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摄像机是怎么发明的
1874年,法国的朱尔?让桑发明了一种摄影机。他将感光胶卷卷绕在带齿的供片盘上 ,在一个钟摆机构的控制下,供片盘在圆形供片盒内做间歇供片运动,同时钟摆机构带动快门旋转,每当胶卷停下时,快门开启曝光。让桑将这种相机与一架望远镜相接,能以每秒一张的速度拍下行星运动的一组照片。让桑将其命名为摄影枪,这就是现代电影摄影机+Y6R 的始祖。
1882年,法国的朱尔?马雷发明了一种摄影机,用它可以拍摄飞鸟的连贯动作,由此诞生了摄影技术。这种摄影装置形状像枪,在扳机处固定了一个像大弹仓一样的圆盒,前面装上口径很大的枪管,圆盒内装有表面涂有溴化银乳剂的玻璃感光碟。拍摄时,感光碟作间歇圆周运动,遮光器与感光碟同轴,且不停地转动,遮断和透过镜头摄入光束。整个机器由一根发条驱动。可以用1/100秒的曝光速度以每秒12张的频率摄影。
马雷于1888年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摄影机,他用绕在轴上的感光纸带代替了固定感光碟,当感光纸带通过镜头的聚焦处时,两个抓色机构固定住感光纸带使其曝光。后来,马雷又用感光胶卷代替了感光纸带。马雷的摄影机不断改进,最终可以在9厘米宽的胶卷上以每秒60张的频率拍摄。
1889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一种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用一个尖形齿牙轮来带动19毫M米宽的未打孔胶带,在棘轮的控制下,带动胶带间歇式移动,同时打孔。这种摄影机由电机驱动,遮光器轴与一台留声机连动,摄影机运转时留声机便将声音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活动摄影机。摄影机中有一个十字轮机构控制胶卷做间歇运动,另有一个齿轮带动胶卷向前移动。摄影机使用带片孔的35毫米胶卷日本JVC是世界上第一台摄像机的发明者故称JVC为摄像机之父苏格兰人贝尔德。
1925年,经过精心设计,利用旧无线电器材、旧糖盒、自行车灯透镜、旧电线等废旧材料,制造出了世界是最原始的电视摄影机和接收机。
1926年1月27日,贝尔德在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向40位科学家表演了他的发明。他在一间屋内放电视,科学家们在另一间屋收看,荧光屏上出现了一个在吸烟和说话的人的画面。这一次表演,后来被国际公认为电视第一次公开播放的日子。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
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形。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东 大学宫,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并首次开办每天2小时的电视广播。对当年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更是年轻的电视事业的一次大亮相。当时共使用了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电子摄像机。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1.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千克,长2.2米,被人们戏称为电视大炮。
2. 摄影术是何时发明的
科技发展到今天,摄影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人喜爱的娱乐活动。每逢节假日,或全家老小,或要好伴,带着照相机一同外出,选那美的景和开心的笑容,轻轻一按快门,便留下了人生美好的回忆。
可是你知道吗?这一切对于上个世纪的人们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那时的人们要想留下一个固定的影像,就只有靠画师的笔了。
人类从认识光影的作用,到能够记录并复制再现它们,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我国古代,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是领先于别国的。作为现代摄影技术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的小孔成像原理,早在2400年前我国战国时期的著作《墨经》中就有所记载了。在公元1661~1721年间,我国就已能制造装有成像镜头的绘画或观景的暗箱。清代陈文述对此做过形象的描述:“千里镜于方匣布镜器上,就日中照之,能摄数里之外景,平列其上,历历如画。”同时期,国外也有人发明了一种暗箱,非常接近今天的照相机。可见光学机械的发展在17世纪中叶已有了相当水平,只是碍于感光化学的落后,才使摄影术的发展暂时停滞。
到了18世纪,人们偶然地发现了银盐的感光特性,只是未能将其与摄影术联系起来,而且用实验印出的影像不能保留,很快就会消失。
直到1826年,人类才第一次将暗箱与化学感光材料结合起来,真正发明了摄影术。这就是摄影史的真正开端。
3. 摄像技术是谁发明的
路易·雅克·芒戴·达盖尔 Louis·Jaque·Manteis·Daquelle
4. 照相术是怎么发明的
达盖尔1787年生于法国北部的康布雷城,青年时代他是个艺术家。在多岁时,他设计了“西洋镜”,这是用特殊的灯光效果展示的全景图画。当他从事这项工作时,他开始产生兴趣想发展一种不用刷子和油漆就能自动重现世界上的景象的机器。从此,他开始了研制照相机的尝试。
最初,他设计一架有实用价值的照相机的努力没有取得成功。1827年时他遇见了尼埃普斯,有可能那时尼埃普斯也在努力发明一架照相机(到那时多少已经取得了一点成功)。两年后他们变成了合作伙伴。1833年尼埃普斯去世,达盖尔独自继续坚持这一努力。到1837年时,他成功地发明出一种可以实用的照相系统,这被称为达盖尔照相术。
1839年,达盖尔将他的照相过程向公众公布,但没有申请专利。作为回报,法国政府授予尼埃普斯的儿子和达盖尔终身年金。达盖尔发明的公布在公众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成了当时的英雄人物,并接受了众多的荣誉。与此同时,达盖尔照相术也迅速得到普遍的应用。达盖尔很快就退休了,于1851年在距巴黎不远的乡村住宅中去世。
没有什么发明是完全归功于一个人的工作的。确实,在达盖尔之前,许多其他的工作为达盖尔的成功做了准备。暗箱(一种类似于小孔成像相机的装置,但没有底片)至少比达盖尔早800年就发明出来了。16世纪时,卡尔达诺在怎样将透镜安装在暗箱的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拉开了现代照相机的令人兴奋的序幕。但是由于它产生的图像根本不能保存,几乎不能认为它就是照相机。另一项重要的准备性发现是1727年由舒尔茨完成的,他发现银盐对光敏感。尽管他用这个发现制造出一些暂时存在的图像,但舒尔茨没有真正对这一现象深入研究。
最接近于达盖尔成就的先行者是尼埃普斯,他后来成了这盖尔的合伙人。大约在1820年时,尼埃普斯发现产于朱迪亚(古巴勒斯坦南部地区)的沥青对光敏感。通过这种光敏材料与暗箱结合,尼埃普斯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他于1826年制造的一架照相机现仍被保存着)。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一些人认为尼埃普斯才是照相机的发明者,但是尼埃普斯的照相方法完全不实用,它要求有8个小时的曝光时间,即使是这样,得到的仍然是一幅相当模糊的图像。
用达盖尔的方法,图像被记录在一张涂有碘化银的平板上,15到20分钟的曝光时间就足够了。这样一来,这一方法尽管还很麻烦,但却可供实用了。在达盖尔将他的方法公之于众后的两年时间内,其他人对这一方法提出了一些小改进:在用做光敏材料的碘化银中加入溴化银。这一微小的变化对于大大减少必需的曝光时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而使得用照相术产生图像变得实用。
5. 摄影术是怎样发明的
科技发展到今天,摄影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人喜爱的娱乐活动。
可是你知道吗?这一切对于上个世纪的人们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那时的人们要想留下自己的样子,就只有靠画师的笔了。
人类从认识光影的作用,到能够记录并复制再现它们,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我国古代,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是领先于别国的。作为现代摄影技术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的小孔成像原理,早在2400年前我国战国时期的著作《墨经》中就有所记载了。在公元1661~1721年间,我国就已能制造装有成像镜头的绘画或观景的暗箱。清代陈文述对此做过形象的描述:“千里镜子方匣布镜器上,就日中照之,能摄数里之外景,平列其上,历历如画。”同时期,国外也有人发明了一种暗箱,非常接近今天的照相机。可见光学机械的发展在17世纪中叶已有了相当水平,只是碍于感光化学的落后,才使摄影术的发展暂时停滞。
到了18世纪,人们偶然发现了银盐的感光特性,只是未能将其与摄影术联系起来,而且用实验印出的影像不能保留,很快就会消失。
直到1826年,人类才第一次将暗箱与化学感光材料结合起来,真正发明了摄影术。这就是摄影史的真正开端。
暗箱能保护胶片不受其他光线影响,只让镜头汇聚的影像对胶片起感光作用。
胶卷的感色性是指胶卷对各种颜色的感光性能。
6. 摄影术最重要的三大创始人和他们的成就
:尼埃普斯
1765年~1833年7月5日)法国发明家。
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是法国人尼埃普斯于1827年拍摄出来的,但是现在全世界公认的摄影术的发明者却是法国的达盖尔。尼埃普斯,是未被大众关注的摄影术发明者,他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在那个时期,摄影的产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人们早在亚里士多德和中国墨子年代就已发现了小孔成像的奥秘,直至今日,小孔成像这一原理仍然适用於摄影术,但当时阻碍摄影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一种将影像保留下来的方法仍然没有被发明。1825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委托法国光学仪器商人查尔斯·塞福尔(Charles Chevalier)为他的照相暗盒(camera obscura)制作光学镜片。并于1827年(有说1826年)将其发明的感光材料放进暗盒,拍摄和记录下历史上第一张摄影作品,作品在其法国勃艮第(Burgundy)的家里拍摄完成,通过其阁楼上的窗户拍摄,曝光时间超过8小时.
2:1838年,法国物理学家、画家、摄影家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发明了银板摄影法,
这标志着摄影真正进入到实用阶段
达盖尔发明的银板照相机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实用相机
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向外界介绍了银板摄影术,轰动一时
全世界一般将这一天作为摄影术的诞生日(去年是摄影术诞生170周年)
达盖尔拍摄的《Boulevard Temple(林荫道寺院)》(1838 or 1839)是世界上第一张银板照片,也是第一张有人物出现的照片
《Boulevard Temple》的出现虽然稍晚于尼埃普斯那张著名的《窗外的风景(鸽子窝)》(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张照片),
但是《Boulevard Temple》只曝光了10分钟,相比《窗外的风景(鸽子窝)》8个小时的曝光,已经是很惊人的进步了
而且达盖尔的相片清晰锐利,比尼埃普斯的方法要先进很多
所以也有很多人认为《Boulevard Temple》才是历史上第一张摄影作品
画面左下角那个擦鞋的男子站立了10分钟以上,使得达盖尔拍到了他的身影,
3:塔尔博特
(180—187)英国化学家,卡罗摄影术的发明者.最早用硝酸银将纸敏化,后改用光敏度更好的氯化银.1840年,对原有的摄影法进行改进,使用有碘化银和显影液,使曝光时间更加缩短,影像也更为牢固.1841年,改进后的方法被确认,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
7. 照相技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照相技术的发明时间具有争议,有人认为法国人J.N.涅普斯在1826年首先成功地照了相,但又有人回认为另一答法国人L.J.M.达盖尔在1839年的成就才是照相术的发明年代,因为他的卤化银方法是以后发展的基础。
在欧洲,15、16世纪出现了以透镜代替针孔的暗室,而对成像的解释却到17世纪J.开普勒才完成。这种成像装置仅供人们观察或描绘外物之用,是一间房间;其后向小型化、自动化方面发展而成为现代的照相机。
实际上外文的照相机一词就是从暗室演变而来的。另外,配合各种专业要求,还发展成种种专用照相机,如天文、航空、制版、显微等,那些照相机的形式可能与日常的照相机很不相同。
(7)摄像术的发明扩展阅读
照相机的类型:
照相机方盒式是最简单价廉的,配备风景物镜,时间与f数皆固定,亦不调焦,拍摄时只在适当时机按动快门而已。稍后是折叠式,暗箱是可折叠的,拍摄时张开,调焦,选择恰当的f数和时间进行曝光。折叠时虽小巧,放开总需时间,往往来不及抢拍。
现在最流行的是前述双镜头或单镜头反射式以及使用36毫米或更小胶卷的小型照相机,镜头伸缩方便。近来更辅以种种自动化设施,乃至内装闪光灯等。
8. 谁发明了摄影术
达盖尔 法国 1839年
1787年达盖尔出生在法国北方的科梅伊镇,年青时是位艺术家,他约在三十五回岁时设计出西洋答镜,用特殊的光效应展示全景画。在从事这项工作的同时,他对一种不用画笔和颜料自动再现世界的景色装置——换句话说就是照相机——发生了兴趣。 先前达盖尔为发明可使用的照相机作出了努力,但没能获得成功。1827年他遇见约瑟夫·尼塞福尔·涅普斯,他也一直在努力发明照相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获得了成功。两年后他们成为合作人。1833年涅普斯逝世,但是达盖尔仍在继续努力。1837年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叫做达盖尔摄影术(银版摄影术)。 1839年八月十九日,达盖尔把他的技术公布于世,但未获得专利权,然而法国政府为达盖尔和涅普斯的儿子提供终生恩给金作为酬谢。达盖尔发明的宣布在公众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达盖尔成了一代英雄,享尽了荣华富贵,与此同时达盖尔摄影术迅即得以广泛的使用。达盖尔本人不久就隐退了,1851年他在巴黎附近的家乡去逝。
9. 摄像技术何时发明最早的录像资料是什么
《朗德海花园场景》(Roundhay Garden Scene)。网络有详细内容,搬运一下。
《朗德海花园场景》(内Roundhay Garden Scene),是由路易斯·容李·普林斯(Louis Le Prince)执导,阿道夫·李·普林斯(Adolphe Le Prince)、莎拉·惠特利(Sarah Whitley)、约瑟夫·惠特利(Joseph Whitley)、哈里特·哈特利【Harriet Hartley,注:一说是安妮·哈特利(Annie Hartley),未确认】主演的黑白无声纪录短片。该片拍摄于1888年,是IMDb认证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该片记录了一群人在花园里做着一些滑稽的动作。
10. 照相术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1839年,法国政府任命达盖尔为功勋局的官员,年薪6000法郎。达盖尔能获如此荣誉和高薪,是因为他发明了照相术。
谈起照相术的发明,可要先讲一个小故事。这是二千多年前,我国学者韩非在他的著作里记载的。
有一个人请画匠为他画一张画。3年以后,画匠告诉他:“画成了。”他一看,哪来的什么画呀,明明是一块大木板嘛。还没等他发脾气,画匠告诉他:“请你修一座密不透光的房子,在房子一侧的墙上开一扇大窗户。用木板堵住窗户,太阳一出来,你在对面的墙上就可看到一幅图画了。”这个人半信半疑地照画匠说的办了。果然,在屋子的墙壁上出现了亭台楼阁和往来车马的图像,好像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尤其奇怪的是,画上的人和车还在动,不过都是倒着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画匠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对面墙上的画就是外面的景物通过小孔所成的像,这在物理学上叫“小孔成像”。照相机就是在这个现象的基础上发明的。
1500年,意大利人发现了用暗室能观察到小孔成像。一些机灵的画家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了针孔绘图暗箱,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在暗箱的毛玻璃屏上映出实像,然后贴上半透明的纸在上边描图,这样可以迅速地获取所需的景物。
许多年过去了,人类的光学理论和工艺制作水平都向前迈了一大步。1812年,英国人渥拉斯顿对这种针孔绘图暗箱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他将针孔扩大为圆洞,装上透镜,这样,经过透镜的折射,镜头所取的景物能在毛玻璃屏上映出很清晰的像,这实际上就是后来照相机的雏形。
最后的突破性工作,是法国画家达盖尔完成的。达盖尔为了设计光学布景,利用了渥拉斯顿式的暗箱,装上了反射镜,这样可以将一张画成的风景画映射到幕布上去。一天,达盖尔突发奇想:能不能把幕布上的图像永远固定在幕布上呢?于是,他放下画笔着手这方面的研究。
达盖尔的研究有着前人的基础。早在1727年,德国的舒列茨博士就发现了硝酸银和石灰粉的混合物具有感光性。他曾将这种混合物装在无色玻璃瓶里,在瓶的外面帖上刻有镂空图案的黑纸,然后把瓶放在阳光下照射一会儿。把黑纸剥去时,瓶内的白色混合物变成了花的:黑纸遮盖的地方仍是白的,镂空处却变成了黑色。不过,剥去黑纸后的瓶子见光后会很快继续变色,最后整个瓶子全变成了黑色的。用舒列茨的办法当然不能将图像永远保留下来。
1802年,英国的韦奇伍德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片树叶放在涂了硝酸银的硝化过的羊皮上,经过太阳光曝晒后,阳光把羊皮晒成了黑色,而叶子遮住的地方仍然是白色,树叶留下了它的影像。不过,树叶的影像仍无法长期保存下来。
比较成功的是尼布斯的发明。1820年,法国人民布斯在锡板或玻璃板上撒上沥青粉末,上面再敷上一层油或蜡,使之成为半透明体。在阳光下,经过长时间照射,可以留下实物的白色影子,制成永不消逝的照片。1827年,尼布斯将他拍的一张长8英寸(约20厘米)、宽6英寸(约15厘米)的风景大照片赠给了英国皇家学会,一直保存至今。这是他留下的惟一的一张照片,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照片。
不过,用尼布斯的方法每拍一张照片,就要在阳光下曝晒8个小时,不要说拍摄活动的物体根本不可能,即使拍风景照片也很成问题。尼布斯决心继续研究。这时他听说达盖尔也在研究照相,便找上门去要求合作。正有志于此的达盖尔欣然同意。1832年,67岁的尼布斯和45岁的达盖尔携手研究仅2年,尼布斯就去世了。告别了他怀有父亲般感情的尼布斯后,达盖尔毅然重新跨进实验室,孤独地继续那看似容易成却难的发明研究,一直到7年后那两桩偶然的事件发生。
1839年,达盖尔无意中将一把银匙放在用碘处理过的金属板上,过一会儿发现这银匙的影子居然印到了板上。这一偶然发现使他大为惊奇,他设法重现这一现象获得了成功,果然拍下了淡淡的影子,这使他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又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使达盖尔解决了显影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一天,达盖尔打开药品箱找药品,突然发现过去曾经曝过光的底片上,影像已变得十分清晰。细心的达盖尔是不会放过任何偶然现象的,为了找出这种现象的原因,他进行了探讨:“也许,是药品箱中的某一种药品起了作用。”为验证这一点,每天晚上,达盖尔将一张曝过光的底片放在药品箱里,第二天早晨在取出底片的同时取出一瓶药,然后再放进一张底片。
使达盖尔大感意外的是,当他连续试验了10多天,将箱子里的药品全部取完后,底片仍然显像清晰!达盖尔并未轻易放弃试验,他坐下来冷静地回顾了整个过程,认为最初的判断还是有道理的。于是他把箱子翻来覆去反复检查,终于发现了箱子角落里有一些小小的水银珠,立刻意识到,奇迹一定是水银造成的,是水银蒸气起的作用。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断,达盖尔把曝过光的底片放到暗室里用水银蒸气进行处理,果然底片显像异常清晰。以后,他又解决了定影技术,从而彻底解决了照相技术问题。
1839年8月15日,法国科学院大厅展出了达盖尔拍的照片,立即轰动了整个巴黎。绅士淑女在如画的照片前流连忘返,他们纷纷找到达盖尔,要求拍摄自己的肖像照,尽管为此他们要被绑在椅子上,脸上涂上白粉,在太阳光下曝晒也心甘情愿——达盖尔的照片曝光时间虽然仅是尼布斯的十六分之一,可仍要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