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二<基因突变>教学的各种材料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iv 随机性:时期、场所
1.下列哪个过程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基础( )
A.DNA→DNA B.DNA→RNA C.mRNA→蛋白质 D.tRNA携带氨基酸
2.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
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分裂后期 D.在分裂期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
3.人类能遗传的基因突变,常发生在( )
A.减数第一次分裂 B.四分体时期 C.减数分裂的间期 D.有丝分裂间期
4.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 )
A.细胞分裂期 B.细胞分裂间期
C.细胞停止分裂后 D.细胞分化成组织时
5.下面的图解表示动物的精子的形成过程,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6.大丽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一株杂合大丽花植株有许多分枝,盛开众多红色花朵,其中有一朵花半边红色半边白色,这可能是哪个部位的C基因突变为c造成的( )
A.幼苗的体细胞 B.早期叶芽的体细胞
C.花芽分化时的细胞 D.杂合植株产生的性细胞
7.若红眼雄果蝇眼睛内某一个细胞的红眼基因发产突变,使眼睛变为白色(红眼基因为B,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雌果蝇与该白眼果蝇交配,则后代( )
A.雌雄果蝇皆为白眼 C.雌果蝇红眼,雄果蝇一半白眼,一半红眼
C.雌果蝇皆红眼,雄果蝇皆白眼 D.雌果蝇皆白眼,雄果蝇皆红眼
8.基因突变按其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体细胞突变和生殖细胞突变两种。如果是前者应发生在细胞_________分裂的_____期;如果是后者,应发生在细胞_________分裂的_____期。例如:人的癌肿是在致癌因素影响下发生的突变,它应属于上述两种突变中的_________;如果突变导致后代突变型的产生,则属于____________。
答案.有丝;间;减数;间;体细胞突变;生殖细胞突变
v 稀有性
1.人类中,每10万人里约有2~3个血友病患者,这表明基因突变( )
A.具有随机性(普遍存在) B.弊多利少
C.自然突变的频率低 D.多方向和逆向性
vi 多害少利
vii 不定向性
viii 诱变育种
1.诱变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
A.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人工诱变培育新品种,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 )
A.用射线或激光照射 B.花药离体培养
C.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人工杂交
3.现代农业育种专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改良某些农作物的原有性状,其原因是( )
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 B.产生的突变全部是有利的
C.提高了后代的稳定性 D.能提高突变率以供育种选择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诱变育种优点的是( )
A.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 B.育种年限显著缩短
C.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D.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5.通过人工诱变培育的新类型是( )
A.无籽番茄 B.矮秆抗锈病小麦 C.无籽西瓜 D.青霉素高产菌株
6.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空和返回,极大地鼓舞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飞船环绕地球飞行时,科学家们利用太空特定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生物搭载试验。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等植物的幼苗在太空失去了所有的应激性
B.培育成生物新品种的理论依据是基因突变
C.培育出的所有后代对人类肯定有益
D.此育种方法不可能产生新的基因
7.从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类已向太空发射了4800颗各种用途的卫星。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上搭载水稻种子,返回地面后经种植,培养出的水稻穗多粒大,亩产达600kg,蛋白质含量增加8%~20%,生长期平均缩短10天。
⑴ 水稻产生这种变异的来源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在太空中生长的植物,根失去了___________、茎失去了___________等特性是因为______________。而地面生长的植物,根、茎具有该特性,体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征,因而能够___________周围的环境。
答案.⑴ 基因突变;微重力、空间辐射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⑵ 正向重力性;负向重力性;微重力(或失重);应激性;适应
ix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
A.RNA的碱基序列改变 B.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一个谷氨酸变成缬氨酸
C.DNA的碱基种类改变 D.红细胞由圆盘型变成镰刀型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的遗传物质( )
A.CTT→CAT B.GAA→GUA C.谷氨酸→缬氨酸 D.以上都是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的血红蛋白与正常血红蛋白相比不同之处是在其分子上改变了一个( )
A.基因 B.碱基 C.氨基酸 D.碱基对
4.人发生镰刀型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方式是( )
A.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 B.碱基发生替换改变
C.缺失一小段DNA D.增添一小段DNA
5.如果将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患者的血液,输给另一个血型相同的正常人,将使正常人发生( )
A.基因产生突变,使此人患病 B.无基因突变,性状不遗传给此人
C.基因重组,将病遗传给此人 D.无基因重组,此人无病,其后代患病
6.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
⑴ 图中①②③表示: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⑵ 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于出现“差错”,导致DNA
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
⑶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若正常基因为H,那么致病基因就是_________。H基因表示的碱基是___________,h基因的碱基组成为___________。
⑷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十分少见,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答案.⑴ 基因突变;CAT;GUA ⑵ 内部结构(或碱基对序列)
⑶ h;CTT;CAT ⑷ 突变率低;多害少利
x 基因突变过程中密码子、DNA碱基的判断
1.在一个DNA分子中如果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则( )
A.不能转录 B.在转录时造成插入点以前的遗传密码改变
C.不能翻译 D.在转录时造成插入点以后的遗传密码改变
2.某个婴儿不能消化乳糖,经检查发现,他的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改换而导致乳糖酶失活,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 B.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
C.乳糖酶基因个别碱基发生改变 D.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缺失了
3.人类的正常血红蛋白(HbA)β链第63位氨基酸是组氨酸,其密码子为CAU或CAC。当β链第63位组氨酸被酪氨酸(UAU或UAC)替代后,出现异常血红蛋白(HbM),导致一种贫血症;β链第63位组氨酸被精氨酸(CGU或CGC)所替代而产生的异常血红蛋白(HbZ)将引起另一种贫血症。
⑴ 在正常血红蛋白基因中,决定β链第63位组氨酸密码子的碱基对组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在决定β链第63位组氨酸密码子的DNA三个碱基对中,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变化都将产生异常的血红蛋白吗?为什么?
GTA
CAT A
CAT
GTG
CAC
GTA
CAT A
CAT
GTG
CAC
答案.
、
⑵ 不一定。当 或 中的第三对碱基发生改变,而且正好是A-T与G-C互变时,产生的遗传密码会由CAC、CAU对应变为CAU、CAC,结果仍然都是组氨酸的密码子,因而不影响血红蛋白的正常结构
4.在野生型大肠杆菌中,多肽P是由169个氨基酸组成的。由氨基酸161到165的序列是:
161 162 163 164 165
…色 组 甲硫 谷 酪…
有一个大肠杆菌的种群,其中多肽P的结构基因发生了突变,结果P(突变后的P)仅有165个氨基酸,前160个氨基酸的序列与野生型的相同,其他序列如下:
161 162 163 164 165
…色 苏 酪 甘 缬…
在下列问题中,假定突变种的信使RNA与野生型的信使RNA仅有一个核苷酸之差。
此处所给出的有关氨基酸的密码对解答问题是有帮助的。
UGG色氨酸;AUG甲硫氨酸;UAU、UAC酪氨酸;GGU、GGC、GGA、GGG甘氨酸;CAU、CAC组氨酸;GUU、GUC、GUA缬氨酸; ACU、ACC、ACA、ACG苏氨酸;GAA、GAG谷氨酸;UGA、UAG、UAA终止密码。
⑴ 写出野生型和突变种的信使RNA中161至165的氨基酸密码子。对于每一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密码是正确的。
氨基酸序号
161
162
163
164
165
野生型密码子
突变种密码子
⑵ 该突变是由于碱基对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此外,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具有突变的效果。
⑶ 在突变的信使RNA中,密码165之后紧接着的碱基是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⑵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有什么区别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基因重组是指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能产生大量的变异类型,但只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的细胞学基础是性原细胞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彼此分裂的时候,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发生基因突变的原因是 DNA在复制时因受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典型实例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重点是数目的变化。染色体组的概念重在理解。一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但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是一套个体发育所需要的完整的遗传信息,即常说的一个基因组。对二倍体生物来说,配子中的所有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数是偶数的个体一般都具有生育能力,但染色体组数是奇数的个体是高度不孕的,如一倍体和三倍体等。
⑶ 是否能够通过人工控制基因突变或修改人体基因加速
人类基因突变被看做是与生俱来的,并且会伴随人的一生.有一些基因突变是很明显的,刚看到他的时候也就发现了,可是有些基因突变是可以隐藏起来的.有一些基因突变会随着人类的年龄增长而愈演愈烈,而有些是会导致人类死亡的.现在很多基因突变的事情都在世界上公布,人们可以从电视上或者网络上查到.下面我要介绍的这八种基因突变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
独眼畸形
这种天生的基因突变使得人们不能用两只眼睛来观察世界,这种畸形一般在250人中会有1人患有.脸部会模糊或者鼻子会失去作用,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一般家长会在孩子出生之前就会选择不要.这种人类基因突变都是遗传因素或者是因为母亲身体中摄入了毒素.
⑷ 基因突变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部位上的随机,基因突变既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且前者一般不会传递给后代,而后者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此外基因突变既可以发生在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分,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
时间上的随机,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阶段,甚至在趋于衰老的个体中也容易发生,如老年人易得皮肤癌等。
2、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指基因突变可以多方向发生,即基因内部多个突变部位分别改变后会产生多种等位基因形式。其中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例如,A基因不同部位发生改变产生突变基因a1、a2、a3等对A均表现为隐性的基因。新基因可能均是无功能的,也可能各具不同功能。
3、基因突变的普遍性和稀有性
基因突变在生物界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包括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突变。但是在自然状态下,突变也是较少的,野生型基因以极低的突变率发生突变。据测算,一般高等生物基因的突变率大约平均为:10-8~10-5/生殖细胞/位点/代;人类基因的突变率也大约仅仅为:10-6~10-4/生殖细胞/位点/代。
基因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大多数基因的突变,对生物的生长与发育往往是有害的。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基因原有功能丧失;基因间及相关代谢过程的协调关系被破坏;性状变异、个体发育异常,生存竞争与生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致死突变。
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性是相对的,在某些情况下,基因突变的有害与与有利性可以转化。如抗逆性突变是有利的,又如作物矮杆突变型在多风与高肥环境下是有利的。中性突变指突变型的性状变异对生物个体生活力与繁殖力没有明显的影响,在自然条件下不具有选择差异的基因突变。
如将突变技术应用于DNA缺失改造、蛋白质工程和酶等多个研究领域。突变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蛋白等物质的了解,也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此外,突变技术可以对某一特性相关位点同时进行突变,将提高获取突变子的效率,节约时间。突变技术在蛋白质工程、农业科学、医学、基因表达及调控等多个领域应用。
⑸ 1,举例:人工诱导基因突变有利的案例. 2基因突变与肿瘤有什么联系
1.太空育种的甜椒产量更高
2.人体内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情况原癌基因隐性抑癌基因显性,原癌基因突变为显性,抑癌基因突变为隐性就会产生肿瘤
⑹ 基因突变只有在人工诱导下
A、基因突变在自然发生和人工诱发时都是不定向的,A错误;
B、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所以基因突变不一定能改变表现型,B正确;
C、基因突变既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双能发生于有丝分裂时,C错误;
D、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D错误.
故选:B.
⑺ 人工条件下诱发的基因突变
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害的,A错误;
B、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对增添、缺失、替换引起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B正确;
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C正确;
D、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D正确.
故选:A.
⑻ 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人工诱发基因突变其实与自然突变的过程与原理是一样的,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加诱变剂或者其他条件……或者说基因突变诱变剂的作用也只是提高了基因的突变率。
原理方面就是碱基的增减或者错位,导致mRNA密码子的改变。不细说了,比较的枯燥。
主要方法就是物理化学生物集中,比如辐射,亚硝酸盐,病毒等
⑼ 人工诱发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定向的
不对,突变(不管自然突变还是人工诱发的基因突变都是一样的)是不定向的,而选择才是定向的。
⑽ 基因突变
首先,多倍体的培育使用特定的方法和药品(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造成定向变异,即染色体数加了一倍
而你指的“必修2中染色体变异那一节”应该是人工诱变是用物理化学因素。
关于这一点,原因在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也就是说,物理化学因素导致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癌变,也可能导致有利变异。所以,在人工诱变中也有一部分发生癌变。你担心的这种情况完全存在,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工诱变需要大量原料,只有一部分变异对人类有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