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音乐与人的素养
就从《少女的祈祷》说起吧。这首钢琴曲是波兰女钢琴家巴达奇芙斯卡18岁时写下的,而她在23岁的美丽年华就离开了人世。这也是她唯一流传至今的钢琴名曲。一位豆蔻年华的女子,以自己的青春谱写的乐章,不可能不绚烂、真挚、动人。一百五十年前的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对于音乐,也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无法亲身所处那个时代,但却可以通过一位少女的心路历程,有所了解。
欣赏古典音乐,我觉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最低层,就是觉得好听,像听流行音乐一样。稍高一层,就是对作品的作者、类别和特点有所了解。再高层,就是对乐曲结构和音色的把握,并且你能感受到作者所寄予的情感,在作者的技巧载体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最高层,就需要联系历史,用历史的眼光审视作品,音乐是如何记载一个时代的、这个音乐作品又在历史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些都与人文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欣赏音乐需要其它各类知识的“援助”,而音乐本身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一个人的气质,提高人的修养。音乐可以培养人丰富大气的想象力,也培养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对问题的看法。
就如《少女的祈祷》的开头,有的演奏者会把它处理成逐渐加快的形式,听起来有种流动的美感,好像漫步在欧洲小镇的林间小路上,轻盈又憧憬地走入一座教堂。音乐确实创造了一个神圣的世界。
2. 为什么说音乐鉴赏教育是大学生修养的重要内容
随着对高校学生的音乐教育步伐的快速推进,社会各界逐渐重视提高其人文素质。音乐教育和科学有着密切关联的观点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音乐教育当中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高校音乐赏析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缺乏系统性、规划性、创新性和制度性,应该重视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研究,以有助于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完善。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审美观与情感层次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精神档次、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素养。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思考,是以高校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构建探究作为切入点的,并且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提出科学的设想,有助于进一步解放教师的教学思路,有助于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改革,有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音乐欣赏学习,有助于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
3. 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 联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音乐新课程正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音乐学习的。音乐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和音乐经验相联系,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音乐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将自己对生活和音乐的理解融于一体。新课程从实际出发,并联系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教材贴近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即要在新环境下与教师接触,学会与新同学友好相处。只有老师和新朋友间的友爱、温暖,才会使他们有安全感,对新集体的依附感,才会对其他的环境、学习任务产生感情和兴趣。因此,在教材的第一单元中设计了“好朋友”的主题。在“游戏”单元中,创设多样的“玩法”,挖掘“一起玩”的内涵,使学生从自我中心走向与他人共处。让学生通过对游戏的参与交流,模仿和表现,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懂得相互欣赏和共同分享,既体现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注重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音乐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音乐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和交流,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音乐教学中,人文主题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音乐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形成有机的结合。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音乐教育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艺术的本质、特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艺术也无从谈起。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如新课程中《一对好朋友》等歌曲,引导学生表现他们丰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内心感觉,学会同学之间互谅互让,珍惜友情,共享快乐。以热爱家乡的主题为主线,把学过的藏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作为导入,用舞蹈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藏族人民欢庆丰收、赞美家乡而产生的喜悦而自豪的心情;
三、通过多学科的整合,促进智能的发展
音乐的学习,除了音乐课之外,更应当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进行。一方面,音乐活动本身离不开其他智能的支撑。例如,聆听音乐需要自我身心智能,作曲需要逻辑智能及空间智能。指挥和演奏音乐离不开身体智能和人际智能等。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音乐活动,具有鲜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深入理解音乐的机会,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长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增强对音乐的兴趣,促进自身各方面智能的的发展。例如,一位语言朗读能力很强而音乐能力平平的学生,在音乐课上可能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热情也不高,但在语文课参加配乐朗读却非常积极,学习的效果也相当的不错,有些在音乐上有突出能力的学生,可能在对其他学科上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加强对那些学科的兴趣。在各科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音乐,表达各种情绪,使人得到放松。从而使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
音乐记录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音乐和文化的连接,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风俗人情各不相同。音乐教学通过观看或聆听中外音乐作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尊重各地不同的文化。如在“快乐的节日”的设计中,可在聆听和感受《小拜年》、《窗花舞》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不同地区过年的情景,在结合花鼓调《小拜年》播放录象,了解剪窗花、写春联、帖门福、扭秧歌等相关风俗,让学生感受中国年文化的无穷情趣,培养学生爱家、爱祖国的人文意识。
五、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
艺术修养是一个人审美素质的主体部分,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艺术修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人人格素质与生活质量的高低。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够主动的、充分的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协调共处,使其心理结构的多个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艺术修养高的人还能更好的洞察、感悟、理解人类的生活本质,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体验。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其目的就是让人们享受审美体验所获得的那份情感,这种快感也就是人们在更充分的理解人类的本质后所得到的快感。由于具备一定审美素质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审美体验,因此,艺术教育的任务和使命便理所当然的是“提高每个人在他一生发展的每个阶段的审美素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生活成功的人,必须是一个不同程度上的“艺术家”。因此,艺术审美素质是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积极倡导下,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积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既要认识到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人文素养培养的艰巨性,通过不断的实践,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4. 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的重要性主要是体现在素质教育中,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中学音乐课有就犹如没有一样,一边在课程中编排音乐课,一边又被文化课占据。
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 ,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以及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这些都是音乐素养的重要体现。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学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 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 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 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在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 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 ,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跳健美舞,做健美操,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中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 和锻炼。另外,练习歌唱时,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能锻炼肺活量,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 是大合唱,优美的歌声,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 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总之,学生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 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 。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 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层次。
5. 音乐鉴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奏,如同生命里的行进步伐一般.伴随着自己喜爱的音乐,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是一种消遣娱乐的表现形式.音乐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帮助人们舒缓工作中的压力,减轻了精神上的负担。
当然,音乐仅限于作为休闲的方式,不可过于的把精力消耗到上面去,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已,绝对不能太沉迷于此。
其次来讲,音乐也是从生活中而来的.一切皆源自于生活.生活也是音乐的重要出处.品味音乐就如同品味生活,让人感受其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对待音乐的态度其实也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乐观,悲观,皆如音乐一样。音乐是生活的调剂品,它能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音乐的美感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音乐教育由于自身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审美
价值,它可以把一定的思想内容,审美情趣以一种通
俗易懂,潜移默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培养和造就
跨世纪人才的国民教育中,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
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是通过人
的情感与心理中介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影响人的审美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音乐教育首先并不是
教授技能技艺,不是为了造就一个提琴演奏家,一位
歌唱高手.而是借着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
过欣赏一首曲子,一首歌,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
术,热爱艺术.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音乐所展现的
内在美会极大地感染我们,我们的性情和爱好会在
艺术欣赏中得到净化.随着艺术视野的开阔,文化
背景的构筑,我们的精神面貌会得到升华,高尚的人
格素质和审美情趣也会在愉悦中形成.
可以说,音乐教育是人的心灵体操,是灵魂的
净化剂,它能穿透人感情麻木的恺甲,使受教育者
在内心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音乐教育看起来是对
人的微观行为的教导,是人的感情世界的修炼,但
它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非
常重要的促进和补足作用.把音乐教学向个性化,
情感化,素质化方向推进,让音乐走进校园文化,
走进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
提高学生的素养,而且有助于智力的开发,促进全
面发展.
音乐,担负着移风易俗,熏陶民心的作用.无
论是国家草创时期,还是社会盛衰关头,音乐在莫
定礼制以及平和人心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音乐
的教化功能古已有之.孔子说过:夔一足矣.在他
看来,治理国家有音乐大师夔这一个人似乎就可以
了.引申开来,其意义则是,在治理国家的过程
中,音乐的创作与音乐的欣赏是同样重要的.所
以,对音乐艺术的欣赏,首先不是为了培养歌唱
家,演奏家,而是为了培养人,培养品格健全,道
德高尚的人.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极富人文情
怀,文化底蕴相当丰厚的艺术门类.它更多地关注
人生,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和谐,关注人类灵魂的呼声.应当说音
乐艺术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极好教
材.在教学中通过艺术美的熏陶,那些最富美感,
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亮点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可以
引领他们主动地感悟美,发现美,从而形成一种积
极乐观的求知态度.譬如在声乐学习中,那些优秀
的民歌,艺术歌曲,'所呈现出来的丰富情感,深邃
思想,充分显示了其鲜明的人性之美.叶圣陶先生
曾说:"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
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就是说,在
教学中,要坚持教书育人,充分利用一切人文因
素,挖掘各专业课程和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内涵和美
学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思想,完善
学生的品格,从而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
心灵的健全的人
音乐对人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会使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拒绝暴力的人。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当你真正沉浸在音乐中时,你会忘掉世俗中一切繁杂的事,尽情的畅游在音乐中!当你托着一个疲惫不堪的身子骨回到家时,轻轻奠点一点VCD的开关,一颗颗音符慢慢飘过空中,飘进脑中,使人沁透心脾.此时此刻每一层空气中都参杂着音乐的气息…….
音乐对人的性情有着陶冶、感化的作用。恰当的旋律引起人们的欢娱感或者悲伤感,令人振奋或者令人如痴如醉,能够调节人们生活、工作、思维的节奏,可以提高这些人处理事务和学习的效率。
6. 音乐课的作用及我对音乐课的看法 作文 跪求啦 悬赏最高148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丑化。”通过这句话我深刻地体会到得当、正确的音乐教育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与净化。
音乐可以丰富孩子的头脑,扩大想象的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 的源泉。”如一段欢快的乐曲,学生听后会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内涵。有的说是一群孩子在操场上愉快的做游戏;有的说是妈妈给买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心里特别高兴;有的说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心里异常兴奋……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理解,引起孩子的主观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想出有声有色,有形有神的形象和情景。音乐能够体现延长的,变化的,起伏的,跌荡着的东西。也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和前提,我们应让孩子乘着歌声的翅膀,在想象的空间自由翱翔。
音乐可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长智慧、增进健康,音乐可影响学生形成正确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可强化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五年级有一首歌曲《吹草哨》,表现了春天的朝气蓬勃。在本课教学的练习演唱时,女同学演唱的优美动听,而男同学竟唱的死气沉沉,还有部分同学 在下面搞小动作。这时我没有批评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听几个音乐片段。有小鸟歌唱,花儿在开放,小河水丁冬响……听完后我问学生,你们感到了什么?很多学生说春天来了。我对同学们说:“听女同学唱歌,我感到春姑娘迈者轻盈的脚步向我走来,听男同学演唱,我感到冬天还没有走,小草都藏在冰雪中呢。男同学们,你们的春天向我们走近了吗?”听了我的话,男同学哈哈大笑,再演唱歌曲的时候,同学们把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借助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远远超过一般的说教,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艺术活动直观具体,易于被学生接受,艺术活动又有非常大的自由,能通过活动的过程把想象现实化,可以为其他创造性的活动建立起模式。在学习《闪闪的红星》这课时,让学生观看潘冬子为前方送盐一段录象后,让学生共同献计献策,帮助潘冬子躲过敌人的搜索。同学们异常兴奋,积极思考。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想出的方法表演出来时,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当他们扮演的潘冬子躲过敌人的搜查,顺利把盐带给前方的时候,伴随着闪闪红星的乐曲,迈着坚定的步伐,好象他们就是潘冬子,几许自豪,几许自信,演示不住胜利的喜悦。在音乐活动中,学生的音乐听觉感受力、音乐控制力、音乐情感、音乐记忆和想象力才得到锻炼和发展,良好的素质转化为创造能力。所以说,音乐活动是培植音乐能力的土壤,是环境教育同先天素质发生交互作用的“杠杆”,而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又是创造能力的主观因素。
童年就如同不可缺少游戏和童话一样,也不可缺少音乐,音乐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需,也是学生音乐才能发展和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自己再改下,应该就行了.字数大约有1200字,够了吧. 给分吧,谢谢了.
7. 谁能写篇有关音乐与人文素养论文
论钢琴演奏中的人文素养、乐感与演奏技巧
论钢琴演奏中的人文素养、乐感与演奏技巧
【英文题名】 On the Humanistic Quality, Music Feeling and Playing Skills in Piano Playing
【作者中文名】 冯毅;
【导师】 朱咏北;
【学位授予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课程与教学论
【学位年度】 2006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湖南师范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7-10-19
【关键词】 人文素养; 乐感; 运动技能; 认知技能;
【英文关键词】 humanistic quality; music feeling; skill; cognitive ability;
【中文摘要】 钢琴演奏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它需要演奏者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广阔的艺术视野去分析和把握作品的风格和内涵;凭借良好的音乐感受,运用精湛的演奏技巧去细腻而感性的诠释音乐作品。钢琴演奏作为综合技艺来说,包括演奏者、音乐和乐器三者组成;本文就钢琴演奏中演奏者所应有的素质进行详细的阐述。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对音乐的理解,而正确的理解音乐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钢琴演奏者必须开阔修养的范畴,广采博收,厚积薄发;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的艺术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钢琴演奏者演奏作品就像演员塑造一个角色,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失败其关键在于演员对于创作和表演方面的内在和外在修养;而钢琴演奏也是表演艺术之一,演奏者的思想道德,品质情操、文学与艺术知识是一种丰富的创作底蕴;拥有丰富知识的人对于事物的理解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度,是构筑艺术大厦的基石。其次,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作品本身的意义是要以情动人,演奏者应该从生活当中去积累创作的灵感,从而表现生活的真善美。许多作品都是生活的艺术再现,由于创作环境的区别,作品所传达的意义是不同的。演奏者凭借个人的人文素养培养出敏锐的音乐感受,从而更好的扩大作品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艺...
【英文摘要】 Piano playing is a complex art, which requires the player cananalyze and grasp the style and content of the music works with vastknowledge and broad vision of art, and can interoperate the music worksdelicately and emotionally with good music feeling and playing skills.This paper states detailedly the qualities a player should have, and therelationship of dialectical unity amo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musicfeeling and playing skills. As an integrated skill, piano playing consists ofthe player, music ...
8. 论史学知识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
大专啊?
这个不难写吧
呵呵
9. 音乐鉴赏对人文素养的意义论文
音乐鉴赏是以审美为核心“培养音乐兴趣爱好。 要树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这个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这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这就要求从事音乐工作者在其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紧密围绕兴趣培养来设计,这也是展现音乐普及和发展的新天地。试想,让人们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厅、不惜重金购买乐器,不怕吃苦劳累学习音乐,对音乐学习和欣赏报着积极心态和认真的态度,这就说明音乐在人们心幕的位置和强大的吸引力。通过学习和欣赏,便会真正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体会到音乐是精神上的家园,音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和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种新的课程理念无疑会对我国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 任何文化(包括音乐文化)都是属于民族的。民族音乐是音乐文化中的“母语”。不管你走到哪里,亲近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绝不会改变,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但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与弘扬,并非一定要排斥和拒绝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音乐文化,并非一定要表现为那种狭隘的民族性、局限性,“一个民族什么时候用世界的标准,而不是用民族的标准衡量一切,那么这个民族就成熟了”因为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是由民族性决定的,也就是说,世界民族多样性决定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的世界,广泛吸收世界上的一切优秀音乐文化,开阔我们音乐教育的视野,丰富我们音乐教育的内涵,共享人类音乐文明的优秀成果,应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与追求。