷术。
毕升(约971-1051)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其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2、蔡伦——造纸术。
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 ,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3、沈括——(宋朝)发现用细丝系在磁针的中央(指南针)。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4、张衡——(78-139)浑天仪、地动仪。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5、诸葛亮——(三国)馒头、木牛流马、孔明灯。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4. 世界上有哪些发明家都发明了什么
我来告诉你吧,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是:尼古拉·特斯拉! 现在用的交流电发动机,无线电,收音机,雷达,传真机,真空管,霓虹灯管,还有死亡射线,X射线,重力的动态理论,第一座10万匹马力的发电站都是他发明的,尼古拉·特斯拉一生独立开发并取得专利七百种,合作开发达一千种以上,帮忙开发的更是数不清,却分文未放入自己囊中.晚年发表的“引力的动态理论”甚至说可以空间传送,在1908年,他就可以做到那种相当于广岛原.子.弹1000倍能量的释放,是世上唯一一个能操控“球形闪电”的人.特斯拉曾说过类似的话:“我可以.劈.开.世界,但我不会这么去做.”
5. 发明家有哪些,发明了什么
1、毕升——活字印刷术。
毕升(约971-1051)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其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2、蔡伦——造纸术。
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 ,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3、沈括——(宋朝)发现用细丝系在磁针的中央(指南针)。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4、张衡——(78-139)浑天仪、地动仪。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5、诸葛亮——(三国)馒头、木牛流马、孔明灯。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6. 有哪些发明是根据生物发明的
蝙蝠:雷达。
苍蝇:宇宙飞船。
青蛙:电子蛙眼。
警犬:电子警犬。
猪鼻子版:防毒面具。
7. 中国著名的发明家有哪些,发明了什么
蔡伦发明造纸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张衡发明地动仪、诸葛亮发明孔明灯、杜诗发明水排。
1、造纸术
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的中国人民发明的。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升(?-约1051)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的诞生。
3、地动仪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4、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5、水排
水排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的发明,是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约早于欧洲一千多年。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诗创造了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引这种钢材的制作方法。最初的鼓风设备叫人排,用人力鼓动。继而用畜力鼓动,因多用马,所以也叫马排。直到杜诗时改用水力鼓动,称水排。
8. 有哪些发明家发明了什么
瓦特是英来国人,那位回答者应源该看清楚提问。而且瓦特也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蒸汽机的第一发明人是法国人‘丹尼斯·巴本’在1679年发明。
中国的发明家
纸-蔡伦
指南针-张衡
活字印刷-毕升
汉字激光照排-王选
杂交水稻-袁隆平
人工合成胰岛素-王应睐、曹天钦、邹承鲁、钮经义、沈昭文
像其它什么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类的都不算是中国的科技发明,因为这些都是外国人先发明的,我们是后来才实现的。发明必须是前所未有,世界第一个做到的才算
9. 中国除了四大发明外,还有哪些发明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评选,在集体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各学科推选、专家评审、征求国内外科技史专家意见等环节,近日推选出85项,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
一、科学发现与创造/年代
1 干支 商代有干支纪日,春秋以后有干支纪年,汉代以后有干支纪月
2 阴阳合历 商代后期
3 圭表 不晚于西周
4 筹算 春秋时期
5 小孔成像 公元前4世纪
6 杂种优势利用 不晚于东周
7 二十四节气 起源于战国,成熟于西汉初期
8 盈不足术 不晚于公元前3世纪
9 马王堆地图 不晚于公元前2世纪
10 本草学 东汉初期
11 勾股容圆 不晚于东汉前期
12 方程术 不晚于东汉前期
13 天象记录 汉代已较为系统
14 经脉学说 汉代
15 四诊法 汉代
16 方剂学 汉代
17 制图六体 不晚于公元3世纪
18 律管管口校正 公元3世纪
19 物不知数(中国剩余定理) 不晚于公元4世纪
20 敦煌星图 公元8世纪初
21 潮汐表 始见于公元8世纪后半叶
22 法医学体系 公元1247年
23 正负开方术 公元1247年
24 天元术 公元1248年
25 垛积术 公元1261年
26 四元术 公元1303年
27 等程律(十二平均律) 公元1581年
28 《本草纲目》分类体系 公元1578年
29 系统的岩溶地貌考察 公元1613—1639年
二、技术发明/年代
30 水稻栽培 距今不少于10000年
31 猪的驯化 距今约8500年
32 粟的栽培 距今约8000年
33 含酒精饮料的酿造 距今约8000年
34 髹漆 距今约8000年
35 养蚕 距今5000多年
36 缫丝 距今5000多年
37 大豆栽培 距今约4000~5000年
38 块范法 约公元前17世纪
39 竹子栽培 不晚于商代
40 茶树栽培 周代
41 柑橘栽培 不晚于东周
42 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 春秋早期
43 分行栽培(垄作法) 春秋时期
44 青铜弩机 不晚于战国初期
45 叠铸法 战国时期
46 多熟种植 战国晚期
47 造纸术 西汉初期
48 胸带式系驾法 西汉时期
49 温室栽培 不晚于公元前1世纪
50 提花机 不晚于公元前1世纪
51 指南车 西汉时期
52 水碓 西汉时期
53 针灸 汉代
54 新莽铜卡尺 公元9年
55 风扇车 不晚于公元1世纪
56 地动仪 公元132年
57 翻车(龙骨车) 公元2世纪
58 水排 东汉时期
59 瓷器 成熟于东汉晚期
60 马镫 不晚于4世纪初
61 雕版印刷术 公元7世纪
62 转轴舵 不晚于公元8世纪
63 水密舱壁 不晚于唐代
64 火药 约公元9世纪
65 罗盘(指南针) 不晚于公元10世纪
66 顿钻(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不晚于公元11世纪
67 活字印刷术 公元11世纪
68 水运仪象台 建成于1092年
69 活塞式风箱 不晚于宋代
70 火箭 不晚于南宋时期
71 火铳(管形火器) 不晚于公元13世纪末
72 人痘接种术 不晚于公元16世纪
三、工程成就/建造年代
73 曾侯乙编钟 战国早期
74 都江堰 公元前256—前251年
75 长城 始建于战国后期,秦代形成“万里长城”
76 灵渠 公元前221年—前214年之间
77 秦陵铜车马 秦代
78 安济桥(敞肩式石拱桥) 公元7世纪初期
79 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于公元7世纪初贯通;京杭大运河于1293年贯通
80 布达拉宫 始建于公元631年,重修于17世纪中叶
81 苏州园林 四大名园之沧浪亭始建于公元910年前后
82 沧州铁狮 公元953年
83 应县木塔 公元1056年
84 紫禁城 建成于公元1420年
85 郑和航海 公元1405—14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