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么开支票给别人
开支票,是事先盖好财务章和法人章的,只要自己填上金额就可以了,剩下的谁填都行,但取款单位一栏必须填单位名称,不得写张三李四;只要取款人拿身份证,到那个单位开户的银行谁都可以取出来。
公司签发转账支票或者现金支票,备注处写货款或者差旅费即可支付给个人。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记载事项包括:绝对记载事项、相对记载事项、非法定记载事项。我国《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规定两项绝对记载事项可以通过出票人以授权补记的方式记载其中包括:支票的金额、收款人名称,注意未补记前不得使用。
(1)谁发明了支票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银发【1997】393号)“第一百二十五条 出票人签发空头支票、印章与银行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使用支付密码地区,支付密码错误的支票,银行应予退票,并按票面金额处以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
持票人有权要求出票人赔偿支票金额2%的赔偿金。对于屡次签发的,银行应停止其签发支票。”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实施对签发空头支票、签章与预留银行欠账不符的支票的出票人的行政处罚。
㈡ 支票的基本当事人
出票人、付款人、收款人。
根据《票据法》第八十一条关于支票的定义,“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的基本当事人有三个,一是出票人,就是签发支票的票据关系人,二是付款人,就是受出票人委托,付款给收款人的银行或金融机构,三是收款人,就是接收支票的票据关系人。
这三个当事人,构成了支票的基本当事人,三个人缺一不可。
㈢ 谁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取款机
2005年伊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授勋大典,为全球多位在本行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颁发勋章。授勋名单中,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自动取款机的发明者谢泼德·巴伦。
谢泼德·巴伦1925年出生在苏格兰的罗斯郡,毕业于爱丁堡大学。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是“德拉路仪器公司”的经理。当时该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下陷入困境,急需开发新产品使公司起死回生。谢泼德为此寝食难安。有一天,他在洗澡时突然有了灵感:“我常因去银行取不到钱而恼火,为什么不能设计一种24小时都能取到钱的机器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谢泼德碰到了英国巴克莱银行的总经理。谢泼德让他给自己90秒时间来表达这个主意,结果对方在第85秒就给了谢泼德答复:“如果你能把你讲的这种机器造出来,我马上掏钱买。”一年后,谢泼德成功了。
1967年6月27日,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取款机在伦敦附近的巴克莱银行分行亮相,立刻吸引了大批观众。当时它叫“德拉路自动兑现系统”。“德拉路自动兑现系统”接受经过放射性碳14浸泡过的支票,这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加密手段。这些支票事先从银行里买出来,然后取款机把支票换成现金。每张支票都有不同的化学记号,以分辨顾客身份,从正确的账户中提取现金。最初顾客从自动提款机中一次只能取10英镑,因为当时10英镑已足够普通家庭维持周末了。
据估算,目前全球已有150万台自动取款机,而且每7分钟就增加一台。每年自动取款机完成的交易接近110亿次,提取资金近7000亿美元。因此英国媒体评价称:“自动取款机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一场革命,使我们向一个24小时自助式消费社会转化。”不过,由于担心技术泄露被犯罪分子利用,谢泼德一直没为这项发明申请专利,所以尽管世界上1/5的自动取款机为德拉路仪器公司制造,但他本人并没因此暴富。
一项伟大的发明直到40年后才得到政府承认,谢泼德心里多少有些遗憾,但他表示:“迟来总比不来好。”不过,现在的谢泼德正隐居在苏格兰北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过着钓鱼打猎的田园式生活,与他帮助建立的24小时自助式消费社会相距甚远。
㈣ 支票的付款人是谁
支票的付款人是出票人的开户银行和金融机构
㈤ 为什么要发明支票
那是自然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所产生一种产物,用于商品流通,公平竞争,进行交易的一种手段,也叫货币流通,即价值,就有了支票
㈥ 是谁发明了支票
邢昊——船长
㈦ 支票由谁签发的
法人有权签发,亦可是法人授权人,也可以签发,但必须是银行预留印鉴的这一位人。
㈧ 纸币谁发明的
宋代初期,把后蜀政权所辖地域分为两川、峡西两路,亦称两川。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把两路分为四路,即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的地域名称就基本形成了
“四川”路本是四个行政单位,为什么要把它们连起来称呼呢?这是因为它们同属于一个完整的经济区域,因此,在货币的使用上它也享有特殊的地位。唐朝的货币是用铜钱;唐末及五代时,割据诸国各自为制,于是钱有铜、铁两种。当时,南唐、楚、闽、蜀诸国皆铸铁钱,与铜钱并行,但铜钱极少。北宋初年,对江南采取逐步消灭铁钱的政策,但对于四川地区则听其行使。宋太祖开宝年间(968~976年)还禁止铜钱人蜀;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又明令四川地区的铁钱不得出境。王小波、李顺起义失败后,四川富商嫌铁钱太重,携带不便,有碍于贸易往来,于是相约共同发行一种纸币,取名“交子”,在市场上流通。由于纸币轻便,利于流通,地方官员被迫承认其存在,并加以保护。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年),由于“交子”信用问题,不能如数兑现,曾一度停止使用。后来,经过转运使张若谷等人的建议,特设官营的“交子务”,由官方发行,并规定一定的发行额、准备金流通期限和兑换方法,“交子”发行以三年为一期,到期兑换新交子,流通区域只限于四川境内。这样,四川地区就成了区别于宋代其他地域的经济特区。恐怕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宋朝统治者才把四川境内的四路合并称为“四川路”。 由此可见,在中国货币史上,四川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用纸币的地区,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纸币的发源地,并很快在全国推行。马可·波罗把中国使用纸币的消息带到欧洲后,欧洲人根本无法理解。/
㈨ 大写 壹贰 是谁发明的
据考证,大写数字最早是由武则天发明,后经朱元璋改进完善。
大写数字的使用始于明朝。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使用至今。
(9)谁发明了支票扩展阅读:
一、起源时间
计数的数目字用大写,是自古一直沿用到现在,虽然解放后有些账目逐渐改用阿拉伯数字,但是重要账目;支票汇款;股票国债票据依旧使用大写汉字数字。
《咬文嚼字》2004年第12期上刊登的侯嘉亮先生《大写数字的来历》一文是这样说的:“为反贪树廉,朱元璋还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 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这就是说,用大写数字记数,是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
二、数字对照
不管是阿拉伯数字(1、2、3……), 还是汉字小写数码(一、二、三……),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伪篡。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兆”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
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如“ 3564 元”写作“叁仟伍佰陆拾肆圆”。这些汉字的产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写数字,属于假借。数字的这种繁化写法,早在唐代就已经全面地使用了,后来逐步地规范化成一套“大写数码”。
㈩ 旅行支票在哪一年发明
旅行支票的话是在1857年,那一年就已经发明了,在欧洲已经开始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