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约定不给职务发明人任何报酬合法吗
对于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确定分两种,一是遵循合同优先原则,二是无约内定(双方没有容签订合同)如果你跟你公司有签订合同,那么就应当根据合同履行;没有约定的则或没有签订合同就得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这就吃亏了,这是你就要自己维权了。但是就算你是职务或自由也有以下三个重要权利:1.署名权,根据专利法17条: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有在专利文件中写明自己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权利。 2.获奖权,根据专利法16条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3,是获得物质报酬的权利,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根据推广应用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明人或者使人给予合理的报酬。不知这对你有没有帮助
⑵ 《专利法》中对专利纠纷怎么规定的
《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所明确的专利纠纷主要有:
(1)未经专利权人回许可,实施其专利答引起的侵犯专利权纠纷;
(2)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属纠纷;
(3)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
(4)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纠纷;
(5)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
(6)其他专利纠纷。
⑶ 专利管理机关处理哪些纠纷
专利管理机关处理哪些纠纷
一、主要处理4种专利侵权案件
1、专利侵权纠纷;
2、有关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他人实施发明的费用纠纷;
3、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纠纷;
4、关于对职务发明人奖励和报酬的纠纷。
专利
二、处理案件的特点
1、专利管理机关比人民法院处理案件的速度快
涉及专利纠纷的案件大多数都是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 过程复杂的案件,需要专利部门专业判定。当发生专利纠纷时,专利管理机关就可以很方便地组成具有相应专业知识人员的专案组、台议组对其进行查处。
因此、一般的专利纠纷案件,专利管理机关只需3— 6个月即可调处结束。而现阶段,我国人民法院较缺乏此类专业审判人才,专利纠纷一旦提起诉讼,则很少能在6个月内结案。
2、专利管理机关对专利纠纷的查处更符台中国老百姓的心理
我国普通百姓有“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心理使人们对司法诉讼较为谨慎。因此,长期以来的一般争议都在私下解决。从更深一层含义上讲。一些公民和企业不愿。法庭上相见”,主要出于今后双方长期合作考虑而不愿将彼此关系搞僵,他们很希望让专利管理机关出面调处。
3、专利管理机关对专利纠纷的查处所需费用低
在我国,专利管理机关调处专利纠纷案件时,一般采用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所以专利管理机关对专利纠纷案件的查处手段、过程等环节就变得更为简洁。这样,可使案件的办案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投人就相对减少,使办案费用降低。
三、对专利管理机关的决定不服怎么办?
专利管理机关对上述纠纷所作出的处理决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专利管理机关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当该法院对专利案件无管辖权时,当事人可以向专利管理机关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专利管理机关的处理决定即发生法律效力。 专利管理机关对侵权行为作出的处理决定,当事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专利管理机关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⑷ 专利纠纷的案件只有中级人民法院才能审理吗
专利纠纷的案件不是只有中级人民法院才能审理。专利纠纷案件,也可以经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
⑸ 职务发明发明人没得到奖励及相应报酬到哪儿申诉
职务发明发明人没得到奖励及相应报酬到劳动监察部门申诉。
⑹ 职务发明专利的发明人享有报酬权么
对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不仅要给予奖励,更要给予与其贡献相当的报酬。通常称做 “一奖两酬”。
“一奖”是指在职务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不论发明创造是否已经实施,专利权人都应当对该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
“两酬”是指职务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专利权人应当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合理的报酬。即:一是从专利权人自己实施发明创造所获得的利润中提取一部分作为报酬;二是从专利权人转让或者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所收取的转让费或者使用费中提取一部分作为报酬。
《专利法实施细则》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具体规定如下:
(1)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自专利权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奖金。一项发明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2000元;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500元。
(2)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专利权的有效期限内,实施发明创造后,每年应当从实施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不低于2%或者从实施该项外观设计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不低于0.2%,作为报酬支付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者参照上述比例,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一次性报酬。
(3)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许可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其专利的,应当从许可实施该项专利收取的使用费纳税后提取不低于10%作为报酬支付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4)上述关于奖金和报酬的规定,中国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执行,数据仅提供参考。
⑺ 哪些案件属于专利纠纷案件
1、专利申请权纠纷案件;2、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件;3、专利权、专版利申请权转让合权同纠纷案件;4、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5、假冒他人专利纠纷案件;6、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费纠纷案件;7、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奖励、报酬纠纷案件;8、诉前申请停止侵权、财产保全案件;9、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案件;10、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维持驳回申请复审决定案件;11、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决定案件;12、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实施强制许可决定案件;13、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实施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案件;14、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行政复议决定案件;15、不服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行政决定案件;16、其他专利纠纷案件。
⑻ 专利纠纷案件有哪些
1、专利申请权纠纷案件;
2、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件;
3、专利权、专利申请权回转让合同纠纷案件答;
4、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
5、假冒他人专利纠纷案件;
6、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费纠纷案件;
7、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奖励、报酬纠纷案件;
8、诉前申请停止侵权、财产保全案件;
9、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案件;
10、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维持驳回申请复审决定案件;
11、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决定案件;
12、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实施强制许可决定案件;
13、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实施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案件;
14、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行政复议决定案件;
15、不服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行政决定案件;
16、其他专利纠纷案件。
⑼ 哪些专利纠纷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依当事人请求调解除专利侵权纠纷以外的专利纠纷,包括:
(一)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纠纷;
(二)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
(三)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纠纷;
(四)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
(五)其他专利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