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蝙蝠侠大战超人 正义黎明中的超女是什么来历
神奇女侠
在天堂岛上,居住着希腊神话中的亚马逊一族。她们是女战士,在奥林匹斯众神的庇佑下,过着与世隔绝、长生不老的生活。女王希波吕忒想要个孩子,在神的谕示下,她用泥土塑了一个女婴,再由众神将生命赐予这个孩子。这就是戴安娜公主。戴安娜长大成人,成了全族最杰出的女战士。她向往着外面的世界,作为爱与和平的大使来到美国。一开始她不太通世事,但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新的世界,并和其他英雄们一道创立了正义联盟,被人们称作神奇女侠。受到众神眷顾的她,是世上最强的战士之一。她的护腕可以抵挡子弹,真言套索能够让人说出真话。她可以以亚光速飞行。作为最强的女超级英雄,她能和超人、蝙蝠侠比肩,是DC三巨头之一。
『贰』 关于超女的
黑幕一 霸王合同
真相 长年签约没收合同
合同问题必然要涉及持有超级女声品牌的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天娱是由湖南广电集团全资控股,2004年5月24日在上海注册成立的公司。它负责超级女声的全程运营,代理超女相关产品的开发。对超女选手来说,第一次知道天娱这个名字,就是在签合同的时候。
超级女声规定,晋级的选手都必须和天娱签约,从分赛区20强开始,选手就必须和天娱乐签订协议或合同。而每个赛区前10要和天娱签的合同长达8年。合同中规定,如果超女违约私下与别的公司签约,要支付500万的违约金,就算超女今年用超级女声名义私自参与其他演艺活动,也要支付50万元的违约金,而如果要解约,就必须答应解约后永不踏入娱乐圈。但在报名时,几乎没有选手被告知这一事项。
更离谱的是据一位已经签约的选手透露,在一次彩排之后,就有工作人员拿出合同要她们签订,不签就不能继续比赛,参加比赛的选手大多是想往前走的,所以只好签了。而这份合同只有一份,选手签完后就被收走了。虽然天娱的合同签完就走,但还是有记者拿到了合同的影印件,这份名为“经纪人代理合约”的文本共6页,分11个条款。从违约责任看来,如果事实上是天娱违约的话,超女同样也可以索要赔偿500万元。但一位不具姓名的“超女”告诉记者,“那个合同里并没有承诺给我们投资多少,也没有提到什么时候发唱片,拍多少电视剧以及其他,你很难说他们违约。”
对目前很多没有到长沙参加决赛的超女来说,她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相当尴尬,天娱至今没有想要包装她们的意图,而这些超女,有的在参加比赛之前就常常拍广告或接演,暑假正是她们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和天娱的这一纸合同反而约束了她们的发展。
实录 实力派意外遭淘汰
杭州赛区的韩真真在进入20强当天和10强当天,都被天娱要求签一份协议,只不过,20强的协议到今年底自动失效。“我那时估计若进前10至少要跟天娱签5年,我参加比赛就是谋发展,如果和天娱签下合同,我还怎么发展?”最终韩真真并没有签这个协议,结果,她在20进10的比赛中PK输给纪敏佳。
当时,实力超群的韩真真,以一首《叶子》获得强大的支持率,却因一两个“走音”被淘汰。事实上超女现场偶尔出现走音数不胜数,评委黑楠的解释是:“‘实力’派不允许走音,偶像派可以。 ”
幕后得利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公司,天娱没有包装、制作、发行方面的雄厚实力,如果将每一个签约选手包装的话,50位选手的包装费用将超过2000万元,天娱很难一下拿出那么多资金来,实际上,目前低迷的国内流行乐坛也无法在一年中消化50个新歌手。那天娱今年为什么仍会这么赤裸裸地要求这么多超女和他签霸王合约?
这么做原因只有一个,去年超女决赛前三名中,天娱走了眼,没有签第三名张含韵,将之转卖给天中公司,结果天中公司今年把张含韵做得红红火火。同时,也有一些音乐公司派出他们的签约歌手参加超级女声,利用这个节目炒出人气,然后一走了之。这让天娱坚定了一个信念,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让一人漏网。超女经过比赛,已经形成了明星效应,天娱通过这个活动,就是要将超女所有可能的商业价值榨出来,这样,拥有超女的合同,不好包装的,可以以收“转会费”的形式卖给其他公司;能见到成效的,马上出唱片、接演出;对于特点不鲜明,实力又不强的选手,就干脆不管,反正合同是天娱定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受到损失。
幕后二 熟人评委
真相 大众评委没自主权
超级女声决赛进行到现在,三个评委中,竟然有两个是湖南卫视的员工,一个是连常宽都说不熟悉的黑楠,“我在音乐圈22年了,从不认识黑楠,从没听过他制作的歌曲或者包装的歌手。”而且,决赛前声称要轮换评委的决定也临时变卦。至于决定PK胜负的大众评委,实际上也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可以投票支持自己喜欢的选手。
实录 工作人员上台投票
一位曾在杭州赛区20进10被招募并连续两场担任大众评委的男士在网上撰文说,在10进7的现场,当丁叮与周杨PK以9:0领先时,现场有人指挥大众评委开始将票投给周杨。而在决赛时叶一茜和林爽的PK赛上,当两人的票数相近,甚至有工作人员顶替大众评委上台投票。
在杭州赛区三甲的比赛中,电视观众们发现郑靖文和林爽PK结果公布前居然插播了长达10多分钟的广告,而纪敏佳的短信支持率也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之内从最后一位升至第一位。这也引发了许多人的联想和质疑,决赛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幕后得利
选择什么样的歌手进入下一轮关系着电视收视率能否保持,所以,淘汰那些人气不高的,不听话的就是电视台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什么样的选手进入下一轮对收视最有利,他们就会选什么样的选手。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通过评委和大众评委是很好解决的,就算是短信票数,在关注度不高的分赛区都被质疑包含水分。
幕后三 疲劳赛程
真相 拉长赛程增加赛时
超级女声给湖南卫视带来的不仅仅是品牌的提高,更是丰厚的财富。目前,湖南卫视每周五超级女声的广告价格已经超过央视黄金档的广告价格。为了赚钱,湖南卫视考虑的不再是观众希望结果早早出来的心理。超级女声比赛时间长达3个多小时,实际上,有些环节完全就是为了拉长时间而设定的,从比赛之初淘汰一个选手到下一个选手的淘汰,时间长达2个小时,而这段时间,无非又是歌手再演唱一次,评委重新评价一次而已。
案例 5场决赛拖疲超女
到了决赛,人数只有15人了,比赛却拖得相当长,先是让5个分赛区的第2名和第3名共10人来了两场10进7和7进5的比赛,然后这5人又和5个赛区的冠军再来一次10进8、8进6、6进5、5进3和冠军比赛5场比赛,比分赛区的比赛次数整整增加了一倍。主办方考虑的不是超女身体和精神能否吃得消,而是增加一场数以百万的广告收入和短信收入。
幕后得利
时间越长,广告时间才会越多,短信投票的观众才会越疯狂。增加节目长度和次数,就是增加一捆一捆的钞票。
幕后四 低龄选手
真相 大量学生逃课参加
“超级女声”选手的低龄化是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焦点。去年,年仅15岁的张含韵一夜成名,成为无数同龄少女的偶像。每个赛区在报名时都有大量学生逃课参加。有关专家认为,“超级女声”直接侵入“未成年人”与“教育”这两个向来被社会视为“必须固守”的领域。这个节目锁定15岁至17岁的女孩为参赛主体,是制造“美国偶像”的福克斯公司不可想象的,因为美国的法律有严格的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参与商业性演出活动,即便我国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权利也必须受到监管和保护。
实录 小朋友获得直通证
今年超级女声仍有不少小朋友前来参加,在成都赛区的海选中,一位只有几岁的小朋友甚至还获得直接通行证这样的鼓励,鼓动更多小朋友参加。目前在超级女声决赛舞台上的,绝大部分都是学生,她们的社会经验少,对外界的判断很容易出现误差,如果这样,对她们的心理伤害将是巨大的。
幕后得利
因为10多岁的青少年缺乏的是理性,只有针对这个年龄层,才有狂热的FANS,他们才会不择手段地发短信投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0 17:08:59编辑过]
--------------------------------------------------------------------------------
-- 作者:行者无疆
-- 发布时间:2005-8-10 17:08:27
--
“超级女声”点中你我哪个穴?
“我喜欢‘超级女声’,我支持何洁!”说这话的是一位已届不惑、有着博士学位、喜欢古典音乐的大学男教授。
这不禁让记者有点瞠目结舌——原以为“超级女声”这样的节目所吸引的观众顶多只是一群喜欢流行音乐的少男少女们。
“超级女声”的红火反衬着传统传播学的寒碜,同样显示了在互联网时代大众对媒体的巨大反哺力量。2005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上周五(8月5日)已经决出六强,选手李宇春在新浪网上的支持率已经超过172万票,位居第一。Google上搜索出的“超级女声”有82.4万条,加上许多人误写的“超级女生”,24.6万条,“超级女声”已经吹起了今夏比台风“麦莎”更猛烈的流行风。
文化的多元性与张扬的个性
“看到这群年轻人在舞台上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处处彰显个性,散发魅力,我非常感动。”那位教授解释道。
“许多中年观众喜欢这个节目可能是希望从中找到他们年轻时的已经错过的‘放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玮如此解释“超级女声”令中年人痴狂的原因。
20年前,当那位教授还是如今“超级女声”们的年龄时,谦逊、收敛成为中国整个社会所推崇的品格。“那时候个人的性格和想法习惯性地受到压抑,整个社会是非常沉闷的。”孙玮说。
20年后,芙蓉姐姐出现了,博客作家出现了。中国社会对不同的文化现象,不同价值观的包容度不断上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已经成为年轻一代自主和独立的宣言。
“社会对个性、个人奋斗和个人成功的赞同和追求为“超级女声”的成功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孙玮说。
另外,这些年中国的文化产品也不断多样化,电视节目从单一的新闻发展到如今的肥皂剧、情景喜剧、综艺节目、体育直播、脱口秀、相亲栏目、才艺比赛以及“超级女声”这样的真人秀等。“中国内地媒体在市场化过程中走着一条依托功能扩张来提高差异化程度的道路,以满足人们对文化多元化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表示。
相反,这样的节目在香港和澳门等地不会引起很强反响“这类节目需要一定的地域和市场,不管人与人差别多大,一部分观众总可以在某个选手身上看到自己可以认同的地方。”孙玮说。
全球为娱乐而疯狂
“超级女声”其实只是全球电视全程直播的平民选秀节目热潮的一部分。其电视形式与如今风靡全球的Idols电视模板非常相似。
2002年2月9日,当WillYoung和GarethGates在英国独立电视台PopIdol总决赛上狭路相逢时,有1400万的观众在电视机前为他们呐喊助威,占当时收视观众的57%,而其中16到34岁青年观众的收视份额更是达到了72%。
那天晚上在两个小时内有900万个电话参与偶像投票,刷新了英国电话投票历史纪录。
其他国家也正遭遇着Idol“飓风”的侵袭。目前已经有3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Idols模版特许,拥有全球1.1亿电视观众和超过15亿张观众选票。美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亚、捷克、土耳其、克罗地亚、斯洛伐克、法国……Idols同样所向披靡,当地收视纪录频频被刷新。
“超级女声”瓦解了权威,展示了最草根的凡俗真实。“不限年龄,不限地域,不限职业,不限长相”的零门槛让平民百姓有了上电视的机会,表演欲望得到满足,同时还有可能签约唱片公司,名利双收。
在英国的那场比赛Will Young成为冠军并获得了价值100万英镑的唱片合同;而同年,亚军Gareth Gates也因一首Unchained Melody登上了英国排行榜冠军,并获得了英国音乐奖最佳电视表演奖,还受到英国女王的接见。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中国。“超级女声”冠军安又琪签约天娱传媒有限公司,两个月后就推出同名专辑《安又琪》,创下2004年国内最快签约及发行唱片纪录。
对观众而言,这样的节目类型新颖,互动性强。“投票支持自己喜欢的选手能够让她留下继续参赛,这让观众有‘当家作主’的感觉,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电视观众总是‘被迫接受’编辑内容。”孙玮说。
另外,观众像看球赛一样,在娱乐性节目中看到了不确定性。短信投票的变化,让每位观众期待结局。“我无法预测比赛结果,这里悬念很多。这也吸引着我看每一场比赛——到底谁这轮会被淘汰?”观众陈婧告诉记者。
裁判的争议性也成为节目的看点之一。英国Pop Idol的评委之一Simon Cowell就是因为言语刻薄不留情面而闻名。
在新浪网上“超级女声”专题里,有关争议裁判柯以敏的评论达到170万条。一位电视制作人告诉记者,“这样的节目制作时通常有意造成裁判的争议性,一些唱红脸,一些唱白脸,而且可以因为民意而调节,始终把握一个比较好的度。”柯以敏自海选以来一直以评论尖刻而饱受观众的非难,但自总决赛以后又改变态度,以激情鼓励为主。8月3日,柯以敏又辞去“超级女声”评委职务,一度又成为新闻焦点。
同时,投票结果的争议性也让这个节目的人气不断上升,最后的结果肯定不会让每一个观众都赞同,这就引发许多猜测,而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又为他们提供了讨论的场所。日前有关“超级女声”黑幕传闻在民间流传,甚至有人声称知道比赛结果是内定,这使得许多观众带着考证的态度去观看节目。
回归电视的大众性
“‘超级女声’为什么会这么火?”记者问起这一问题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正荣说:“这说明中国电视回归了大众媒介的本质。”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节目研究中心主任鲍晓群也表示:“电视文化就是大众文化。‘超级女声’现象是个很正常的现象,只是媒体对它的态度有些偏离了方向。”
“电视的任务首先是娱乐,然后是教育和信息。很多观众看电视就是为了消遣。电视文化就是一种流行文化,‘超级女声’的流行说明中国电视正在回归到娱乐性和大众性的本质上来。”胡正荣说。
“超级女声”已经成为了一个大众的娱乐场所。“我就是通过看海选才喜欢上‘超级女声’了,里面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太好玩了!”观众胡晓峰说。
Idols在国际上都取得了成功;而如今的严肃文化在过去都曾作为流行文化风靡一时。“站在国际的环境看电视,站在历史的长河看文化,‘超级女声’的红火也就不足为奇了。”胡正荣说。
除去“超级女声”,其他一些电视台也推出了类型相似的音乐选秀节目,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关注度比起“超级女声”稍逊一筹。
“原因非常简单,它们做得不够大众呗!”胡正荣笑道。
“过几年后回顾‘超级女声’,它对中国电视的影响堪与‘焦点访谈’相媲美。在历史上,有哪个电视台敢用4个小时直播一档综艺节目,除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鲍晓群问道。
“比起‘全控制’的春节晚会,湖南卫视正在制作一档创造历史的电视节目。”孙玮表示。
湖南卫视靠“玫瑰之约”、“快乐大本营”等娱乐节目起家,收视率一度排行全国第一,黄金时间广告定价甚至超过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产生了令传媒界瞩目的“湖南电视现象”。
1999年电广传媒上市,湖南卫视引进社会资本,拓展产业链条,发展了影视会展、有线网络、房地产等相关产业。“但由于投资战线过长,许多连带产业经营不力,2002年湖南卫视的广告收入只相当于鼎盛期的一半。”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2003年,湖南卫视调整投资战略,重新定位于以娱乐产业为核心竞争力,进行全面改版,推出“快乐中国”的呼号。“仅2003年,湖南卫视的广告收入就上升一倍。”该知情人士表示。
“超级女声”在享受着万人追捧的同时也遭受了许多非议:庸俗、黑幕、不利学校教育……7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两期节目都谈到了电视节目庸俗化,矛头直指“超级女声”。
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家有关部门已派专家进驻“超级女声”,并且希望能够停缓播出该节目。“‘超级女声’所体现的通俗文化以及个人权利欲望的表达可能会平移到社会其他方面。”一位社会学教授告诉记者。
“超级女声”比起网络上的其他信息更可怕吗?封杀之声是否小题大做?更多人不就是看了就看了,然后一笑置之?业内人士指出,“超级女声”背后隐含的不仅是大众对说教的厌恶,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利润,取消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0 17:09:31编辑过]
--------------------------------------------------------------------------------
-- 作者:行者无疆
-- 发布时间:2005-8-10 17:42:38
--
个人对“超级女声”的评价亦褒亦贬,但总的评价倾向于负面。
站在曾经的媒体工作者角度看,“超女”首先是一次相当成功的媒体策划,代表了当下电视大众化、娱乐化的潮流,居高不下的收视率本身足以回应那些吃不着葡萄反说葡萄酸的批评。
站在知识分子的角度看,“超女”在整体运作模式上无法摆脱湖南卫视的一些痼疾,作秀的方式全盘照搬西方和港台,但在作秀背后太多的暗箱操作又反过来破坏了应有的娱乐规则,娱乐就变成了愚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如同把省里所有正处级以上干部拖出去枪毙,基本没一个冤枉的;而把正科级干部排好队,隔一个枪毙一个,肯定有冤枉的却也有漏网的,所谓的“超女”前20名、前10名,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概念。另外,“超女”在客观上具有对未成年的错误舆论引导,这也是毋庸质疑的,里面的道理不言自明。
另:中央电视台不惜动用两期王牌节目“焦点访谈”来射影含沙批判“超女”,我认为是不智和令人不屑的,当然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一贯处事方式,他们总是妄图用自己的观点强奸电视观众,典型例证远到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宣传导向,近到中国男篮比赛中斗殴中央五套切换画面。用最专业的设备做最不专业的新闻和电视,悲哀!
『叁』 什么是超级女声
“超级女声”是新时代乐坛的怪胎
作者:殷谦
关于“超女”我一直持有怀疑的态度。这种怀疑并非指“超女”本身,而是怀疑主办方的用心和目的。刚开始的时候,“超女”大赛很让人觉得新鲜,那时候也知道了张含韵这个女孩子,唱了一首什么酸酸甜甜的歌,至今还记得清晰,也会想起蒙牛集团的酸酸乳。那个时候,传说许多张含韵“堕胎”的故事,我当时就想,这娃娃被电视媒体成就了,同时也被毁了。还好,张含韵去读书了,懂得成功是一个渐进和沉淀的过程,后来流言散去,娃娃再也很少露脸。那以后我再没有过多的关注过“超女”。后来又出来个李宇春,她的消息铺天盖地,影响大的惊人,真惊叹媒体的力量。当时少女们提起李宇春就会尖叫,大街上常见留着“春春头”少女们。“超女热”如同当年的“琼瑶热”影响着一个时代。如今这个时代仿佛是“超女”的时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近乎于变态的时代。
睁大眼睛仔细看看,然后再认真想想,“超女”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不要被银屏上五彩缤纷的霓虹灯迷乱了我们的眼睛,不要让那些掺杂在金属碰击中的声音欺骗了我们的耳朵。什么是真正的音乐?我们在仰望或崇拜着什么?难道是一群会唱几句外语和国语歌曲的女娃娃们的疯狂独舞的舞场?这些显得复沓飘游、散乱破碎,以及缺乏必要的朴素、自然与质实,仿佛随风飘转的歌曲,真的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所赏悦的音乐艺术?难道“超女”评委们的赞辞下产生的声音就是歌坛的权威?这些在乐坛上略有“音乐建树”的评委们又为我们创造了什么经典音乐著作?再看看那些评委们的点评,语言啰嗦,不够简洁省净,用许多话重复说一件事,而这种重复并不具有积极的修辞效果,而是反映着评委们点评时的随意而主观的语言倾向。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已经不在纯净,在商业利益和拜金教观念驱使下而产生的“超级女生”,其实就是就是一层镀了金的社会垃圾。
我们都被“超级女生”残忍地欺骗了,当我们为这些娃娃手舞足蹈欢心雀跃时,当我们拿起手机按下发送键时,我们只是看到她们在灯光和音效下的美好。那些假腥腥的眼泪、那些皮笑肉不笑的笑脸、那些假仁假义的感谢,全是他妈的真实的谎言。看着那些现场挥动的荧光棒,我们的头脑发热了,眼睛瞎了,耳朵聋了,我们被花花绿绿的商业包装下的假象给左右了,我们真是傻得可怜。我曾揭露过“超女”的黑幕,可是那些“超女”的崇拜者们对他们的偶像从未怀疑过,并且一次又一次地质疑我:“超级女生有黑幕?黑幕在哪里?”就让我们来看看“超女”的家长是怎么说“超女”的,来自新疆的张美娜参加了“超女”的整个过程,张美娜的妈妈肯定地说现在有关超女的很多黑幕并不是空穴来风,超女妈妈称家有超女是浩劫,已欠债9万余元。张美娜也碰到过,“之前郝菲儿说给评委砸钱、花钱拉短信支持率,这些在超女比赛中并不新鲜,从这场比赛开始,我们家总共花了近11万元。” 这些钱都是做何用途?“超女”妈妈说的很清楚,她开始从其他选手那里得知,某选手为了拉票为了晋级,在新疆通过移动公司买了9000张卡。所以之后她也赶紧联系了张美娜的爸爸,在新疆移动公司买了3000张卡,也就是45000票(超女赛制每张卡最多可投15票),家里花了45000元,“但这么多钱也没有使上多大的用处”。
上一届“超女”李宇春,某玉米为了给她拉选票,投资50万元买了移动卡,终于使李宇春压倒群芳一举夺冠,还有更多的黑幕,只是藏在背后无人知晓罢了。以我看来,“超女”比“超生”更可怕,选手一但落赛后,不仅仅给家庭造成了负担,还给自己造成了“半成名”留下的后遗症,她们的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媒体和昏愚的“超女家长”又像广告商一样,向观众宣传,观众抗拒不了自己的好奇心和参知欲,便又买,便又上当:他们一次次地对他们心中的“超女”寄予希望和幻想,一次次地相信媒体,却无不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着失望和上当的双重打击。我们来听听那些红得发紫的超女们唱的歌,究竟有多好?是不是在音乐上有重大的突破?还是创造了音乐的奇迹?她们自己创作了几首歌?哪些东西是自己的?“超女”的“畅销”,有这种情况在里头。事实上“超女”已经堕入低谷,无论离真正的“现代性”,还是离真正的“民族性”,都有不近的距离,“超女”的出现是中国乐坛的怪相,是电视媒体和商家联手推出的流行性怪物,她们的出现是对中国音乐艺术的践踏和侮辱,中国的流行音乐没有什么希望了,整天搞这些事来充斥传统的或有艺术价值的音乐,依靠这些娃娃们来创造音乐奇迹,那真是可悲可叹!
“超女”害人不浅,如今有很多中学生也不思学习了,整天梦想着当“超女”。有报道称,有一个名叫曾依的女孩,15岁,是湖南岳阳人,岳阳四中的学生,曾是班长兼学习委员,成绩优异。自从迷上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后,每场必看。为了参加“超级女声”比赛,她因减肥厌食而患重病,最终离家出走流落北京,活活恶死在街头。还有不知道多少花季少女,为了“超女”放弃了学业,挤破了头一心扑在“超女”上。
说白了,“超级女生”是商业和某电视媒体为了金钱而苦心策划的产物,这个独特的创意是有那么点儿新,但这种“新”更多的是怪异,是刻意求之的做作和夸张。从整体上看,“超级女生”是一种情绪性的、个人主义的和形式主义的歌坛现象,它是具有激进的反传统姿态,但是嬉皮式的任性的游戏态度最终会断送它。“超级女生”的主办商和电视媒体几乎放弃了对意义的关注,放弃了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音乐艺术原则和趣味标准。他们肆意背叛、嘲弄传统音乐的形成规范和创作纪律,通过游戏式的形式,把音乐歌唱变成流行唱歌的迷宫,赋予音乐和歌唱以游移不定、散乱无序的性质。
商业情境中的互利原则对超功利的音乐艺术精神具有极大的瓦解性,对抗并最终克服市场伦理对音乐的消解与异化,还需要那些忠诚地为音乐负责的人们付出艰苦的努力甚至巨大的代价。我们缺乏发达的宗教感和成熟的宗教意识。我们有迷信但没有信仰;崇拜世俗权力但缺乏对上帝的敬畏。我们缺乏一个不为世俗权力所动摇的稳定可靠的精神秩序和价值体系。这一严重缺失致使中国的一些音乐成为一种肤浅的、与时俯仰的、短时效的、无意义的文化现象。相当一部分中国音乐作品,要么只属于一个时代,时代结束了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丧失了;要么只属于少数人,如当今疯狂的“超女”时代,受到一些音乐趣味怪异的音乐专家的称赞,但却得不到普通听众或观众的共鸣和欢迎。
在我看来,“超级女生”作为一种缺乏内在价值和意义感的歌坛现象,似乎并不能给普通听众和观众带来深沉、持久的美好体验。这些追星族眼花缭乱地看着这些“超女”自娱自乐地进行音乐狂欢,却无法从她们的歌唱中发现能吸引自己的有意义的内容,更是无法把握到有价值的主题。她们有什么?除了鹦鹉学舌般地唱几首别人已经唱了再不想唱的歌曲,她们自身的创造价值在何处?她们被捧出名了,仿佛凡胎肉身上一夜之间插上了天使的翅膀,却忘了自己几斤几两,因贪空名而妄自尊大、睥睨一切。
“超女”们在电视媒体的包装作用下,以种种方式显示自己非凡的才华和过人的机敏,“自吟自赏,不觉更有旁人”,因此我有必要提醒那些迷恋“超女”的人们,见了那些名气大得怕人的歌星,比如说李宇春、何洁等等,先听听她们的歌,一定要循名责实,看看其内里的货色究竟怎样,而不要管她是鬼才还是天才,创造了奇迹还是引发了地震,也不要管他唱了多少歌,拉了多少票,赚了多少钱。
面对“超女”,很多追星的青少年近乎到了发疯的地步,他们不允许说“超女”的坏话,似乎说好听话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一种病态的习惯,已经成了当代演艺圈的沉疴和痼疾,因此,大家见到那些满脸堆笑说好听话的人,一定要警惕、要小心。“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当我们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来疯狂地支持这些泡沫歌星时,可我们的肚子饿着,我们的灵魂被剪去了自由的翅膀。“超女”是社会垃圾,我们应该在崇拜这些垃圾的时候想想自己的价值取向,我们该不该支持“超女”,该不该跟着商家玩这种无聊的游戏?这值得我们重新去认识,去思考。
『肆』 十年之后,变了样的《超级女声》还能创造新神话吗
谁也说不定 音乐这个事需要创新 不是很容易~
『伍』 发明创造神话有哪些
1、鲁班发明刨子的故事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
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2、鲁班发明墨斗的故事
鲁班创造了木匠划线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亲裁衣服时,用一个粉袋划,受到启发的结果。
墨斗刚做好时,鲁班每次弹线,都得请母亲帮忙,捏住墨线的一头。有时,母亲正在做衣服或煮饭,也不得不放下,赶来帮忙。
有一天,鲁班母亲对他说:“你做个小勺子,不就可以代替我捏着墨线了吗?”鲁班一听,对呀!他很快做成了一个。从此,一个人就可以弹墨线了。直到现在,木工师傅们还把这个小勾子叫“班母”。
3、瓦特发明蒸汽机
瓦特小时候在祖母家。他喜欢待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
有一天,祖母在灶上放了一壶水,后来水开了,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盯着水壶看了好一会儿,感到很神奇,于是满怀好奇地问祖母这是什么缘故。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瓦特继续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在推动它呢?"
『陆』 什么是“超女现象”
什么是“超女现象”?
“超女现象”, 是所谓的“娱乐民主化”。“超女”的竞赛规则设计,借鉴了民主选举的全部程序,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使评选结果符合民意,这种对观众民意的尊重,是“超女”超级火爆的根本原因。
“超女现象”,打破了一元成才模式是对人性的约束和遏制。
“超女”,让普通人成为明星不再是神话,它激励着人们要为了梦想而不断努力,最终使之成为现实,它也告诉人们,明星不是神,他们和你我一样,而且你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柒』 超级女声的超女奇迹
“超级女声”成都赛区经过8000人的海选,50进20、20进10、10进7、7进5、5进3的层层挑选,终于决出最后3强。参赛者唱不上去者有之,台风滑稽者有之,五音不全者有之,而评委尖酸刻薄的言语更是比比皆是,甚至有脸薄的参赛者当场掩面而泣。然而,就是这样一档既不悦目也不悦耳的“音乐选秀节目”,在开播两个多月里,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平民娱乐化的风潮。
“说穿了,超级女声就是群众卡拉OK赛。”有观众笑称,可就是这样一档群众卡拉OK比赛,创造了收视奇迹。不拘外形、不论唱法、不管年龄,只要你是女性就有机会成为明星。这样“无门槛”条件,无疑对每个做明星梦的女人,都具有致命诱惑力。”。而成都仅一个星期就涌入8000多个女孩报名。
缘何大热全国
什么原因让“超级女声”一夜之间受到众多女性的青睐?年龄无限制、没有报名费是受欢迎的最主要原因。“十年后再来唱这首歌”“你学声乐没有什么必要”……虽然评委们的评价尖酸刻薄,但正是这种严格得近乎苛刻的要求,反而激起了选手的斗志。
与此同时,不少唱片公司也在通过这类节目寻找“新鲜血液”,对选手而言,露脸就是机会。因此“超级女声”的前景异常诱人。而其比赛形式也相对比较透明。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投票,成为主宰选手命运的重要因素。 虽然“超级女声”异常火红,但是北京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却对它能有多久的生命力感到怀疑。“它毕竟是一个综艺节目,很大程度是为了满足老百姓那种猎奇的心态,是将音乐放在第二位的。如果‘超级女声’没捧出像样的歌手,对它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为什么要造偶像?快乐是第一生产力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因为成为了国内同类节目的先行军而取得了骄人的影响力。
安又琪(《超级女声》南京赛区冠军)现已与娱乐公司签约,《超级女声》很可能是她明星之路的起点。
『捌』 超级女声历届冠军
截止至2019年5月14日《超级女声》一共举办过四届。冠军分别为安又琪、李宇春、尚雯婕、圈住那个
1、2004年冠军:安又琪
安又琪(Angela),1982年10月1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4年9月25日,获得首届“超级女声”电视选秀比赛冠军,随后发行首张专辑《安又琪》,获得“2004十大娱乐红人奖项”、“亚太音乐榜新人奖金奖”等奖项。
2、2005年冠军:李宇春
李宇春(Chris Lee),1984年3月10日出生于成都,中国流行女歌手、演员、词曲创作人、演唱会导演。2005年,李宇春获得”超级女声“全国总冠军,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2006年发行首张专辑《皇后与梦想》,年终销量137万张,创立品牌演唱会“WhyMe”。
3、2006年冠军:尚雯婕
尚雯婕,1982年12月22日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法语系,歌手、演员。2006年,获得湖南卫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全国总冠军;2007年发行首张EP《梦之浮桥》专辑《在梵高的星空下》《关于我们》。
4、2016年冠军:圈住那个9
圈住那个9(圈9、WineQ),本名史兆怡,1996年2月25日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就读于星海音乐学院。
2016年,参加芒果TV选秀娱乐节目《超级女声》的比赛,成为入住女声学院的首批正式生之一,最终获得全国总决赛冠军
(8)超级女声创造的是什么神话扩展阅读
历届前十名
第一届2004
1、安又琪
2、王媞
3、张含韵
4、丁香晓晓
5、孙一卜
6、陈文娅
7、杨暘
8、张玥(退赛)
第二届2005
1、李宇春
2、周笔畅
3、张靓颖
4、何洁
5、纪丹迪
6、黄雅莉
7、叶一茜
8、易慧
9、赵静怡
10、朱妍
第三届2006
1、尚雯婕
2、谭维维
3、刘力扬
4、艾梦萌
5、厉娜
6、许飞
7、韩真真
8、Reborn
9、唐笑
10、阳蕾
第六届2016
1、圈9
2、方圆
3、张晓钰
4、王金金
5、黄汐源
6、汪睿
7、李雨
8、金雯昕
9、袁子仪
10、强东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