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谁发明的四季

谁发明的四季

发布时间:2021-10-06 19:32:50

A. 春夏秋冬4季最初是哪个国家发现(发明)的

是古希腊最早发明的!!!
黄道十二宫 太阳在黄道上自西向东运行,每年环“天”一周。在黄道两边的一条带上分布着12星座,它们是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宝瓶座和双鱼座。地球上的人在一年内能够先后看到它们。 古巴比伦人对这些星座进行了长期观测,通过观测定出了黄道,又把黄道分成12等份,每等份30度,称为1段。太阳在12个月内绕黄道运行1周,因此它在黄道上每月运行1段。在古人看来,太阳是阿波罗神,它休息的地方定然是金碧辉煌的宫殿,因此,他们就把黄道上的1段叫做1宫。这样,黄道上的12段便成了“黄道十二宫”。黄道十二宫的名称与黄道附近的12个星座相同,即白羊宫、金牛宫、双子宫、巨蟹宫、狮子宫、室女宫、天秤宫、天蝎宫、人马宫、摩羯宫、宝瓶宫和双鱼宫。 虽然黄道十二宫的名称与黄道附近的12个星座的名称相同,但它们有本质的差别。黄道十二宫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宫与宫的大小是固定的。都是30度,太阳进入每一宫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现在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来到春分点,进入双鱼宫;6月22日左右来到夏至点,进入双子宫;9月21日前后来到秋分点,进入室女宫;12月22日左右来到冬至点,进入人马宫。 但是,2000年前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因为在太阳和月亮的吸引下,地球自转轴在天空不是固定地指向同一位置,而是在天空转圈子。这种现象叫做岁差。由于岁差的原因,2000年前的上述4个时间太阳分别在白羊宫、巨蟹宫、天秤宫和摩羯宫。与黄道十二宫不同,黄道附近的12个星座的大小不相同,例如双鱼座的宽度达49度,而巨蟹座的宽度只有21度;12个星座也不一定位于黄道上,而是分布在黄道两边各8度的区域。 就像黄道面被等分为十二个星座区域一样,我们的命盘上的这个圆也被等分为十二个部分,称之为十二宫。十二宫代表的是所经验的地区、活动领域及演出的场景,每一宫都象征著人生的不同领域,也就是各行星能量散发的“地点”。十二宫还与十二星座息息相关,而十二宫的次序也与人生的进化历程密切配合。 黄道十二宫是根据地球南北极连接而成的线为轴心,每二十四小时自转一周而来的。第一宫的起始位置是上升星座,也就是一个人出生时,空中的东方地平线和黄道交接处出现或升起的星座。 以下为十二宫所代表的生命领域。 第一宫:自我意识、表达方式、外貌、人格及童年的成长环境。 第二宫:个人资产、获得财富的方式、赚钱的能力、价值观。 第三宫:个人心智、与兄弟姊妹相处的状况、适应环境的能力、语言及沟通能力。 第四宫:家居生活、安全感、房地产。 第五宫:创造力、娱乐、恋爱、子女。 第六宫:个人的责任、健康、社会服务。 第七宫:婚姻、合伙关系。 第八宫:夫妻共同财产或资源、性、死亡与再生。 第九宫:高等教育、哲学、宗教、法律、旅行、世界观、心灵智慧。 第十宫:名誉地位、事业成就、社会责任。 第十一宫:团体、友谊、个人精神与文化层次的活动。 第十二宫:潜意识、个人隐私、内省、心灵净化。

B. 一年四季跟据什么时间推算出来的,谁发明的

四季是中国的好不,源自二十四气节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内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容大寒。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历法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国计民生,所以历代天子,都十分重视修订历法一事。在战国时期之前,黄帝、颛顼、夏、殷、周、鲁等朝代,所使用的历法,皆为「四分历」,其中黄帝、周、鲁三种历法以子建月,即以仲冬月(阴历十一月)为一岁之首。殷朝历法以丑建月,即以季冬月(阴历十二月)为一岁之首。夏朝历法以寅建月,即以孟春月(阴历正月)为一岁之首。颛顼时历法以亥建月,即以孟冬月(阴历十月)为一岁之首。到了汉武帝时,已出现了历法与天象不符的偏差。《汉书》「律历志」形容此时为:「朔晦月见,弦满望高」。武帝下令司马迁、落下闳、邓平等人改秦「颛顼历」,另订「太初历」,仍以夏历的孟春之月为岁首,并将廿四节气列入历法。这套历法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民国以后,才改用阳历。
虽然希腊也有类似的东西,但是,那是两段文明发展道路上的共同点,只是先后顺序不一样罢了,无所谓什么抄袭一类的东西

C. 一年四季,是谁发明的

我们先来分析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基本的运动,一种叫自转——地球自身的旋转,另一种叫公转——绕着太阳的旋转。 自转是绕着穿过南北两极的地轴进行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离两极越远的地方转速越快。与两极等距的那一圈叫赤道。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也就是24小时。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每秒30公里,绕太阳一周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也就是一年,天文学上称之为回归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的长直径和短直径相差不大,可近似为正圆。太阳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焦点是不在椭圆中心的,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就有时会近一点,有时会远一点。一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为147,100,000公里,这一点叫做近日点。七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100,000公里,这一点叫做远日点。事实上,当地球在近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在远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这就说明,四季的变化与近日点和远日点无关。 那么四季的变化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与公转有关,但是决定性的条件是地球必须斜着绕太阳转;如果地球是垂直的绕太阳旋转的话,太阳光线将永远直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而其他地方的地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夹角也永远不变,地球上将不会有四季的变化。 我们知道,地球上某一平面气温高低与太阳光是直射还是斜射该平面有关。那么这种效果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假定有一束固定大小的光束,当他直射在某一平面时,他投射在该平面的光斑将是一个正圆,而斜射时,光斑将是一个椭圆,而且越斜椭圆越大,也就是说,斜射时同样多的光线照在了更大的面积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光束斜射时光斑区的光线稀一些,直射时光斑区的光线浓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气温要高一些,而斜射的地方气温要低一些。我们知道气温是决定季节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太阳光直射的地方,将是夏季,而斜射得最厉害的地方将是冬季,这两者之间的则是春季或秋季。 那么四季的交替变化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与地球的倾斜有关了,正是由于地球是倾斜着绕太阳旋转的,才使得太阳光的直射以赤道为中心,以南北回归线为界限南北扫动,每年一次,循环不断,从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顺序交替的现象。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当地球公转到3月21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时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时正是秋季。当地球转到6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便进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9月23日左右时,阳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进入秋季,南半球转为春季。当地球转到12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北半球进入冬季,而南半球则进入夏季。接下来就进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轮的四季交替又要开始了。

D. 春夏秋冬是谁发明的

春夏秋冬是一年四季都季节,最早是古代人发明的,从古代就有记载春夏秋冬季节,根据气候来取名字的,是谁发明的没有人知道,只知道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E. 24节气是谁发明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内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容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F. 四季是谁发明的

我!!(没有谁,如果说真有的话,应该是大自然吧!)

G. 是谁发明四季

关于四季的起源,古希腊神话是这么说的。 主管农业的神叫农神,她有个美丽无比的女儿叫佩尔塞福涅,一天,佩尔塞福涅正在大地上采摘鲜花,大地突然裂开,冥王伸出大手把她抡到了冥界。失去女儿的农神非常痛苦,无心过问农业,致使田原荒芜。主神宙斯知道了这件事,就严令冥王放回佩尔塞福涅,可惜佩尔塞福涅吃过阴间的一颗石榴,她已经不可能完全离开冥界,每年只能有四分这三的时间与母亲相聚,这四分之三的时间便是人间的春夏秋三季:母女久别重逢十分高兴,大地因此万象更新,此乃春天;母女相聚一起欢乐无比,百草百花皆因此繁茂无比,此乃夏天;等到母女即将再度分开,百花也就因此而凋零,落叶也就因此而飘落,此乃秋天;等到母女再度分开不能相见,大地也就重新雪花飘飘,冰封四野,这就是冬天。由于只有佩尔塞福涅走出冥界母女重逢时才能春暖花开,她也就成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春神。我曾见过一幅描绘春神的油画,画上的佩尔塞福涅头戴花环,满脸阳光般灿烂的笑,显然,这就是春天的形象。关于春天,朱自清先生比得更妙,他曾在散文《春》中这样写道:「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腿,领著我们上前去。」 那么,我国有没有什么关于四季的故事呢?有,比如安徽毫州城南二里有个小小的蚂蚱庙,庙里供著一尊人身蝗面、峨冠博带的泥塑神像,它的来历就与四季有关。据当地老人们说,那还是古代,孔子带著学生周游列国至亳州城南。子路遇一老人长吁短叹,连声说:「一年三季太难熬。」子路深以为奇,便反问了一句:「明明是四季,怎么会是三季呢?」那老人说:「就是三季,不信咱们打赌。」两人找到孔子请孔子评判,老人说:「要是我输了,我情愿不要脑袋!」子路也说:「要是我输了,就把我的峨冠博带送给你!」不料孔子说:「子路听著,你输了!」子路无奈,只好将峨冠博带送给了老人。等老人走远之后,孔子也就明示子路说:「别小看那老人,那是蚂蚱神!要是让他知道一年四季,它冬天也会为害庄稼的!咱们只给它春夏秋三季,冬天它就不为害庄稼了!」后来的事实也果然表明,冬天从无蝗灾,人们为了乞求不出现蝗灾,还专门为它修了一个庙——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个小庙。 当然,以上两个中外神话都是趣味性居多。 我们可以假设,全世界的人类都有著共同的祖先,远古时代开始就流传著相同的故事。后来逐渐迁徙分支成不同的民族,而春夏秋东的四季说法因为与生活息息相关,就一直延续到今天还是一样。同理,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有春夏秋东的说法,只是对他们生活上的意义不同,因为在北极夏天跟冬天都是一样寒冷冰封。 在我们中国古代,夏﹐商﹐周﹐春秋(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就有四季之说。 夏代出现了天干纪日法,商代发展成干支记日法。而四季的出现是在更早的年代,最早发展的天地,阴阳,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按照二十四节气,一季共六个节气,就是以四季做基础跟四季对应的算法。 而早在远古,就有「轩辕黄帝四季诗」流传,所以可见四季之说是早在5000到6000年前,有历史以前就有的一种说法。

H. 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

二十四节气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不是单单一个人的发明创造,是长时间人们总结归纳出来的东西。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

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

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8)谁发明的四季扩展阅读:

央视网消息:二十四节气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大约从夏朝开始,我国劳动人民就遵循二十四节气从事生产活动,所以农历又称“夏历”。时至今日,我国一直遵循着二十四节气的规律,下面就向您介绍一下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二十四节气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劳动人民也总结出了便于记住的节气。如“四立”,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一年四季每个节气的开始,还有“二分二至”、“三暑二寒”、“二露一霜”、“二雨二雪”以及“惊、清、满、芒”,它包含了人们对四季变化以及转换规律的科学总结,是祖先留给人们的一份宝贵遗产。

阅读全文

与谁发明的四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