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缠足是何时由谁发明的请详细介绍一下。
缠足起源的传说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确有此痕迹。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娶涂山氏女为后,生子启。而涂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说殷末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变的,或说是雉精变的,但是她的脚没有变好,就用布帛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中女子便纷纷学她,把脚裹起来。当然,这些仅仅是民间神话传说,含有较多的演义附会成份,不足以成为当时女子缠足的凭证。
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缠足始于五代之说,则是源自南唐李后主的嫔妃 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 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
宋代已有缠足记载
而一些学者经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之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应该看到,缠足诗的写作是以缠足习俗的出现为依存条件的,这说明,宋代确已出现缠足习俗。到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但在南宋时代,妇女缠足还并不普及,缠足者主要限于上层社会,在社会观念上缠足尚未达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时,缠足的风俗是由北方传到南方的,大约是在宋室南迁之时。
⑵ 缠足起源于什么朝代
现在历史学家给出的有三种大致说法。
一,起源于隋朝。话说昏淫无道的隋炀帝东游江都时,从全国挑选了几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其全家死于隋炀帝暴政,便想申大义于天下,报仇雪恨。便让铁匠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小刀,用布把脚裹住藏刀于脚底。
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近身,想细细把玩玩小脚。吴月娘缓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小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躲闪不过手臂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身死而亡。
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后宫选美,“裹足女子一律不选”。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又为了不入后宫,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二,起源于五代十国南唐时期,话说南唐后主李煜诗词无双,喜欢填词作乐听歌跳舞。他的后宫中有一个舞女窅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
李后主专门为其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舞女窅娘以丝绸缠脚,缠成月牙的样子,再穿上华服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动人,舞动起来惊若天仙。就这样缠足在宫廷之中流行了起来,民间看到后也纷纷效仿。便流传于世。
三,起源于北宋,有书籍记载缠足之风于北宋时期开始蔓延, 在南宋时期流行起来, 至明代大盛。北宋时期人们都喜欢欣赏小脚之美,宫廷首先流行,后来流传的民间,再加上无良诗人的大肆吹捧和南宋理学家的提倡缠足便流行了起来。
(2)古代缠足是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说到缠足起因,大概说来有四个方面:审美的要求、两性隔离制度、宋明理学的推动、处女嗜好的促进等。
汉族人追求女子身材美感由来已久,古来就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说法,历朝历代歌颂美女们身材娇好,步履轻盈的诗句不胜枚举。宋朝统治者的推崇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宋朝皇室与宋朝上层社会是最早开始缠足的。
《鹤林玉露》记载: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颦蹙曰:金人驱迫,跣行万里,岂复故态。上为恻然”。《宋史·五行志》记载:“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这是宋朝皇室、宫中女子缠足的例证。
苏轼《菩萨蛮 咏足》称女子小脚为“宫样”,曹元宠在一首词中称小脚为“官样儿”,这也足见缠足起自宋朝官僚贵族阶层等宋朝上层社会。
⑶ 裹脚是女人发明的还是男人发明的,是谁发明的
裹脚是女人发明的
始于五代末。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期间,宫中有一位叫窅娘的嫔妃,原是官宦人家女儿,后因家势破败,沦为金陵歌妓。她生得苗条,善于歌舞,受李煜的宠爱。李煜诏令筑金莲台,高六尺,饰以珍宝,网带缨络,台中设置各色瑞莲。令窅娘以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著素袜舞于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李煜看了,喜不自禁。此后,窅娘为了保持和提高这种舞蹈的绝技,以稳固受宠的地位,便常用白绫紧裹双足,久而久之,便把脚裹成了“红菱形”,“新月型”,其舞姿也更为自然,美不胜收了 。时人竞相仿效,五代之后逐渐形成风气,风靡整个社会.
⑷ 女性裹脚是谁发明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女性在古代需要裹脚是宋朝的士大夫发明的,他们认为小脚是女性美丽的标志,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的普通老百姓也慢慢的以小脚为美,甚至还给女子裹脚冠上了“三寸金莲”之美称。而最后居然堂而皇之成为每代女性不得不接受的“礼”之一。
综上所述,我觉得古代女子裹脚只是为了满足人们扭曲的审美心理,而且男尊女卑的状态一直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年代,女子裹脚是男性控制女性的一种手段。女子裹脚会使得她们在行走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正因为裹脚这也使得“男主外女主内”成了不变的事实,最终女性对于男性的依赖也会越来越深。但这种畸形审美观念危害了女性身体健康,它走向灭亡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这毒害女性长达千年的裹脚恶习终于被废除。
⑸ 中国历史上妇女缠足是哪个朝代开始的
一般认为,妇女缠足始自五代南唐后主。据记载,李后主命宫嫔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袅娜起舞。窅娘因而倍受李后主的青睐,其他妃嫔也纷纷效颦。这是群体性妇女缠足的开端。
北宋的百年间,缠足行为未见史料记载。根据高洪兴《缠足史》考证众多史料证明,缠足起源于北宋后期,缠足风俗兴起于南宋。 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
清代,缠足到了登峰造极的鼎盛时期。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
⑹ 请问是谁发明了中国妇女缠足
中国女子的缠来足自(或称裹足)起始于何朝何年,至今没有定论。悟无无在小说版上有篇<裹脚、洗脚>的帖子说:" 富有中国特色的女人缠脚是哪朝哪代开始的,由谁发明的,可以堂而皇之地告诉你,那是南唐后主李煜" ,在没有发现更确切的资料前,这一说可以说是基本成立的。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上说:南唐后主李煜 " 他有个宫女名窅娘,轻丽善舞,用帛缠足,纤弯屈像新月,着素袜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上跳舞,飘飘然有水仙乘波的恣态。相传中国妇女缠足从那时候始.
⑺ 古代裹小脚是那个蠢人发明的。
古代东方女子缠足,西方女子束腰,似乎都在凸现一种女子的体态美。缠足与束腰即表现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也表现出东西方文化的相。差异只是对审美点要求不同,相同则是男子对女子社会统领地位而产生的苛刻审美要求。
中国女子缠足,始行五代。据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引<道山新闻>中所记载,南唐后主李煜(公元961年后)宫中有位嫔妃A娘,纤丽善舞,后主“今A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故后世多把李煜和A娘指为女子缠足的“始作俑者”。
缠足,究历史有着它的文化背景。最先引人注意的不是足之大小,而是鞋的样式。女子为其妆饰美在发形、服饰颇注心意,对鞋亦现唐人已有小足为美的观念。
从对女子尖头鞋的欣赏到对女子小足的钟爱,形成了缠足的前期社会文化背景。而A娘为满足李煜骄奢淫逸,不惜以健康为代价的缠小足愉上谋生。然而,这一缠竟给后世女子带来了千年劫难。
五代的缠足,还仅限于宫中。北宋也未及流行。南宋时由于程朱理学的发展,缠足恰好适应了封建礼教的精神,或为一种束缚女子的手段。南宋时期缠足得以积渐成俗。
<女儿经>“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道出了缠足审美以外意思。
缠足在历史上并非无异议。方始作俑,宋代文人车若水在<脚气集>“妇女缠脚,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苦,缠得小来,不知何用”。表示反对自然倍加刻意。<史记、货值列传>载,汉代北方赵女郑姬“揄长袂,蹑利屣”。利,是尖利的意思。利屣即鞋头小的舞鞋。郑姬长裙曳地,翩翩起舞之时露脚尖尖的舞鞋,使看者大为欣赏。
这种尖头的鞋,对天性爱美的女子来说,似乎具有永恒的魅力。时至今天尖头鞋仍为时尚。中唐时“利屣”已在民间普及。大诗人白居易在<送上阳白发人歌>“小头鞋屣窄衣裳,青黛点眉细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说明窄衣尖鞋在公元742年前后已是风靡民间的一种时装。
鞋和脚是密不可分的。非屣适足,是则削足适屣。热衷于尖俏的鞋,自然也会钟爱纤小的脚。据<天香桉外史>“用妓女足甚小妙者,于一小彩木球上舞,纵横腾踏,两足终不离球上。”缠足。到了清代反对缠足的人更多,俞正燮、李汝珍、钱泳、龚自珍、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都以不同形式抨击缠足之陋习。为最终彻底铲除缠足奠定了社会舆论基础。
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由外国人开办的耶稣教会发起天足运动。“长老会后学”的史子武编著<劝入脚图说>是第一部宣传放足大众性读术,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由上海书局石印出版。这一时期由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大力倡导,在上海、广东相继成立“天足会”,一时间四方响应。辛亥革命后,各地方政府采取种种具体措施实行“放足”。提出口号“不要小脚女为妻”,马路上树立“二十五岁以下小足女子,不准在马路上行走”,向缠足女子征收“小脚捐”等方式促使女子脚之解放。渐渐使缠足陋习走向绝迹。
时至今日,我们在一些长寿老太太身上仍能看到缠足的痕迹。
⑻ 中国古代包小脚是谁发明的
女子裹小脚的起源据说是这样的:南唐李后主(公元937——978)因为喜欢宫嫔版睿娘的小脚状态,权就让她缠足做新月状,并因此成为皇宫里最受宠的一个女人。于是皇宫里开始流行缠足。由于皇帝的表率作用,小脚成为时尚,继而官场与民间也相继流行。
⑼ 宋朝是谁发明的缠足
裹脚也叫缠足,始于五代末。从地下发掘的文物和古文献知道,五代以前男女的鞋子是同一形制,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期间,一味沉缅于声色、诗词、歌舞之中,整日与后妃们饮酒取乐。宫中有一位叫窅娘的嫔妃,原是官宦人家女儿,后因家势破败,沦为金陵歌妓。她生得苗条,善于歌舞,受李煜的宠爱。李煜诏令筑金莲台,高六尺,饰以珍宝,网带缨络,台中设置各色瑞莲。令窅娘以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著素袜舞于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李煜看了,喜不自禁。此后,窅娘为了保持和提高这种舞蹈的绝技,以稳固受宠的地位,便常用白绫紧裹双足,久而久之,便把脚裹成了“红菱型”,“新月型”,其舞姿也更为自然,美不胜收了 。时人竞相仿效,五代之后逐渐形成风气,风靡整个社会。
⑽ 谁创造了缠足恶俗
关于缠足,一般认为是源自“步步生莲”的发明者是南北朝时期的南齐皇帝萧宝卷。将“缠足”这个陋习发扬光大的是南唐后主李煜。
魏璎珞的报复电视剧《延禧攻略》开篇的一幕:
魏璎珞与一众准宫女在进宫的路上,同伴吉祥由于不慎弄翻水桶,水将准备选秀女的乌雅青黛的衣服溅湿。愤怒的乌雅青黛为了报复,要吉祥用手来赔她的衣服,她踩着吉祥的手以示惩戒。看不下去的魏璎珞提吉祥出面,在乌雅青黛的鞋底用香料涂抹,当乌雅青黛迈步时,在地板上印出了莲花的图案。喜出望外的乌雅青黛看到图案后大喜,放过了了吉祥。
宋朝统治者的推波助澜,对缠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宋朝皇室和上层社会开始流行缠足,《鹤林玉露》曾记载过这样的悬案:
宋徽宗有女名叫嬛嬛,靖康之难时被虏往北地,受尽苦难后死于北国。后来有人冒名前往临安宋高宗皇宫认亲,在验身时,该女并非三寸金莲而是一双大脚,但是该女子解释为:受金人驱使,光脚行走所致脚大。
"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颦蹙曰:金人驱迫,跣行万里,岂复故态。上为恻然。"
后来宋高宗生母韦氏被放归,才知道赵嬛嬛已经命殒北国。经大理寺审查该女子冒名顶替一事才真相大白,该女子被斩首。
萧宝卷是个误国误民的昏君,潘玉奴是个奸妃,李煜虽然是个文艺青年,可是不是个好皇帝。一个亡国之君艺术修养再高,却无心国政,害了国家也害了自己。所以乾隆见到“步步生莲”时,第一反应当然是怒不可遏。乌雅青黛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了代价。
在历史上,不务正业的皇帝还真不少,宋朝有宋徽宗是个丹青高手,元顺帝和明朝天启皇帝木匠手艺都快赶上鲁班了。他们比谁都聪明,只是投错了胎,不该生在帝王家。
缠足是一种陋习,不仅摧残了女子的身体,也让古代女子的思想受到了禁锢。缠足的出现,让社会产生了一种畸形的审美观,把玩“三寸金莲”成为一种变态的时尚。
直到民国成立后,缠足才被彻底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